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诗人野鹤解读居士陋作——《读《清明节是一扇门》/作者:松山居士》

  “清明节是一扇门”,句子是个明喻。然而读者在未明了诗歌之前,要在心中反反复复的问:清明节,怎么会是一扇门呢?就说明这个比喻的比体和喻体距离太远,这就叫“远取譬”。“远取譬”是为诗歌陌生化生新出奇的好办法,所以现代新诗常用这种方法。直待读者破解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打比方”,问题才算解决。读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美感。
    “关上频繁出入的门窗/穿过雨巷”。这第一句解释了“门”对活着的人的功能和作用,并为清明祭扫做了铺垫,“穿过雨巷”,用天气表现了扫墓人的心绪也是不无沉重的。
    “奶奶:请您开门吧——”!孙儿来看您了!由此可以看出,“清明节”是活着的人和逝去的人,也就是生死相通的“门”!但是,真的有这样一个“门”吗?没有。这完全是虚拟的,超越现实的想象的“门”。然而,这样一句呼唤,令生死无间,意在说明,生和死都是人的本能,死亡固然是生者的不幸,但过分的悲哀也是没有用处的,要心怀一份淡定。另外这样一声呼唤,逝者犹如还生着,和儿孙们还亲切的交往着,就是说奶奶虽死犹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诗歌把作者和奶奶生前的生活情景从记忆中拉近现实:“记得吃苹果的时候/您说过:‘好花都是开给别人看的。’”奶奶的语重心长的话语表现了奶奶的品格,这自然是儿孙们无限怀念奶奶的理由。已经逝去的奶奶的话普普通通,但确是人活在世上的大道理:人活着要有目标,不能白活一回,要开花结果(这里照应结尾的果);要自立自强;只有自己先活的好,才会给别人带去幸福和欢乐。
    读到这里,我们明白了,说“清明节是一扇门”,是指先辈的传统美德及对晚辈的教养,是世代子孙的生活通向正轨获得幸福快乐生存的通天大道!
    诗歌的写作也在启示写作诗歌的人,祭奠先辈,比悲哀更重要的,是用死照见生,舍此诗歌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一直在拼命的开呀,开/‘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多朴实的话语。“顺者为孝”,听奶奶的话,照奶奶的话去做,还有比听话的孩子更好的子孙吗?!“黎明即起,洒扫庭院”,是对前边“开花”的补充说明:人啊!都是很平凡的,无须非得去干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把日子过好,老人们就放心了!怎么样能把日子过好呢?首先要——勤!
    诗歌接着写道:“我带来了疲惫的外衣/就放在您这儿吧!您最疼我了”。是讲生活是辛苦劳累艰酸的,对奶奶的感恩,让自己一时脱去了疲惫,获得了轻松,这进一步表达了孙儿对奶奶的爱。
    日子要“开花”,除了勤奋以外还需要节俭。但是节俭不能苦了自己,健康是本钱,这一定又是奶奶心疼的嘱咐。所以诗歌写道:“回去之后/我会为自己熬上一锅鸡汤的//也许,我会换一种方式/生活……”。要学会生活,勤劳要带来享受,享受是为了更大的付出和收获。
    “但我一定会用秋天的标准/把花儿开得再美一些//我要走了。明年/我会带一些新的果实来”。这果实里一定有“苹果”——平安是福!奶奶不会忘记嘱咐这个的。
    “奶奶:请您关上门吧——”,您放心!
    平实的语言,小道理也就是生活的真理,“门”被洞开!大法无法,这样的诗歌,不认真琢磨,会让人感觉没有什么方法在其中,因为好的方法总是不露痕迹!

附:《清明节是一扇门》作者;松山居士

     关上频繁出入的门窗
  穿过雨巷
  
  奶奶:请您开门吧——
  
  记得吃苹果的时候
  您说过:“好花都是开给别人看的。”
  
  我一直在拼命的开呀,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我带来了疲惫的外衣
  就放在您这儿吧!您最疼我了
  
  回去之后
  我会为自己熬上一锅鸡汤的
  
  也许,我会换一种方式
  生活……
  
  但我一定会用秋天的标准
  把花儿开得再美一些
  
  我要走了。明年
  我会带一些新的果实来
  
  奶奶:请您关上门吧——
  
  2012年2月26日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胡德清简析《旧书摊》[/b]

