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十二钗之二:高山松解读九丘田的安子的《听母亲回忆过去》
大别山十二钗之二:高山松解读九丘田的安子的《听母亲回忆过去》
结识九丘田的安子(以下简称安子),也是走进大别山诗刊论坛以后的事,我并不知道她是男是女,也不知道她是何许人也,可以说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他给我的印象就是大别山论坛的一位超级版主。后来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开始注意到这位来自大别山的作家和诗人,一件事是桃花诗会的友情参赛,其实在诗会一开始是没有规定超斑以上的管理人员作为友情参赛的,如果不是安子在标题上标明友情参赛的字样,让会员不要投自己的票的话,可以说凭她的那首《人面桃花》的诗作,完全是可以脱颖而出的。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一位隐居在桃花源中的桃花仙子的淡泊与低调的襟怀,这不正是江南雨巷中那个散发着淡雅幽香的女子吗?于是我开始萌动悄悄走近她,或许能够沾染一点仙气,冲淡我这凡夫俗子与生俱来的俗气。另一件事就是在桃花诗会的复评过程中,大家或许认为因为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初评,能进入复评阶段的作品都是比较优秀的,所以打分都稍稍偏高,并没有拉开距离,在整个论坛只有安子一个人是独立特行的,她完全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评判进行打分,特别欣赏的打分很高,而对那些没什么新意的作品给的分却不高,这就自然而然地拉开了打分的差距,其实这也是规则所允许的,能打出这样的分数来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气了,因为这样会得罪一大批参赛的会员。于是她的这一举动让我更加坚信她便是那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桃花仙子,用有违世俗的举动来维护诗歌的尊严,发散自己的人格魅力。相比之下,我愈加觉得自己俗不可耐了,于是决定到桃花源去探秘。
因为一些琐事缠身,直到昨天才有机会走进安子的博客,她的博客一如她的为人,同样淡雅,同样低调,整个背景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一位素衣的女子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艰难地跋涉在崎岖的铁轨上,她心里清楚地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没有顺风车可以搭乘的,也不会有人与之为伴,她就这么孤独地走着,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无怨无悔是享受着这份寂寞。这时,我甚至担心我的走近会打破这份宁静,于是我屏声静气,虔诚地阅读着每一着诗,每一个文字,这时的我,便是桃源外飞进的一只蜜蜂,贪婪地吸取着每一朵花的精华,感受着每一个花蕾的灵气。直到读到一篇《安徽人民广播电台邀约做了一期题为“文化与人生”的访谈节目》的文字时,我才对安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安子,原名邬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诗集《为你拨动第一声》,第二部诗集《穿越黑白插图》和长篇小说《女人花》正在筹划出版中。现在合肥市某教育部门供职。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位低调淡泊,素衣素面有如桃花一般的仙子,却是一位融诗人和作家于一身的大家闺秀。我突然感到我一直以来把她比作桃花仙子却是一种亵渎,这明明是一位雍容华贵的牡丹仙子嘛,尽管只是偶尔露峥嵘,却带给了我无边的风景。而这时的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井底之蛙,是多么的可笑与孤陋寡闻。
