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流水洗着的绿叶》
作者:灯笼虫

春天里一席梦,整季酷夏
  都没晒醒,呓语在芦苇荡里
  和芦花一起起伏
  水鸟的记忆,一片空白
  
  令箭荷花,指着天空的窗口
  所有的方向,都深邃空荡
  野藤爬满荒芜的头发
  
  水里的泥沙,九曲辗转
  让移动的太阳,带进海的咽喉
  携带的火焰,填裹了鱼腹
  
  我的心,晒在甲板上
  驱赶不走的咸风,带着云朵
  总在空中,挥舞衣袖
  
  心珠,蜷缩贝壳里
  触角在岸滩,迟缓挪移
  漫长的海岸线,留下深深痕迹
  
  昨天,梨花送一夜细雨
  所有的种籽,在清晨
  拱破陈旧的伤口,涨满一船秋
  
  松开礁石的手,使劲招摇
  风啊,请您把我带走
  我不想,让回盳的露珠
  砸碎,眺望的港口
  
  大海,蓝色的眼睛
  在海鸥鸣叫中,随桅杆
  远去,消失在天边一线睫眉
  串串浪花
  没跳跃船后,却涌心头

居士点评:这首长诗诗意浓郁,从不同角度阐解主题“流水洗着的绿叶”。不过,我们应该注意到,作品的开始是从春梦开始的,因而就有了“虚境”的色彩。既有美好的想象和愿望:“野藤爬满荒芜的头发”,也有一丝担心和疑虑:“我不想,让回盳的露珠/砸碎,眺望的港口”。尾节突出并升华了主题。总体上是虚大于实,表面上,作者并未提到的“实”其实都隐含于虚之中。令人品味和想像。此外,作品也很富有想象力,例如诗句:“大海,蓝色的眼睛”等等。因此,此作不失为一首佳作。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梦回故乡 (外一首)
作者:王清光