  
  作者:胡德清

  初看居士的《旧书摊》并没发现什么蹊跷,或许是自己的鉴赏水平还不到火候。居士的诗歌大多以现实中某个小小的场景为切入点来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悟。就拿这首短小的《旧书摊》来讲,相信每个爱好看书的人都有在旧书摊淘书的习惯,大多只是看看有没有自己所喜欢而又廉价的书,很少会有什么灵感出现。在这不知是居士的臆想,还是真有在旧书摊这个片段而所作出的这篇小而精实的诗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足已显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不一般。对诗歌只是个门外汉的我今天也想慢慢地读着这首诗,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就搬回了后汉、两晋、五代和元代//以及几十位的皇帝的江山”,开篇以现实和梦幻作为衔接点来述说自己的心迹。作者所举的几个朝代,无不是历经艰辛而又动荡的,一代代的形成不也正照映着我们“伟大”的中国。若是缺少开篇的“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来作为药引子,后面的诗句就显得药力平平,或是不足以成药。无论是后汉还是元代,现在也只能是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的点点印象,在这样的情景下。作者想到了用灯光来缝补这些破旧的风景。“灯光”一词本就有“七色难描”之意,正合了风景一词。诗歌的高潮部分慢慢被这些“七零八乱”的句子所带起来了。作者锋笔一转:“与满桌的俏皮话和勉强的干笑无关//与一瓶酒高于一辆小汽车无关”,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想必应酬是很多的。在宴席上,真正能做的事就是尽量少说废话了(有点良知的人都会选择这条路吧),从中华烟到高于小汽车的酒,无不显示着奢侈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只能选择“寂寞”,选择“竹笛”、“竹箫”来焕发枯枝的翠色,来唤醒一只冬眠的虫了。这“翠色”和“虫”究竟所指何物呢?这最后的问题,作者只有交给了读者。不知大家有没有找到答案,反正我心灵有了这条虫的踪影。
  诗歌的层层递进,给诗歌本身带来了超强的质感。语言的跳跃虽然不大,但一幅幅场景无不先后跳入我们的视野。一首诗歌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旧书摊》若是分下节,会显示的更好。最后的收尾似乎显得有点不够力道。显得有点单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巧合,大家应该明白的。

  附:《旧书摊》作者:松山居士

  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
  就搬回了后汉、两晋、五代和元代
  以及几十位皇帝的江山
  我用灯光缝补破旧的风景
  与满桌的俏皮话和勉强的干笑无关
  与一瓶酒高于一辆小汽车无关
  我只是用寂寞,迎娶
  一支竹笛,或者一管竹箫
  焕发一截枯竹的翠色
  唤醒一只冬眠的虫

  2012年1月4日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红尘浪子诗评一篇: 《让诗歌回归诗歌——浅析寒烟儿现代诗的古典美学 》
地址:[url]http://dbssk.5d6d.com/thread-19360-1-1.html[/url]

    在浩如烟海的现代诗的海洋里,诗人都是独自远航的舵手,驾着诗意的扁舟驶向自己的精神彼岸。偶然读到一首好诗,便如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其愉悦熨帖自不言语。我和寒烟儿就是这样认识的。后来,我们便互为对方新作的第一个读者,在这期间,她出了集子《诗若烟雨》,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并在授课之余以管理者的身份活跃于各大诗歌论坛,成果颇丰。

    作为寒烟儿作品忠实的读者,在数年的阅读体验中,一个形象在我脑海中被逐渐唤醒,那就是:青花瓷。后来我曾试着总结,寒烟儿的诗有瓷器的质感,这包括静态的古典美、历史的纵深感和行走于唐宋之前的词章雅句,我们不妨命名为“当代环境下传统知识分子古典主义的女性写作”。

    纵观中国现代诗的百年芳华,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时日并不多见。继白话诗的先贤们作古后,沉寂许久的诗坛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掀起全民诗歌的狂澜,这是对中国诗歌缺失已久的治愈式补偿。打着各种主义旗帜的诗人们各立山头,在物质基础日益丰足的生活里进行分行式制造,这一时期,诗作的焦点多倾向于城市病、莫须有的乡愁和无法排解的流弊等等,偶尔也能触及一丝照亮人性的微光。寒烟儿的诗已经走出了这种桎梏,在当代的语境和时境下,精神向度回归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领地。她的诗中,常常弥散出“善其身”和“达天下”的互补统一,他们如一对孪生姐妹,出现在《夤缘》等诸多诗中,如“多么想用几行原生态的文字/写那个原生态的故事/多么想将一颗种子的良心/再演绎得炉火纯青”,在这里她化身为原生态的文字和种子的良心,将高耸烟囱的原罪和低埋的萌动重新划归,高洁的情怀便落地发芽了。而“那些深邃的善良/感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疾患/我深蓝的夜/渐渐泛起雪色的疼痛”,每天我们都被善与恶的事物所包围,呼吸随时空腐朽的空气,世风如斜阳将坠,诗人目之所及,都触发了原始的疼痛。又如在《春归无痕》中,“那三百多个匆匆上路的魂灵/我也没有足够的篝火可供他们取暖/夜色塌软时,我只能对着北方/濯手一次/祈祷两次”,当时许的指针又指向春风时,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极寒之下,异国中归去的灵魂多么凄然,这时,抵达人性最初的暖床、跨越时空无边的大爱从诗人心中升起,读之如浴春风,让人顿生“人类”这个永恒的命题。

