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联合诗赛获奖诗歌点评】故园神游 诗海泛舟——评指冷笙箫寒《乡恋》(组诗)
[i=s] 本帖最后由 落云听雨 于 2011-9-6 01:51 编辑 [/i]
[align=center]故园神游 诗海泛舟
——评指冷笙箫寒《乡恋》(组诗)
文/柯伦[/align]
题记 由汉网论坛荆州文坛、核桃源文学报论坛、大别山诗刊论坛、潮白河文学论坛和西蜀文学网论坛等五家论坛联合举办的“乡土诗会”,指冷笙箫寒诗人的作品《乡恋》(组诗)获奖。
有时候故乡是苦难之地,设法逃离的地方,但永远是梦萦魂牵的地方,故乡有童年,有故事......
有人说,一个作家其实一辈子都在写故乡。指冷笙箫寒诗人(下称指冷诗人)无疑是在用心灵和灵魂,神游故园,诗海泛舟,充分显示出诗情高远,意象丰沛,叙述沉稳,意境优美,简洁有力的特点,诗的气,场,境俱佳,整组诗歌灵动而又内敛,厚重而又清澈,透视而又深邃地刻画诗人心中,那神圣而又关切的乡之恋、乡之情、乡之真、乡之美,以及乡之疼痛和真挚关爱。
诗的属性应该是唯美的,诗本就是为美而生的。美无论是凄美、壮美还是柔美,各自又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乡恋》组诗(下称组诗)之中,指冷诗人就是这样表达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学价值,即发现的价值。
诗的唯美性,不管是用于鉴赏还是用于朗诵都应该是耐人寻味,意蕴悠长的。真正的诗人不但是一个语言方面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精神方面的哲学家,且具有一定的境界。在指冷诗人这组诗歌里,我就深切感受到这种诗歌之美、生命之美的力量,并被其深深感染。
古今中外,写故乡的诗歌浩如烟海,如何着笔、如何切入,确实需要费一番功夫。
那我们就随着指冷诗人构建的诗歌通道,在《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中,是如何“抵达”心灵家园的?
“这些生活的蜜,已经环绕着村庄”,我们“需要贴近泥土飞翔,才能听到它们吐蕊时,温暖的声音”,家园迷彩的天空,“有很多蝴蝶 它们化装成梁祝,将太平洋扇动 将前世打翻”。在田野,在内心,“这些被泪水和丝弦 苦吟的翅膀”,是那样的扑朔迷离,而“我们翅膀下的火焰,足以 长出春天”,并且“才可轻装飞向 为幸福,一点点点燃的家园”。在这里,指冷诗人运用了一组具象、意象来阐发“抵达”乡土的恋情。化蝶的梁祝、翅膀下飞动的火焰,以及环绕村庄香喷喷的“蜜”等等,使抵达故园变得可感、可亲、可触、可闻;有味觉、有飞驰、有音像、有色彩、有史韵。物我圆润,冷静内敛,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曲乡土神韵,浑然一体,融于诗人丰富而多情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能停留在《月光下的思念》,将心灵对故乡的“思念”,“亮成乡音最高的声部”,然而“琴音一次次弹伤月光”,这是一种苦吟的倾述;在月色冷凝的夜晚,还“需要将名字融进眸子 并捂热凝望”。那天上漂浮的“一朵云,一朵叫故乡的花”,是否已经开始“厌倦了行走四方”?它们“在一个水平面上 痛醒的光才能找准平衡”,直至抓住那个揪心的“爱,才能踮起脚尖”,选择到自己最佳的方位。
指冷诗人在此诗中,生发出一种生命的疼痛感,抑或是一种灵魂的拷问。在遣词造句上,更多地、大胆地运用了一些温暖且具有冷色调风格的具象、意象甚至抽象,如“暗夜行走的思念”、 “漫步的叹词把影子收回,孤独 就此剥落”、 “将名字融进眸子 并捂热凝望”、 “痛醒的光”等等。出人意料而又凝炼快意的语言像刀,深刻于灵魂,在这样的“月光”下,有谁不为之动容!
我们漫步在《竹篱小屋的夜晚》,感悟更多的是一种对乡土的眷恋和慈爱,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彻悟和轻灵。那些“归耕的牧笛”和“旱烟斗”,那些“竹篱小屋吞吐的火光,米粒逐渐丰满 夜晚”,始终环绕于胸中,久久不忍离去。虽然“烛火安静”和“一些絮语 彼此照亮”,但是“狗吠,虫鸣 被剪辑整齐”,尽管“一枚针 穿梭在语言之间,温暖被修复”,“一壶酒自火焰上方启程,自你宽阔的胸膛 琴音醉倒,我无法再为你添香”,最后家乡的酣畅淋漓,会“留在你的掌心 长成这个季节,最茂盛的庄稼”。在诗歌的沉积点上,指冷诗人十分懂得尽量少用习惯性的笔法,在细节的铺排中加入哲思和自己独到的彻悟。
因为迷恋,因为感佩,我们一起扇动《村庄的翅膀》,尽心尽力寻找“一滴酒,醉倒翅膀”,又“像柳絮,一朵朵吹散”。思乡之切,思乡之痛,那就让“一滴蜜晕开前路”,将在“蝶粉”芬芳处,掀开“熏睡的幸福,涉过层层诱惑”,在心灵的天空曼舞。在这里,诗歌的节制、省俭、灵动、飞白,准确地描述了家乡的陈留事物与内心丰富活动。
为了更高的向往,为了美好的故园,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抵达《泥土垒高的生活》。在这首诗里,我们将获得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享受和深刻感悟。如果还“需要再盛一杯月光和炊烟,才能 虹吸内心的火把”,那么你“种下的河流,怎样把储藏千年的木柴 从诗经的上游,昼夜不停的搬运而来”。在“鞭梢上的牛羊,还在 天空飞翔”,而“坐在虫声的尾音里”,就“让祈祷撞响子夜的钟声”,随后“被泥土垒高的生活,柴火闪亮”。我们相信“一半的水分是你,一半的阳光是我”,一旦生活“需要合流的梦想”,即使是“才花开半季,握紧一枚三月的姹紫嫣红”。我们一样会将沉睡的村庄唤醒!
