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大别山之二十:退出来的空间,兼评安蕊的近作《原来》
退出来的空间,兼评安蕊的近作《原来》[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读了安蕊的近作《原来》,让我想到了平芜尽处诗集的自序,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么写的:“退,退出多余的文、多余的字,退出繁复的意象。退,退出华美的修饰,退出驳杂的句式,退出镶金嵌银的装祯;所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宁拙勿巧,宁丑勿媚[/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是也。退,退出语文教学式的循规蹈矩,退出法帖,退出表面的范式。退,退出外在的格律,退到内在的韵律感中,退出均衡的韵脚,退到如云似风的语感里;所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在骨不在格[/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是也。退,退出形式逻辑的窠臼,退出理念、概念的表述。进而,退回到唐诗、宋词,甚而退回到汩罗江畔,退回到诗经的源头。甚至退出文字,退出句子,[/font][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剩下的位置,给[/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意[/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给[/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魂[/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给[/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神[/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只不过平芜尽处的这段文字是针对诗歌写作的一种状态而言的,而安蕊的这首诗针对的是一种生存的状态,而两者,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让人体会到一种境界,那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无论是对于生活还是诗歌,唯有后退才能留出更大的空间,唯有后退才能领略到更为绮丽的风光,才能获得更多的余韵。[/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我不知道安蕊在写这首《原来》的时候,有没有读过平芜尽处的自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诗中的“原来”便是“意”,便是“魂”,便是“神”,“原来”既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有人说世界是一个圆,起点便是终点,而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持续地后退来返回“原来”,表明的是一种激流永退的生活态度,退去的是繁华,退去的是浮云,退去的是喧嚣,退去的是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幻,只有回到“原来”,才能还原出生活的本真,才能呈现出生活的原色。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因为作者并没有这样的文字表露,在这首诗中,作者只是巧妙地运用一些具像,质感地勾勒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而这个轮廓所包围的便是一个阔大的想像空间,让我们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这个空间里自由翱翔。[/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这样的空间是由语言的张力构筑而成的,是一种诗境的空间,其核心是力度。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或者诗境风格上都要很好地体现这种力度,对于诗歌主体而言,这种力度表现为一种精神的或者人格的力量,对于客体而言,必须要有富有力度感的事物来构成诗歌的意象,让诗句更有质感,对于诗境风格而言,唯有达到了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才能构成诗歌的感染力。而诗歌的感染力便是由诗歌的张力构成,一首诗的语言有了足够的张力,其意境画面就有了张力美感,富有张力美的意象既可以拓宽物象境界的空间感,使得物境空间具有阔大广远性的张力美,又可以拓宽情意境界的空间感,使得“意念的空间”具有深幽邃远、含蓄隽永的张力美。情意境界的空间张力是情与意的深度与广度,是意念空间的张力,它所产生的是诗情诗意的含蓄宽广、不定多变等美感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与其说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空间是退出来的空间,不如说是由诗歌语言的张力拓展出来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更加深邃,更加高远,更有距离感和阔大感,还有流动感和立体感。[/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有了力度,才能构成诗歌的距离美感,才能表现远近相偕的空间结构的和谐美,才能展示空间的远势之美。其主要表现为诗境的景物与情思双方由实至虚、由内而外、由形而灵,形成实虚、内外、形灵的中和统一。写诗的人都知道,诗歌写得太实,便没有了诗意,诗歌写得太虚,又显得太空,失去了生活的元素,唯有虚实的有机结合方能立足生活的本真,而又彰显出诗人足够的灵气,让读者在形与灵的统一中享受诗歌的魅力和空间的美感,在回味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更深的意蕴,从而得到更多的启迪。其实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距离的空间才能更加阔大,达到了虚实结合,诗歌就有了立体的感觉,而诗歌的灵气,便让诗意流动起来了,一直流到读者的心里,构成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融入到诗意的空间,形成互动,产生共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流动的是意象,立体呈现的是作者的思想,共同构成的是诗歌的意境,这便是《原来》这首诗带给我的启示和感触,下面我就顺着这个脉络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解析。