    作为现代诗的酵母,西方的十四行现在生机依然,而中国的现代诗却被移植得水土不服,总试图脱胎换骨,诗歌的“形”与“核”也成为诗坛争论的焦点,在“形而上”的庇荫下,现代诗的“形”被无限自由化,甚至化有形于无形;在“核为主”的领地里,口语化、散文化的伪诗大行其道,成为传统精神殉道者的狂欢地。在网络助推的这一波诗歌浪潮中,诗人们有必要向自己发问:现代诗的推陈和出新,该走向何方?推陈太甚则欠底蕴,出新太勤亦不成流!寒烟儿的诗,给了这个问题响亮的回答。在汉语现代诗语言及技法几乎全盘西化的当下,唐诗三千、宋词万阙是她诗歌的精神源流,同时继承西方现代诗大师的衣钵,但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借鉴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取古今中外之精华,建立并遵循自己古典美学观的语言秩序。如《说不出》中“雾气点点上升/花朵开始失眠/她收起矜持/手执摇橹/站在月亮船上/放任自流”,诗人的浪漫情怀在古典之词阙、自由之精神导引下,跃然眼前,细品则发现,意境之美,是本诗审美的基础,复古的语言如斑驳的胞衣,在阅读中迸出灵动的韵律。又如《月》中,“她可以把月亮从初一绣到十五/把月牙儿绣成/满满的圆月,直到那群骨瘦如柴的蝴蝶/找回丢失已久的翅膀”,月缺花残,拨动了诗人多愁善感的琴弦,由古人常写的月入手,转而写道蝴蝶得翅,通过诗之笔,让万物共生,万物更美,笔者臆断,这是诗人构建和谐美的有益探索,并以美为圆心,以读者的审美张力为半径,画出自己对自然万物的哲思之道。

    一首诗歌的诞生,便是一次思想的分娩。在意识流和诗歌集群效应下,诗歌的共性越来越多,特性越来越少,看似日渐繁荣的诗坛,布满了一道道日益深沉的暗伤。如何让这思想之子更具特色而不泯于熙熙洪流之中?寒烟儿以女子的细腻和语言的古典化入手,渐次拓展出对生命、生活和自然的广博之爱,赋予诗作性别属性和地域特色,风格独特,意味深长。如《与一株茶树对坐》中,“我读懂/你的宁静与富足/那粒闪光的金子/藏在比梦更深的地方/一棵茶树,把幸福这个词语/从日落扛到日出”,现实中的事物若不能进入诗人的灵魂,即便出现在诗中,也不能获得诗歌的生命,在这里诗人将自己同一棵茶树等位,阅读除己之外沉寂而鲜活的生命,便获得了诗意的升华,在这里茶树的幸福就是诗人的幸福,也是幸福观的最好诠释;又如《五月·艾》中,“每到夜里,我就刈一镰艾香/和着青笺小字/捣成绿茶,捧着/舍不得喝下”,可以遥想,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诗人依窗,念锦书遥寄、情谊流长,莞尔一笑,幸福满足。当外界的生活日渐失重的时候,诗人没有一味向外延伸,而将目光收回来察省内心,一首诗的品性便是诗人的品性,读诗便如睹人,清新透亮。

    纵观寒烟儿的诗作,低吟浅唱皆成诗,女子的视野里,天下是无尽的春色,她诗意的图谱中,蕴含着智慧与博爱的精神内核。从岁月深处流淌出来的唐诗宋词,在她的诗中复活;从生活的交响迸溅出来的乐音,是她诗歌的协奏;女子倾情,她痴于红尘而出于俗世,透过那些纯净、优美的诗章所创造的氤氲、舒放的艺术氛围,诠释真善美的心灵归宿。诗人虽身居岭南,却心系四方,祖国的名山秀水、人文古迹、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开成笔下一朵朵美丽的诗花;故园风物、亲情乡情、人间冷暖,筑成心中的一座座诗歌大厦。透过细腻的笔触,抒发对脚下这片热土的赞美和热爱,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切感悟,以及通过超验,让读者体验诗歌的艺术之美。

