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冬日诗人》文/美国悉尼•李 译/殷晓媛

《冬日诗人》文/美国悉尼•李 译/殷晓媛

满月又爬上夜空,如此及时。
它还会做些什么?可惜,当它在天幕之上飘移时
它无法引燃内在的震荡。
也许它是在以它自己的方式。虽然,它生长出来的一切
都并不比雪地上的月光陌生。
壁炉的木柴,腐朽陈旧,不会发出劈啪和嘶嘶声,
只发出浑浊的蜂鸣。他刚从
假寐中苏醒,胸口摊开着谁的诗集——
他将它放到一旁。他怀疑如果他现在翻开它
它将合上。而不是因为迟些时候他找不到闲暇
读下去。他别无他事。

他望着一些阴影在草地上蔓延。
还有一些幻象。他已经厌倦陈词滥调的关于
光与影的修辞。但耄耋老矣,但能期望什么?
他已经目睹太多沧桑,从而安于自己的所有,
自己可爱、忠诚、聪慧的女人。
最大的收获便是福分,即便他的那只猫也被福佑,
打盹片刻之后,它似乎专注地盯着
客厅护壁板的拐角。如果他渴望孩子们
重新回归童年,他会想到他们已经离开
去和他们的孩子住在一起了,这些幻梦般的思绪
无法再将他们变回粉红的婴孩。

也许这是最令他身心俱疲的:
这样的记忆是他的话题,他无法抗拒
无法找出更生动的题材。这个下午,
他找到一些琐事将自己从沉思中救赎出来,
他修改了自己褴褛的地址簿,里面大部分都是
失去联系的人被擦除的名字。他目睹的葬礼
比婚礼还多。
现在他又把死亡的征象作为主题,
虽然它也像“满月升起”之类一般陈旧。
他痛恨自己必须带着自嘲
才能行动或者表达自己。

如往常一般做梦 梦见某个不在身边的心上人
梦见自己被她、被无耻的人间慢待,
身边无知的人们无法理解他
——他们呆滞,是像他一样的中产阶级——拥有的只是五光十色的疼痛。
似乎这一切本就是
家常便饭,正如沉闷的月光。
他仍然能想起那些曾经觉得
新鲜可笑的措辞:你将坐在那里,
孤独地坐着,挑着一盏油灯,而我踱步到
外面的月光之下。他几乎能看到她正在思考着
他可以为她解读的事物,而它们都是假象而已。
(译自《AGNI》2010年特刊)

悉尼•李:《新英格兰评论》创始人,并任编辑13年之久。著有8部诗集,其中最近的一部是《魔鬼之痛》(撒拉班德出版社, 2005)。第九部《岁月的后裔》将有纽约市“四方图书”出版。他的前一部诗集《追踪伤痕》进入2011年度普利策文学奖决赛。现任教于达特茅斯学院。 (7/2010)
发表在《大别山诗刊》第16期“殷晓媛译站”

现代诗源于西方,读外国经典名篇无疑是走捷径,对诗歌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但选择诗歌翻译版本很重要,有的翻译过来的诗,早已失去了原来的神韵,使一般读者难窥曼妙。晓媛以诗人的身份眼界译诗,在定位上避开以前名篇,选择新近出版的,在欧美具有大范围影响力的刊物来翻译。这样能保证大家接触到的都是同时代诗人的最新作品。让我们可以一起看到同龄同辈的外国诗友都在做些什么,主张些什么。
译者简介:
殷晓媛:《大别山诗刊》超级版主。2010年度大别山十大实力诗人之一。《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08年获得《世界诗人》杂志最佳翻译家奖。获得2010年第四届“蔡丽双博士*世界诗歌奖”最佳翻译家奖。《诗选刊》版主。《绿风》翻译擂台主持人。《甘肃诗人》顶级总版主。《世界诗人》客座总编。绿风诗刊》第二届同题诗赛二等奖得主。《诗选刊》2011年3月同题诗大赛第二名。《诗选刊》等五家诗刊2011年兰花诗会第一名。迄今在德国文学刊物《桥》、泰国《中华日报》、加拿大《北美枫》、《渥京周末》、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美国《新大陆》诗刊,以及国内《中国日报》《诗歌月刊》《绿风》《环球时报》《世界诗人》《城市诗人》《敦煌诗刊》《诗潮》《大别山诗刊》《诗春秋》《诗沙龙》《金三角》《尧乡诗词》《玉环诗词》《香稻诗报》《北京诗苑》《诗中国》《黄河诗报》《诗参考》《中国诗歌在线》《鳄城文学》《潮北河诗刊》《意林》《淮风》《诗文杂志》《新诗大观》《作家导刊》《河南诗人》《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上发表中文、日文、德文、英文作品及译作千余篇。有译著:诗集《山不讲话》、小说《桦鬼2》、俳句集《诗境芳菲》等。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全国30多个省市级图书馆及
欣赏,拜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