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157
- 帖子
- 3
- 精华
- 0
- 积分
- 4
- 威望
- 4
- 金钱
- 4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3-7
- 最后登录
- 2012-12-15
|
1#
发表于 2012-3-7 10:4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现代诗??
[size=5]现代诗是与我国古代旧体诗、格律诗相对应的一种以白话文来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它不要求平仄格律和押韵,各句子也没有字数的限制。近百年来,现代诗的产生和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试就现代诗的产生、发展、意义、存在问题、界定标准、价值判断等方面,略作如下探讨。
一、现代诗的产生、发展和意义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我们也算得上是一个诗的国度,但诗的发展到了近代已举步维艰,无法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曾呼吁“诗界革命”。1915年 9月15日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反对封建专制,宣传进步思想,推崇民主和科学,并因此掀起了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这次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新诗代替旧诗。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鲁迅、朱自清、冰心等著名文人都积极参与到新诗的创作之中,特别是徐志摩,其新诗影响深远。继徐之后,席慕蓉、汪国真、洛湃的诗集,也都曾以10万册为单位之销量席卷全国。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现代诗的创作、交流之中。
现代诗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虽然还未达到旧体诗词的高度,但是,在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方面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启蒙了一代年青人的民主思想。在文革时期及文革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现代诗也曾起到过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代诗的发展,的确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当前现代诗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代诗的流派众多,各流派也都有其上乘的作品,理论界很难为现代诗确立一套统一的衡量标准。再加上现代诗的形式完全自由,毫无约束,也毫无门坎可言,任何文化层次的人只要随便写上几句再分分行,就都可以挂上现代诗的名字。时至今日,现代诗的发展已经到了几乎无路可走的地步了,其主要原因是主流创作存在问题,流下了大量的不受读者欢迎的所谓诗作。以至于,著名作家韩寒质疑:现代诗和诗人怎么还存在?当然,中国不是没有现代诗人,而是如今现代诗人的作品根本就没有什么读者。
上世纪70年代,朦胧诗的出现,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因为从当年的价值标准来看,这些诗带有反社会性,刻意朦胧是为了保全作者自己。朦胧诗一度流行,影响了很多写诗的人。自此以后,很多诗人盲目模仿这种朦胧的外在形式,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以为唯有如此,方能彰显自己的高深水平。如今朦胧诗的发展,几乎达到了晦涩的地步。病句、生造词在诗中随处可见,此类晦涩诗作的大量出现,自然损害了现代诗的形象,让读者不知所云。
模仿译体诗的作品在中国现代诗中也非常多见。这些诗作,读者也很难接受。现代诗的诞生,其本身就是源自对国外诗歌的移植,而不是对祖国优秀诗歌的继承。其实,国外众多诗歌流派的作品,在我国《诗经》、《楚辞》中都可以找到相应实例或表现手法,但是,国外优秀诗歌一经翻译就走形变样了。任何语种之诗歌的艺术效果,都是构筑在其特定的文化根基之上的。翻译只能译出其大意,无法译出其艺术高度和音韵节奏之美。对这一点,我们反过来看就更好理解。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只要译成外文就都一样了,外国读者根本无法辨别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古代的诗或词?哪一首作品译自中国现代诗?而我们本国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诗的差别是一目了然的,其艺术效果和风格也差别好大。流传甚广且通俗易懂的《静夜思》在译成英文以后,不管你看哪一个译本,都无法体会出原诗的意境,众多的英文版本给我的感觉都是散文,根本就不是什么诗了。但是,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现代很多诗人还在盲目地模仿译体诗的写法,其实,他们所学习的并非外国某著名诗人的创作手法,而只是在认真地向翻译人员学习写诗。
更为有甚的是,近些年来,一些品格不高的人为追求个人扬名而不择手段,有大量写作屎尿题材之LaJi体诗歌的,有大量写作淫秽内容之下半身诗歌的,有大量写作歌功颂德之歌颂体诗歌的,等等。这些作品往往引起读者的反感,严重损害了诗歌的形象。网友们对毫无诗意的梨花体作品的狂热,其实,也是对现代诗的一种讽刺。羊羔体作品喜获大奖,抛开官诗因素,可能也是权威界对现代诗发展方向的一种简单导向。现代诗的发展,让人越来越糊涂,到底什么是现代诗?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深思!
