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地平线的诞生----浅析张惠芬诗歌《地平线》
[i=s] 本帖最后由 重庆黄勇 于 2011-7-29 19:01 编辑 [/i]
第三种地平线的诞生
----浅析张惠芬诗歌《地平线》
地平线,地理学的解释是:天与地的分隔线,它有两种意思,一是:真实的地平线。据说在海中的船上往往能看到它;由于真实的地平线被小山丘、房屋树木等地表隆起物遮挡,因此第二种地平线就常常取代了它,这就是:可视地平线。能欣赏到真实的地平线是奢侈或偶尔的!大多时候,人们看到的是可视地平线,红日初起,地平线披上柔软的金线绵长而辽远,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梦升起的地方,是催生前进动力的摇篮。能欣赏到可视地平线也是幸福的!最不幸的莫过于诗歌中这群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入云的高山阻挡了孩子们远眺的视线,他们从没见过地平线,正是多梦的年龄却被扼杀了诱发希望之梦的大自然景观,让人扼腕叹息!好在有爱他们的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梦的种子植入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持续燃起开花结果的动力!
这首小诗只有9行,它能动人,除了它的立意高远外,还在于文本内在气息的回环!诗歌的气息回环有内外之分,外体现在节奏、音韵等等,如戴望舒的《雨巷》,而内则是指诗句中隐藏着的情感色彩,包括忧喜、甜苦玄幻等等,一首诗歌它的内外气息是相互交叉感染的,有时很难分开,但细心阅读依然可见端倪,我们来看《地平线》内在气息回环的精彩:上课时说起地平线,起句看似平实却暗含隐忧;地平线在孩子们的眼中,经老师一说,地平线像粒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发芽了,眼里透射出些许光芒,喜;学生迷惑了,他们眼中只有高耸的大山,面对现实的忧;一个学生异想天开:老师,我知道地平线在哪里?喜,此刻我看见他两手平伸,摆出了一个,飞翔的姿势,喜上叠喜。读到最后不仅读者心里暗生力量,也长嘘了口气!至此我们看到第三种地平线在孩子们心里生根了!老师种在他们心中的地平线,让他们萌发了飞翔的嫩芽!
附原作 《地平线》
文\张惠芬
上课时说起地平线
地平线在孩子们的眼中
学生迷惑了
他们眼中只有高耸的大山
一个学生异想天开:
老师,我知道地平线在哪里
此刻我看见他两手平伸
摆出了一个
飞翔的姿势
(原诗载于《诗刊》2010年1月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