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一首小诗意蕴深

一首小诗意蕴深
——读史红雨老师诗歌有感
黄圣凤

艺苑文坛细育栽,云蒸雨助润花怀 。
追星圣凤情盈笔,赏月西楼意飞彩。
沃野金禾欣李艳,东篱黄菊傲霜开。
清纯倩玮善若水,喜沐东风扑面来。
这首诗歌是史红雨老师读《未名文艺》(09年第2期)有感而作的。杂志七月十五日出刊,欣闻七月十六日史红雨老师就写了这首诗,我迫不及待打开老师的 QQ空间,在第一时间拜读了老师的这首七律,真是越看越爱。不仅感动于老师对《未名文艺》的爱和关切,对未名作者群的赞和鼓励,更喜欢的是老师才情袭人的智慧文字。作为老师的学生,作为《未名文艺》的编者,我对老师的殷殷情怀心领神会,并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并且读懂这首诗歌,于是情不自禁地想多说几句,做一个简要的赏析吧。
我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诗歌的。
1、        简约的文字,丰富的内涵
首联交代《未名文艺》在六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扶植下,在主编以及编辑们的精心培育下,就像艺苑里的一朵鲜花一样绽放。“细育栽”是精心培植,“润花怀”是细心呵护,有了编创人员的栽培,有了红雨等老师们的关怀爱护,才有了这本杂志的健康成长。
颔联陈述《未名文艺》的作者们深情盈笔,遐思飞彩,从写作艺术的角度予以赞美。
颈联两句既是比拟也是双关,表面写的是争艳的春花和傲霜的秋菊,而更深层的意思是书写未名作者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一年四季的鲜花盛开,喻《未名文艺》的常青不衰。
尾联出句“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经》里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说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老师这里既是对《未名文艺》杂志精神的赞美,也是对编创人员品质的评价,或者说是一种良好愿望。“情盈笔”“意飞彩”“傲霜开”“善若水”这些句子,意思都是贯通的,不能割裂理解。尾联的对句即全诗的最后一句,“喜沐东风扑面来”用的是比喻手法,既写出实验区政府对《未名文艺》的关注爱护犹如东风,又写出自己阅读《未名文艺》之时那种春风扑面的感觉,语言精致细腻,用这个作为整个文章的结语,流露出红雨老师内心由衷地喜悦和赞美之情。
2、        充满智慧的语言
全诗八句,除了首尾两句以外,中间六句嵌入了《未名文艺》编辑部七个人的名字,另外还有其中4位作者的网名,真是妙在其中。
“云蒸雨助润花怀”,云,指主编姜兴云,雨,指的是社长史红雨。
“追星圣凤情盈笔”,指黄圣凤,追星,指的是其博客名“追月星”。
“赏月西楼意飞彩”,指李静,“西楼”是她的网名“月满西楼”。
“沃野金禾欣李艳”,指李艳,“金禾”是她的网名。
“清纯倩玮善若水”,指张倩玮,网名“上善若水”。
史红雨老师对《未名文艺》编创人员的熟悉和了解,在这里可见一斑,连这些同志的网名都了如指掌。红雨老师把这些名字天衣无缝地糅合到诗歌中去,既不害词也不害意,非常难得,不能不惊叹老师文字运用的纯熟,表达技巧的高超。
中间两联每句的前两个字分别是:“追星”“赏月”“沃野”“东篱”,对仗非常工整,但表现的角度又有所不同。“追星、赏月”是从欣赏的角度入笔,写《未名文艺》内容方面给读者的感受;“沃野、东篱”是从环境和土壤着笔,写出《未名文艺》的努力和坚持。笔触满含激情,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老师手持杂志时的欢悦与畅快。
3、        表达方式以及结构上的首尾圆合
这首诗歌首联和尾联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中间两联是铺陈叙述。以议论开头,表达感受结束,首尾圆合,主题升华。中间四句铺陈叙述是议论的基础,是史红雨老师对这份杂志有感而发的根由,正是因为这部分对“情”“意”“争艳”“傲霜”的铺陈,老师对杂志的“感”和“赞”才不是无源之水。
叶集是史老师的故乡,老师一生热爱文字,《未名文艺》是老师一手扶植的乡土杂志,正因为这样的深厚情感,老师才会用饱蘸爱和欣赏的笔触,写下了这么优美动人的诗篇。
点评还是很用心的,如果能将原作附在后面就便于读者肩上了。个见,问好
[quote]点评还是很用心的,如果能将原作附在后面就便于读者肩上了。个见,问好
[size=2][color=#999999]溪边芳草 发表于 2012-2-19 22:05[/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18817&ptid=15418]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你说的有道理1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