- 夏炎炎,以诗人的敏锐去划生活的硬度 (28篇回复)
- 华 锋:把写诗的秘密告诉你——听诗人王霁良谈诗 (2篇回复)
- 点评孟祥忠诗歌70首:《母亲矮了》 (1篇回复)
- 薄小凉诗歌掠影 (6篇回复)
- 书香爱好诗(1):刘年老师的《毒蛇传》 (8篇回复)
- 在“回首历史足印,聆听非常乐章——新诗百年研讨会”上的发言 (1篇回复)
- 一个时代的精神脊梁 作者草鹤 (3篇回复)
- 【小芹读诗】偶遇(20)——诗木春《故乡》 (1篇回复)
- 在江南,你也是一位过客 (1篇回复)
- 故乡,永远是游子回望的港 (2篇回复)
- 谈雷平阳作为诗人的示范性:文体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诗意 (1篇回复)
- 《灵与肉》(牵手情诗之四)写什么? (1篇回复)
- 论孟祥忠传世力作〈这个下午〉 (20篇回复)
- 芦苇岸:赋予诗歌写作“纯玩儿”的意义(创作谈) (5篇回复)
- 【以诗读诗】书香读刘年的《姐妹》:它更像是一声,来自大地的呻吟 (8篇回复)
- 读梦浅如烟的诗一组 (5篇回复)
- 【调侃】一个诗人除了写诗,还能干什么? (2篇回复)
- 转:小读张义和的诗 (2篇回复)
- 张绍民:大量诗人缺什么 (1篇回复)
- 星空上,最应该闪烁的是诗星(书香与两位诗人的对话) (4篇回复)
- 献给小月兰心 (2篇回复)
- 清明忆故交【我的老师们(3)】周砥中:我是这个“诗词专业户”的最后一个学生 (0篇回复)
- 《春归处,恨谁知?》 (1篇回复)
- 读诗人宋峻梁老师的诗《误入歧途》 (3篇回复)
- “红色精神,绿色发展”大别山诗丛六安诗人作品卷首发式暨音乐诗歌朗诵会发言稿 (7篇回复)
- 《王法和他的两个女人》中的“小三主义” (5篇回复)
- 转刘年的文章《郑正西伤人的七种武器》 (0篇回复)
- 对《姐妹》恶意的诋毁,是我要反对的:《站街女》同题系列和《姐妹》之比较 (3篇回复)
- 我看:关于《P诗在线》微信版(2017春晚特刊:王法和他的两个女人) (0篇回复)
- 艺术的尾巴 (3篇回复)
- (诗理)20170215诗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 (0篇回复)
- 虚实结合的佳句范本暨动词的巧用 (1篇回复)
- 玉上烟的《花痴》这首诗说明了什么 (0篇回复)
- 《好诗:我的标准》 (6篇回复)
- 在四维空间里重建中国当代诗歌 (0篇回复)
- 书香读刘年的《凉山词》:我知道凉山,为什么这么凉 (6篇回复)
- 塞外刁斗又传声 (0篇回复)
- 现象陈述与片段化书写及其可能 (0篇回复)
- 写给《风舞经幡》 (0篇回复)
- 【小芹读诗】偶遇(19)——张家民《娘亲》 (7篇回复)
- 描写故乡的诗歌其表现手法应另辟蹊径 (6篇回复)
- 面对诗人夸克,我第一次感到自己需要沉默 (1篇回复)
- 旧体诗有存在的必要吗? (1篇回复)
- 轩扬访谈录:轩扬对话美籍华人唐闹闹 (0篇回复)
- 旧体诗有存在的必要吗? (0篇回复)
- 【小芹读诗】偶遇(18)——夏卿《逆生长》 (11篇回复)
- 女知青,一段被选择性遗忘了的历史 (1篇回复)
- 好诗的意义在于文本而非“名”和“著” (1篇回复)
- 他用诗歌和这个世界对话(轩扬的诗歌 附录水岸的短评) (0篇回复)
- 诗歌批判与精神家园 (0篇回复)
- 【小芹读诗】偶遇(17)——张庆岭《留守儿童》 (12篇回复)
- 诗歌批判与精神家园 (0篇回复)
- 一见难忘《白娘子》——品读陈鱼观的《白娘子》 (2篇回复)
- 以一个读者的好奇介入 (2篇回复)
- 古今中外诗歌格律发展史的启示——兼论新诗格律的发展方向 (2篇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