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论诗歌的音律与自由发挥

[i=s] 本帖最后由 杨园 于 2011-3-3 12:52 编辑 [/i]

[align=center][size=18pt]论诗歌的音律与自由发挥[/size][size=10.5pt][/size][/align]

[size=10.5pt][/size]
[align=center][size=10.5pt]文[font=Tahoma]/[/font][font=宋体]郴州[/font][font=Tahoma]/[/font][font=宋体]杨园[/font][/size][size=10.5pt][/size][/align]


[size=10.5pt]今天谈一个问题,叫[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诗歌的音律与自由发挥。[/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初看这个问题,大家也许会很矛盾。因为当前的中国诗歌少有人写的诗有讲音律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自由派。而这个问题表面上来看,本身也是个矛盾的问题:分化了,它尖锐的对立;整合了,它有机的统一。这也是宇宙中的最基本的规律。像我们人呈现出多面,只看这个人面对的对象是什么,这个人便如何表现;或者这个人的表现如何,便得到他人怎样的评价。但事实上他都是一个自由的人。虽然他受制于社会的约束。[/font][/size]
[size=10.5pt]诗歌要不要讲音律?不急于下结论。首先我们要弄懂什么是诗歌。诗歌诗歌,分则能诗,合则能歌。不诗不能歌,还叫什么诗歌。而要诗要歌,那便自然要讲音律,要读起来朗朗上口。美学家朱光潜说过一句话[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有音韵方称诗歌,不然就是一篇好的散文。也许有人会怀疑这句话的权威性,说句实在话,我至今质疑,因为老先生说这句话时,用的都是唐诗宋词作例子来论证的。而我们现在写的是新诗。写新诗的特点是要用普通话来写的,但普通话的音节又来源于中国古时的音韵与西方[/font][font=Times New Roman]26[/font][font=宋体]个英文字母有机的整合。它自然在音韵上便有出入。因为古繁体字的音韵有个严重的缺点:发音不标准(北方与南方有严重的差异),轻重音不分,又难学。而这外毛病不知让多少西方人笑话。因此解放后,便有了简体字的改革。而简体字的音韵标准,至今还有人提出质疑,并校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读拿现在的音韵标准,去读唐诗宋词会发现有许大的差异。比如[/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斜[/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古时读[/font][font=Times New Roman]“xia”,[/font][font=宋体]而现在读[/font][font=Times New Roman]“xie”[/font][font=宋体];比如[/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寻[/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与[/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真[/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的韵母,一个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in”[/font][font=宋体],一个是[/font][font=Times New Roman]“en”[/font][font=宋体]古时是压一韵的如果现在再压一韵,是否不合适?等等,也许是因为教育本身出了问题,新诗没有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而为了维护所谓的文化精髓,所谓的传统,大量用的是唐诗宋词。而当一个学生还是在初中或高中时代时,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也没讲清楚,因此当一个学生初学写诗时,音律没有引起重视。而当他养成了习惯之时,便难以改正。[/font][/size]
[size=10.5pt]但这不能成为写诗不讲音律的理由。也许有人会说,西方自莎士比亚始,便有了无韵体。是的,莎士比亚著作的许多剧本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诗句,惠特曼将这种诗体发扬光大了。无韵体写诗对不对?对,但只是对英语讲是对的。对其他语种对不对,我没有考证,对中国汉字而言是不对的,这点我清楚的知道。因为我知道汉字的特点,前而已经解释了一些,现在再解释一下。我[/size][size=10.5pt]们都知道在《康熙字典》上所列的中国汉字有[font=Tahoma]40000[/font][font=宋体]多个,常用汉字[/font][font=Tahoma]16000[/font][font=宋体](这个数字有待考查)多个,可看出规模如此大,而且发音相似的汉字少,就是发音相同的汉字的意思又有区别,可以看出每个字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汉字的优点是音韵广,缺点也是这个,因为音韵广,便难分轻重音,若一个句子,特别是长句,不讲音律,读起来便无节奏感(建议写诗,尽量用短句)。而英语是由[/font][font=Tahoma]26[/font][font=宋体]个英文字母任意组成的单词组成,分轻重音,只要读得好,读起来一气呵成,有强烈的铿锵的节奏感。[/font][/size][size=10.5pt]因此用西方英语语系创造的无韵体写中国汉字体系的的新诗,要我来说,显然不太合理。也许又有人会说,艾青不是提出一套[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散文先天美[/font][font=Times New Roman]”[/font][font=宋体]的诗歌理论,他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吗?对于他的诗歌理论我并不反对,我时常想,如果我们用一个哲学家的眼光看待问题,会冷静且慎重更多。我只能说,他的诗歌理论适合于他,他的诗歌是他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至于我们要不要学习,诸位可以自由选择。[/font][/size]
[size=10.5pt]但我要提醒,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作为这个属于人的世界的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应当盲目崇拜,不要去造神,也不要去纵容神,要用辨证的方法看问题。[/size][size=10.5pt]一切复杂的问题便会明了许多。[/size]
[size=10.5pt]当前中国诗歌出现如此乱局,我想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困。那就是创新在作怪。大家都想创新,大家都想当宗师。要知道宗师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一个宗师如果不有扎实的基础,不了解所有已经有的东西,不融会贯通,不吸收,不消化,他如何开创一派之风,这就像做研究工作,非得低着头,做好细节工作不可。[/size]
[size=10.5pt]如果按照以上的理论,创作一首诗,只呆板地讲格律,而不求内容的自由度,那样也不行,这样就只能让形势大于内容,一切限制在条条框框中,不能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变成名符其实的教条主义。因此追求自由度应当是诗歌创作的另一个要求。[/size]
[size=10.5pt]而诗歌音律与内容的自由度虽然表面上看很矛盾,却也统一。因为音律本身也是万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并没有真正的规律可遵循,只是到了我们人这里,为了捕捉自己的视听,提出了所谓的规律,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条条框框的理论,并让人们相信。事实真像理论所说的吗?比如我们看一条解冻的溪水,它潺潺的声音真是让人听了,便心旷神怡。而它的这个声音的产生,可是遵循了规律,你看它弯弯曲曲的,漫山遍布。比如天上的一朵云,你看它时而在这头,时而在那头,飘忽不定,但我们觉得它美,它可讲什么规律。因此诗歌的音律与内容本身就是有机的的结合,都是追求自由的。而我们之所以让它对立了,只是因为我们对文字了解不深,驾驭文字的火候未到,只能将其分开,而不能合一。这就像练太极拳,如果不动静合一,阴阳结合,便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或像我们日常的饮食生活,只有萦素搭配,各种营养摄入,身体才能健康。[/size]
[size=10.5pt]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size][size=10.5pt]音律与内容的自由同在,不能因为只讲音律而限制内容,也不能因为内容而限制音律,一切要做到最好,只看这拿笔的手如何巧夺天工,只看这击键盘的手如何巧夺天工。[/size]
[size=10.5pt]注: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怪所学不够,不然还可以讲得更清楚。耐心也有限,不然还会再三修改后再传上来。[/size]
[size=10.5pt]2011[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size]
[size=10.5pt][/size]
书到用时方恨少  同感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457&ptid=1494]2#[/url] [i]山东张健[/i] [/b] 笑一个,朋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