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离恨(长篇幻想随记)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2 14:16 编辑 [/i]

离恨(一)(幻想随记)

    常常记起“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意思是说,最使人心神沮丧暗伤、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

    这句话出于“江郎才尽”的江淹之手,他在《恨赋》之后,又作《别赋》。

    《别赋》之中,最令人惆怅伤感,乃是此句也。无论是在寂寞的相思天,还是在黯然的销魂夜,我都抱着一卷残诗断书,守着一灯如豆,看千古之才子佳人、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内宫争斗、疆场撕杀、强国渐衰、哀叹兴亡、忧国忧民,俱在这断简残诗的意境里。江山如梦,富贵成空,不如我在浑黄的光芒下,整理悠然翻乱的心绪----阅尽千古,笑看红尘,举杯邀月,对水赋情。

        风萧萧兮,书乱翻;雨飘飘兮,心悠然;月光光兮,我踏露而行;日灿灿兮,我向天长歌。
离恨(二)

    江淹,何许人也?

   史书记载:江淹,南朝文学家,生于公元444年,死于505年;6岁能诗,喻为“神童”;13岁丧父,大不幸。

   那一年,是公元457。他吟罢佳诗,老师竟忘记了称赞,只睁着一双惊异的眼。他从学堂意气风发的走出来,匆匆忙忙告别儿时的学友兼玩伴们,他的耳边响起了临行前年老的父亲的话语:“一定努力啊,放学早点回来,为父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父亲苍白的手抚过他的面颊,他感受到的是无限爱怜和期待。

   回到家里,父亲已然双目紧闭,黄昏的冷风从土壁的夹隙中嗖嗖的吹进。无数次父亲弹琴鼓瑟、父子吟诗作对的情景,无数次把灯夜读、父亲手拿戒尺绕桌而行的情景,无数次他倚着父亲的膝盖、背靠着父亲温暖的胸膛手点星子酣然而眠的情景,迅速掠过他的脑际,这些图片像火花一样闪现,又爆开,迅速在黄昏的冷风中消散,如星星点点的火星子,一下了就没了。

   他呆呆的愣了一会,仰起头,张大了嘴,停止,又猛地用手捂住,低下头,泪水却如晶莹剔透的珍珠,颗颗掉在地上。无声。无息。

   他的脑里,浮现的是,多年以后,他在《恨赋》中结尾的一句:

   “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离恨(三)         

    史载:江淹,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

    13岁,能一眼看透生死,能明白,人生自古皆一死,或早或迟,是免除不了的。

    第二天,他揭开锅盖,里面是空的。他的母亲还伏在父亲的尸体上号啕大哭,那哭声是那么悲哀而揪心。
他拿了一本书就出门了。                                       

    他来到后山深处,看看荆棘满地,无路可走了,一只孤鸟从树丛中倏地飞出,飞向更深的丛林中去了。他向天大声吟诗:

心远路已迥。
意满辞未陈。
曾风漂别盖。
北云竦征人。
杯酒怜岁暮。
志气非上春。
若无孤鸟还。
沥泣何所因。

    吟罢,他去拾树林的枯枝,拾了一大捆后,流了大大的一通热汗,他背靠积薪歇息了一会,一阵风过,他想起父亲来了,父亲苍白的手抚过他的面颊,他的耳边是父亲的话语“一定努力啊,放学早点回来,为父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他的泪水模糊了眼睛。

    不知过了多久,他在阳光的照耀下苏醒过来,他看看手里的书,把书丢在一边,用手在地上掏了一个大坑,他的手流出殷红的血来,他看也没看,好像是不痛一样,径直挑着柴薪去大街上卖了,共得三文钱。

    他买了二两大米,回家看到母亲已晕倒在父亲的尸体上了,也没有喊她,只打开锅,舀了两瓢清水,把在街上用三文钱换来的大米也一古脑儿倒在里面,这才发现忘记了留一把干柴来煮饭,只好在屋前屋后找了一些干草,烟雾弥漫的把饭煮得半生不熟,这才将母亲叫醒,吃饭吧,母亲却只顾抹眼泪,说,娃娃,娃娃,好懂事哟。他却将父亲的尸体扛到深山里掩埋,在事先挖好的坑里。他想起了一句话,是多年以后,在《恨赋》中开头的一句: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根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他形单影只,静静的坐在山林里,伤心也不全是,寂寞也不觉得,他觉得宇宙是如此的神秘又如此平易近人,似乎与他的心灵有某种默契。

