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含泪的微笑——评枕月衾云诗歌《人生,一列疾驰的火车》
这么详细的解读啊!学习师妹的诗评!
为坚韧歌吟——品读秋色寒烟《荆棘鸟(组诗)》
文/小芹
   《荆棘鸟(组诗)》是秋色寒烟近期的作品。第一次读,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一个独特的鸟来命题,因为荆棘鸟常被喻为是执着的化身、磨难的化身。这个周末,再次取出阅读,不仅感叹秋色寒烟的诗歌创作已日渐娴熟,更为诗歌中所歌吟的坚韧、执着的精神所感动。
    整组诗共有10首小诗,仅其中一首为《荆棘鸟》,其他各首都有各自的故事。然而,当您用荆棘鸟的精神这样一个主题去解读这些诗,你会突然明白诗人的用心,所有的诗全都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坚韧”,或物象,或意象。
    组诗中有3首诗是以勿忘我、涅槃、荆棘鸟三个故事来抒发情怀的。“勿忘我“代表着永恒的爱情,代表着相思与痴情。勿忘我,与七月的鹊桥同样凄美,多少情人相会后又要分离,诗虽短相思情却非常浓烈。什么爱如此壮烈,当然是凤凰之爱,是荆棘鸟之爱。一个情愿在烈火中死去,一个在如愿后殉情。以花开篇,花与鸟相得益彰。此三首看似写爱,其中蕴藏了诗人对理想不懈的追求。
    组诗中其他6 首诗是诗人截取了生活中瞬间,以此生发出的感悟。
   《另一面》——内心激情的刻画,一些外人无法体验和看到的情感,“用优雅和矜持缝制的裙裾/蒙住世人看待她的眼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激情需要平息,可见是多么的激情澎湃。
   《姓名》——什么样的姓名这么宁诗人心仪,是执着追求的目标。其实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有挥之不去的情感充斥着。“用它焐暖每一个清寂的夜晚/在纸片中播种,笔尖上收获”,你已无法离开这份执着,就像荆棘鸟追寻荆棘树那样执着痴迷。
   《私语》——写的特别乖巧,“微风熏醉的夜晚”是说私语最佳的时间,既然是私语,自然要说真话。一个是“蜕下坚硬的鳞片”, 一个是“蹑手蹑脚悄声细语”,说完了,“不过是波光粼粼,不过是安详如镜”,内心就此获得安宁和淡定。
   《灰》——黎明时分,天空中的流云是灰色的,这时星星还有,只是时隐时现。这是作者细腻的观察,然而作者没有停留在黎明的描写上,话锋一转,想到了夜晚的自己,是否被星星看见。这是一种想象,也是一种担忧。是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个人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灰色不是一种明亮的颜色,这样一种命题似乎让我们感到诗人内心有隐隐的哀愁在其中。
   《风向南刮》——“我很在意”是态度,因为夜晚的诗情画意被风惊扰,这一缕清风是诗人有意为之,是为了让梦更加悠长,更加丰满。
   《疼》——是什么样的疼如期而至,我们且不管它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总之,这疼如“尖锐的冰”,如融化后“涨潮的河水”,汹涌而至,非常贴切的形容!后面是写了疼痛对人的伤害程度,在心里“刻下深深烙印”。
   《羽毛》——如果说前面的诗是有些沉重的、浓烈,而这最后一首,却让读者和诗人一起轻盈飘逸起来,感受一种非常超脱精神。“我试着学会忘记前身,并且愿意/像一片叶子,零落在你窗前/无怨无悔”。生活中我们会有种种磨难,但要学会接受,学会面对,真正放下。
    荆棘鸟一生执着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寻到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读完10首小诗后,我仿佛经历了荆棘鸟的一生,同时感受诗人的真情、诗人的真爱以及诗人在诗中所歌颂的坚韧和无悔。诗人以“荆棘鸟”来言志,读后让人赞叹不已。愿秋色寒烟以坚韧的品质在文学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附秋色寒烟《荆棘鸟(组诗)》

