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9
- 帖子
- 8972
- 精华
- 25
- 积分
- 10123
- 威望
- 10123
- 金钱
- 10087
- 在线时间
- 24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5-7-1

|
11#
发表于 2011-10-26 18: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秋霜,吹落一地繁华
南迁的大雁无暇回顾
裸露羞涩的小河
在诗人捡拾的火红、金黄,或者忧伤的诗章中
还有独守一片天空的樟树和松柏
翠绿的语言告诉满脸煞气的秋
这是他们的春天
...
[size=2][color=#999999]丰乐河子 发表于 2011-10-26 14:26[/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274&ptid=10996]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呵呵,很高兴看到老乡这么尖锐的批评。
其实,写这样的文章的人多的是,而且大报、小报都有刊登,或许你没看见过吧。我只是用诗歌形式表达而已。
就老弟谈及的涉及自然法则问题,在诗人眼里也好,文人墨客心中也罢,秋天既是色彩斑斓的世界,更是萧瑟寒霜的天空,自古秋就是诗人眼里的宠儿,伤秋的诗文更是不胜枚举。所以,写文章主要看你从那个角度去写。实际上,这首小诗在两个方面都有表达“在诗捡拾的火红、金黄,或者忧伤的诗章中”(这是客观的,我并未回避)。其实,在四季中,我还是最喜欢秋天的,因为秋天是季节的过渡,上升一点说,也像人生,年至半百,伤秋、感秋、不服秋之寒霜,何尝不是一种心情和志向!霜降以后,你看看草木,能独善其身的又有几何?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是什么意思(读过没有啊? )?你说更多的花儿在秋天开放,我只能说,在现代科技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是可以实现的,在南方的热带地区也是常见的,但是,在汉文化的腹地中原地区(何况我俩同处一县一城的江淮地区,算是广义的中原地区,这一点联合国秘书长也是断难改变的 ),显然是违背自然常理的。所以,就这首小诗而言,并不是像你说的意思:以哲学概念“个性”偷换与其相伴的哲学概念“共性”。我们应该知道,哲学领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概念:客观存在。
这首小诗,你说单薄可以,说浅显也行,我没意见。但是如果说违反了自然法则,我是万万不能同意的,就这样哈。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附唐人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今天距离农历辛卯年九月八日有多少天了?我没算。不过,我已经看到我们的论坛上有心急诗友在写冬天了。所以,我至少知道,现在是今年最后的秋天,前几天,我少穿了一件衣服,差点没把我冻病了,假如病了,我很可能写一首《被寒秋冻病》,而不再会有这首《秋天里的春天》了。
我忘记解释樟树和松柏的特性了,单举樟树为例吧。樟树这个常青阔叶树种很有意思,它与其他树种的春、秋季正好相反,只不过,它在自己的“秋季”换装缓慢,并且夹在一片繁荣之中,被人或略罢了。因此,我以樟树这个独特的个体,写秋天里的春天,不正是抓住了樟树的特性了吗?按老弟的意思,所有诗歌都要写一样的、最为普遍性的事物(你说是本质),那诗歌还有什么活力可言啊?写普遍性事物我并不反对,但是如果把这个上升为理论高度,即都应遵从的观点,或者强加于人,我认为是很可笑的,因为,独特的东西,往往是最有魅力的,只要不违背事物的一般性规律就可以了,何况樟树、松柏就是这么真切地存在着,它的春天,就是你和我的秋天。至于樟树在冬季也是绿的,当然,因为它常青嘛!干嘛写秋天的脖子还要拉着冬天的手啊?虽然接近冬季,可我写这首小诗的时候,冬季还没抵达,真到冬天,我们再写梅花如何?那时,梅花或许就是最为独特的,也是诗人们最普遍的选择了,到时候老弟不要左右为难哦,因为,你将夹在你的最普遍性的本质观点和梅花独傲寒冬的独特性中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