    在各种诗歌流派烽烟四起的“战国”,寒烟儿的诗如一股清流,流淌在诗意的王国,她说“诗歌是生活诗意的抵达”,她的诗作是对自己忠实的记录。在现代诗歌修辞重建中,她(与她同样致力于现代诗古典美学构建的诗人)的诗成了探路者,承接了古典文化、尤其是古诗词的精神衣钵,延伸了中国现代诗的历史纵深。这样,基于古典沉淀的现代诗创新活力也得以激发,诗歌便枝繁叶茂了。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碧宇主编为阡陌超版诗集《桃李无言》的序: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原文链接:[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995370102e2n7.html[/url]

——序大别山新锐诗人阡陌的诗集《桃李无言》

文/碧宇     

(一)

    春节前接到阡陌的电话说,碧宇姐我准备出本诗集想请你写序。我推辞道,请我写序不合适吧!阡陌说,我作为《大别山诗刊》论坛现代诗歌版块的的首席版主,出版首本诗集,若没有姐姐作序,那太遗憾了。
    提到《大别山诗刊》和论坛,我的心充满温暖和感激,《大别山诗刊》是一本安徽省准印的内部资料性刊物,论坛是这本刊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版主是论坛的顶梁柱,是《大别山诗刊》勇往直前,乘风破浪的动力和中坚力量,没有版主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没有版主们的团队精神,就没有《大别山诗刊》和我的今天,而阡陌又总能够在《大别山诗刊》发展的转折点上,顶风直上,为大别山的诗歌现场增添亮点并推波助澜。阡陌作为《大别山诗刊》的核心成员,以反庸俗,拒绝灰色的方式,团结在大别山之中,写作,思考,提高。《大别山诗刊》提倡绿色写作,提倡变革和创新,阡陌独特的诗歌语言力量,一直引我注意,阡陌说过“我一直偏爱那些千方百计破坏旧的语言秩序,寻求和建立新的语言逻辑,并前行得足够深远的诗歌及其诗人。但凡事总有例外。如果一首诗足够真诚,事境和语境足够吻洽,让我读出一种刻骨铭心的生活况味。”这句话我记得清楚,曾多次谈起并引用过。在2009年评选年度大别山十佳新锐诗人时,阡陌的诗歌在众多的参选作品中脱颖而出,通过大家对他诗歌的集中评价和推荐,让我对阡陌的诗歌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这样一位与《大别山诗刊》与我有着渊源关系的青年诗人,我想我是有话可说的,因此就答应了下来。

(二)

    当我在信箱里下载阡陌《桃李无言》的诗集时,我的心顿然间被这无言二字催绽成满树桃李粉色的笑靥。诗如其人,阡陌不就这桃李的写照吗?这让我想起默默写作,默默坚守在版主岗位上的阡陌,桃树李树,因为不张扬,不虚声、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就走成了一条小路,多年的努力,诗人阡陌用“勤奋”给他的诗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的成绩也被大家看在眼里,因此,他在2009年度大别山新锐诗人评选时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被诸多管理层人员的推荐。
    翻开那段时间的笔记,我看到高山松站长的推荐语说:阡陌独特的叙述风格,语言犀利,直抵事境的本质。他的诗歌蛰伏着想象力对知性的自觉追求,使得他的诗歌理趣盎然!有潜质的写作者,希望坚持,推荐;松山居士副站长推荐语说:阡陌的诗歌构思的精致,语感的优美他习惯于用寻常意象诗意地呈现原本平淡如水的生活,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一个写作者内心善良,高贵的向度;清荷玲子副主编推荐语说:阡陌的诗歌习惯将思想融入生活的普遍感想中,让事物另起新意,并还原生命的底色;重庆子衣副主编推荐语说:阡陌的诗歌,语言凝练精致,意境深远隽永,用阳刚之骨构建,用细腻辞藻铺展,将昂扬情思与优美词采有机结合,突出健康鲜明清丽优雅的主题,他的作品大多构思精巧,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于祥腾版主推荐语说:读诗,不但要读懂诗者表达的情感,更要学习诗者广博的知识与胸怀,阡陌的诗歌,诗意迥异,有怀古有感悟有抒情有深思,因而力荐;蔡启发特邀编委推荐语说;阡陌的诗有其很独到的地方,冷漠、隐晦中,撕开灵魂的帷幕,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我也推荐说:阡陌设置的诗歌场景看似虚拟,实则为人生境遇的隐喻,身怀孤独的凉意,勇敢面对存在的种种症结,执着于诗性的凛冽,飘扬和人格的守护,意象鲜活深刻,有力逼真地呈现了一个沉陷在现代社会疾患中清醒的心灵……
    我想这就是做人的力量,作诗的力量,这种力量足可以让我们在感慨感悟中分享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我想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阡陌要用“桃李无言”做书名的原因之一吧!