三、现代诗的界定标准
现代诗发展到今天,并没有什么权威的标准。硬要为它加个什么标准,可能也不合适。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凡是以白话文撰写的分行断句的作品,就都是现代诗。笔者多年从事歌词创作,也认真阅读、体会了大量诗词作品,以本人管见,我认为现代诗应至少同时具备以下七个条件:
(一)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思相内容,并且前后连贯
什么是诗的思相内容?诗的思相内容是指一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一定水平的人在认真阅读之后都可以得出的比较一致的中心意思。所谓一定水平的人并不是指哪一个**层次以上的人,而是指理解能力正常并且阅读本诗不存在文字障碍的人。任何文学作品都应该有一定的思相内容,诗也并不例外。诗中没有思相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诗中思相内容不一,前后不连贯,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怎么看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不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一些发在报刊或网络上的诗作,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我曾私下询问过多名作者,其本人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只是想到这些句子就写出来了。这种诗作拿去作为高考试题,估计全国高考语文状元都不知其然。这种忽悠人的文字排列,实在没有什么阅读和赏评的价值。当然,它也有一个作用,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现代诗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意
什么是诗意?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所谓诗意,笔者认为,它是指诗的意境和美感,是诗歌作品中所营造出来的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诗意并非神秘莫测,它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对同一首诗而言,人们通过仔细品读和体会,都可以从潜意识中浮现出相同的内心感受。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特点,不在于它分行断句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的内在诗意。没有诗意的文字作品都不能叫做诗。例如,“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这是一篇大家都熟悉的并且荣获了金奖的短篇小说之全部内容。尽管我把它分行断句了,但我相信应该没有人把这当作是一首诗。所以说,诗意是一个文字作品之所以叫做诗的前提。下面,笔者试从诗的意境和诗的美感两个方面,对诗意略作探讨。
1、从诗的意境来说,一首短诗通常只营造一个意境,而表达一个意境则需要多个意象的介入。引发诗意,应有合适的意象,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意象来表达出诗的意境。例如,本人诗作《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月亮的夜晚/ 看不见思念/ 是那一缕秋风/ 远远地吹来/ 当年的只语片言// 多少年了/ 曾经的往事如缕如烟/ 幻化成一对/ 河边追梦的少年// 今夜,我们依旧/ 隔水隔山/ 隔不断的,还是/ 这份思念// 落叶飘零/ 我在定定地看/ 不知哪一片/ 是我们风干的诺言?”我们知道“明月千里寄相思”,也懂得“有情人千里共婵娟”,但是,没有月亮是不是就没有思念呢?当然不是。这诗就展现了一幅有情人在无月秋夜之下苦苦思念的画面,画中有山有水,有秋风落叶,还有童年的幻影和甜言蜜语。这就是这首诗的意境。而这意境是通过“秋风”、“落叶”、“山”、“水”、“河边少年”等意象,而营造出来的。
2、从诗的美感来说,诗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结合体。就形式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语言美和节奏美两个方面。语言美要求一首诗作的用语应当规范,简洁凝练,符合汉语语法,无语病、错别字、生造词和晦涩、别扭的表达,并且尽量不用生僻词。可以合适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刻意追求,要以一般读者能理解、能读懂为限。节奏美要求一首诗作的文字排列和结构安排能有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节奏感有利于读者阅读、理解和欣赏诗作,好的节奏感就像诗中存在一种无声的旋律一样。从作曲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曲家看后的第一感觉是比较好配旋律,与多数乐曲的曲式结构比较一致;从一般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读起来比较舒服、顺畅,声音中会有长短起伏的变化,平仄相间,抑扬自如,比较活跃。读者在颂读过程中,不会产生呆板的感觉,也不会有累的感觉。就内容美来说,诗的美感体现在诗的意境美和含蓄美两个方面。意境美就是一首好的诗作所表达出来的意境要优美。让人阅后,如同欣赏了一幅画,在潜意识中能产生一种画面的美感,甚至联想翩翩。含蓄美则是要求诗作应当多用意象的手法,迂回曲折地表达思想,不能直来直去,让人阅后能回味无穷,留下想象的余地,如同雾中观山,但拨开云雾之后,依旧山还是山。
(三)现代诗应该写得比较好懂
尽管难懂的诗作中也有写得好的作品,但好懂是诗作流传的重要条件之一。音乐界也是一样,越是难唱的歌,就会越难流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的演唱难度很大,尽管歌曲不错,政府也大力宣传,但时至今日,大江南北都没有多少个人愿意传唱。现代诗领域也是一样,好懂的诗作,喜欢的读者才会多。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乡愁》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大,流传也非常之广,你看其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让人晦涩难懂了?席慕容、汪国真的诗集也都非常畅销,你看其中哪一首晦涩?
好懂当然重要,但好懂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好懂的标准是至少应让初中以上水平的人中之绝大多数都能看懂。因为这这种文化层次的定位,才是诗歌受众的绝大多数。但是,现实中,不少现代诗作者总是刻意追求云里雾里的感觉,自以为越是写得难懂的诗作,就越能彰显自己的水平之高。这实为现代诗创作的一大误区,也是失掉读者市场的主要原因。再难懂的诗,也不能让一个大学生借助《辞海》都还看不懂。果真这样,试问你的大作还剩下多少个读者?你以为真有大学生捧着《辞海》来阅读你的现代诗吗?古代文人的文字功底普遍超过我们现代的人,你看他们创作的千古流传的诗词经典作品中哪一首晦涩难懂?
现代诗的发展曾经出现过朦胧诗,但朦胧诗最早是产生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反社会性的,之所以朦胧,是为了逃避当局的打击。例如,朦胧派诗人食指在1968年写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母亲的手中……”这诗中的“妈妈”绝对不是指作者的生母。诗在后面也指明了“妈妈”就是“北京”,但也是以部分指代全部,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实指祖国。自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在游子离家时对母爱的感受往往都催人泪下,怎么可能变成了穿透孩子心胸、让孩子无比痛苦的针线呢?回想文革时推行过的一段愚民政策,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者写作这诗之时,正座在离开北京,去山西下乡的列车上,前途未卜,感觉自己被祖国抛弃了。祖国就像操控风筝一样,把自己完全控制了。要想抗拒知青下乡的政策,是不可能的。作者爱国,但报国无门,所以心中骤然疼痛。这类诗带有政治性,但司法机关要追究作者之法律责任时又非常困难,因为写得很朦胧。朦胧诗在当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呼唤人性,引人进行理性思考。随着文革过后,我们党实现了伟大的拨乱反正,推行依法治国和改革开放,尽管朦胧诗还延续了一段时间,但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还有大量所谓的诗人刻意模仿,把诗写得比朦胧诗还难懂,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深莫测或自成一派了。其实,难懂不等于水平高,好懂不等于没水平。真正的好诗,应该是既写得好懂,又富有诗意。这才是最难写出来的。
梨花诗其实并无诗意,也无水平,但至少好懂、言之有物。较之难懂的晦涩诗来说,更受读者欢迎![/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