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27
- 帖子
- 768
- 精华
- 3
- 积分
- 855
- 威望
- 855
- 金钱
- 851
- 在线时间
- 85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3
- 最后登录
- 2013-4-15

|
1#
发表于 2011-4-26 12:19
| 只看该作者
读重庆黄勇祭父帖[四首]文/深圳欲望
读重庆黄勇的《祭父帖》四首
文/深圳欲望
读了这四首关于父亲的诗歌,[b]生活化叙述式抒情语言,来源于心灵与文字丝丝融合紧扣,用了一种首先完全感动自己的心情和语气,潜流浸蚀读者心灵世界。并用了一些特别烙印的词语,“三干会”,“公社书记”,“一滴煤油”,“平水缺”,充分的暗示最终也唤起了父亲的那个时代和现场,十分真切。[/b]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只顾作为一个儿子去泛滥感情,[b]而是以一个诗歌人的操行在给父亲发出一个又一个祭贴,以诗歌的仪式来完成,是作为一个儿子的终身荣耀。[/b]我想当作者写完这四首诗歌时,他应是幸福的。同时,宣扬了真正的纪念意义。
在《在父亲坟头哭》中,很明显[b]采用了童真逆反常人的方法来构建了这一首优秀的诗歌[/b],比如:“那时我九岁 我没哭 相反的是/我雀跃着呼朋唤友 去看我那鲜花丛里微笑的父亲”,“父亲往土堆里去时 我没哭/相反的是 我的心里/升起一阵玩伴被土堆掩藏 某刻/又被我寻到揪出来的窃喜”。这是值得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最后的诗句特别震撼:“多年未变的蚁眼 豁然阔开成/一艘万吨巨轮都能轰轰而过的闸道/我的手掌哪能捂住/这股狂涌而下的热流”,正因为这一首诗歌能达到这样的情感高潮而倍受欢迎。
在《片灯》中,在父亲与我,过去与现在中足足的对比,最终完成:“父亲您要是活着 活到现在/活到将来 活到我死时该多好/那样的话 我就不用担心 某天命运/会把我连同这盏您惟一存世的琛物/一块儿从高空扔落”,与《在父亲坟头哭》一样,淋漓尽致的抒发自己切切的情感。
在《平水缺》中,对小时候的细微事件——平水缺,细仔琢磨,体会,并自然的转换成自身一个道理和原则,这一首诗歌成功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那么第一首《家乡的小河流》中这一条小河流其实是属于父亲的,象征着父亲。如果这不是在《祭父帖》之下,去读还是不确定的。所以题目作用之一在于此。这一首诗歌中特别喜欢这几句:“就彻底的换一次血/并漫过石堤 向海/交出多余的自己”。但是我认为:“不贪婪”与“不浮躁”可以互调一下,可能会好一些。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请作者和大家多批评。
我是重庆云阳人。是为结束。
附:
[font=楷体_GB2312]祭父帖[四首]
家乡的小河流
家乡的小河流不贪婪
多数时候它是沉默的
几块瘦瘦的冬水田
喂养着它一生的平凡
家乡的小河流不浮躁
多数时候它是静止的
一道又矮又短的石堤
就止住了它默然无语的逃离
山雨时就彻底的换一次血
并漫过石堤 向海
交出多余的自己
像哪一个人的臂弯
都那么老那么瘦了 还坚决地
把起伏奔突的庄稼 紧箍在
家园的怀里
在父亲坟头哭
父亲去永川县委开三干会时
他用温热的手掌 摸了摸
我沾满鼻涕的小脸
两天后父亲回家 我用温热的小手
摸了摸他黑盒子里几颗粗实的冷骨
那时我九岁 我没哭 相反的是
我雀跃着呼朋唤友 去看我那鲜花丛里微笑的父亲
上千人齐刷刷弯腰 奏乐
何其壮阔
父亲往土堆里去时 我没哭
相反的是 我的心里
升起一阵玩伴被土堆掩藏 某刻
又被我寻到揪出来的窃喜
今天我已活到父亲离世时的年纪
站在父亲坟头 看着身旁比我还高的儿子
多年未变的蚁眼 豁然阔开成
一艘万吨巨轮都能轰轰而过的闸道
我的手掌哪能捂住
这股狂涌而下的热流
片灯
四片玻璃
围住一盏小小的油灯
在手电筒都还是稀罕物的年代
片灯 是父亲作为共和国第一代公社书记
在暗夜里走村串户最真实的凭据
如今的街铺多年前已无一滴煤油卖了
我的家也从最低的院落
一次次搬到三十层的空中
父亲您要是活着 活到现在
活到将来 活到我死时该多好
那样的话 我就不用担心 某天命运
会把我连同这盏您惟一存世的琛物
一块儿从高空扔落
平水缺
平水缺是父亲故意在田埂上
打造的一个小残缺
多了自溢 少了自蓄
父亲侍弄的那块冬水田 于是
不胖不瘦 不悲不喜
像一张令人讨厌的白纸
我曾愤怒地一脚给它跺掉
也曾用小手抓些软泥
异想天开的给它垒高
换来的是小屁股上父亲暴抽的小桑树条
平水缺是父亲精心种在我身体里的小残缺
此后狂风暴雨 百年一旱
父亲都不用太担心我
我也不用太担心我自己[/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