(三)

    中国当代诗歌诞生已有90年多年,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但同时当代诗歌一直受到来自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压力,总有读者认为中国当代诗人写的诗歌不如古诗、西方诗歌。“大别山新锐诗人评选”活动的评判标准是“新锐”,就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所突破、创新;目的就是要选出比较有创新精神诗人,作为大别山诗刊冲锋力量,促进并推动当代汉语诗歌在《大别山诗刊》的进一步繁荣。
    对于“大别山新锐诗人”的评选结果,也有争议,有朋友认为,阡陌的诗歌还不够成熟,个别作品存在瑕疵,大别山诗刊的这次评选的意思不大,但是大多数朋友都给予了认可和肯定。我们评选和推荐的都是作者的最优秀作品,而不是有瑕疵的作品,我们不能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赵丽华写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诗就否定、歪曲她所有的诗歌,我们不能因为鲁迅写过很多打油诗,就不承认他是中国最好作家一样拿阡陌有瑕疵的作品来否定他所有的好作品。
    在这个忙碌、快速、高效、人情淡薄如纸和崇尚可以而且必须以金钱来标价成功的时代,当普遍的耳光不仅仅是打向诗人,而是煽向几乎所有“深度”、或者带有“深度”意味的东西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要求这个时代对诗人和诗歌另眼相看,没有必要期待诗歌能够普及,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更没有必要期待打开阡陌的诗集《桃李无言》就说这里的每一首诗歌都好。


(四)

   《桃李无言》是按创作时间顺序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来分辑的,共计六辑。第一辑:有《温暖如春》《启程》《扉页》《梦境十四行》《独自疼痛》《怀念秋天》和《边缘》组成,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阡陌若软部分那种坚强、韧劲、豁达和美好,“半夜醒来,我的手脚早已冻僵/冬天冷了,这个世界冬天冷了/霰雪鸟收敛翅膀,栖息在窗台上/我在思念里再次温暖如春地躺下”在这短短的几行诗里,阡陌向我们传达了很大的信息量,“半夜醒来,我的手脚早已冻僵”这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这是别有用心的表达,那么如此表达意义在哪?我猜他一定是想,在现实生活的积淀中找一种支撑,借以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冬天冷了,这个世界冬天冷了”这一句,很是深意味深长,这里的“冬天”就单单指的是“冬天”吗?不是,这里是一个比喻,一个象征,他所要传达的也许是一次经历,一个背景,一桩小小的暗伤,或者是一种坦然,一种心灵的自我安慰,是的,“冬天冷了”这是正常的自然反应,如果不冷,那才是反常,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冬天不冷的现象是存在的,就像某些反常的现象一样,由于对错觉的习惯,“冬天冷了”,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反常,也是有的,所以在这简单的几个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的东西,这就是诗歌的力量和厚度。“霰雪鸟收敛翅膀,栖息在窗台上”这里应该是虚写,“霰雪鸟”只是作为一种意向,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向我们传达一种浪漫美好的情怀而已,当然也存在暗示和隐喻,传达另一种信息。“我在思念里再次温暖如春地躺下”,读到这里,也许我们会豁然开朗,明白诗中要表达的某层意境,也许我们的心中又影射出更多的东西来,这就是诗歌语言的艺术。由于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情如姐妹的默契,我可以感受到诗人阡陌心灵的境界,那种萦绕不散的情感如何浸透在他的诗歌的字里行间,如何成为他的骨骼,筋脉血液,如何成为他的灵魂、语言、感受;如何成为他的信心、勇气和希望。

   在阡陌的诗歌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也许你跟我相同,也许跟我不同,但是不管同于不同,我们都会在他的诗歌中或多或少地获得我们想要的某些东西,有所得,有所不得,在这里我不再多赘,请你亲自去欣赏,去感受,去收获。最后让我用十六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菲利普·锡德尼,在其名著《为诗辨护》中,对诗歌给予的权威性定位,来作为本文的结尾,以表达我对诗歌的敬畏、诗人的敬畏,对阡陌的敬畏“因为诗是一切人类学问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因为从它,别的学问曾经获得它们的开端;因为它是如此普遍,以致没有一个有学问的民族鄙弃它,也没有一个野蛮民族没有它。”

是为序。

2012年3月20日  完稿于六安齐云路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心随臆想一起起伏
    ——浅析暖手诗歌《岁末臆想》
    文/小芹