★勿忘我

此时,我仰望星空,星空仰望花朵
七月,将一束花的名字燃烧
勿忘我!当时间在月光下搁浅
当空间在银汉中缩短
一种驰骋的欲望便踏着鹊桥而来
★涅槃

我的心带着七月走向你
让更多的阳光停留在笔尖
词语开花,打乱寂静
情愿在烈火的煎熬中痛苦地死去
只为等待,你用蓝色的火焰浇灌我的魂灵

★另一面

甜美的笑靥一直伴随她
从清晨钻入黄昏
用优雅和矜持缝制的裙裾
蒙住世人看待她的眼睛
另一面,她正极力平息烛焰般跳动的激情


★荆棘鸟

一只鸟穿过歌声的缝隙
把离情别绪反复吟唱
如果一滴血能够换回心底的思念
在幻灭还没侵蚀身体之前
她情愿,把荆棘刺入胸膛,微笑着倒下

★姓名

把一个名字挂在心间
用它焐暖每一个清寂的夜晚
在纸片中播种,笔尖上收获
当我摘下它,从此
它如带刺的玫瑰
针灸我的每一个神经,每一份意念

★私语

微风熏醉的夜晚
一尾鱼蜕下坚硬的鳞片
依着澜水,柔软地滑行
嘘,聆听小野兽蹑手蹑脚的踅音
此刻。我的内心
不过是波光粼粼,不过是安详如镜

★灰

高过头顶的流云,它是灰色的
滴落在池塘的中央,却像透明的心脏
黎明的色彩。我数着时隐时现的星辰
想象,黑夜来临,看不到影子时
我是否依然,在你疲劳的眼睑中间

★风向南刮

我很在意,昨夜风向南刮
是否潜入纱帐
惊醒你暗自勾勒的诗情画意
别怨恨,看我,刻意放牧一缕清风
入梦。听身体里潮汐汩汩涌动

★疼

如期而至。我的疼是尖锐的冰
在炽热中弥漫,蜂拥成涨潮的河水
该如何复制,水流划过皮肤的声音
叶子飘落后不会再回到母体
一些话,也无法一一拾起
可是疼痛,却能刻下深深烙印

★羽毛

七月,褪下最后一片羽毛
为了能变得更轻、再轻
你说它们是空虚的灵魂,在风雨中漂泊
我试着学会忘记前身,并且愿意
像一片叶子,零落在你窗前
无怨无悔
小芹的评论(为坚韧歌吟——品读秋色寒烟《荆棘鸟(组诗)》)比较全面,对每一首都有提纲式的点评,扣住了要点。且对全诗有综合性的评述。
以前,看过那木和十五也有类似的点评方式,这样的点评有几个好处,一是视觉上不感觉到累,二是点面具到;三是抓住重点,便于对照阅读。
欣赏问好小芹!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评方面还得好好学习,居士这方面是行家。非常谢谢你的点评。
秦时月发本论坛《理论探讨》栏目的这篇文章我反复阅读数遍,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现把这篇文章贴到这里,希望对诗友们有所帮助。

  [b][size=4]衡量好诗的三个标准[/size][/b]  
  