    故乡,在我的脑海里是一本书
  每一次回忆,童年的故事
  都难忘怀
  
  村头,那棵老榆树
  把奶奶的叮咛
  栓在那弯弯的小路上
  
  梦里,一弯瘦月望破了眼神
  把思念碎落一地银霜
  回乡的路,传来月落的脚步声
  
  墙角的镰刀,割弯了爷爷的背
  早出晚归的日子,在刀刃上流走
  喷薄的夕阳,在大山的背上坠落
  
  爷爷用一只烟斗点亮星光
  温暖那些寒冷雪飞的夜
  
  奶奶的双眼,盯紧满院的鸡
  用把把粮食,储存年月日的零钱
  让清清淡淡的日子飘香
  那些鸡啊,储存了奶奶多少希望和甘甜
  
  邻居家小丫的一声哥哥
  叫起我童年老榆树下扎根的多少欢乐
  她那对浅浅的酒窝,还有树上鸟鸣
  在我的梦里氤氲最靓丽的歌声
  
   《滴落的三月》

  二月,在冰川的尖上溜走
  一滴,一滴,在温度的爬升中
  轻轻落地,把日子一页一页
  翻响。嘀嗒,嘀嗒——
  一天,一天
  
  二月向北,三月向南
  当二月的脚步,无声地踏破
  最后一层细冰时,三月便
  风生水起
  
  从零度线上探出头
  站在风口,一路摇曳
  带着脆脆的哨音
  轻轻一吹,一天蔚蓝
  便在江南江北落地
  ——嫩绿山野
  
  于是啊,一代天娇
  ——五彩缤纷的花季
  就降生在三月的怀中
  
  我站在山谷,眼神一路北飞
  桃花红,梨花白……
  眼花缭乱啊
  一只蜜蜂,蜇破眼神
  视线的碎片,滴落了
  一地芬芳

居士点评:第一首《梦回故乡》真切感人,诗中的三个人物奶奶、爷爷和邻居家小丫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特色,而且诗意感觉也很浓郁,主题有梦,所以是不定时的、经常的,这就很好地烘托了主题的故乡情结。手法上也值得称道,像错位:“梦里,一弯瘦月望破了眼神”、比喻:“墙角的镰刀,割弯了爷爷的背”都很出彩。
第二首《滴落的三月》把季节、温度、植物、动物写得风生水起,形象、轻快,而且抒情饱满,尤其结尾,以一只蜜蜂与满眼的芬芳相对接,生动、精彩。
以前很少读清光的作品,这两首也让我开了眼界。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居士辛苦了,一首首点评忙坏了居士。但经你这么一点评,不仅有引导作用,还对论坛新来的客人也是一个不小的鼓励!敬茶了!
向晚的风
[quote]居士辛苦了,一首首点评忙坏了居士。但经你这么一点评,不仅有引导作用,还对论坛新来的客人也是一个不小的鼓励!敬茶了!
[size=2][color=#999999]小芹 发表于 2012-6-16 23:03[/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4873&ptid=88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小芹!这些工作总要有人做啊 另外,点评也是在磨练自己。其实,只要打开考核帖就能看到你的评析文章也是排在前面的,所以你的大踏步进步,也与此不无关系啊,相信真正爱好诗歌的朋友都能看到这一点。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池塘》

文∕岳客行

我见到的池塘
像绿林穿着月光
柔柔亮亮的丝衣

我见到的池塘
握着含情脉脉的风儿
缠绵婉转的私语
像宝石一样闪烁的脸上
荡漾着笑靥的涟漪

我见到的池塘
闪亮如匀匀呼吸的花
谁能双臂环拥?
星星提着灯笼
夜夜守着她的梦……

居士点评:比喻诗歌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本诗就多次使用比喻。但仅有比喻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你只说甲像乙,甲像丙,等等,意义何在呢?尾节两句不错,引入了情:“星星提着灯笼/夜夜守着她的梦……”
而前两节这样的结尾则不明显。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在作品中穿插使用其他手法,乃至有意使用质朴的诗句语言也是很必要的。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679&ptid=886]25#[/url] [i]路漫[/i] [/b]


网站怎么能成为几个版主或主编相互吹捧的菜园子呢?我读了贵站的精华作品,不可否认里面的确有不少好的诗歌,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网站的管理人员和版主。我不知道贵站的办站宗旨是什么,不会是把网站和刊物办成一个小圈子的菜园吧?我也做过网站,我明文规定编辑不能自己顶自己的帖子,不得自己加精自己的作品,编辑不得相互加精自己的作品。