    新旧年交替,尤其是诗人总要对新年到来之际或是旧年即将逝去,发一些感慨,憧憬也罢,总结也罢。在关注这类诗歌的时候,我就特别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对这一话题写点什么,“搁置诗歌,是我没有料到的/这样的节点,是有题材可写的/关于2011年或新年的感怀/诗已不少,我奇怪我的无语”,这似乎成了我的心结,因而在稍后的时间里写出一首日记式的诗——《岁末或年初,诗歌空白》,但我没有发表,只是觉得有点矫情,但实际上也算是对这一话题有所交代。在我最初读到暖手的《岁末臆想》时,就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再读越发喜爱,以致我的情绪都受到了感染,随着诗歌四个部分的跌宕起伏或平静,或激动。

    一年365天的耕耘,岁末自然要有所收获。“红色或者其它颜色的声音/穿插在回忆的空壳里”,红色是饱满的果实,是应得的奖金和奖杯,这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我”却“介于时间和风景之间”,淡然地看岁末时节一些人埋怨,一些人团圆。看菜市场最后的摊位,而此时的自己是静的,在回忆,在倾听,麻木而从容。诗人一开始就以淡然的姿势立于节日之外,叙述的平静和热闹的节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除夕,除了和家人团圆吃年夜饭,等待新年的钟声响起的同时,最热闹的莫过于给朋友发祝福短信,短信的狂轰滥炸,使我们身处其中而忘乎所以。这部分,作者既写到了除夕夜的常态,如:“围绕我早先写过的一首情诗公转/等待鞭炮和钟声一同奏响”,更写出了作者的异常冷静:“在岁末,生命的质地越来越轻/被忽略的梦境,纸的碎片/被霜染白的云朵,一片雪花”。

    就像一部舞台剧,总有高潮的一幕,这第三部分,犹如高昂的音乐突然奏起,大幕拉开,所有观众的眼光、注意力都紧紧被舞台所吸引。如果前面所展现的是一个清醒的诗人,一个冷静的诗人,一个诗人的暖手,那么下面就是一个激情四射的诗人,立体地站立在读者面前,让人赞赏。“我要接吻,在腊月二十九的阳光里”……“ 我猛地张口,想把太阳、床和身子一齐吞下”,人性的光芒在此刻闪耀。岁末臆想在此刻得到了高潮,一种放纵、松弛在节日里得到最好的诠释。

    最后一部分诗人又恢复了理性,而这种理性却又是那么的纠结。朽木、伤口、遗失、无处安放,与节日气氛格格不入。正是有了这样肃穆的物象、意象,才使得这首《岁末臆想》变得厚重起来。

    我在《岁末或年初,诗歌空白》这样写到:“是不是想重返生活本身/是不是心有不甘,却无从下笔/是不是对未来没有信心/是不是已写不出感动和爱”。 对于诗歌,有时我很困惑,放不下,却又不知如何进行下去。我想暖手对诗歌的掌控能力是自信的,而且内心是充满爱的,而且是大爱,《岁末臆想》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对人文的思考。
    2012-3-29

附作者诗作:
岁末臆想(组诗)
文/暖手
1

等着结束,等着在结束中开始
撒了一年的种子,现在应当收割了
红色或者其它颜色的声音
穿插在回忆的空壳里

我静静地守着,介于时间和风景之间
有规律地,一些人又开始埋怨
他们喘着粗气,拥抱
别人的团圆

我可能还需要去找一找自己
深入并不熟悉的躯体内部
静下心来,反复倾听
点燃自己的眼睛

菜市场上有几只麻雀在出售
这是城市里最后能看到的几只鸟
它们同我一样,麻木而从容
不知道这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

2

除夕之夜,其实最黑
我在自己的房间里
点亮,记忆中的月亮
围绕我早先写过的一首情诗公转
等待鞭炮和钟声一同奏响

我知道我总是很有把握
拿走谁,身上的某些线条
花朵和祝福,充滞时间的空洞
热情的焰火,构筑出整个村庄的天空

在岁末,生命的质地越来越轻
被忽略的梦境,纸的碎片
被霜染白的云朵,一片雪花

3

我要接吻,在腊月二十九的阳光里
大地春光乍露
没有什么最隐密的角落
柔软的温床,嫩藕一样的身体
我猛地张口,想把太阳、床和身子一齐吞下

在岁末,总有一些东西美得发紫
总有一些东西我想占有

4

裁下一截朽木
想为它哭几声
几滴干涩的眼泪
如岁末冰凌
满街的人被它灼烧

昨夜结下的冰凌
在白昼渗出汗珠
有些情愫爬出叶子
像蚕一样吐出丝
探进她温润的心跳
与伤口纠缠
舌头承载不起的重量
被指尖划破
在掌心里溶解

在岁末,谁的嘴唇遗失
朽木之上,落足成灰
无处安放的花朵
呵着粗重的气息
被置于野地
任寒风收割
向晚的风
学习中,支持中。问好居士!
向晚的风
支持居士兄。
提上来供诗友们参考交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28162&ptid=886]167#[/url] [i]松山居士[/i] [/b]