  作者:秦时月
  
  
  在思想性的前提下,衡量一首好诗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点:一是情真,而不无情、浅情或矫情;二是厚重,往深处自然开拓,而不似工匠的雕刻;三是意象清晰、明净而不芜杂。
  感情,应该是诗歌的第一标准。泛舟诗海,有的诗过于冷峻,诗人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包裹得很紧很深,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唯恐读者潜入了他的内心世界;有的诗抒情成份又太浓太重。诗评家西翔曾在点评一首诗时说:“如果只是抒情倒非常的省事”,是不是非常省事似可商榷,但一味的抒情并不能真正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这种感情并非完全流淌于内心和真心,能不能打动作者自己我不知道,但不能打动任何的读者却是肯定的;三是故作高深,一味玩弄生僻、冷竣的字、词,从诗歌语言上玩深沉,以求诗歌的深度。读这样的诗歌,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就会发生理解上的歧义,就像看一个“蒙面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在当下写诗比看诗的人还多的年代,谁还会有这份闲心和耐心?你根本无法强奸读者的意愿和感情。还有大量的诗歌作品,虽然感情是真挚饱满的,但因为作者忽视了诗歌应有的含蓄美的要求,给读者的感觉又过于直白,初读很容易吸引眼球,但读过之后也就忘了,没有任何的回味和余味,这种没有经过加工和处理的感情,只是诗歌感情的“原生态”。至于“无病呻吟”就更不可取了,这实际上就像是个没病的人却整天吵着要住院,要医生给他开处方拿药,你说好不好笑?我看与精神病并无二致。
  厚重,是衡量诗歌思想性深与浅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一个诗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初学写诗的人,其诗歌作品往往不乏真情,但若要其诗歌作品达到厚重的标准就相当困难了,有的人即便是穷尽毕生的努力,也未见得能够达到。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诗歌作者自身的知识存量并不够,生活阅历和思考的程度又不深,还有诗歌理论知识上的匮乏,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厚重,是一个诗人智慧、阅历和经验的结晶。从这个意义上讲,诗人也应该是个思想家和哲人,诗人对自己所要抒发的对象须有体无完肤、透彻骨髓的深刻认识和深层思考,且这种认识和思考必须是自己独到和独有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诗歌作者不仅仅要掌握诗歌的一般知识,还应潜下心来认真阅读一些诗歌理论方面的知识,多阅读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不断增长自身的知识存量,在这方面是急不起,浮躁不得,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诗歌的厚重是思想的厚重,语言和文字只是载体,即便你写了很多类似于钢、铁之类的字词,也不能使你的诗歌变得厚重起来,好像有位大诗人说过:诗歌应尽量找那些容易出新出彩的语言和文字,对此观点我并不反对,用得新、用得活、用得准,当然能够使你的诗歌增强质感、增加深度,但仅靠字、词来增强诗的厚重,我看是穷途末路。
  诗歌要有意象,没有意象便不是诗,这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但有几个问题需达成共识。一是诗歌意象是复合的好还是单层的好(我这里所指的是彼此无关联的意象)。我认为应该是单层的好。诗歌是一种分行的文体(有位诗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是诗的不分行也是诗,不是诗的分行也不是诗。如单从诗的节律和音韵上讲,此话有一定道理),要求语言必须高度凝练(现在有的诗越写越长,我看不是一种好现象),现代诗虽不比古体诗那么讲究工整和凝练,但惜墨如金的规律和要求仍应普遍遵循。诗歌的特性要求我们在一首诗中不应有多个毫无关联的所谓复合的意象存在,也复合不起来,即便复合了,也会给读者一种芜杂的印象。所以还是单层意象比较好。二是诗歌意象的贴切与准确性问题。这应该不是个问题,诗歌无疑要求是要有准确贴切的意象,但因为我们的诗歌作者受各方面的局限,嵌进诗歌的意象并不完全是那么准确和贴切的,往往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好的诗歌意象给读者的应是一幅明净清晰的画面,而非浑沌一片。所以,我们在制造诗歌意象时应尽量处理得干净一些。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人也应该是个思想家和哲人,诗人对自己所要抒发的对象须有体无完肤、透彻骨髓的深刻认识和深层思考,且这种认识和思考必须是自己独到和独有.

————诸观点皆经深思,学习。
在思想性的前提下,衡量一首好诗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点:一是情真,而不无情、浅情或矫情;二是厚重,往深处自然开拓,而不似工匠的雕刻;三是意象清晰、明净而不芜杂。
读后有启发。同意作者的观点。也谢谢居士的推荐。
学习了!
黛眉轻舒宜入画
我也来学习。问候诸位大侠。
[b]                                                                灵山秀水孕育出的一道靓丽秋色[/b]
           
