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一部独白的“诗剧”

[size=5][b]                                               一部独白的“诗剧”[/b] [/size]
[size=16px][b]                                                                           [size=16px]-------读[url=http://blog.sina.com.cn/u/1667030627][color=#a10000]天城阿扁[/color][/url]的新作《一只麻雀的烦恼》[/size][/b][/size]


    一部好的影片,会给观众留下终生难忘的镜头和台词。我有一种这样的感觉,当我和我的朋友或家人同时观看一部影片后,总会在不同的场合,对剧中的人物、事件和感人的情节,发自内心的展开一番议论或是争论。这些议论和争论的结果,又往往因立场和观点的不同,很难达到一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及观察事物的阅历,往往就是对同一社会的聚焦产生分歧的关键所在。天城阿扁的新作《一只麻雀的烦恼》,再次让我有了一种想与诗界的朋友们发生一场争论的冲动。作为一个喜爱诗歌的初学者,我总要对一些诗创高手产生敬畏。天城阿扁的诗一直让我默默地敬畏着,敬之构思巧、出手快、诗意深入浅出,容易让人过目入脑;畏之取材小、喻意深、主题玄奥微妙,纵有百思亦难解其真谛。但学习就应知难而进,谁让咱是一介布衣呢,况且他诗中的那只“麻雀”刚从我的头顶上飞过,那个被划伤的天空,已经开始注目着那片即将春播的田园。

                                           (一)

     正如作者本人所言,《一只麻雀的烦恼》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表现得“很白话”。用简朴的叙述形成浓意的诗句,正是他开创《蓝布衣诗刊》的主旨,“写读者都能读懂的诗歌”,他总是力求从我做起,付诸实践。全诗就像一个独白的“短剧”,恳请作者允许我以一个影评者的身份,观品一下你的“剧作”。诗人将“一只麻雀”摆上舞台,麻雀便成了台上的“主角”。思念的小窝,在一个近焦镜头前拉开序幕,引起观众的注意力,悲怆的音乐隐隐约约由远而近,宛若清凉,诗“剧”的开篇别有境地。随后的“剧情”中仍然是一个“独白”的诗者,在讲述着“一只麻雀”的故事。诗的第二节,是诗人力笔凸现的故事伸展之关键,也是最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传统技法,“乡民和它一样/耍着这种小聪明/把一兜稻草/穿上城里人遗弃的衣物”,麻雀的“烦恼”由此点化,“主角”便有了下面生动而曲折的故事情节,逼着观众凝视“一只麻雀”将要面临怎样的一种“人生”遭遇。从第三节开始,一个个蒙太奇手法,将诗“剧”切换在那些属于“主角”的城乡时空,从“麻雀一开始/不敢接近城里人”,“城市没有灰瓦/没有雨檐”,“麻雀只能不停地飞/不停地寻找残剩的饭羹”,“农村种粮食的时候/它们飞向城里/乡民新熟以后/它们在田野找些散落的熟”,直到“麻雀们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一只麻雀”的生活故事,精彩而完美。那些“烦恼”自然要被一些有爱心观众们,当作麻雀的“人生”无奈与艰辛,产生同情和感慨,有的会联想到人类的生存即将面临的窘状,进而危危自叹。一场虚惊化为平静,“原来如此”。不是这样的吗?我们的诗友们在读完《一只麻雀的烦恼》后,立马就有了这样的观感。“这年头连麻雀也活得不容易,生存危机是个艰难的话题。有一天人类也许活得不如麻雀,起码它们还会飞”(海恋的留评);“羡慕麻雀,它们有翅膀,不用坐飞机旅游”(鹤仙儿的留评);“主题是麻雀的烦恼,实际上是人的烦恼。就像外出闯荡的人一样,离开了家乡,居无定所,看人眼色,生活艰难,过着类于低碳的生活,而且还没有保障”(玉竹之心的留评)。

                                           (二)

    一部影视,能产生上述这样的共鸣,已经起到了它应有的创作效果,但天城阿扁的诗歌,就我个人的理解,并非如此,他不会那么简单的让你如此轻松的“消遣”一回。那么《一只麻雀的烦恼》究竟要警示我们什么呢?细细读来,你便不难发现,“一只麻雀”的生存本应该与“田园”,与“田野”里那些“散落的熟果”,与“一些没有茂密树叶遮蔽的枝头”,甚至与那些有点“小聪明”的“乡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何单要在这些完全可以“白话”麻雀的“人生”故事中,有意“插播”一些“城里人”的影子呢。我想,这也正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伏笔吧。“城里人/是种伪装/骨子里是稻草的纠葛”,“把一兜稻草/穿上城里人遗弃的衣物”,“城里人”被“乡民”们如此作为“驱逐时省了大声的吆喝”的一种田间地头之绝作,实在是用心良苦,潜笔巧妙,真正的“聪明”之笔。古人云,无巧不成书,作为一个统计工作者,我每年都拿出相当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些关于社会经济各行业及社会人口、教育、文化和劳动力流动现状等分析文章,以备领导者们决策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化的依据。晚饭前,刚好写下一篇题为《是谁养活了我们的城市》,大意就是区域经济的突飞猛进,带动了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流通领域的繁荣,丰富和改善了居民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和谐和稳定的局面背后,是谁作出了最大的保证和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是那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我的用笔,尽管出于当今领导者的“品味”而玩句,但在这里,我把它作为《一只麻雀的烦恼》的“诗心”,也许还能得到作者的一分肯定,而作者的“剧作”本意恐怕就不是仅仅要表达这么简单的心声了呢。