佳作佳论,不免品味一番……
——赞!
嗯。看到大家都在不停奉献中……赞一个!
拜访,学习
《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文/陈洪  

绝大多数老百姓只知道承受不知道叙述
三十年来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改革开放积累的一些财富
又不知不觉地吐出
比如要想结婚就要先当房奴
比如要看病就开大包的药服
比如高中大学没钱别想读书
比如大学毕业又加入啃老族
特别可怜的是无权无势而又有疼有爱的父母

[b]居士点评:[/b]立意很好,只是表达方面还需强化一下诗意。
所谓诗,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借助于一种自然、他物,以优美的语言、选择适合的意象,委婉、含蓄的意境(至少有一点点吧),或以奇妙的结构,或以意外的结尾,或以精彩的诗句,或以常人难以捕捉的哲理、道理等等,进行的文字组合,从而达到一种语言上的美感享受。因此,太直白的诗作不是说完全没有立足的空间(实际上,就有所谓的直白派),是不是一首美感度较高的、令人喜爱的作品,我们往往须要注意读者的反应,从多数读者的反应也可以使自己悟到一些东西(不包括应景的、敷衍的)。
我这样说的意思,并非所有作者都要以一种刻板的模式,齐刷刷的进步速度,达到一步升天式的效果,而还是要多读、多练习,我们可以与点评者探讨,乃至提出反对意见或观点,但必须要在心底收藏读者的意见,尤其是为自己好的意见。我借陈洪文帖说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其中我自己理解的“所谓诗”不是定义,不是按照教科书搬来的,而是我自己总结的,不一定对,只供大家参考。我还是要说一句,认为我说的不对,完全可以一笑了之。
问好陈洪!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带血的姿势(组诗)
文/小芹

1、带血的姿势

这样的姿势,举手投足
让人心潮澎湃,无论眼里的冷峻
眼里的温柔。暗伤让时光倒转
那些岁月里破碎的激情,和心痛的名字
如约而至,直到呼吸困难
然后,一整夜一整夜的血
渗入稿纸,凌晨未干

2、 至少血是滚烫的

眼泪流了很多,流到拐弯处
与溅起的水花相溶,清醒了大脑
清醒了这几日魂飞的心,你是感性的
也是理性的,重新开始吧
“故意用歪理为这事辩护”,滚烫的血
让你找回了自己

3、不相逢也会记起

相逢,是命运的作弄
还是神谕的旨意,掷地的承诺
痛中带血。胸章、迷彩、干花和照片
你以为看不见心就不疼。今晚就让
记忆的闸刀打开吧,汹涌而来
才会汹涌而去

4、低处的回味

落英缤纷,你已抵达尘埃
无需小锄头葬花,脚踏柔软的七彩
或平卧其中,那样温柔的还原
怦然心动,你是大地的处子
无论活着或死去,都不会离开土地
那是生你养你的娘亲

5、绿色情愫

这样的情愫从小就有
向往橄榄绿,一大片神韵
摘下所有的配饰,简洁成一条线
最多是直线构成的小方阵
伤痕覆盖小脾气,小情绪,小娇气
不要须眉让,这不是戏剧里的花木兰
以及穆桂英

6、诗人的痛点

因为痛点,你爱上读诗
并模仿着写诗。很多年后
诗歌于你成了陌路。随后接踵而至
痛在一季,一年,甚至几年
日日想呐喊,“一不留心成了诗人”
其实你才学会苦中作乐
先苦后甜

7、生存,亦或精彩

迈出去的脚不想收回来
你不想预料后果,那张契约开始发皱
开始抵达死亡,穿越这个城市如荆棘鸟
东撞西撞,你不是寻找爱情
只想证明,一个贫瘠的人
生存,亦或精彩

8、下午的冥想

经常这样坐着发呆
整整一个下午,大脑已不可控
音乐声中的自己,风风火火的自己
写着诗歌的自己,悒郁深重的自己
直到黄昏抹黑了自己
你开始醒来

9、礼仪是必须的

一群人进来时笑容灿烂
你也笑容灿烂,其实那笑如假寐
在结果出来之前,一切虚妄
礼仪是必须的,否则,你会更遭
这人?加上不好的结局

10、从窗口望过去

这里的视野并不开阔,但你
喜欢这样望出去,猜想高楼挡住的
那面,就像猜想明天的天气
预报有时候真的不准,你已领教过
并一再提醒自己,一切未定
你只须做好准备
2012-6-9