  为使《大别山诗刊》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同时增强诗刊的趣味性和纪念意义,作为诗刊掌舵人的碧宇,可谓绞尽了脑汁。只要留意观察,你便会看到每期期刊从装帧到内容都有一些调整和变化。在注重刊物品质、品味的同时,碧宇还十分注重对新人和六安本土诗人的培养。
  求新和求变措施的实施,也使得大别山诗刊以其优秀的品质屹立于当代中国诗坛。
  措施之一,就是从论坛上挑选,并将陆续推介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潜质的诗人及其作品。按照碧宇的安排,在2011年冬之卷中,将把六安籍优秀青年女诗人秋色寒烟作为重点,推介给大家。碧宇在电话中嘱咐我,让我全面介绍一下秋色寒烟及其作品,我欣然领受了这个任务。实际上,我也早已有为秋色寒烟写一篇诗评的打算,这次任务也算是不谋而合吧。
  秋色寒烟,本名纪开芹,笔名还有任俊敏等,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人,职业教师。我认识她和熟悉她的作品,是在她来到大别山诗刊论坛散文版之后。当时我就发现她的散文写得颇富诗意,并且血肉丰满,极具特色。我还发现,秋色居然是来自于大别山下、淮河岸边文化积淀深厚的六安市寿县的作者。我立即邀请她为家乡的诗刊做点贡献,她很愉快地答应了。于是,我向诗刊管理层推荐她做了散文版的版主。
  在平时的交流中,为了与论坛副站长寒烟儿的区别,她谦逊地让我称呼她秋色,寒烟,只是在单独交流时我对她的称呼。秋色虽然钟迷于业余文学创作,但她活动的范围却比较狭窄。她告诉我,她在获悉大别山诗刊(论坛)之前,主要活动于江山文学网等少数几家网站或论坛。
  我与秋色相似的业余创作经历,也为我们的交流增添了很多有趣的话题,并从其中体味诸多酸甜和苦辣。她说,她在与诗友们的交流中找到了快乐。她还告诉我,在来到大别山诗刊论坛之后,她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再也离不开了。
  不过,大别山诗刊毕竟是以诗歌为主的杂志,散文等其他文体并非主流。于是,她把写作的主要兴趣,逐渐转向了现代诗的创作。可以说,她的现代诗的创作,主要是在来到大别山诗刊论坛之后。
  多数认识并熟悉秋色的诗友,或许是在不久之前揭晓的大别山诗刊等五家诗刊论坛联合举办的“兰花诗会”,以及刚刚结束的大别山诗刊论坛与荆州文坛联合举办的“郢都诗会”之后。“兰花诗会”秋色初战告捷,进入前十并获优秀奖;而在“郢都诗会”诗会中,她已然能够以绝对优势与超级版主湖北十五岚并驾齐驱同获一等奖。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点:一是进步神速,令人惊讶;二是得到了绝大多数诗友的认可和支持,其中包括很多有实力的版主以及实力诗人;三是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创作道路,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她的脱胎于散文、小说的诗歌,在保留了散文丰满厚重和小说丰富想像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把她的诗作风格归结为十二个字:诗意沉厚绵长,风格舒展隽永。
  我们还是结合“兰花诗会”和“郢都诗会”她的获奖作品《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请到我身边来》,走近她,走进她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b]首先,我们来欣赏沉厚绵长的诗意意境。
[/b]  有时候,一些作者或者作品的诗句,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放大,并形成印象。秋色很多轻盈灵动的抒情诗句,就给我这样的印象。但从《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请到我身边来》两首获奖诗,以及近期作品看,用沉厚绵长来评价她的诗,似乎更贴切一些。
  《请到我身边来》采用倒叙的方式,从现实干旱的五月出发,向上追溯,跨越时空,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并解构屈原所在的时代,首尾呼应。构成了一个历史的、立体的、沉厚的、感伤的、激情的画面。
  诗人用“粉笔。苍白,一碰即碎”来形容今年五月的大地,并由此埋下了伤感的伏笔。再用“拨开尘世的污浊,需要沧浪之水么?”感叹屈原无力改变黑暗的政治格局,从而纵身汨罗江的悲壮之举。虽然当前的干旱与数千年前屈原投跳汨罗江两个事件表面上并无什么关联和相似之处,但是心系苍生与一位爱国诗人的安危,却是诗人心里的共同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把握主题内在联系的能力。“粉笔”这个诗人再熟悉不过的教学道具,与“一碰即碎”组合运用,便构建了诗歌悲伤、感怀的基调,足见诗人深谙诗歌来源于生活的要谛。
  从“来场暴风骤雨吧!裹挟着你的电光和雷霆/降临。把目光凝聚成利剑,劈开眼前的黑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怀;从“屈子,请降临到我身边来!/如果时光可以更易,请让我鞠一捧洞庭之水/洗刷您的冤屈。”我们可以走进诗人女性固有的温柔、善良和倔强的内心世界。
  《请到我身边来》不仅激情、大气,沉厚、绵长,实际上,她的诗意也是浓郁的,比如:“那是他的羽翼,你敢折断其中一支/来喂养你的忠诚么?”等。
  在我看来,《请到我身边来》的最大亮点,还是在于她的思想内涵。读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高尔基评价雨果和他的《悲惨世界》的一句名言:“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们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b]其次,我们来领略舒展隽永的风格特点。
[/b]  一般来说,代表一位诗人最高水平或较高水平的作品,我们便可以称之为代表作。代表作,大体上可以归结出诗人作品的风格特点。而在重大赛事上获奖的作品,作为诗人的代表作品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我们从秋色的另外一首获奖诗《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来简要分析一下她的诗歌的风格特点。
  在我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兰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推崇备至,流传最广的名花之一。兰花如谦谦君子,色彩淡雅,幽香清远,神静韵高。李白就在《孤兰》中借兰花“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抒发了所处的逆境遭遇,折射出他怀才不遇反遭毁谤的郁结心态;“飞霞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则凸显了兰花孤傲、淡泊、高雅的品格。
  秋色深得“真传”。《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开篇写道:“撮一捧香草挂在历史的阶沿/从《离骚》里溢出馨香,在流水中缔结兰交/我的眼泪是一滴浓墨/裹着对你的渴慕,泛滥成一池春水”。从“历史的阶沿”、“离骚”、“缔结兰交”到“我的眼泪”、“渴慕”、“泛滥”,诗人借兰花清雅、高洁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远逝的屈原的仰慕之情,开篇即吸引了读者眼球。
  “清风中流转,溪水里安息”从兰花不与众香争宠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兰花品格的赞美。“我的骨骼已从三月打开/我不会轻易,向雨水祈求你的归期”运用反喻手法,加重了唤醒兰花的心情。以“用最柔美的姿态潜入我的心扉”结尾,再次表现出诗人女性细腻和温柔的一面,从而把诗意推向了恒远、隽永的意境。悠然绵长、浓郁优美的诗句和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从《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架构脉络看,既很舒展,又很隽永。调动的手法也较多,如拟人、比兴、暗喻、反喻等,达到了收放自如的境界。我认为,《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实际上更能代表秋色诗歌的风格特点。
  秋色寒烟,已然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女诗人。秋色寒烟,这个诗歌一般美丽的六安女子,以及她的集大别山之灵气、淮河水之秀美于一身的灵秀的诗歌作品,必将继续闪耀于当代诗坛。
  