    从此以后,晨出暮归,负重薪,阅古书,看飞鸟,吟逸诗,行陡壁而色不变,临悬崖而阅书依然,以其布衣之才华而喻为“奇才”,以绝世自然风流之姿态而出入幕主王候之雅室大堂。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2 14:14 编辑 [/i]

离恨(四)
    史载:江淹,20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

    拾得几日干柴,他却日日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话“一定要努力啊”,于是,他突然醒悟,读书才是大事,只好把白天上山打柴改作黑夜上山、白天上学堂。

    秋天一眨眼的功夫就来了,在黑夜中,只听见落叶簌簌的归根,飞鸟也摸黑而归。他却在这天黑之时独自上山,借着淡淡的月光,寻觅一根一根的干木柴,有时还要使用斧子,累得满头大汗,直至月亮落下土去,他才挑着两担柴下山。这时,大地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除了自己呼哧呼哧的呼吸声,就没有听见其它声音了,万籁俱寂。有时,他连滚带爬的掉下山去,被沿途的树木或岩石挡住,他才慢慢腾腾的起来。下得山来,东方的天空已经发出鱼肚白的颜色了。他的心灵却是无比的沉静,拿出书来边走边摇头晃脑的读。

    一日,一位卧病在床几天了的千金小姐到一异人处去求医,有几位士人才子争着陪伴,其中有20岁左右宋始安王刘子真。

    天刚刚亮,清晨的鸟雀叫得正欢,几位士人才子也争相吟起诗来。

    突然听得一人吟出了一首绝妙的诗来:

四时煎日夜。
玉露催紫荣。
始怀走及叹。
春意秋方惊。
凉草散萤色。
衰树敛蝉声。
凭景魂且谧。
卧堂怨巳生。
承君客江潭。
先愁鸿雁鸣。
吴山饶离袂。
楚水多别情。
金坚碧不灭。
桂华兰有英。
无辍代上朝。
岂惜镜中明。
但见一叶落。
哀恨方未平。

  听在小姐的耳中,只觉得这诗似专为她而作,直吟到她的心的深处去了,伤感幽怨,悱恻缠绵,清脆的铃声一响,她不禁叫了一声:“停轿!”伸出头去。

   大家只觉得眼前一亮,伸出的皓腕凝脂,一瀑黑发荡扬出轿来,接着是娥眉含情,巧笑倩兮,清扬婉兮,真个是青丝如愁,病顔似梦,那一蹙颦眉之下,却露出了少许的娇容笑意,大家顺着眼神望去,发现一位的清瘦的身影从薄光中走来,还挑着两担木柴,一肩挑一担,边走边吟。

   那一天,他在卖了柴回到家里时,却有一位自称是宋始安王刘子真的使者的人在等他,说是要请他去当王子的老师。

(未完待续)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2 14:22 编辑 [/i]

离恨(五)(原创)

    史载:江淹,少年尝倜傥不俗,或为世士所嫉。

    又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说江淹“若使生逢汉代,奋其才果,上可为牧叔、谷云,次亦不失为冯敬通、孔北海。”


    20岁,他衣粗布,脚着草屐,手拿一根干木柴,去王府教导始安王刘子真。

    小王子刘子真说:“老师,你把那天吟的诗再背一遍给我听听吧,那小姐听了像是找回了魂魄一样的 ,她的病也不治而愈了。”

    他只静静的看着小王子。

    小王子生就伶牙俐嘴,还不等他说话,就又在说了:“你知不知道?她就是本城首富的千金,她家可是富可敌国呀,她的芳名就叫君如玉,她的容貌更在她家的钱之上,在本国之内,她的美貌可是家喻户晓的,她更是有名的才女,殿试状元也不放在她的眼里。你知不知道她的病是怎么来的么?她说国中无才子,无人可对妙佳句,才闷出病来的。你还知不知道?关键的是,她是我的表妹,我是她的表哥。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她,为让她高兴,我什么事也愿意为她做。若能得伊人欢心,我还作甚劳什子王子?今天让你作我的老师,让我做你忠实的弟子,也就是作一回诗歌的奴隶。尊敬的江老师,你可得把我教会,拜托拜托了。”  

    他听完,不由哈哈大笑起来,说:“那你就跟我一起上山砍柴吧,你学会砍柴,自然就学会作诗了。”

    小王子说:“此话当真,不可儿戏!”