《听母亲回忆过去》是安子博客的第一首诗作。我当时读了之后是这样回复的:“娴熟从容的诗句,含蓄深刻,无论内在的韵律和外在的节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巧妙地将情感,将感悟,将思索融入朴实的诗行里,读后让人回味无穷。”现在想来,此文的妙处又岂止这些,于是开始细嚼慢咽,是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觉精彩。此文的文风亦如作者的为人,清新淡雅,大方得体,不张扬,不夸饰,朴实而又亲切。每一个字都没有特别过人之处,但组合起来却能形成巨大的张力,营造广阔的空间,蕴含丰富的内涵,尽管标题是听母亲回忆过去,里面却包容了整个人生的经历与体验。读这样的诗句,仿佛听到了作者的心音在搏动,听到了作者心灵之泉在汩汩流淌,看似随意的转述,似乎毫不经意,却不着痕迹地站在一个母亲的高度,传达了人生与自然,人生与岁月等等全方位的信息,让人在回味中感慨,在感慨中顿悟。这时,在我的头脑中想到了醍醐灌顶这个词,我想用在这里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太湖的夜色是被窗帘隔开的,而这是一幅怎样的窗帘呢,难道这幅窗帘不正是我们的母亲吗,试问这世上除了母亲还有谁能帮我们把夜色隔开呢,还有谁能够呵护着我们,让我们不受到夜色的伤害呢。尽管这样的夜色只是隐入了远方的道路,仍在人生的路上等待着我们,尽管这样的夜色在这时候被母亲的话轻轻提起,让我们的感觉这样的夜色只是一种深沉的天边颜色,而在我的心里清楚地知道,夜色终归是夜色,这一幅窗帘只能隔得了一时,隔不了一世,尽管母亲的回忆里夜色很淡,让我们增加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而当母亲消逝在夜色的尽头时,我们终须面对,或者融入,并让自己成为另一幅窗帘,一如我的母亲一样将夜色挡住,挡在儿女的视线之外,或许在跟儿女们提起夜色时,我也会说,那只是天边的一种深沉的颜色。这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一代一代的传承中,通过一个一个母亲的讲述,或许到那个时候,这样的夜色或许再也不是什么夜色,真的就只是天边的一种深沉的颜色而已。
在母亲讲述的背景音乐中,似乎隐隐约约传来一声葡萄藤匍匐在地上的叹息,极为轻微,若有似无,你不用全身心的凝神聆听,是不可能听到的,而作者听到了,也捕捉到了,是用一颗感恩的心,也是用一颗善良的诗心听到的,是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也是用一个纯真的胸怀接纳的。这双敏锐的眼睛就是诗人的眼睛,这个坦荡的胸怀就是诗人的胸怀。这声叹息里有日轮的劳顿,还有那铺进夜色里的布谷鸟的啼鸣,而这些,都在改变一个人的黑发,都在淡化一个人的歌声。我们都知道,葡萄藤是匍匐在地上的,即便我们搭好了葡萄架,但她的根却始终扎在地下,坚强地托举着她的儿女,即使压弯了腿,累弯了腰,也仅仅只是发出一场轻微的叹息,还要伴上布谷鸟的合奏,让改变的黑发轻轻飘扬,把淡化的歌声用布谷的麦克传出,让我们得以稍稍的宽慰与心安。而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就是我们的母亲在给我们讲述和回忆一切的过往。
眼窝深陷的人,就是我的母亲,在给我回忆过去的轻声叹息中,也把自己陷入了深陷的眼窝,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而通过这些回忆,我们仅仅只是撩开岁月的窗帘,看到了也仅仅只是天边深沉的颜色,既然这层窗帘一旦撩开,我们就很难放下,那我们又何不将自己融入到这幅窗帘,用自己的身心和全部做成另一幅窗帘,也来为母亲遮遮风,挡挡雨,也把夜色隔离在母亲的视线之外。让那声叹息轻些,再轻些,直到布谷鸟的啼鸣完全将其掩没,让黑发融入夜色,用白发照亮前路,让淡化的歌声在我隔离的音箱里再次嘹亮。的确,撩开岁月的窗帘就很难放下,而岁月的窗帘一经撩开,你就让读者走进了一个阔大的空间,走进了轮回与传承的不归之路,走进了无私与感恩的情感世界,这哪里是在回忆过去,这分明是在感悟人生。
掩卷,思绪却深陷于母亲的眼窝不能自拔,深陷于时光的隧道不能自己,仿佛地上的那声叹息还在耳边回响,绕梁三日,而这时,我的眼前浮现的,全是天边的一种深沉的颜色,魅力四射,摄魂夺魄。这样的诗歌,虽不是让人震撼,却至始至终让人深陷,令人着迷。读完之后,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举重若轻的深厚功力,为之感叹,并为之折服。
当然,我这样的解读仅仅只是触及了诗歌的一点皮毛,或者说只是撩起了这层窗帘小小的一角,并没有触及到作品的精髓和灵魂,尽管如此,也只好怯怯地奉上,希望作者笑纳。
附原作:《听母亲回忆过去》
文/九丘田的安子
太湖的夜色被窗帘隔开,隐进
远方的道路
被她绵长的话语提起
是一种深沉的天边颜色
葡萄藤匍匐在地上的叹息
日轮的劳顿
还有那铺进夜色里的布谷鸟的啼鸣
都在改变一个人的黑发
都在淡化一个人的歌声
眼窝深陷的人
把自己陷入深深的回忆
撩开岁月的窗帘就很难放下
(30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