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9
- 帖子
- 8972
- 精华
- 25
- 积分
- 10123
- 威望
- 10123
- 金钱
- 10087
- 在线时间
- 24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5-7-1

|
27#
发表于 2011-2-25 20:37
| 只看该作者
[b]沉重的足迹[/b]
——试读溪边芳草《岁月的足迹》
春天挣脱了寒冷的包裹,春天温暖明媚,春天欣欣向荣。自古以来,春天,就是诗人笔下的宠儿,是永不枯竭的话题之一。
溪边芳草的《岁月的足迹》(共分三段)同样是描写春天,我们在读出上述情景的同时,却多了一份回味,多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思考。
《岁月的足迹》第一段落,在诗人眼里,明媚的春天,似乎变得不那么乖巧了:“那些翻卷的云朵隐藏着雪花/据说,它们要彩灯亮起的时候/才会落下”,那些雪花、雨水,为什么与苍生玩起了躲猫猫?彩灯,是不是含有碘化银的导弹?芳草的隐喻,还含着隐隐的担忧:“顶着阳光体会无边的冷漠”,并与读者一起共同回忆美好的春天,把疑问留给了读者,也思考一个问题:“它们的笑却让麦地更加干涩”、“试问:许多年后/谁的梦依旧能在枝头”。
《岁月的足迹》第二段落,诗人用了两节的篇幅做了昔今的对比:“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炊烟”、“一棵棵树在河边站着/显得很标致”;“现在,老屋不见了/小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钢厂/它的鼻梁很高/吐出的烟很浓,很黑”。这节近乎白描的手法,并非诗人黔驴技穷,而是诗人已经没有多少好心情去做精致、含蓄的构思,于是,诗人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写生图,让读者做对照体味。
《岁月的足迹》第三段落,诗人先写下无奈和担忧:“在你不停地纠缠下/我累了/一直握住的坚定开始松动”,而作为一个无力回天的个人,随大流的妥协也许只是损失一点点:“其实,我本可以与你合拍的/就像许多草儿一样”、“按照你的逻辑兴衰”。但是,如果这样,整首诗便会给人以“下沉”的感觉,也会显得很“平庸”,而我们的诗人显然是不愿意这样做的:“可我偏想/从你的指间找回原始的爱与温暖/找回那些去向不明的绿与蓝”,即便:“周遭,桅杆一个个倒下了我不知道/花开的日子还有多远”,于是,作品主题在结尾得到了升华。
诗中,诗人因为什么而担心,虽然只字未提,但是我想,只要读过都会知道,在此,我也省略了吧。
芳草的诗,不难懂,但却十分的隽永、沉厚。作品闪现着诗人爱思考的光华,在不知不觉中,把读者的思绪引导到一个共同思考的空间,《岁月的足迹》便如是之诗作之一。
2011年2月25日
附:《岁月的足迹》(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