    他说:“王子面前,草民怎敢戏言。学问知识,可在书本上学;而诗词歌赋,要上品味,须得跟天地宇宙学,因为书本是死的、是有尽头的,而自然天地绵绵不绝,无穷无尽,一切奥妙真理,神秘莫测之机,俱隐藏在自然的一沙、一水、一叶、一花、一木而至于无穷中……”

   啪啪,啪啪,啪啪。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时,从里屋里走出一群人来,不多不少共是10位人。

   刘子安长跪在地上,说:“真是天赐我良师,听师一番高论,胜过我读十几年的书。您一个人,胜过我以往请的这十个老师呀!他们只叫我死记硬背,我背不到,父王又要拿铁尺子打我手心,每天,把我手心都打肿了,但还不是我表妹的对手,她只说我是庸人一个,不会吟诗作对,只会寻欢玩乐,我的那个心里呀,不知有多怨恨。今得明师如您,希能洗去我过去在学问上的耻辱。”

    说完,王子爬起来,指着那十位先师,说:“你们,十个,跟我们一起,上山给我的新老师,拾柴。我们去学诗。”

   那十人,不由脸都红了。

   他说:“青青山林,鸣鸣飞鸟,朗朗天地,不适于这么多人去打扰的,还是我二人自力更生好一些,若得静谧之乐,又为何不会吟出奇诗妙句呢?”

   小王子又长跪在地,说:“老师说得极是,那就按老师吩咐的去办。”

    转头对十位先师道:“还不快去背你们的古文古诗,背不到,罚你们每一个人捡柴十捆。”

    十位先师,黯然退去。

(未完待续)

离恨(六) (原创)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2 14:25 编辑 [/i]

史载:江淹,善观古作,曲尽心手之妙,少时以文采出名。

    他与王子相约上山。走上旧日山路,他倒不觉得有什么累的,可是小王子平时养尊处优,遭累惨了,一路上脚酸背痛,只是喊天呼地,好累呀,累死我也。

    突然,一只五色鸟唳飞而过,小王子欢呼雀跃,跟着五色鸟奋勇跑去,也没听见喊累喊痛的声音了,他也只好跟斗扑爬的跟着跑去,他这才知道小王子的神勇,只跑得气喘吁吁的,却不见了小王子的踪影。

    他跑到一个地方,因为追丢了王子,所以一时气馁,精神也没有了,不知该怎么办了,心里不免纳闷极了:我这辈子真是多苦多难呀,现在把小王子丢了,要是找不着了,岂不是有家不能归,有老母不能尽孝道。想着想着,他不由睡着了。

    突然,一个白胡须老头站了出来,对他说:“小子,你还睡得着觉?你在人世间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去完成,你先采这五色林中的五色草制成五色笔,它将助你在文学上一举成名,你不可贪恋这文名,须及时舍弃,再求在官场上谋得一职,你不可贪恋功名富贵,须以民为重,为民请命,这是你老父未及跟你说出的遗愿,你须时刻谨记,不得有误,小子,你好自为之吧,前路有许多坎坷挫折等着你哩,看你怎么渡过?一劫过去又有一劫……”

    他眨了一下眼睛,看见白胡老头调皮的笑了一下,这不就是父亲么?他又眨了一下眼睛,欲起身跪拜,那老头却不见了。

   他环顾四周,确实五彩斑斓,每一株树是五色的,每一棵小草也是五色的,连地上的泥土也是五色的。他去采了一些五色草须来,制成五色笔。

   他听到背后有异响,欲转过身去,却被一股大力扑倒在地,听到一阵哈哈大笑,说:“你和那只鸟说了些什么?我左追右追,不但没有追着,连自己都迷路了,左转右转,这才发现,你还在和它说话。原来老师你还是一位异人,还能和鸟说话,它一定告诉了你什么秘密,是不是吟诗作对的奥秘?”

    他拿着手中的五色笔,微微一笑道:“说什么梦笔生花,我就不要这五彩梦笔,看我还写不写得出好诗好文?”说完,把五色笔,挥手一掷,长声吟道:

“白露滋金瑟。
清风荡玉琴。
空闺饶远念。
虚堂生夜阴。
兹夕一何哀。
明月没西林。
世人重时暮。
道土情亦深。
愿乘青鸟翼。
径出玉山岑。”

    小王子拍手称快,“好诗,好诗。老师不要这五彩笔,文采依旧,不如我就捡了这梦笔去,好博我那表妹一睐。”

    他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大踏步向山下走去,边走边大声地说,声音飘了很远很远:

