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十二峰之十:欲借野菊解乡愁,兼评秋风向晚的近作《野菊花》
欲借野菊解乡愁,兼评秋风向晚的近作《野菊花》
秋风向晚是本月初才进大别山诗刊论坛的新朋友,一进来就出手不凡,连发三个帖都写得非常精彩,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给吸引过去了,同时,他的到来也给论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他是新来的会员,所以我对他了解得不多,只是从他的个人说明中知道一点点信息,秋风向晚,男,江西南昌人。从事过多种职业,现从商。一生追寻文学梦,尤喜爱诗歌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阅读,写作,思考,在文字中穿行,和灵魂靠近,如一株劲草,在风中寻找方向。其实有这些就够了,因为咱们都是在文学这条路上行走的行者,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我们聚在了一起,这应该也算是一种缘份吧,要五百年才能修得来的。
秋风向晚最大的特点是思路放得很开,比兴的手法用得相当到位。大家都知道,比兴手法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而在秋风向晚的诗中,往往是将比兴连用的,他诗歌中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但他又不是照着传统的模式去套用,而是通过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将这一手法发挥到极致,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因此他的诗句往往显得更加形象,更加质感,也更加生动,经常会有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句子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在享受到诗歌的美感的同时,神情也会为之一振。在《野菊花》这首诗中,野菊花就是一个起兴点,既是一个发端,也是一种譬喻,而诗歌最终的落脚点却是乡愁,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还将野菊花加以拟人化的处理,让野菊花的品格和特质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现到了我们眼前,因此渲染出来的乡愁也就更加具体,更加可感,仿佛可以触摸,可以把握一样。
读秋风向晚的诗还有一种感觉就是特别纯净,也特别和谐,整个叙述过程显得相当从容,气氛不温不火,不靠澎湃的激情来冲击读者的眼球,而是用形象和生动的描述来感染读者,赢得读者的心领神会。你读他的诗歌并不会感到缠绵悱恻和软弱无力,毫不经意的,你的情绪就会被他的诗句牵引着,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不能自拔。这应该就是一首好诗应有的魅力吧,我们通常把这种情况视为向内使劲,而把那些有着澎湃激情的诗歌称为向外使劲,向外使劲的诗歌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往往显得空洞也容易岔气,当诗歌发展到当今这个时代,那样的诗歌是传统的,但已不是主流了,只能偶尔在一些朗诵会上应一下景而已。而向内使劲的诗歌却显得更加内俭,更具内涵,更能代表当今诗歌的走向,更能直观地反映这个社会和我们生存的现状,因此更有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野菊花》这首诗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能够澎湃的字眼,甚至找不到一个张扬的词句,但在字里行间涌出来的点点乡愁,却让我们感同身受,并深深沉醉。
秋风向晚的诗歌用词都相当考究,而又显得相当自然,既不是很华丽,也不是很口语,每一个词句都用得很贴切,因此他写出的诗句就显得相当凝炼,整首诗就显得很精致了。因此我们说“浓缩的才是精品”这句话仿佛就是针对秋风向晚的诗歌来说的,何况当今社会又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大家都处在一种极度焦虑与冲突的状态之中,你如果把诗歌写成如散文那样长,那么诗歌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那样对读者的耐心也是一个最大的考验,我想没有几个读者会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因此你的长诗即使再有价值,再有内涵也只能感动自己。说实话,我是没有那样的耐心的,相对来说,我更喜欢如秋风向晚这样精致洗炼的短制,这样的诗歌更有灵气,更有魅力,更能体现诗歌存在的价值。
诗歌的开篇是用铺陈的形式,轻轻地启开了一幅明晰的画面,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了一片野菊花的天地,接下来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展示了野菊花的品格,然后用几个鲜活的意象加以拓展,把我们引进到野菊花的精神世界里去。其实野菊花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这群草根的宿命,这一节比中有兴,只不过兴得比较巧妙,要细细品味之后才会恍然大悟。野菊花“用倔强的姿势,举起秋寒”,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自然的环境,面对社会的现状,我们不倔强一点,又怎么能够面对现实呢,而“所有的褶皱”我们也只能“藏在胸口”,不是无人能诉,是诉了又有何用,无非赢得一点同情和怜悯罢了。我们的童话已经被现实在多年前就捏碎了,只有暗伤,伴随我们永远也漂泊不完的行程。
第二节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之上缓慢的加以陈述,试图在情感与矛盾的纠结上找到一个突破口。说白了,就是野菊花也好,是我们自己也罢,面对这样的一种宿命和状态,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于是作者从开导的角度,也是以自省和寻求方式找到了一种相对中庸的归宿,“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有些事我们是无法改变的,那么我们可以去换一种方式和角度来思考和对待,我们可以走出去,走到自然中去,“和鸟声唱和,与草儿微笑/爱上蔚蓝的天空,爱上根植的泥土/忽略卑微,忽略贫瘠,忽略内心隐秘的河流”,当然,这只是一种暂时的逃避,是自欺,也是欺人,而当“暮霭涌入/深秋的露水,打湿久远的乡愁”,于是我们会觉得更加沉重,更加无法释怀,我们的人生,也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艰难地行走着。这就应了那句古诗,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而乡愁,是我们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影子。
本诗的最后一节把野菊花的现状与个人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进行互补,聊以慰藉一颗孤独的心灵。无论是野菊花也好,还是我们自己也罢,在经历了上面的纠结和突破之后,都是身心交瘁了。于是“嗓音渐哑。你掂起脚尖眺望/归乡,在内心翻腾”,试想一下,在秋风中,野菊花被秋风吹得东倒西歪的状态,与我们内心翻腾的乡愁是多么相似,又显得多么的无助。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岁末。等待最后一场秋风把花朵吹干”然后“采摘。烘焙。入药。以水煎服”或许“可解乡思”,但这种以毒攻毒的情况有可能吗,作者也是明智不可为而为之,便如一个落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一样,作者把一种乡愁寄托在一朵野菊花上,无异于寄托在一根救命的稻草上,更加强烈地渲染了一种无奈和无助的情绪,更增强了一种诗歌的感染力,让我们沉浸和感怀。这便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拙朴中藏有深意,让读者在回味中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附原作:《野菊花》
文/秋风向晚
旷野。山坡。金黄的簇拥
挺直身子,你用倔强的姿势,举起秋寒
所有的褶皱藏在胸口
多年前,那些被你狠心捏碎的童话
有暗伤依附。开始漂泊
和鸟声唱和,与草儿微笑
爱上蔚蓝的天空,爱上根植的泥土
忽略卑微,忽略贫瘠,忽略内心隐秘的河流
直到,暮霭涌入
深秋的露水,打湿久远的乡愁
嗓音渐哑。你掂起脚尖眺望
归乡,在内心翻腾
等待岁末。等待最后一场秋风把花朵吹干
采摘。烘焙。入药。以水煎服
可解乡思
高站长好,秋风向晚来电说,他的诗歌和评论作品不做投稿处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