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7
- 帖子
- 2866
- 精华
- 13
- 积分
- 3055
- 威望
- 3055
- 金钱
- 3055
- 性别
- 男
- 来自
- 湖南湘潭
- 在线时间
- 27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3-1-18
|
1#
发表于 2011-1-20 23:07
| 只看该作者
阡陌浅析程东斌诗歌《孤城》
诗的第一句就勾勒出全诗的视觉范围,那就是只剩下我的“一座城”,我想这也是标题《孤城》的来由。在这一空间范围之内,作者要做的只是尽量将思想情感物化成各种各样的意象,使之充盈其间,从而在有限的空间里营造出无限的可能性。所以,接下来我们看见了“炊烟”“放马”“凿井”“泉水”“千军万马”和“石兽”,甚至还一度听到了千军万马的“嘶鸣”!这些诗歌意象究其本质来说,它的艺术属性是强烈的,因为它已经跨越了由心理意象转化发展成诗歌意象的过渡阶段,这也是作者诗歌写作理念成熟之处。毕竟,如果一首诗歌的意象仅仅停留在心理意象的阶段,那么它就无法与客观存在的对象的物理属性明确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事境和语境之间的距离相隔太近,从而缺乏审美意象所必须的足够距离。当然,除了“炊烟”“放马”“凿井”“泉水”“千军万马”和“石兽”这些阡陌喜欢的意象,《孤城》吸引我的还有一种高贵的孤独感。对于孤独而言,有些诗歌高贵在于语言,有些在于气质,有些在于情感,而作者的《孤城》的高贵之处则在于精神!一种精神上高贵的孤独感!然而,这种高贵的孤独感根源于哪里呢?阡陌以为源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困境。诗中先后两次出现了“泉水”和“千军万马”(或“兵马”),形成首尾呼应。对于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而言,这种重叠或者雷同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阡陌则固执的认为,“泉水”和“千军万马”(或“兵马”),前者是喻指共性的东西,后者是喻指个性的东西,相较而言,“千军万马”(或“兵马”)才是一个诗人必须的隐秘的独特精神财富,于是我们很容易理解作者所说的,“石兽是我的骨头,经世俗雕刻/形同虚设”,于是乎“夜晚经常有蟊贼光顾/偷取我的泉水/偷不去我的兵马”。因为,当岁月的沧桑尘埃落定,随波逐流的事物一定会淹没在浩淼的时间长河里,而一直传承和铭记的,永远是独特的生命纵横和诗性激情。总之,《孤城》深刻的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困境,以及面对困境作者如何从先验状态和直觉状态切入,用主观的深刻性直接催生出充满神秘的玄思意味,并作出明显符合真相的知性选择。可以说,《孤城》整首诗都蛰伏着想象力对知性的自觉追求,使得整首诗歌理趣盎然!
[font=宋体][size=10.5pt][font=Verdana] [/font][/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font=Verdana] [/font] 程东斌《孤城》[/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一座城里只剩下了我[/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壁上的刀痕,是谁留下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我不在乎,整天炊烟,放马[/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凿井。井里有泉水[/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有我前世埋下的千军万马[/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每天夜里我都听见它们[/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在地下奔突,嘶鸣[/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等待着我锋利的镐[/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一点点地接近[/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城里有许多出口[/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大门斑驳,每处都有石兽把守[/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石兽是我的骨头,经世俗雕刻[/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形同虚设[/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夜晚经常有蟊贼光顾[/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偷取我的泉水[/size][/font]
[font=宋体][size=10.5pt] 偷不去我的兵马[/size][/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