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68
- 帖子
- 158
- 精华
- 0
- 积分
- 179
- 威望
- 179
- 金钱
- 179
- 在线时间
- 4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2-13
- 最后登录
- 2013-7-24
|
6#
发表于 2012-3-21 16:5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胡德清
初看居士的《旧书摊》并没发现什么蹊跷,或许是自己的鉴赏水平还不到火候。居士的诗歌大多以现实中某个小小的场景为切入点来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悟。就拿这首短小的《旧书摊》来讲,相信每个爱好看书的人都有在旧书摊淘书的习惯,大多只是看看有没有自己所喜欢而又廉价的书,很少会有什么灵感出现。在这不知是居士的臆想,还是真有在旧书摊这个片段而所作出的这篇小而精实的诗歌。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足已显示作者的文字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不一般。对诗歌只是个门外汉的我今天也想慢慢地读着这首诗,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就搬回了后汉、两晋、五代和元代//以及几十位的皇帝的江山”,开篇以现实和梦幻作为衔接点来述说自己的心迹。作者所举的几个朝代,无不是历经艰辛而又动荡的,一代代的形成不也正照映着我们“伟大”的中国。若是缺少开篇的“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来作为药引子,后面的诗句就显得药力平平,或是不足以成药。无论是后汉还是元代,现在也只能是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的点点印象,在这样的情景下。作者想到了用灯光来缝补这些破旧的风景。“灯光”一词本就有“七色难描”之意,正合了风景一词。诗歌的高潮部分慢慢被这些“七零八乱”的句子所带起来了。作者锋笔一转:“与满桌的俏皮话和勉强的干笑无关//与一瓶酒高于一辆小汽车无关”,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想必应酬是很多的。在宴席上,真正能做的事就是尽量少说废话了(有点良知的人都会选择这条路吧),从中华烟到高于小汽车的酒,无不显示着奢侈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只能选择“寂寞”,选择“竹笛”、“竹箫”来焕发枯枝的翠色,来唤醒一只冬眠的虫了。这“翠色”和“虫”究竟所指何物呢?这最后的问题,作者只有交给了读者。不知大家有没有找到答案,反正我心灵有了这条虫的踪影。
诗歌的层层递进,给诗歌本身带来了超强的质感。语言的跳跃虽然不大,但一幅幅场景无不先后跳入我们的视野。一首诗歌不可能完美无缺,也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旧书摊》若是分下节,会显示的更好。最后的收尾似乎显得有点不够力道。显得有点单薄。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巧合,大家应该明白的。
附:《旧书摊》作者:松山居士
不到一包中华烟的功夫
就搬回了后汉、两晋、五代和元代
以及几十位皇帝的江山
我用灯光缝补破旧的风景
与满桌的俏皮话和勉强的干笑无关
与一瓶酒高于一辆小汽车无关
我只是用寂寞,迎娶
一支竹笛,或者一管竹箫
焕发一截枯竹的翠色
唤醒一只冬眠的虫
2012年1月4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