会员的加精由版主及以上决定,版主的由10名会员决定。一示公平!
[quote] 25# 路漫
网站怎么能成为几个版主或主编相互吹捧的菜园子呢?我读了贵站的精华作品,不可否认里面的确有不少好的诗歌,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网站的管理人员和版主。我不知道贵站的办站宗旨是什么,不会是把网站 ...
[size=2][color=#999999]陈洪 发表于 2012-6-23 12:50[/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6410&ptid=88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这样做可以,可是,诗友想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没有:要是某位版主的作品的确是好作品,但又没有10位以上会员阅帖,谁去号召10位以上会员来为这篇作品决定加精或者不加精呢?
论坛只是一个交流作品和心得的地方,相信版主加亮、加精之前都是经过考虑的。有的诗友的作品可能得不到版主的青睐,但自己又认为自己的作品很好,不妨在心中为自己喝彩就好。如果每个人都来为网站或论坛制定一套制度、办法,那么,网站和论坛岂不一天到晚要忙于制度的制定了?当然,制度和办法的确是需要完善的,但诗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要经过深思熟虑,可操作,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棒头,必定会添乱。
所以,我还是认为要在作品质量上下功夫,写出感人、动人,让多数人欣赏的作品来,只有这样才能感动他人、鼓舞自己,也是愉悦身心的最佳办法。
写诗、逛论坛也是玩儿,如果有谁是大玩家,我作为小玩家,我保证我会跟着他玩。
还有,为什么版主作品可以相互加亮、加精问题。因为我们论坛不仅仅是论坛,还要为出纸刊服务,既然要出纸刊,总不能把版主排除在外吧?平心而论,让你来当斑竹,却又不让你的作品加亮、加精,即你的作品连上纸刊的机会都不可能有,这个版主你会干吗?所以,以纸刊为后盾的论坛与没有纸刊的网站和论坛是不同的。我想这些大概无须我多做解释了吧?
我回答这些问题,也仅仅是交流,请诗友换位思考一下。问好!
补充一个问题:如果谁不愿意让某位版主(比如我)点评自己的作品,请跟帖提醒、暗示或者发短信告知,我绝对不会再打扰。但我要告诉每一位来大别山诗刊论坛的朋友,你们尽管可以查阅我的跟评,以及我推荐的作品,可以提出相反意见,前提是像我一样,认真、真诚地为好作品叫好、鼓掌,同时也为明显存在不足的作品(我尤其挑那些错字连篇、连标点符号都不太会使用诗友的毛病),指出存在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诗友取得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不枉来我们论坛一场。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此外,如果哪位不相信一位版主没关系,但是不相信所有版主,我想,也许就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 25# 路漫


网站怎么能成为几个版主或主编相互吹捧的菜园子呢?我读了贵站的精华作品,不可否认里面的确有不少好的诗歌,但其作品大部分都是网站的管理人员和版主。我不知道贵站的办站宗旨是什么,不会是把网站 ...
[size=2][color=#999999]陈洪 发表于 2012-6-23 12:50[/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6410&ptid=88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这样说话不行的,要用作品说话。我相信论坛不会漏掉任何一首上佳的精品的,对于一般的习作则可能照顾不周
《一棵树和一朵花儿的故事》组诗(作者:鲁蕙)  


《我一直放弃春天》

请原谅,我一直放弃春天
习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喝酒、写诗
或者静立于风中,看凋落的花瓣

忽然有一天,也曾梦想走近你
那辽阔的天空一定会有新鲜的雨水
使我忘记致命的疼痛和阴影

然而,我更愿绕过你的热爱与抒情
在泪光闪闪中,将自己封存起来
从无悲无喜,到慢慢老去


《我需要将光芒更深的隐藏》

夜色落下来,我不想再欺骗自己
分明有些想你,但又害怕一不小心
点燃你的孤寂。起初,我冷漠、骄傲
一直放弃春暖花开,不想陷进你的呼吸
你轻唤我的名字,热爱难以阻挡

避开你的眼神,我们只谈天空、流云
草木、风雨,这一切只是最初的思绪
如今触及的是清澈的河流、纯白的月光
你说你将幸福持续生长。这个金黄的季节
我需要将光芒更深的隐藏

《一切美丽,不过是远方的灯火》

清晨的阳光还没醒来,我站在风里
开始想你。也许,你已经知道我的城池
不想被占据的秘密,如同这个秋天的枝叶
不敢渴望大把大把的绿。曾经多少次
我固执地守着萧索,月亮最终还是升了起来
落寞的远去,不仅是我,也是你想要的


大地如此辽阔,不必在意一场风雪
你需要丢掉执著,才能快乐的生活
我不想你做一个忧郁的人。只需悄悄转身
就可以看到春天的河流,而我仍然拒绝
走近你的疆土。一切美丽不过是远方的灯火
你将用一生的泪水来赶制幸福