“都说梦笔会生花,
不知花是自然花。
辽阔江天自奇妙,
胜过鬼神说大话。”

    小王子在后面远远的跑着,大声的喊道,师父,你慢慢点,好不好?我好累哟,我知道你的意思的,大自然无限广阔,我是一只鸟,我是一只鱼,任我在里面飞跃,如果只住在王宫深院里,只学得到一些酸话古板话,都还是死的,我要天天在这山林、江边,活在这无边无际的自然之趣里,哈哈哈,哈哈哈,我可彻底自由了……

   只听得见连山的笑声飞荡……

    (附:传说,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这就是梦笔生花的故事)

(未完待续)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2 14:35 编辑 [/i]

离恨(七)

史载:江淹,因广陵令郭彦文一案,被诬受贿入狱。
又:在《南史.江淹传》中,对这一段历史是这么记载的:“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言受金”。


    也不知是五彩梦笔确实有神奇之功效,还是接受了大自然的熏陶,或者是他的教导有方,小王子变得文思敏捷、才华出众了,自然得到表妹君如玉欢心与赏识。

    不久,他又到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公元44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下。

    刚到,却莫明其妙被诬受贿入狱。

    他在狱中翻来覆去,夜不能寐,中宵起来,站立狱中,闻得其它罪人鼾声如雷,他也心无牵挂,唯思家中老母,不知缺了儿子怎么过活,深思之下,不免锥心的痛,一时流下泪来。

    此时一别,不知何时可再见老母一面,不知可再能尽孝于摇摇欲坠的茅草屋中?他一声长叹,只觉内心木然。

    一会儿,他又想起父亲临去前说的话,“一定努力啊,放学早点回来,为父我有重要的事要告诉你。”想那父亲未说出之话,也不过是如那日初教小王子时山中之梦的白须老者所说,“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一心为民吧”,但是,“我现在,自身难保,又如何为民为国呢?”

   他低下头来,想起了他所敬佩的人, “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萦,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晹 ”。

   但他所熟知的是山中的飞鸟,青青的长草,悠悠的白云,绵绵的江水,而浊酒与琴音俱已远去。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在他木然的暇思中,一个声音喊道:“始安王刘子真到。”

   他抬头一看,那不是他的得意门生刘子真吗?正和名动全国的红颜丽人君如玉携手并肩而来。

(未完待续)
(八)
    史载:江淹,在狱中不甘无辜受罪,于是上书陈情,给刘景素上了一篇著名的《诣建平王书》,这篇陈书,文辞激扬,不卑不亢,尽显其才。刘景素看后,被其感动,并认为其才可用,于是不仅……


    小王子刘子真,经过诗书的熏陶,已经成熟多了,神采飞扬,脚下生风,潇洒不羁,倜傥不群,熠熠然如晨曦之普照万物;才女君如玉更有其夺人魂魄的天生丽质,伊人此时此刻迎风走来,衣裙翻飞,一披乌丝亦在风中舞动,巧笑浅浅,依着玉树临风的小王子,真有弱不禁风的感觉,三寸细脚踏莲花之步,如平空御风而行,那一脸浅浅的笑容,更映照着玉面的光彩照人,柔柔然如中宵之月华融融。

    他睁眼看时,不觉有眼花缭乱的感觉,只见得小王子携手君如玉并肩双双下拜,长伏在地,耳中是小王子那略带磁性的声音:“弟子刘子真,携表妹前来探访老师,来迟了,请老师不要见怪。”

    他隔着铁门,只是说:“难得王子还记得我这落难老师,希你勤学习,广游历,不要忘记了天下苍生,老师已不能再面授于你了,我也不算是你的老师,你有今日的成绩,是你自己的造化,与我没有多大关系的。”

    小王子说:“老师谦虚了,老师有难,我当尽力援救,老师你有什么要求、冤枉请一一道来。”

    他痛苦闭上了眼睛,摇了摇手说:“不说也罢,不说也罢,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词呢?”

