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大别山之二十七:从晴宝儿的《又见菊花(外一首)》谈诗歌的气息
从晴宝儿的《又见菊花(外一首)》谈诗歌的气息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晴宝儿是活跃在网络中比较有名的诗人,尽管她写诗的时间不是太长,但她与生俱来的一点灵气和一颗诗心,让她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名网络写手到一位诗人的过渡,或许她给自己的定位仍然是网络写手,但那只是一种态度或者说是一份感恩的情结。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网络写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诗人或者作家可以躺在过去的成就上睡大觉,而网络写手却不行,一名网络写手如果没有新作品发表,必将被网络所淘汰,所以网络写手一定是活跃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更需要一份执着与坚韧。网络写手都是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而回报网络的唯一途径便是写,坚持不懈地写,玩了命的写,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使命,因此便有了紧迫感,也由此产生了无穷的动力。[/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晴宝儿的作品我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给我的印象是她的诗歌气息比较畅通,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她的手中都显得举足轻重,或许是因为有写散文的功底作为支撑,她的诗句往往有如行云流水,轻灵而圆润,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或许你在喧嚣的白天读她的诗歌感觉她好像在自言自语,但当你在夜深人静时再来读的时候,你会感觉她是在用诗歌在与你交谈,诗歌所要表达的便是她心灵的独白。当你走进她的每一首诗,甚至每一个句子,你都会感觉那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心灵之泉在淙淙流淌,无论是姐姐的形象还是菊花的精灵都是你的亲人,她们在向你倾诉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让你的情感随着诗句的起伏而起伏,随着场景的变幻而清新。[/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正如有些诗人在评价晴宝儿的诗歌的时候所提到的那样,透过你如花的内心,是母性至纯的温情,说明睛宝儿的诗歌是充满柔情的,她的近作《又见菊花(外一首)》便是一个见证。也有人说晴宝儿的诗歌是河流上沉默的火焰,或许说的正是她诗句中那些澎湃的激情所形成的潜流吧,也就是说她的诗句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却从不张扬,达到了水火兼容的至直至纯之境。当然,她也会在黑夜里偶尔闪现一下自己的光芒,以达到超越生命的飞翔,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流星,而流星闪现的光芒不正是用我们的诗句所点亮的吗。一个人要想做到激情澎湃并不难,要想达到柔情似水也很容易,但能将这澎湃的激情恰如其分地融入这似水的柔情中就不是那么简单了,除了要有灵气的点缀,还需要有一颗纯净的诗心作为渲染。[/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当然,诗歌的气息有很多种,有时代的气息,有生活的气息,有浪漫的气息,有青春的气息,还有小资的气息等等,不一而终。但我在这里提到的气息是诗歌呼吸的气息,与时代无关,时代两个字太高不可攀了,会让人有一种使命感和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气息是沉郁的,生活的气息又太宽泛,让人往往摸不到边际,浪漫的气息太过夸张,好像卓别林头上的那顶不伦不类的帽子或者他脚上的那双滑稽的大鞋,而青春的气息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奢侈,小资的气息又显得有些扭扭捏作态。诗歌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诗歌也会呼吸,而诗歌的呼吸便是我所定义的诗歌的气息,尽管会贻笑大方,但我们却能从这样的气息中感受到诗人的心律和脉搏,这是一种通灵的感觉。而诗歌所要抵达或接近的,不正是读者的灵魂深处吗。[/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或许我所选择的诗歌并不一定是大众认可的好诗歌,但一定是读后有所感触的诗歌,我所要求的诗歌并不是要作者的观念怎么鲜明,也不是那种充满智慧和哲思的说教,在生活中,有些人的一个微笑或者一句亲切的问候,往往让我们感动或心仪,那么我们对诗歌为什么不能这样来感觉呢。诗歌是从诗人的心里流泻出来的,我们只有用心的来感受,是一定会听到天籁之音的,这样的天籁或许只是一句山歌,或者是一句燕语,能够悦耳便足以彰显诗歌的魅力,也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然并不是说我就有这么一双眼睛,其实我也是肉眼凡胎,只不过偶尔能够通过诗人传递出来的气息感受一下诗人为我们设置的场景,体验一下诗人在场景中的状态而已。睛宝儿的这两首诗所传递出来的气息便是一种祥和的气息,作者通过干净纯粹的场景营造,让我们的思绪在姐姐与菊花之间游弋,精致的诗行中,作者通过一些象征的手法,把自己的思想完全移植到了菊花之中,把时间,把空间,甚至把生活的圈子都当成了自己的姐姐,含蓄地向读者展示了一颗灵慧的心灵。[/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又见菊花》所传递出的气息是隐忍的,也是不甘的,但作者所选择的表达方式却非常含蓄,不用心阅读是根本感觉不到这种气息的,这种气息似有若无,但只要你抓住了,却有一种我见犹怜的感慨,其实我们所感慨的也是我们自己。