                                            (三)

   “一只麻雀”穿梭在城市与乡间的的空际,是一种迫于生存的无奈,也是“家雀”们对客观的物质世界的一种唯一生存需求和生存选择上的认知。还好,它做到了这一点,不说是绝顶的“聪明”,至少它可以“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可以有了“才能存活/才能和另一只麻雀做爱”的心情。至于那些“他们从不捣家雀筑在瓦檐的窝/但他们实在太艰难”,“为了收成他们得买城里人造的毒药/他们也在苟活”,还有“这些熟透了的散落/没有城里人残留的邪恶”,这似乎才是诗人真正要刻意渲染的“烦恼”---“我”的烦恼罢了。蓝布衣的诗人们已经关注到了这些,而且引起了无可异议的轰鸣。“食品危机、居住危机、环境污染、精神匮乏、私欲膨胀,金钱至上......未来生活危机四伏。这是我看到的,属于慢性海啸”(海恋的留评),“怎么这么像是在写我现在的生活,往返在城里与乡下之间。要不是考虑儿子需要在城里上学,我则绝大部分时间会生活在农场”(鹤仙儿的留评),“...麻雀的烦恼,实际上是人的烦恼。就像外出闯荡的人一样,离开了家乡,居无定所,看人眼色,生活艰难,过着类于低碳的生活,而且还没有保障”(玉竹之心的留评),“...麻雀的飞去飞来,飞来飞去则来自这个世界的肮脏与污染”(白鸿的留评)。而我看到是,诗中没有提到一字“我”的“烦恼”,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烦恼。尤其应该看到的是,诗人和我一样,那个“思念的小窝”,常被我们在另一个城市暖在怀里,思在月下,但为了生存,不得不循环往复地远走他乡,去“不停地寻找残剩的饭羹”,至于我们所拾到的那些“散落的熟果”,是否丰厚,就要在于我们能否保持“低碳”,能否“一生都在旅行”,且“不受导游的盘剥”。天城阿扁的这首新作,让我再一次领悟到了生活与生存的未来,是否需要更“聪明”的决择。对了,我突然想起那个在学校念书的儿子,我得给他打个电话,然后再寄去一些我攒积已久的“果熟”了。

附:[url=http://blog.sina.com.cn/u/1667030627][color=#a10000][size=12px]天城阿扁[/size][/color][/url]的原作《一只麻雀的烦恼》

一只麻雀
在城市里生活
很艰难
常怀念它屋檐下的小窝

但它有点小聪明
乡民和它一样
耍着这种小聪明
把一兜稻草
穿上城里人遗弃的衣物
戴一顶绅士帽
驱逐时省了大声的吆喝

麻雀一开始
不敢接近城里人
后来发现
城里人
是种伪装
骨子里是稻草的纠葛

麻雀并不向住城市
城市没有灰瓦
没有雨檐
麻雀不能筑自己的窝
麻雀只能不停地飞
不停地寻找残剩的饭羹
才能存活
才能和另一只麻雀做爱
在一些没有茂密树叶遮蔽的枝头
苟合

这有点无奈
就像它离开田园一样无奈
乡民并不厌恶麻雀
他们把麻雀叫家雀
他们从不捣家雀筑在瓦檐的窝
但他们实在太艰难
为了收成他们得买城里人造的毒药
他们也在苟活
麻雀的胃和肾承受和排解不了
虽然眷恋家雀的时代
还是冒险做了候鸟
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

农村种粮食的时候
它们飞向城里
乡民新熟以后
它们在田野找些散落的熟果
这些熟透了的散落
没有城里人残留的邪恶

麻雀们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它们的烦恼
不过是没了固定的窝
好在它们有翅膀
它们低碳
它们一生都在旅行
不受导游的盘剥


蓝梦的博客:[url=http://blog.sina.com.cn/u/1774981790]http://blog.sina.com.cn/u/1774981790[/url]
用简朴的叙述形成浓意的诗句,正是他开创《蓝布衣诗刊》的主旨,“写读者都能读懂的诗歌”。

让诗歌回归大众的行动!好!
《诗词艺苑》2013年第一期面向全国征稿!
http://www.shiciyy.com/
这只麻雀在城市的上空飞过,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原作朴拙深刻,评析从文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深刻的解剖,都值得欣赏!亮灯了!问好
谢谢版主
很好的诗和评!非常欣赏!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4358&ptid=2047]1#[/url] [i]蓝梦[/i] [/b] 欣赏高论!在城里吃垃圾,麻雀已沦落成老鼠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