    君如玉起身,走进铁栅栏,伸出芊芊细手,从衣袖里飘出一封信来,巧妙的递给了他,并用娇如乳燕的声音说道:“老师还当珍重,无论如何应留下有才有德有用之身,以上报国家,下孝老母,大处救万民于水火,小处私爱心上人于朝暮。”说完,吟吟一笑,红着脸,掩面退下。

    小王子携玉人而去。

    他原先平静的心态也随之而去,急不可待的打开君如玉的信:

    "慕君才华,信君高洁,追君风流之文气。妾与小王子相来往,实重君之奇诗妙文,然门户有别,只求与君之弟子朝暮而清谈,妾之内心实有君之飘飘然身影也。然小王子也有自身难保之隐患,建平王刘景素实有反帝之野心,然其重人才也高出一般,可利用其爱才之急。妾实信君之品乃万万人之上,然人在檐下,妾实希君用己之才,求一生路,妾甘愿一死代君,切记,切记。”

    他收起信来,眼前是君如玉那绝世风华的容颜:吟吟一笑,娇羞无限,风情万种。

(未完待续)
(九)
    史载:江淹在《诣建平王书》 写道:“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台。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何者?士有一定之论,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见疑,贞而为戮,是以壮夫义士伏死而不顾者此也。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始谓徒语,乃今之。伏愿大王暂停左右,少加怜鉴。……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乎? ……此少卿所以仰天搥心,泣尽而继之以血也。”


    他在牢笼之内,时而躺下,时而起行,时而想起在西风中驻足等候的老母,时而在脑中浮现出君如玉那绝代的风华,他走了一步又一步,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也觉得奇怪,原先他的内心是平静的,只觉得大势已去,争也无益,与天争只自取其侮罢了。小人物的命运就像路上的一只蚂蚁,是不能和脚掌相抗衡的,如果逃避不及时,只落得个尸骨不存的下场。

    但是,现在,他的想到的尽是君如玉在信中所写的话语“慕君才华,信君高洁,追君风流之文气。妾与小王子相来往,实重君之奇诗妙文,……妾实信君之品乃万万人之上,然人在檐下,妾实希君用己之才,求一生路,妾甘愿一死代君,……”

    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占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有如此高大的形象,他想着想着他不由哈哈大笑起来,高兴处禁不住手舞足蹈,再转眼一看,满牢的罪犯被惊醒了大半,把他冷冷望着,他连忙压下心中的喜悦之情,慢慢腾腾的躺下身子。

     他回想了自己年幼丧父、采薪养母的经历,自己在月光下读书还挑着两肩干柴,望飞鸟而悟诗情,视游鱼而窥天道,他只想平淡的度过一生:让老母得享天年,然后,自己漂游四海,啸傲山林,天涯为家,看淡红尘。然而,世事终不如己意,为王子之师,天天战战兢兢,行事陪加小心,但还是得罪了不少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如今身患牢狱之灾,原想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光景,早死迟死都无所谓的,只是放心不下老母亲而已。现在,却不知怎么也是不心甘了,真的是红尘佳人有如此大力作用吗?他的眼前又浮现的是:飘飘的身影,柔柔的话语,轻轻一回头,吟吟一娇笑……

    他胸中的气流起越来越激荡起来,睡着呼吸已是不畅,须坐起来,他坐了起来,还是觉得气脉血脉活动不畅,他索性站了起来,他感觉身体在不停的发热,脸也烫起来了,他突然将头仰起向上,虽然没有看见青天,他的耳中却有一个炸雷如电光闪起­——“慕君才华,信君高洁”。

    他想:困兽犹斗,然我之为人中龙凤,又何不以天纵之才华,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屈。

    他仰天大啸,吐出一口血来,随手撕下一片衣衫,咬破右手中指,在上面奋指血书,“仰天搥心,泣尽而继之以血……”

    这就是后来流传千古的盛名的奇文《诣建平王书》,但真本现已不可查。
(未完待续)
(十) (原创)
    史载:江淹给刘景素上书陈情获释。


    建平王府。

    他跪伏在地上。

    一位大汉正坐在虎皮椅子上看他的血书,那大汉目光炯炯有神,显示出一代枭雄的王者气势。

    良久,那大汉双拳捶击木桌,自言自语,又赞叹不已:“真是绝世良才,太好了,若我刘景素得你之助,何愁大事不成。呵呵,呵呵,上天真是待我不薄呀,我刘景素有何德何能得此奇才?”说罢,又低头深思良久,猛地站起来,双眼望向他,缓缓说道:

    “你可是传说中的江南才子江淹?人们传颂你惊才绝艳,才思敏捷,但我更知道你胸藏万千韬略,在山林野地中参透自然天地的各种契机变化,有神鬼莫测的玄妙之门,通天彻地、洞知先机的预卜之能。更兼你以风流文名、仁孝慈爱而博得江湖美名”