《太阳升起来后》

不想让你染上离愁,由北向南的脚步
出现在月光下,我并没有忽略你的执著
很多很多的时候,你的热爱从未停歇
我可以有很多理由让你落寞、孤独

你一次次走近我,不愿放弃美丽的灯火
理智多次告诉我:也许,你只是
被我的光芒所迷惑。从现在开始
我要换一种姿势,来抚慰给我幸福的人


《一棵树和一朵花儿的故事》

夜色越来越浓郁,多想让思绪安静下来
整个秋天我一直在逃避。你从未抱怨
我的骄傲和不经意,用固有的方式热爱着

一阵风吹来,有叶子落下。是你在低语:
“接受我吧,我爱你!愿意为你的柔弱遮蔽
什么都可以给你,宁可不要江山社稷。”

我将火焰熄灭,不想拉近我们的距离
仿佛又看到过往的阴影,以及生与死
欲罢不能,你伤心、流泪、诉说,却又无可奈何

转眼秋天已过,我早已习惯平静的生活
没有惊喜,也谈不上悲哀。在冬天来临之前
我需要动身离开。然后,在风中静静地落


《离别不是为了再相聚》

请原谅我的怯弱,和与生俱来的忧伤
原谅我一直在抵御柔软,竭力隐藏光芒
只能这样默默相望,才不会生出疾病和疼痛
刀具和阴影,仍会从四面八方涌来

舍弃春天,我会渐渐忘记一些人和一些事
然后,把深情交给大地,把甜蜜给自己
落花满地,你更懂得坚守剩下的时光
就算忽略纯粹,我也不会再让雨水生长

居士点评:语言柔美,诗情婉约,感性潜入,理性回归。透过这组,我想我们大体上可以说,认识了你和你的诗作的风格特点。手法细腻,节奏舒缓,情感丰沛,诗性灵美。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经历,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诗人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当然,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要描绘的世界并非完全局限于此,还有如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等等。
至于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要看诗人对诗歌的热爱程度,以及练习的认真程度、时间的长短,还有想象力、灵感等,也透过作品,综合地反映出来。
有时候,阅读一位诗友的作品,我们也能同时收获或总结一些积蓄在心里的想法。这,大概就是互动带来的结果吧。
罗哩罗嗦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胡话。望见谅。欣赏你的一组佳作!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美好的你》(作者:雅歌)

雨是一朵小时光
开在午后静静的溪旁

翩翩那时,你走来
携一段悠长  悠长的守望

隔着岁月层层的帘
你问我开到了第几瓣

深情荡漾。痴也可爱
痴也可怜

居士点评:这首小诗,虽然很短,却比雅歌以前大部分作品显得跳跃性更强一些。你既可以认为是一个时点的心情(前两句),也可以放大为一个时段情感(三四句),但是从一滴雨出发的;“你”即是“我”,是你的询问,也是我自问。巧妙,比如:翩翩那时。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那片云有雨》(作者:雅歌)

原本轻盈。高而优雅的姿态
途经那片海
不经意的投影使波心摇曳
交换出眼泪  故事  以及
内里的蓝。融为一体

是行走中的花朵
周身柔软包裹爱的珍珠
躲过鹰隼的目光  躲过峭壁
开在高山  平原  沼泽之上
约等于传说

多么欢喜  如果
雷声不那么轰鸣   闪电的长剑
不能刺穿压迫与阴暗
那珍藏了一世的晶莹  不会倾城地
流淌。神色凄惶

居士点评:
标题中的“那”在古汉语里同时含有现代汉语“哪”的意思,也就是说,我在古汉语里是没见过“哪”这个字的。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诗歌的标题兼有疑问,即:哪片云有雨?如果这么推测,接下来的就是解答或者叫答案。
但从第一节看,答案就颇为复杂:“交换出眼泪  故事  以及/内里的蓝”,“那片海”,显然是专指(爱情、生活、工作中的一类),蓝,当然是广阔、远阔的意思;
第二节依然“复杂”,花朵(自喻)可以是一个出世不久的生命个体,也可以是一个出道(求学、工作)不久的少年、青年,他(她)必然像大多数常人一样,要经历种种考验;
第三节(结尾)表达是委婉的,其中的假设,是在“多么喜欢”(承接第二节“约等于传说”)的前提下的,实际上,可以有两种理解:既希望在坎坷中有所收获,又有点“害怕”,以致“神色凄惶”。
总之,作品表达的思想是迂回的、回曲的。也是矛盾的。所以,读完之后,我提到了前面“哪”与“那”有相同的含义。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收藏论坛高管重庆子衣为鲁蕙写的一篇长评:[url]http://dbssk.5d6d.net/thread-25979-1-1.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交点》(作者:如云飞过)