  2011年8月17日
  
  附:《请到我身边来》、《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作者:秋色寒烟)

  《请到我身边来》
  
  夏季的浮躁剥夺我仅有的浪漫
  我们需要水分,玉兰的心房像毫无弹性的
  粉笔。苍白,一碰即碎
  谁能带着慈悲的甘霖
  做一次痛彻淋漓的浇灌
  
  与时间不符的燥热正循风而来
  四周蠢蠢欲动的谄媚和诋毁
  穿着最华丽的服装立在君王两侧
  那是他的羽翼,你敢折断其中一支
  来喂养你的忠诚么?
  用荆棘编织盔甲抵御流语蜚言
  阻挡鬼魅的笑。可怜!
  
  一介书生,一芥草木
  五月并不安宁。繁华中似有窃窃私语
  是书生亦是草木。庙堂之上,江湖之下
  摇摇欲坠。江山不稳
  一道无形的网,还能与谁秉烛夜谈?
  那颗热忱的心便再也打不开
  
  有人热衷于奔走相告,尘埃和幻觉蒙蔽善良的心
  纯净的月儿可否用浩浩之白洗涤
  枯槁的容颜。做一个先知先觉的渔父
  拨开尘世的污浊,需要沧浪之水么?
  汨罗江哭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来场暴风骤雨吧!裹挟着你的电光和雷霆
  降临。把目光凝聚成利剑,劈开眼前的黑暗
  
  屈子,请降临到我身边来!
  如果时光可以更易,请让我鞠一捧洞庭之水
  洗刷您的冤屈。路漫漫
  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隧道中翩跹流连
  