    他把伏在地上的身子压得更低,将头碰在地上,也是缓缓应道:“吾王千岁,千千岁,小人只是一介草民,不值大王如此垂青,小人只喜舞文弄墨,在江湖上浪得一点文名,写写文章,吟吟诗赋,倒还是本行,古人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手无缚鸡之力,胸中无半点行兵布阵和安邦定国的智谋,原先只给小王子刘子真当过几天家教,其它来说,就没有见过更多的大世面了。这次的牢狱之灾,实是冤枉,希大王明鉴。”他慢慢一一道来、有条不紊,心里暗想:此人之厉害,实是生平仅见,江湖上也只是传言,我会吟风弄月,他怎说这么多东西,我自己都还搞不懂。

    建平王刘景素却又说:

    “有些事情,你现在还不明白,今后会明白的。你的罪名,我可一笔勾销,但你从今之后,可得入我麾下,听我号令。现在你不必给我答复,这里有一封信,你可带回家中,阅后,三日,可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

    他起身接过信,回到家中。

    他看见母亲在村口张望,背更驼些了,腰更弯些了,冷风吹动她花白的头发。他望着母亲茫然的眼光,想起自己离家的那一天,她也是在这里送别,那时,她的背还没有这么驼,腰也没有这么弯,冷风也掀动他们母子二人的衣袂,身边的景物正如他在多年后的《别赋》中所写: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沈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曾楹而空揜,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今日又见老母,他正要想喊,母亲,你还好吗?不觉鼻子一酸,他连忙忍住,又走近了一点,母亲还是那样望着远方,那是他离开时的方向,她口中喃喃念道:“儿啊,你何时才能回家,妈是相信你的,你是不会贪污的啊。”

    他心想:我这么近母亲都不知道我回来了吗?他用手在他母亲的脸前扬了扬,她果然眼睛也没睁一下。

    她果然失明了!

    他的眼泪无声的涌流出来了。他在心里喊,妈妈,妈妈,我们回去歇息吧。

    他等了一会儿,轻轻的在他的母亲耳边喊了声:“妈妈!我回来了!”

    她愣了一下,突然欣喜若狂的把他抱住,用手摸遍他全身,边摸边说:“你走了之后,娘天天在这来看你回来,后来,听说你被下了狱,我就哭了一场,我以为再也看不见娘的乖儿子了,天见可怜啊,我终于等着你回来了,即便要去会见你那黄泉下寂寞的老爹,我也是心无牵挂了。娘现在年龄大了,眼睛不好使了,你自己要多多照顾自己……”

    他的泪水如缺堤的海水,不可收拾,他强力忍住,不能发出声来,他想:母亲一听说自己出事了,一定是以泪洗面,先是父亲去了,在这个时候,儿子是唯一的牵挂,却也出事了,并且是如此不光彩的事——因贪污下狱,她要忍受多少非议,多少痛苦,这样眼睛自然就看不见了。

    他擦干了眼睛,咬紧了牙关,扶起老母亲,轻轻说:“走,妈,我扶你回家。”
(未完待续)
(十一)
    史载:春秋时,孔子开创儒家一派,收下3600个弟子,可独挡一面、名动一时者72人;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大一统”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烽烟再起,儒家的发展也更趋复杂,江淹为当时的儒文大家之—……


    他扶待老母亲就寝后,一人独对摇曳的烛火,风从夹壁的缝隙中吹进屋,那一豆烛光,更是摇摇欲熄,风中的茅屋也是摇摇欲坠,听得见茅草在空中断续的呜咽声,如泣如诉。他默默的流着眼泪,她母亲的眼睛瞎了!这是他不能接受的事实。

    在灯下,他展开建平王给他的信,他一看才知道,这封信并不是建平王刘景素写给他的,而是他逝去多年的父亲留下给他的遗言:

    “江淹吾儿,你见到这封信时,老父已在九泉之下了,为父已不能再见你朗朗笑脸,已不能亲自教导于你了。吾儿,我知你将来必成大器,必将是林中之凤、人中之龙,你的成绩将远远的超越为父。但是世事如棋,变化多端,谁又能一一料到呢?”

