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归来的马——兼评长征先生的诗歌《消失的白马》

文\山西 梦人

  白马这个意象经常在诗歌中出现绝非偶然,仔细想来,这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一个契合点。东西方有不同版本的故事,但每个故事中与白马共同出现的都会有一位威武俊朗的英雄。现如今,马的生活及作战的功能虽然已经消失,但其作为英雄的化身却已永久定格在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层面之上。

  但是,疑问马上来了,战争年代,不乏白马与英雄,驰骋沙场,大显身手,屡战屡胜,每每都能救黎民于苦难,每每都能赢得无尽的赞誉和显赫的地位。那么和平时期呢?难道物质文明发达所致的繁华真的是造就众多歧路的源头吗?不然为何有那么多“怀英雄之志而空悲切”的现实映像呢?“白马精神”在当下到底是远去了?还是深入了?

  “一匹白马自古而来\它招摇的尾巴是世界上众多的歧路”,的确如此,如同成年人生活在童话里一样,“白马精神”被世人误读得过深。中国先哲公孙龙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白马非马”的逻辑问题,作为一个形而上的诡辩,不想却暗合了现实——白马因为隐没在世间得不到认可而慢慢丢掉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他人也许什么都没说,“白马”便自贬身价,把自己归于灰驴子之类了。

  相对而言,从秩序性上说,和平年代比战争时期强了不止百倍、千倍。从战场中杀出来的英雄,时刻遭遇的是生与死的残酷,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人在将万千宠爱给予白马的同时,也给它附上了一条极具诱惑的、招摇的尾巴。和平年代以白马自居的人稍有不慎,就会落入白马非马的逻辑漩涡,从而发出白马远去的感叹,真的将自己淹没在了人群之中。

  “它的一声嘶鸣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其实根本无需咒骂现实,白马存在的意义,不在于众人所赋予他的赞誉,那是后来的事情,白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赞誉到来之前的厮杀。厮杀的战场存在于物质的现实之中,同时也存在精神的内里。如果说长征先生的诗歌《消失的白马》在形而上学和日常生活之间对诗歌和人生完成瞬间转接是其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那么这一句对嘶鸣与战争的刻画则是诗歌的精神内核。

  仔细梳理一下原作的思路,就会发现作者已将诗歌与人生天衣无缝地承接起来,将诗歌本身也化作了一匹难以捉摸的白马:匪夷所思的表达形式是其招摇的尾巴,读者稍有不慎,就会被引入歧途,解读出消极的内容。那没办法,这点耐受力与分辨力都没有,你还配谈论白马?而其闪光的精神内核又决定了诗歌的成色:这匹白马因为“消失”而显得真实,因为“喘息不已”而显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消失”只是一种转换,而“喘息”就是那个承接的点。可以想象,当作者打点好生活,重新返回精神空间之时,白马便会哒哒而来。这样的时间也许很短暂,但也无法改变事情的本质。

  其实如果继续深究,和平年代与战争时期其实没有二样:战争时期,英雄面临的是身死的残酷,和平年代,英雄面临的是心死之无助。所以说,在战场上,扛得住身死的残酷,在生活中,经得起心死的无助,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的上英雄,才有资格谈论白马。回归现实,我们自然而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直面生活的人才能直面理想,提得起生活的人才能驾驭白马。

  如果你胸中装着理想,那就不要再因为外部环境的优劣而显现出郁郁不得志的样子。白马是消失了,还是归来了,不在他人,完全在于自己。

2012.6.27凌晨

附:消失的白马\长征

一匹白马自古而来
它招摇的尾巴是世界上众多的歧路

一匹白马此刻正经过我的身体
像逝去的岁月一样洁白

一匹奔跑的白马
踏碎了我心中一段薄冰似的空白

迎面而来的白马
它的眼睛像蔚蓝的湖水
像深邃的未来
吸引着我

它的一声嘶鸣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而此刻这匹奔跑的白马
正从我的心田中哒哒远去

我就像一位没赶上这匹白马的英雄
隐姓埋名
转身回到自己蠢笨的身体
转身回到城市里编号的房间

因为刚刚扛完一罐煤气
而喘息不已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诗与论俱佳,——英雄主义的怀想。赞!
[quote]诗与论俱佳,——英雄主义的怀想。赞!
[size=2][color=#999999]逝水微澜 发表于 2012-6-27 16:58[/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7491&ptid=25649]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感谢您的鼓励,问好!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