  
  《兰花,载动我千年的等待》
  
  撮一捧香草挂在历史的阶沿
  从《离骚》里溢出馨香,在流水中缔结兰交
  我的眼泪是一滴浓墨
  裹着对你的渴慕,泛滥成一池春水
  
  借一尾飘絮做我小小的身影吧
  当我的魂魄化作蝶舞
  前世注定的约会在幽谷之上
  柔声低语,不知今夕何夕
  
  嗨!姑娘!兰花指高高翘起
  天鹅的妩媚旋开一段烟雨
  一片水乡。我是那多情的云朵
  迷恋你月光下涂抹的兰章
  
  轻掩季节的门楣,锁住凉风拈来的微笑
  清风中流转,溪水里安息
  为了那抹彩霞,我从胚胎里抽出筋骨
  敲打春天的旋律
  
  和你相见。复活丢失多年的青春
  你从燕子的呢喃中走来
  逼退春寒,激活静脉。我的血管由此喷张
  体内的群山将遍野牧歌流放
  
  那时,你还只是沉睡的草儿        
  我的骨骼已从三月打开
  我不会轻易,向雨水祈求你的归期
  等待。姗姗来迟者,用最柔美的姿态潜入我的心扉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   怎一个“情”字了得[/b]
 ——简析阡陌《乡土诗会》获奖作品《怀念小镇》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人。

  第一节写自己的现状,以及对小镇深刻的印象和怀念。开篇即以“离开时”这样的字眼,表明自己所居的地方远离家乡,而且很少能够回家。继而用“三色土”、“月光水”等意象勾勒家乡质朴的景色,用“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作为结尾,表明自己除了怀念故乡小镇的山水、草木之外,还爱着那里的人们。因此,第一节可以看作是“情头”。

  第二节写自己对小镇记忆最深也最具特色的标志物。从第一节的“离开时”切入之后,诗人运用顺叙的方法,开始在记忆中搜索、寻找,直至找到藏在最深处的“石桥”、“母亲”,以及现在所居的城市岭南,这几个要素逐一从记忆中走了出来。值得品味的是,作者把那座石桥当成自己,因为自己正好出生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关联勾画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涵着诗人对家乡小镇深切的怀念之情,因为这份情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血脉之中,并从头部开始流向全身。所以,第二节可以看作是“情颈”。

  第三节写自己对小镇的认知。作者让我们了解到小镇的古老,曾经的水患不断,乡亲们为了生存与天地斗争的故事。此外,通过家乡的物产,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南方小镇,因为南方主产“油菜”、“稻谷”,也产产量较高的杂粮“红薯”。按说守着这样的风水宝地的人是衣食无忧的,但是那里的人们却因各种原因至今还很贫穷,这也许是作者心里最大的痛吧。情字的最高境界,往往是深切的痛楚。故而,第三节可以看作是“情身”,这节,也是全诗的重心所在。

  第四节写小镇交通位置等特点。“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既有可能说明小镇交通便利,地处交通要道,有南来北往的人流;也有可能交通闭塞,汇聚到这里的人们之间沟通很困难,说话就像吵架一样,所以有“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的感觉,所以有:“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之说。虽然小镇的故事的可能还有很多,道不清,说不完,但是总要有打住的时候。就此,我们可以把第四节看作“情尾”。

  第五节也是全诗的最后一节,主要描写现在的心情。与首节相呼应,责怪自己没有拍下哪怕是一张照片,带在身边,即使出走的时候,“厌倦”了小镇的贫穷,“厌倦”了小镇沧桑的老面孔,也可以时常翻出来回味回味。随着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才发觉,原来自己最爱的还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是心里抹不去的一道刻痕。这道刻痕就是对家乡的情。由于最后一节纠结了作者太多的感慨,所以,我们既可以把这节看成是“情心”,也可以把这节看成是真正的“情头”。

  纵观全诗,作者一改平时隐晦含蓄风格,代之以朴实无华,深切厚重。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家乡小镇藏在最深处的记忆,作者自己虽然没有一处提到“情”字,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字里行间把那个“情”字一一挖出来,并联想到常常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那份情。

  2011年8月29日    
  
  《怀念小镇》
  作者:阡陌
  
  离开时,忘了抓一把三色土
  或者掬一手月光水
  也可以在街道的拐角
  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
  