    “江淹吾儿,你一定不会相信为父的死乃是一件大的政治阴谋,牵扯到中原的盛衰,国家的兴亡。我必须死,不能不死,我希望用我的死能换来千千万人的生。”

    “江淹吾儿,为父生前虽只是一介九品芝麻官——县令,却蒙众多文朋诗友看得起,被推举为这一朝儒道的掌门人(儒家在本朝已进一步发展为儒道,在朝在野都有很大的势力),在野,为父肩系着平民百姓的希望和安危;在朝,为父也被卷入了最高核心权力角逐中心。在朝中,和为父走得最近的是建平王刘景素,他亦是本朝儒道中的重要人物,我死之后,你亦可多听听他的话……”

    正看到这里,他听见里屋老母亲的咳嗽声和喘息声,他连忙把信放在桌子上,移来蜡烛压着。

    他进得里屋看时,她又睡着了,在说梦话:“江淹啊,你可得保重,自从你父亲去了之后,我就在梦里夜夜有你,我也老了,眼睛也瞎了,离大去之日也应不远了,希你好好保重自己。”说完,眼角却流下泪来。他坐在床边良久,握着母亲的手。

    冷风把他从沉思中吹醒,他突然意识到那一信重要的信还没看完,连忙放下母亲的手,走出里屋,来到正屋。

    一息淡淡的蜡烛味道,飘在空中,摇曳的烛光已不在了,依然明亮的是,如水的月光从敞开的大门处倾泻进来。那一封信也已不在了,只剩一小半截烛头掉落在地。

    他迎着月光,走出大门,看见的却依然是满目的月下山景,连半个人影也没有。他的背上却起了一层密密的冷汗。

(未完待续)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6-5 22:39 编辑 [/i]

(十二)  (原创)
    史载:江淹曾举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转巴陵王国左常侍。

    晚风轻吹,一襟夕照,他赶着一辆马车,行走在去巴陵王国的古道上,他孤高而清瘦的背影,被夕阳拉长了,长长的倾落一地,尘土飞扬在车后,漫上他的背影,遮挡了。在后面车厢里,是他眼瞎的老母亲。他不时的转过头来,问:“母亲,车子抖不抖,坐起稳不稳?”他的母亲拉长了声音回答:“儿呀,我没事的,你放心快点赶车吧,天快黑了,不然今晚又要赶夜路了。”

    他又转过头去,把马鞭甩得响亮,赶着马儿奔驰在这荒山野岭的古道上。这时,夕阳已经下山了,晚风就大了点了,不时,有夜枭凄凉的叫一两声,他不觉有一点毛骨悚然的感觉,他又回头去看瞎了眼睛的老母亲,却见她安详的坐在车厢里,好像是睡着了,他又转头打量了四周黑漆漆的树林,仿佛有危险的野兽埋伏在里面,他停了车,下来把外衣脱下,披在他的母亲身上。

    突然,他觉得身后有一个人影走过,转头一看,那黑影却消失在树林之中了。他用手将眼睛一抹,再看,却什么也没看见了。他相信这不是他的错觉,因为自他和母亲一出发,就好像有人在后面跟踪,他相信他直觉。他不禁向树林深处走去,倒要看是谁一路跟踪到如此荒山野岭,到底意欲何为?

    他走进树林,天更暗了,只依稀有一点星星点点从树缝间倾落下来的亮光,他不怕,继续向树林纵深处走去。他边走边想,他在临行前与建平王刘景素的会谈。

    他跪拜在地,听建平王说:

    “自你父亲死后,我就一直在暗中观注着你,也想帮你,但你先入始安王的教席,我千方百计才将挖到我的阵营来,谁知你一天沉迷于诗词歌赋,不大关心自己在政治上的作为。后来,发生了一些误会,始安王还是关心你这个老师的,但他胸无大志,只秉承你的闲情逸趣,而没有学到你的天机枢密天纵奇才,他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所以,我想我和你的父亲有这样一层关系,希望你将你的盖世奇才贡献于我,你我携手完成你父亲未尽的遗愿。”

    他故作感激涕零的,将头压得更低,说:“千岁在上,你既与我父是挚密好友,既是完成我父遗愿,我就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只是不知我父亲的遗愿是什么,还望千岁明示,我肝脑涂地,不能报千岁于万一。”

    建平王却说:“这个不忙,到时我自然会告知于你。你现在是否愿意效忠于我,不管对错,听令于我。”

    他沉默了一会,说:“只要是有得利于老百姓的,只要是完成我父遗愿的,我都会尽力而为。”

    建平王听得这一句话,从虎椅上迅速的站起来,连鞋子也没来得及穿,就三二步走到他的身旁,也伏在地上,用力将他扶起,说:“先生,请起,今后,我将以尊师之礼待先生,小王还有很多地方要借助先生的盖世才华,希先生不要嫌弃小王才是。”

   不久,在建平王的安排下,他就被举荐了南徐州秀才,对策上第,旋又转巴陵王国左常侍。

    在临行之前,建平王为他设宴饯行。在宴上,建平王,不禁流下泪来,拉着他的衣袖说:“本想常留先生在我身旁,让我能时时聆听先生的教诲,但父皇又有所猜忌,只得和先生分离,先生此去路途遥远,也将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望先生珍重……”

    在他面前的空地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全身着黑衣的人,黑巾蒙面,只留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他从回忆中苏醒过来,问道:

    “不知姑娘跟踪我,意欲何为?我穷书生一个,一无钱财,二无珠宝。若有重要的事,小生帮得上忙的,一定鼎力相助。”

    那黑衣人却反问:

   “不知公子,是怎样认出我是女儿身的?”

