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相见形绌

相见形绌

前些时候的一天,雨下得不小,因为手伤未愈,去医院换药,空荡荡的公交车上,就我一个乘客,大概,嫌雨天出门麻烦,只要没有特别要紧的事,人们都窝在家里,懒得走动。车子拐弯的时候,突然间看见,几位上了年纪的阿婆,穿着雨披,蹲在那里,正在路边的绿化带里补种树苗,一人一把小手锄,挖土,放树苗,再夯紧,专致得很;雨打在她们的背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雨花,一朵消失了,又一朵盛开。
一刹间,心里边感慨良多。可能会有人说这是矫情,司空见惯的事,何须大惊小怪,哪来的这么多感慨?人家愿意做这些事,愿意吃这个苦,还不是为了得到相应的报酬?不然,谁肯做?说到底,就是为了利益而去劳动,否则,谁愿意去吃这个苦,受这个罪?呆在家里享享清闲,多好!你以为,都是些骆驼,不知道阴阳风雨,不晓得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苦?还不是受利益的驱使,不然,这年月,谁还会干这个?
可能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但不管其他人如何看法,这几位阿婆冒雨工作的一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未散,很自然地联想到我的父亲母亲,健在的时候,冒雨下地做活的情景,为了生存,为了生计,他们穿风走雨,不知迎送了多少光阴。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他们的心里头,这么含辛茹苦,也是为了日子连绵中不绝的希望。这些阿婆,大概也是,她们对日子的感受,简单而实在,不像时下的年轻人,满脑子都是想法,就是不能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到头来,想法始终都是想法,变不成现实,自然也就没有价值和利益可言,正如俗话中所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把一样做好。
这让我不由联想到日常的工作和工作中的男男女女。每个人从业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获取劳动报酬,而职位的高低,又决定了薪水的菲薄;所以,无论是提干,升职,还是工作岗位的变换,撇去华丽的外衣,还是躲不过报酬这两个字,或者说,利益。从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追求里的最大化,未必单单是金钱,还有个人价值,社会地位等等。实质上,与这些雨中植树的阿婆,没有两样,只要是选择工作,选择就业,首先就是为了获得劳动回报,因为少了些经济基础,在当下的社会里,可谓寸步难行。
可问题就在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只想得到高回报,而忽视自己的劳动付出。俗语讲,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没有辛勤的劳动,哪来的丰硕果实,丰收景象?职场上何尝不是一样;无论什么工种,无论什么岗位,甚至无论什么职位,如果不去认认真真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哪来的回报,哪来的价值体现?又凭什么奢望高回报?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内容,但是在实际中,竟成了管理者的一种奢望。反差如此之大,说明了什么问题?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结论。现在很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的岗位不好,老是觉得自己的报酬低,甚至觉得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协调,但就是不愿去想,在实际的工作中,究竟做了怎样的付出,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成绩效益,与佼佼者相比,还有多大的差距;眼睛只盯着收益,根本不思考自身的劳动付出。说得夸张一些,就是,离不开现有的工作,又总是想出工不出力,而且还隔三差五抱怨,工作不好,报酬不高,环境不好,领导不是,说到底,还是职业修养的匮乏。
不是说那几位冒雨种树的阿婆修养高不可攀,都是平常之人,随便一想,大概也能揣摩到十之六七,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是因为利益的缘由,她们才去做这些事,但她们并没有因为天下雨就偷工减料、敷衍了事,而是自发地把份内的事情做好;或许有人说,她们怕检查,那就轻轻问一句,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查核检验吗?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敷衍塞责,根本不当一回事?老一辈总是告诫年轻人:做一行为一行,既然要做,就把事情做好;这也是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关系到一个人的品德教养,生活态度。
与那些冒雨劳动的老阿婆相比,可能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相见形绌,就连我自己,未必能够幸免;我们欠缺的是什么呢?能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纠正,得到改善,随时随地都能呈现出自己良好的一面?不要说利益驱使这样的话,工作并获取回报,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经济现象,问题是,我们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态度,化解利益与工作间的矛盾。
提一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