  那里的人都知道,涓水上有座石桥
  建于公元一九八五,那时我刚出生
  母亲抱着我从上面往返走过的时候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会在岭南
  写下有关它的句子
  
  镇子名称的由来,源自一个传说
  上古,朴素,漫漶不清
  有关生存和石头。群山间的田野
  盛产油菜,红薯和稻谷
  守着丰盈谷仓的人呵!胃却空着
  
  离县城一百六十华里
  车程三小时。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
  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
  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
  
  离开时,总不愿留张影
  或者回头多看一眼
  多年后才发觉流浪并非归宿
  
  
  注:青山,石鼓和歇马系阡陌家乡的三个小镇。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i=s] 本帖最后由 秋色寒烟 于 2011-8-30 22:43 编辑 [/i]

[b][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浓郁的,也是独特的[/size][/font][/b]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品读山林退士《乡土诗会》获奖作品《看花楼四季》[/color][/size][/font]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    [/color][/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与山林老师相识于大别山论坛。看他的作品和跟帖,无不感受到老前辈的真诚和勤奋。这次参加《乡土诗会》,我们有幸得到广大诗友们的推崇,榜上有名。更有幸的是作为同乡,我们又被指定互评。一切尽在冥冥之中,当初,读到山林老师的这首《看花楼四季》就非常喜欢,读了诗,立刻有了想飞回故乡的迫切愿望了,今晚再读这首诗,更有身临其境之感。[/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据作者诗后备注介绍:看花楼,地名,位于霍邱县最南端。霍邱县古称蓼城。县城偏北,所以蓼南地域广。霍邱与我的故乡六安市同属大别山地区。我虽从未到此,但在山林老师对该处四季的描写,已经略知一二了。原来“看花楼不是楼”,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诗的开篇介绍了看花楼的地貌特点,“道道冲田围着一群土山丘”。到了冬季,“一片荒草,土山似巨兽[/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如鲸如驼如野牛”,以几个动物来比喻,看花楼立刻有了既开阔又粗狂的地形特点了,栩栩如生。当漫天大雪时,小山丘“一夜化作玉雕镂”。又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雕琢之功。这第一节从看花楼的冬季入手,语言幽默、俏皮。让人有强烈的读下去欲望了。[/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000000][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天女应时到,打翻百花篓”,花团锦簇,争相斗艳的春天景象一下跳入眼帘。这一节在动词的运用上可谓精妙。如:“丢” 、“卧”、“探”,以及杜鹃与鼠李的各不相让。各种花卉的出场极具特色,精彩纷呈。看花楼的夏天,突出了对色彩的描写。“绿漫漫”、“绿油油”、“绿连天”,万绿丛中,白鹭,麻鸠,[/size][/font][/color][color=#000000][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花野鸡,灰色的兔子,黑蝉,紫鹃,大黄狗,构成了一幅田野趣味图。静中有动,动中有趣。看花楼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满眼丰收的景,满眼喜悦的情。[/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    这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组诗,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描写,突出了看花楼每个季节特有的风情,其冬之冷美,春之璀璨,夏之欢快,秋之收获,四季可谓泾渭分明。作者对看花楼的热爱真挚浓烈,把普通的风景变得奇崛,且语言奔放,情趣盎然。不仅给读者以视觉冲击,所引发的共鸣也是强烈的。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上,比喻的巧用,动词的妙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景范例。因作者擅长古诗写作,整组诗透着[color=black]一定的古典韵味。[/color]同时,还有一点歌谣的味道。[color=black][/color][/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小芹读了山林老师的诗,不仅欣赏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感受到山林老师热爱生活的精气神。此刻,[/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我想到了曹操挥笔写下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而曹操当时是五十三岁,我们山林老师却已年逾花甲,他的诗歌及品德似一缕绚丽的晚霞,映照大别山论坛。[/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b]附:山林退士的诗歌《看花楼四季》[/b][/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b](看花楼之冬)[/b][/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蓼南地域广,有个看花楼。[/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看花楼啊,不是楼,(注一)[/color]
[color=#000000]古传地名图上留。[/color]