指冷诗人的诗是干净的,他具有诗人的良知,他总是在以思辨的目光,审视社会,关注生命,拷问灵魂,以淡雅和奇崛的诗句表达着自己的思绪,并感染着读者。
表达这样的认知是痛苦的,亦非易事。因为,一旦获得与生活经验截然不同的生命感,我们往往会被某种恐惧和自责掩盖,甚至窒息,若想清晰表达出来,就必须具有非同寻常的冷静和从容。因为,一旦没有节制,我们或者失语,或者被非理性所斩获,跌进意识的泥石流。而指冷诗人的诗歌,却是如此自然而然地避开这两种危险,达到了高度的节制和澄明。我理解的节制,绝不是那种随意提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而是既能维系诗句之间微妙的粘连,又能删除那些依附主体的多余傍枝。
指冷诗人的节制,体现在诗歌中,是词语和情绪的高度合拍,是词语对情绪准确而清晰的传递,熟练掌握推进情感的度,让词语本身完成诗歌的意义。所以,读指冷诗人的诗歌,你永远读不到那种夹生的感觉,而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但最终你还是会回到诗人构建的诗歌通道,领悟诗人语言的娴熟,感受诗人灵魂的呼吸。我们当然看重那种陌生化的语言,但是陌生化对于写作者而言,只能是表达效果,不能成为终极意义。指冷诗人深谙此理。所以,他选择了恰如其分的节制和有效清晰的艺术手法。
纵观指冷诗人这组诗歌,通过粗浅评析,笔者认为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一、诗歌是情绪化的语言,通过语言之间的巧妙结合,把一种混沌于诗人心中的状态描述出来。那种内在的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这与诗人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联。在本组诗中,这种感觉是内在的、起伏不定的、敏感的,无论是诗中所呈现的几何画面,还是立体的空间感,那种时空变换的触觉,你都会体察到间接或者直接唤起诗人独特的情绪。
二、意象超越现实之美。诗的意象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具有哲学的高度。舒婷曾说过:“成为诗人,应该是一种机遇。”人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人的灵性主要通过对所选取赋予意境的情感来表现。对于更高级的精神层次,所选取的意象会被赋予与众不同的超脱现实意义,这就是 “通感”。通感的手法在本组诗的运用中,使现实的意象由物化走向人化,进而呈现出更高雅层次的一种美,这种美就是超越现实之美。用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去冲击现实,来获得心灵的满足感。
三、价值之美。诗歌的价值在于发现。我们暂且先从诗歌最本质的地方入手,来探究诗歌的价值美。周国平研究诗歌时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情绪化的语言。”这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诗歌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表露,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在本组诗中就得到了充分展现、传递与深化。这种发现在于人人有感受,但尚未从全新的视野去挖掘、去突破、去深究。
四、独创性。一首好诗应该是独特的、唯一的、有创造性的,指冷诗人深知此理。 “严格意义上讲,每一首诗的完成都应如一次发明,文本得以成立也在于诗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而指冷诗人这组诗就具有独特的表现:真诚,简单,干净,直接,深刻,并具有独创性,在诗歌中有自己的发现和专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地方。
总之,指冷诗人这组诗是开放性的,多角度的,是触及源头的,境界是开阔的。它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及足够的解读空间。
可以这样讲,阅读是没有难度的,因为有清晰、明朗的表达;而真正体悟其诗歌简洁背后的内涵与深邃,却有另外的障碍。这个障碍并非词语,而在生命;并非诗句,而在灵魂。只有读者自身也有相同的生活经验、情怀和向度,诗歌阅读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其中的差距,最终还是来自情怀的宽度和灵魂的高度,以及对生命体察的深度。
一个没有情怀的诗人是走不远的,一个没有灵魂高度的诗人是无法洞悉生命秘密的。技术无法解决灵魂的难题。所以,内在的修为,比技术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我理解的诗歌难度就是灵魂的难度,境界的难度。而指冷诗人,则早已占据了灵魂的山峰和境界的高地,在那里,低声地、执着地、深情地唱出灵魂的基本元素,精心编织境界的维度。
这,也是我喜欢指冷诗人诗歌的全部理由。
我没有刻意去破解指冷诗人的诗歌,而是去品味。我认为诗歌是不能破译的。许多人喜欢把人家的诗歌破译出来,做各种解释,其实那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徒劳的。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独特展示,没有谁能够真正读懂诗人的内心的。一千个人去读就有一千种理解方式,能够看到诗歌内在的东西对人的启迪就够了。至于诗人所延伸的内涵,就留给诗人自己去品味吧。
我以为,读指冷诗人的诗,得其意旨就行。
以上评析,仅笔者一家之言,加之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冷诗人和同仁批评!
2011.8.28.初稿,30日润色,于清源斋
附后:指冷笙箫寒作品《乡恋》(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