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78
- 帖子
- 59
- 精华
- 0
- 积分
- 105
- 威望
- 105
- 金钱
- 75
- 在线时间
- 3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2-19
- 最后登录
- 2012-10-6
|
2#
发表于 2011-7-30 12:41
| 只看该作者
《旗帜》
我在很多空间看见你
一些舌头
与不朽共舞
沧桑是一张宣纸,飞天泼墨,你们至今竖立依然
决不允许黑夜躺下来
与狼的嚎叫在同一个方向
是我佛祖
《离骚》以后,英雄遍数中原,裙裾堪称白色纵横
辩辞汹涌,引黄河散发弄舟
好不惬意
汨罗江使君愁,《天问》惊动天堂
只留脚印在马群。纵有长风年年,不见子归
荔枝何时了,都在
莫邪剑的回眸中遗笑,秦砖汉瓦多情于八千寺
怎记得出塞曲,低于纤纤酥手
挑灯把盏,书简漫卷
劝降者置生死于外,午门对寒
恰似庄周梦蝶,一曲《广陵散》,赢得身后万户侯
嵇叔夜,我们今夜把你忘记
就像失手高山流水
但自由的元素,让汉字的面孔似桃花
说客更是无数。口吐狂言,书生意气不败
当属李太白
刺青的汉字,雾散紫禁城之后
农民的舌噪,从冷兵器转过身
在帝王将相面前
停留一分钟,又匆匆,回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我惊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轻辇一动,东方的政治就破相
使这位老人,所料不己。吃了书虫的人
古往今来,不甘寂寞,发言,煮酒,题诗,论天下
血脉相传,君不见
舌头阉割莫皱眉,血口大骂,只求一丈夫
君不见不喊万岁,也算阴谋家
权利杖柄的使用者,迷恋自己的三条腿,不倒
是重中之重,而忘记毙命的
无头骑士们
才容易接近真理。
在我眼中你有可供想象的
暗物质,伟大:恰恰是一种看不见的仰视
点评:该诗结构复杂,多条线索平行或交叉推进,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赋味占主角,比兴的手法使节奏感强烈,赋味则使整首诗乐感十足。不难看出,艺术手法难度系数很高。时间线索上,纵穿古今。内容线索上,涉及汉诗歌的演变、神话故事、文人骚客、权贵阶层、历史人物、理论发明、君王政治、个人崇拜等,这些元素使立意深刻,隐藏很深。第一节以“舌头”埋下伏笔,第二节蜿蜒曲折,却又一气呵成、大气磅礴、酣畅淋漓,第三节突然收尾,转折、变奏、拉升主题。诗性的三驾马车:音乐美、结构美、意境美在这首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由诗歌文本主题的多义性及歧义性去看,旗帜,可以涵盖汉诗歌演变的方向,也可衍射叩问帝王崇拜、历史发展演变、人性的善丑等。旗手是谁?英雄人物、英雄主义能否代表历史发展方向?能否代表旗帜方向?这些都是诗作文本衍射的叩问。暗物质是亟待人类破解认知的宇宙元素。该诗的结尾提到暗物质,耐人寻味。因为《离骚》也罢,《天问》也罢,与暗物质没有关系,断裂、跳跃、碎片、拼图等现实主义手法可以让人联想翩翩。从总体上看,整首诗连结中国的文字、人物、神话、权势等, 表面上看似简单的现象,揭示的却是一场涉及哲学、人性等方面的精神运动,再由人性的精神运动,叩问每个人的精神旗帜到底指向哪里。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左岸诗歌创作的才华。
《点燃山峰》
没有风,没有故事
夕阳把对面的山峰点燃,最后的耀眼充满惜别
一些金色的马车,在万千归鸟的啼鸣中
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
山羚羊竖起了耳朵
听从山峰燃烧发出的召唤
向受伤的果实靠拢,献出柔弱的心
当河水以铅色跃起的时候
山峰已经是
一块巨大的黑炭。从它裂开的缝隙里
飞奔而来的两匹骏马,坐骑上是父女两个看林人
刚刚点亮的马灯,闪动山峰的味道
点评:这首诗是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里面的一首,这首诗与那些难度型诗作不同,可以看到左岸在尽情描写、讴歌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这种风格的诗作在左岸诗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作品的生活性、场景感、画面感非常突出。从叙述的风格来看,体现了左岸一直倡导的伪叙述风格:打破平面的客观的叙述,以客观化叙述呈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使复合意象、结构意象突出,它既代表着诗人感受世界时自我意识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诗人在主体感知与世界空间断裂之后的一种产物。“夕阳把对面的山峰点燃”,“山羚羊竖起了耳朵\听从山峰燃烧发出的召唤\向受伤的果实靠拢,献出柔弱的心”,叙述非常客观,意象复合的雅致奇妙。这些句子看似简洁,实则功力精到,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较强。该诗写看林的父女,在父女的身上其实用笔不多,但主旨却是讴歌父女守林护林默默无闻的奉献与执着精神。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也是应当被予以关注的一组诗,这组诗没有直接写野麦岭,实际上是把野麦岭作为一个生活大背景去写,提到逃婚者、看林的父女、身怀六甲的妇女、母亲等,描写的是野麦岭下生活的一个村庄,组诗的立意与主题即讴歌野麦岭生活的人们,是充满向上的一种阳光情感,有血有肉,质朴感人,直抵生存本质,既沉静,也洒脱。史铁生短篇小说《命若琴弦》里的大背景是描写的是野羊岭,左岸的组诗《啊,野麦岭》描写的是野麦岭,二者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他用声音描绘俄罗斯的心脏
让倒在血泊中的爱情
站起来。枪刺与军鼓之间的头颅,因硝烟的蔽日
产生的光芒,比黑铁更深一步
而他的灵魂,沿着阶梯走向鄂毕河
走向白海,听见哥萨克不停歌唱的马群
以及冒烟的白骨,火焰下的土地
充满白桦林的忠诚
一群士兵永远离去,留下的背影
被他放进大炮声里,传遍全世界
死亡孕育伟大的音乐
莫斯科教主基督大教堂,见证了
生命是如何美丽过
我常常怀念一个满脸胡茬的小老头
想和他分享夕阳的一切
点评:这是左岸抒写世界伟人组诗里面的一首。可以窥见左岸诗作主题创作之丰富。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很崇拜莫扎特,主张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于1880年创作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为了纪念1812年库图佐夫带领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赢得俄法战争的胜利。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他压根没有想到这首乐曲后来成为他最受大众欢迎的作品。高尔基曾经评论这首序曲是“深具人民性的音乐” 。该诗保持了左岸诗作惯有的深度思考,在第一句即开门见山点出“他用声音描绘俄罗斯的心脏”;语言的质感强烈,有金属般的味道,“产生的光芒,比黑铁更深一步”。诗中点出来几个镜头凸显了1812序曲的主要特点,同时将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历史性展现出来,结尾的一句,不动声色的进行处理,渲染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