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偶然》也是一种缘 ----浅析徐诗《偶然》

[align=center]《偶然》也是一种缘

   ----浅析徐诗《偶然》

文/刘仁普[/align]

  在现代诗坛上,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交游最广的一位伟大诗人,从他一生的求学来看,北京大学、美国的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到英国的伦敦剑桥大学和剑桥大学王家学院,没有哪所大学不是世界上上等的名流大学;从他的老师和交往的朋友来看,梁启超、林徽因、胡适、郁达夫、沈从文、罗素、狄更生、哈代、泰戈尔、曼殊斐儿,这些人无一不在后来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本来就天生聪明伶俐的他,再加上这些人文和环境因素,真正的把他打造成了一个天才般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始终一生都执坳痴迷地追求着“爱、自由、美”。

  在他的诗歌里,有很大部分表面看是在写爱情,其实,我更觉得他在写人生的一种境界。比如说这首精悍短小的《偶然》,前后两段都只出现了“你”和“我”,表面看好象是一对男女从相遇到分离的一段恋爱情结。其实,如果你联系起诗人的创作背景来看,诗中的“你”或许会让读者朋友们更能看到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所生活的世界。

  这首《偶然》是诗人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

  说起《偶然》,我认为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缘”。按照余光中先生的说法“世上之事,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同载共渡,皆是有缘”。这首诗确实写出了有缘的邂逅,无缘的结合,片时的惊喜,无限的迷惘。语气以退为进,实重似轻,洒脱之中隐寓着留恋,所以表面上看去虽故示豁达,内心却是无限憾焉。在语调和情调上,表里之间对照的张力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地方。

  诗人把该诗的题目定为“偶然”这样一个极其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当然,诗人也可以把题目写成“相遇”或者“偶遇”之类的词性,但是这样就大大缩减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一种直截了当的庸俗味了。

  “在你的波心”和“在黑夜的海上”都是汉语上的副词片语,在诗中均置于句末。在当时可以说是很前卫的了,当然,像这样的句式今天就习以为常了。倒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确实是罕见的。这句用了很明显的欧化,不同主词的两个动词,合用一个受词,而且这么成功,不得不佩服诗人的大胆,读起来简洁而悬宕,节奏上重叠交错,诗人确实在中国新诗上开了一条诗歌的先河。

  这首诗另一处精妙的句法运用是最后三行: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仔细阅读,你会发现末句“在这交会互放时的光亮”不但是名词片语,而且还是一个受词,承受的动词是双重的“记得”和“忘掉”,这是合用的双动词。诗人等于在说“你记得我们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也好,你忘掉我们交会时互放的光亮最好”,不过,如果诗人写成这样的句子,看上去就成了累赘的散文了。

  这首诗前后两段各用了一个比喻,前段诗人说自己是云,对方是水,云是主体,水是客体。后一段两人都是水上的船,主客之势变成了平等关系。我们认真阅读会发现,由云而水,由水而船,融洽得十分自然。前段从投影到灭影是否定,后段从茫茫沧海漫漫黑夜到互放光亮是肯定,肯定什么呢?生命之晦黯,这种意象结构是很有机缘的。所以我说诗人的这首佳作表面看是一首爱情诗,其本真却是在追寻生命、人生的更高境界!

  徐诗给我的一个独到看点是,风格欧化,有流动着的内在韵律和强烈的节奏,情感真挚充沛。在他的诗歌里到处都能看到“爱、自由、美”的飘散,可以说的得上他是一位被西方欧化过的东方多情浪漫主义诗人

附原诗:

偶然

作者: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诗歌是从土地中走来的!
徐诗给我的一个独到看点是,风格欧化,有流动着的内在韵律和强烈的节奏,情感真挚充沛。

概括得很是准确,欣赏 ,问好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51994&ptid=6255]2#[/url] [i]溪边芳草[/i] [/b]

谢谢朋友欣赏,问好!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诗歌是从土地中走来的!
问好,徐是我最敬爱的诗人!
我不想成仙,蓬莱不是我的份;
我只要这地面,情愿安分地做人。——徐志摩

http://blog.sina.com.cn/999linpo
他的诗歌里到处都能看到“爱、自由、美”的飘散。
抓住了徐志摩诗歌最本质的特点,欣赏了!问好
他的诗歌里到处都能看到“爱、自由、美”的飘散。
抓住了徐志摩诗歌最本质的特点,欣赏了!问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