从不同的方向出发
用一生的风雨
去兑换 一次
相逢

把锈迹斑斑的心
打造成斩钉截铁的执着
在属于你我的葱茏里
扣住
天荒地老

居士点评:全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均浓缩于“打造成斩钉截铁的执着”。如果我们理解成:在半途找到了一种理想(比如爱好),是不是可以?再如果理解成:在网络上遇到了以为知己(比如诗中的你),是不是可以?
所以,读一首诗,我以为至少要读两遍以上,尝试多种阅读的角度。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死亡之城(给波德莱尔)组诗

作者:凤凰

死亡之城(给波德莱尔)

堕入死亡之城前
必须瞥一眼黎明
黎明的头颅向日葵般转动

我不能赞扬蛆虫
和那隐秘的痛苦
恶之花 罪恶中提炼的红

堕入死亡之城前
我必须遗忘
使那最糟糕的部分复活
在黑暗处行使一次爱情

我必须射击
让天空黑夜般滑落
苍白你苍白的躯体

我必须挎起马刀
在骨肉间挑拨
直到黑夜般绝望的你
献上凄凉的颈项。

波德莱尔说:
我爱你,像蛆虫围住尸体
你冰冷的眼神,是你冰冷的首饰


季节之前

诛杀一枚青草
或把春天削薄
直至薄如蝉翼
然后把它稳当当送上枝头
挂住一个夏天

这个季节草木青青
青得像十七岁
轻得像一只鸟徐徐飞回

我在季节深处打开一口井
洗得自己佛主一样透明


洪流

情绪泛滥的午后
我被连根拔起
洪流漂着洪流
恍如雨注

我又想起了我的爱情
我的兄弟
那年围住一个春天
仿佛歌笑了一生

而命运推着我们迁移
把我们体内的枝条折断又抽出
把我们摆下枝头又放上枝头

我们始终是命运惊散的飞鸟
穿着羽毛
蒲公英般四处漂浮



生死劫


不能为你歌舞
不能为你咆哮
只能挑看灯花
反复行吟那一川烟雨


双燕飞低春天的时候
爱情走出唐诗
流行破碎的季节 佛老并至
我不是那观空的和尚

心脏 死结的模样
绽放桃雨
《金刚经》剪成窗纸
旷世的格言 冷进冰里
是谁说大智慧到彼岸



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不见其涯,愈往而不知所穷。送君者皆自涯而返,君自此远矣。

画出的小寺不举烟火
黑夜胶着
燕子羽翼挂着春天
空荡荡
空如我的手掌



五月莺飞草长
如梦迷离
我不禁有些恍惚
于是决定下一场雨

是月大水盈城,天地相合,人间化为汪洋泽国

一切如流
无物常驻
我的记忆有些湿
于是拧出赫拉克利特的诗句
存吾顺事
殁吾宁也

居士点评:刚刚看到这组。看诗友在大别山诗刊论坛已发有33个帖子(连同这个),我便开始搜索作者的文帖。我发现除了这组,其他的都是2011年的,其中部分作品还是很不错的。
这组作品,表现了诗人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比2011年发在论坛上帖子,内容更加深邃,也更耐品味。
写死亡的诗作很多,但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为背景的题材却不多。我想,《死亡之城》应该是一首读后感,作为一位读者,当然也想尝试形似颓废的表达方式。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