居士点评:因这组有10首,本以为需要慢慢品味,我怕急匆匆写出来的所谓的点评词不达意,因而就以“有备而来”的姿态准备找个时间仔细阅读一下。毕竟小芹的作品已非昔日可比,我是这样想的。
这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推进速度较快,但又不失跳跃的诗句,显得内敛富有张力和骨感,将所描写的“我”的内心细致而又丰满地如刀一般雕刻出来。实际上,因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力,或许习诗时间不太长的缘故,所以一直在苦苦寻找适合自己的诗,什么样的诗适合自己,只要找到了,加之原本就很深厚的功底,必然会有至少一段时间的爆发期。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任何诗人都难以做到所有的作品都写得那么完美的,诗人需要捕捉灵感,需要寻找题材,需要将灵感和题材通过有机结合,以当时最佳状态展现出来,以力求达到满意的程度。这就是诗歌创作路途中的螺旋式上升模式,而有很多诗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有的人就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所谓小感觉里,或者提笔就写,不做修改,平时根本懒得学习别人为什么会取得长足进步,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
借这组佳作顺便提一些我在论坛上看到的一些真实的现象,供大家参考吧,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过,我真诚希望所有爱好诗歌的诗友们每天都有进步。
最后向小芹问好!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倾听,向日葵的一路成长》

作者:程庆昌

春暖时分,母亲把向日葵的种子
种在院子外的边边角角
我们就开始在梦里
倾听它一路成长的声音

简直就是很多男孩女孩的成长故事
向日葵的生命历程,在乡村的风里
一点一点朝光阴深处延伸
一笔一划在乡村的土地,书写风情

渐渐挺拔颀长的身影,摇曳星光灯火
渐渐膨大惹人侧目的花蕾,凝结青春绽放的心动
走过家门口的阳光,烙下时间的光泽
镌刻在躯干上的等待,落满乡野的风尘

等候已久的那一天,花开的声音把梦乍然惊醒
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凝望着高高的天空
洋溢在花瓣上的滚烫和热烈,恣肆随风
抑制不住的生命呼喊,在乡村的怀抱,阵阵涌动

走出家门的孩子,也该是一粒种
不亚于母亲种在心里的向日葵
一年一年于风烟漫动中
倔强生长,刻画人生的万千情怀

[b]居士点评:[/b]作品质朴、含情,语言饱满。名为写向日葵,实写人的成长过程。从第二节就“过渡”(实际上第一节就在准备),尾节回转呼应。
对于写乡情、亲情、乡土之类的作品,我个人的体会是,作品要有一根“骨”子作支撑,像我们论坛的刘永军、姜华等人的作品就是,他们的作品中一般都带有一种隐忧的色彩,能抓人。
如果平铺直叙,就会给人以平淡的感觉,难以达到“新”的效果。我指的最好找到让人意外的、合理的内在联系,或者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或者给人以一定的震撼力。
也借庆昌兄的帖子谈几点感受吧。欣赏问好!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失落的村庄(组诗)

文/刘永军

《低伏》

纽扣般的小村
被细长的山路
一针一针缝在山坡上
缝在暮色中

小村是一幅粗糙的铅笔画
低伏的小巷,低伏的井口
低伏的田野和小麦
低伏的炊烟和母亲

面对小村,我不敢直起腰来
我用低伏的身体
小心翼翼地
贴近它沾满泥土的心灵

《小村小了》

打补丁的小村
戴草帽的小村
在土疙瘩里刨日子的小村
世界大了,还是小村小了

小巷窄得盛不下一颗脚印
屋檐低得架不住一只鸟窝
一个补丁就补住了所有的寒怆。一顶草帽
就遮住了所有的汗水

石头垒起的信念
压弯了一座山的脊梁
巴掌大的天空下,几点点雨
滋润着稀稀落落的庄稼

和牛羊。放不下的小村啊
唱花儿的小村
吼秦腔的小村
小村小了,还是岁月老了

《慢下来》

我必须慢下来。在中年
在这个拐角处
放慢自己的脉搏

回头,铺开我的村庄
一遍一遍审视
记住它的轮廓、它的线条
它的色彩。并且
在小巷里写下一句话
压在一块石头下面

转过这个拐角
我将从背后
遥望我的村庄。而它
将不再回头

《放弃》

我决定放弃小村
就像放弃
多年前丢失的那把铅笔刀

任它在一片陌生的记忆中
生锈、迟钝。连阳光
也打不开那一小段锋利的疼痛

我决定在心上开一道口子
掏出所有关于小村的故事,并且结疤
把回去的路,丢在横七竖八的风中

然后与它对视
我是我,小村是小村
只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对方感动

居士点评:描写充满忧患的村庄,这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的村庄,正在一点点从我们心里消失,道路、田地、亲情……是什么让我们争先恐后地离开她了呢?诗人质朴而又沉重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