这首诗的亮点在于“被圈在取景框里的人”显得更加成熟,以及菊花的别无选择,只能盛开,试想一下,在这个社会中,还会有谁能逃离在取景框之外呢,我们只是一些被移植到琉璃盆,人工孔雀和花墙中的一盆盆菊花,我们所处的时令正是秋天,除了盛开,然后走向凋零,我们还有第二个选择吗,或者你会选择直接枯萎,那是你的自由,而你这样枯萎的姿势也会用来装饰别人的美梦。这是一种生存状态,也是我们的宿命,谁也无法逃避,我并不是一个宿命论者,我想作者也不是,不然,她便不会选择盛开,或许在秋天,因为每一朵菊花的盛开会带来另一种意义上的春暖花开,或许会是回光返照,或许只是明日黄花,但只要我们尽情地绽放了,我们就会无怨无悔。这样的气息是柔中带刚的,其豪迈之气并不输于任何须眉,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或许你会认为《游弋》是《又见菊花》情感的延续,但在《游弋》中,我们又闻到了一股明快的气息,作者在这首诗中用一些鲜活的意象,让诗歌更有质感,让一些理性的动态通过平稳从容的叙述平静地铺展到了读者眼前。身处人间烟火,我们是迷蒙的,是相信耳朵还是相信眼睛,曾经的年少痴狂,曾经的性子里的疯,曾经的草地,你都听到了,你也都看到了,而这些都只是我扔在草坪上的一串串银光小鱼,只能发出萤火虫的微光,一旦飘进照片,一旦进入到取景框里,这些都不复存在了,仿佛一场春梦。在这样成熟的季节里,唯有在诗句中还能找到一些过往的痕迹,也只有在写诗时,我才能稍稍把自己从取景框中移出,让自己的情感在跌宕的北海汹涌。诗歌不是万能的,而诗歌总能让我们找到情感的寄托,让我们找到心灵纠结后的突破,而这,便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诗歌中游弋的唯一理由吧。[/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在睛宝儿的诗句中游弋,在诗歌中感受一位成熟诗人带给我们的气息,不禁也为之感染,并为之感慨。这样的气息是具有传染性的,稍不小心你便会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气息是一张无形的网,你在用心感受之后,就只有挣扎的份了,这样的气息也是一股极强的磁场,往往会让你身不由已。又见菊花,菊花就在眼前,菊花就是我们自己,思绪在萌芽和绽放的过程中,也会在过往与现实之间游弋,也会在取景框内外游弋,便无论游弋的结果如何,我们都别无选择,在这个秋末,我们只能选择盛开或者汹涌。既然一不小心沾染上了诗歌中的气息,那么,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就让我们在汹涌之后,尽情地盛开吧。[/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附原作:《又见菊花》[/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外一首[/font][font=Calibri])[/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文/晴宝儿[/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姐姐,你说照片更成熟[/font]
[font=宋体]我再次端详眼睛面对的,画片上的自己[/font]
[font=宋体]茵茵绿草[/font]
[font=宋体]被圈在取景框的人[/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苦了这些菊花 [/font]
[font=宋体]从枝头移植到一盏盏琉璃盆,人工孔雀,花墙[/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正是秋天啊,姐姐他们也看不出[/font]
[font=宋体]菊花啊,只能[/font]
[font=宋体]只能盛开[/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游弋》[/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你相信耳朵还是眼睛[/font]
[font=宋体]我扔在草坪一串串银光小鱼,年少痴狂[/font]
[font=宋体]冲破海水的界[/font]
[font=宋体]和人间烟火,那迷蒙[/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姐姐你记挂我性子里的疯?[/font]
[font=宋体]昨天的草地[/font]
[font=宋体]飘进照片,成熟又严肃成为季节的讶异[/font]
[font=宋体]姐姐,写诗时[/font]
[font=宋体]我一半在照片,一半跌宕在北海[/font]
[font=宋体]秋末那,汹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晴宝儿的个人资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晴宝儿简介:本名史业环,上世纪七十年代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在《星星诗刊》《诗选刊》《诗潮》《诗林》《绿风》《滇池》等发表。《五月的祈祷》合编新浪区执行主编,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出版诗集《紫藤花开》。担任民刊《华夏诗人》主编助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市作协会员。[/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color][/font]
[color=#000000][/color]
[color=#000000][font=Calibri]通讯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顺水街11号5号楼7单元2楼1门 史业环
邮政编码:150036[/font][font=Calibri] [/font][/color]
[font=Calibri][color=#000000]
[/color][/font]
[font=宋体][color=#000000]诗观:诗是灵性之笔,诗为心声诗亦情至,诗品即人品。[/color][/font]
[color=#000000][/color]
[font=Calibri][color=#000000][/color][/font]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