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在《诗刊》社举办的第27届“青春诗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秋意深诗意浓,青春诗会恋申城
                           
各位诗人、各位来宾:

     上午好!正值申城秋意深深,一面是辛勤耕作之后的馈赠,一面是秋风扫落叶的萧瑟。正如诗坛的景象:一边是人们呼唤海德格尔式的诗意地栖居;一边是“写诗的比读诗的多”的窘境,责怪读者缺乏诗性的修养,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诗坛上已经很少看到“雪白的墙”,以及墙上映出的一个时代,很少听见简洁而又充满深情地呼唤:“妈妈/我看见了雪白的墙”;很少再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种振聋发聩的震撼力。更多的诗在于表达个人内心的碎片,表现个人私语梦呓,且又缺乏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意境、悠长的韵味和鲜明的节奏,诗问:这种离开了诗的基本属性的文本,又怎能引得起读者的共鸣?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人们普遍处于一种焦虑、绝望、极度受挫和沮丧的精神状态,虚无主义、混世主义成为一种流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许多人过于实际、实在、实惠,觉得诗歌无大用。坚守精神的家园,聆听心灵深处的呼唤,成了世人难能可贵的生活追求。正如荷尔德林所说:“假如生活是十足的辛劳,人可否抬望眼,仰天而问:我甘愿这样?”这才是诗人的本性使然。老子说,实为利,空为用。我们容不下“空”的存在,于是便缺失了内在的精神世界,由于心灵的荒芜,使外在的所谓繁荣也显得虚无飘渺,当下精神领域危机重重,小悦悦惨遭碾压,地沟油危害生命,这种天道丧失,社会生态堪忧的现状,足以令世人惊醒,借用一句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当财富和道义发生冲突时,我们选择什么?我们呼唤:哲人重建使命,文人重塑精神,从《史记》中找经验、找激情,从鲁迅那儿找找光明、找勇气,面向民族发展的未来,去建构一个更高的价值体系。
     不过,诗坛还是没有理由消沉下去。因为我们是诗的国度,历来有提倡诗歌教育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基础。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已经办了第27届,不仅很好地传承了优良传统,而且还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大批有良好素养、较高水准的诗人。今年的诗会选择在东海之滨的上海,有理由相信:中国诗歌定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上海是中国通往世界的港口,在吞吐大量的物质和信息过程中,不断传播着新文化、新思想和新精神,开中国的风气之先。上海还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祥地,早在五四时期,上海的《新青年》就开始发表新诗,而新月派则集中了当时最具活力的诗人,在新诗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创造社,坚持在这片热土,开展诗歌和文学事业,中国新诗发展的百年历程,上海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诗人。人们通常用“海上诗人”来评价上海对中国现代诗的贡献。时下,上海诗人又提出了城市诗的主张,并贯穿在诗歌创作的实践中。
     各位诗人、各位来宾,我们都怀着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走到一起来了,创造有意义的诗意生活,最简单也是最简捷的途径,就是阅读和朗诵诗歌。我相信通过文化强国的建设,诗意的生活不再是遥远的唐宋时代的回忆,在我们的报刊杂志、文艺演出,电视节目,尤其是春节晚会上流淌更多的诗韵,不仅如此,诗歌还会“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我们的思维、心理和血液里,让爱诗、读诗、写诗成为社会风尚,重现《诗刊》上世纪80年代发行50多万份的辉煌!

(在《诗刊》社举办的第27届“青春诗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u/1246222181[/url]
让爱诗、读诗、写诗成为社会风尚!
在壁枕霞,临溪饮露,持数瓣心香,开作一花一世界

随风播种,落地生根,居三分弱土,结成几果几须弥
静听时老师讲话
欢迎光临指冷新浪小窝http://blog.sina.com.cn/kingshy1205
祝贺!为了诗一起努力。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呼唤优美的语言、高雅的意境、悠长的韵味和鲜明的节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