[color=#000000]放眼远远望,[/color]
[color=#000000]道道冲田围着一群土山丘。[/color]
[color=#000000]冬季山草黄,土山似巨兽,[/color]
[color=#000000]如鲸如驼如野牛![/color]
[color=#000000]冲田沤水白,惟见埂千畴,[/color]
[color=#000000]千埂织成一大网,[/color]
[color=#000000]网住巨兽数百头![/color]
[color=#000000]待到漫天飞雪时,[/color]
[color=#000000]一夜化作玉雕镂[/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b][color=#000000](看花楼之春)[/color]
[/b][/align][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春来山最美,再话看花楼:[/color]
[color=#000000]天女应时到,打翻百花篓,[/color]
[color=#000000]红白蓝黄漫山丢![/color]
[color=#000000]白花地丁草中卧,[/color]
[color=#000000]蓝花桔梗探出头,[/color]
[color=#000000]杜鹃欲称霸,鼠李情不留,(注二)[/color]
[color=#000000]蒲公英还比黄花瘦![/color]
[color=#000000]山花烂漫各争奇,[/color]
[color=#000000]姹紫嫣红斗不休![/color]
[color=#000000]忙坏蜜蜂累煞蝶,[/color]
[color=#000000]蚂蚁也把花蜜偷![/color]
[color=#000000]莫道万物皆争斗,[/color]
[color=#000000]田中耕牛慢悠悠。[/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b](看花楼之夏)[/b][/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夏日万物兴,绿满看花楼。[/color]
[color=#000000]遍山草鲜绿漫漫,[/color]
[color=#000000]满田稻嫩绿油油。[/color]
[color=#000000]山田叠翠绿连天,[/color]
[color=#000000]万绿丛中他色有:[/color]
[color=#000000]田里白的是鹭,[/color]
[color=#000000]山上麻的是鸠,[/color]
[color=#000000]冲破绿幔空中走。[/color]
[color=#000000]花野鸡飞不高,[/color]
[color=#000000]气得红了脸,[/color]
[color=#000000]灰色的兔子只好满山溜。[/color]
[color=#000000]黑蝉叶下鸣,紫鹃树上吼,[/color]
[color=#000000]那风凉爽快的树荫下,[/color]
[color=#000000]还静静的卧着大黄狗![/color]
[/align][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b](看花楼之秋)[/b][/color]
[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秋天收获季,丰临看花楼:[/color]
[color=#000000]山鸡野兔肥,黄羊狍子遛,[/color]
[color=#000000]树上栗子熟,草中蘑菇稠,[/color]
[color=#000000]山楂红脸似害羞,[/color]
[color=#000000]稻谷金黄满山沟。[/color]
[color=#000000]草芳已被稻香盖,[/color]
[color=#000000]青山也被黄田囚![/color]
[color=#000000]啊!看花楼,[/color]
[color=#000000]恰似黄金大漠围绿洲![/color]
[color=#000000]秋后走进农家看一看:[/color]
[color=#000000]房前屋后走鸡豚,[/color]
[color=#000000]塘边沟头鹅鸭游,[/color]
[color=#000000]柴垛挡视野,粮囤过梁头。[/color]
[color=#000000]盛情的主人留你同饮桂花酒[/color]
[/align][color=#000000][/color][/size][/font][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注一)看花楼,地名,位于霍邱县最南端。霍邱县古称蓼城。县城偏北,所以蓼南地域广[/color]
[color=#000000](注二)杜鹃、俗称映山红,鲜红色。鼠李:俗称秧李子,粉红色。[/color]

[/align][/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quote]为坚韧歌吟——品读秋色寒烟《荆棘鸟(组诗)》
文/小芹
   《荆棘鸟(组诗)》是秋色寒烟近期的作品。第一次读,不理解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一个独特的鸟来命题,因为荆棘鸟常被喻为是执着的化身、磨难的化身。这个 ...
[size=2][color=#999999]小芹 发表于 2011-8-3 21:09[/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5534&ptid=886]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师姐,看你的解读,我很有触动哦,觉得有豁然的感觉。非常感谢!
[quote]                                                                灵山秀水孕育出的一道靓丽秋色
           
  为使《大别山诗刊》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同时增强诗刊的趣味性和纪念意义,作为诗刊 ...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1-8-28 10:26[/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181&ptid=886]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居士兄太夸秋色了,秋色怎能不感谢在心?呵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