     他微微一笑,说:

    “这个还不简单,姑娘头上的黑巾出奇的大和高,我想若不是一头秀发那又是什么?”

    那黑衣人把头巾摘下来,一头黑发如瀑,自然下垂,披在肩上,在这荒山野岭,说不出的诡秘艳丽,风情异趣。

    这时,他的心里不禁飘过一个身影:

    皓腕凝脂,一瀑黑发荡扬出轿来,接着是娥眉含情,巧笑倩兮,清扬婉兮,真个是青丝如愁,病顔似梦,那一蹙颦眉之下,却露出了少许的娇容笑意……

    他还想的是他曾写过的一首旧诗: 

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彩隘通壑。香氛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儛入江南弦。
乘鼋非逐俗。驾鲤乃怀仙。
众美信如此。无恨在清泉。

(未完待续)
品读学习。期待下面的精彩内容。遥握。
[quote]品读学习。期待下面的精彩内容。遥握。
[size=2][color=#999999]疏桐鸿影 发表于 2012-6-6 10:40[/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2708&ptid=2449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品读,遥握
(十三) (原创)
    史载:相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老庄思想得以在江湖上迅速发展,大有超越董仲舒确定的儒家正统思想的地位。而江淹在这种学术思想的纷争之中,独以诗赋入门入道,他在取法自然的同时继承了老子的“道非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及后来即前朝形成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和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说,他融会贯通自然、老庄和儒家,集三者于一体,遂成一代大家,名气响遍大江南北——


    他的耳边又响起了“慕君才华,信君高洁”这句话来,这是在狱中,才女君如玉送给他、意在鼓励他不要消沉下去。

    风停,天黑。蓦然,他觉得周围静了起来,各种细小的声音一同发作起来,但听在他的耳中却是有条不紊的,层次分明的:树叶互相抚摸爱慰的声音,小草发芽分叶生长的声音,鲜花在空气里散播花香的声音,鸟儿在睡梦中掀动羽毛的声音,蚂蚁啃虫尸体的声音,白云在空中流散聚合的声音……

    他的神识慢慢的扩大,这树林里的一切情况自然地流入他的脑中,他甚至觉得他就是这个树林的一部分,再也分不出自己了,他的血脉气流也慢了下来,随着树叶大地的气息缓缓呼吸出入在他的全身毛孔,他的眼睛也在黑暗中明亮起来,一切无所遁形。

    他深切的意识到面前这个黑衣女子并不是擅长诗词歌赋和以美貌出名的才女君如玉,而是一个与君如玉不同类型的女子,听她澎湃激荡的血流声,就知道她应是一个对身体特殊训练过的。他闭上双眼,神识更深刻的探测到这个黑衣女子的英姿飒爽、豪迈大方的气质。他不禁想起了曹植在《洛神赋》中的几句话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遥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那女子未语先笑,那笑声却是出奇的大声,笑过之后,就问:

    “听说公子的先父是我儒道的前掌门人,我是特地来保护公子的。儒道在你父亲死后,就分裂了,一为在朝的‘儒政门’,以现在的建平王刘景素为首;一是在野的‘儒文门’,以才女君如玉为首。你父在世时,儒道的纷争已深,不可排解,你父亲的死可能和儒道的分裂有一定关系,但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还正在调查之中……”

    听到父亲的死,他内心不由起了波动,说:

    “不知侠女又凭何让我相信一个素昧平生的人?”

    那女子说:“我就是现在儒文门的玉女使者。我们儒文门是非常看重先生的文采的,君门主在我面前多次提到先生的惊才绝艳”

    玉女使者的话在他耳中渐渐远去,朝廷和江湖大雨欲来风满楼的微妙关系在他的脑中渐渐清晰起来,他父亲的死因,是一定要查清楚的。

    所有的谜语,将慢慢浮出水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