[/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这首小诗只有三节,每一节都用了一个典型的意象,把持续后退的过程一步一步呈现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这些质感的具像中找到我们自己的状态,并让这种状态汇入到这首诗歌营造出来的境界中,形成一条流动的诗韵,或者更形象地说是一条河流。这只是一条静静的顿河,没有汹涌澎湃,也没有惊涛骇浪,甚至连瀑布都是顺流而下的,更何况是一片叶子的纹理和一缕黄昏的风,一切都是那么的毫不经意,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宁静却是真的可以致远,因为正是这种宁静的氛围却营造出了阔大的诗境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一片叶子的纹理是相当清晰的,黄昏的风也是宜人的,而瀑布,正是我们淋浴的水龙头,可以洗掉我们一路的风尘,让我们一尘不染地回到原来。整首诗不仅精致灵巧,而且干净纯粹,意象鲜活,形象生动,力度把握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的氛围中彰显出极强的感染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诗歌所营造的意境,这也是自然与和谐所体现出来的纯净之美吧。[/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一节就直奔主题,没有寒暄,也没有更多的铺垫,因此显得特别干净。这一节的亮点在于“叶子的纹理”这个鲜活的意象,之所以说它鲜活是因为这个意象很别致,叶子代表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也是生命的颜色,于是这一片叶子本身就很有象征意义了,再加上纹理,就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脉络,想到了人与自然的一脉相承,想到了人与自然共同构筑的网络,想到了思想的脉络以及自然的规律。而这些所有的想法都是我们后退的理由,也是我们回归的路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么一片叶子,最终我们都会顺着叶子的纹理实现叶落归根的承诺,而这种承诺,于我,也是一种爱。这不仅是一种爱,还是一种大爱,这不是对于一个个体的爱,而是对一个群体的爱,对一份情结的爱,我们可以看作是落叶对根的情谊,也可以看作是一份回归的情结,你只要有后退这种生活的态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可以顺理成章来实现的。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看出,一片叶子的纹理虽小,作者却能在小中见大,用一些纹理支撑起一片广阔的空间,编织出一个空间的网络,把作者的思绪也安放到这片空间里,让作者也置身于这个网络中,顺着脉络回归到原来。[/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二节选择的意象是一缕黄昏的风,这个意象不仅生动,而且有一种动感的美,是流动的诗韵。这是典型的动中取静,黄昏的风是我们喧嚣的俗世,孤独的人会选择静听,只有静听才能听到时光的悉悉索索,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带来的琐碎,才能把这些琐碎拚凑成一朵团着的花,或许是梦幻,或许只是烟花,如昙花一现,却能带给我们瞬间的感动,让我们享受到瞬间的美感。喧嚣是暂时的,孤独是永恒的,一颗孤独的灵魂不仅仅只有沧桑,也不仅仅只有伤痕,只要我们退回到黄昏的风中,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我们可以反观,也可以彻视,一些平时常被我们忽视的一些细节就逐渐清晰起来,原来黄昏的风还可以是一缕春几,催生出一朵朵心花,琐碎地怒放。美是无处不在的,而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却在原来的位置静静地守候着我们,而心花的怒放也是需要空间的,而这个空间正是我们退到原来的位置后才有可能留下,有了空间,我们就可以远观,或许浮云可以遮住望眼,却是遮不住心灵之美的。这一节作者巧妙地利用动与静的结合,让我们在虚实之间捕捉到更大的空间,享受人生的细节带来的美感。[/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的最后一节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从一个一个小空间里转换到一个更大的空间里来,而这种转换也是持续后退的必然结果。原来像一层层瀑布,这样的比喻也亏作者想得出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细想起来却又是如此的贴切,这样新奇的意象,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能力了,而接下来的表达又是那么自如,用瀑布洗掉疲惫,这是意象中生发出来的新意,让主题和诗意都在这种巧合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诗歌的结尾更是留下了无穷的余韵,令人回味。“换一种更干净的方式[/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继续后退”,何处才是止境呢,难道人生的过程就是后退的过程吗,那么到退无可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达到了返朴归真的境界了呢,其实人生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贪欲有多大,我们就会后退多少,人性的弱点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浮尘,太多的泡沫,我们后退只是远离,只是在挣扎中沉浮,或许这样的后退是永无止境的,即使我们便是那滚石上山的人,我们也会无怨无悔。所以即使换一种更干净的方式,我们也会继续后退,而这,便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后退的全部理由,不管是否充分,原来,都在原来的位置一直守候着我们。[/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附原作:《原来》[/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持续地后退[/font]
[font=宋体]退到一片叶子的纹理里[/font]
[font=宋体]独享这绿色的安静[/font]
[font=宋体]原来这样的后退,于我[/font]
[font=宋体]也是一种爱[/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退到黄昏的风中[/font]
[font=宋体]静听夜晚来临时,时光的悉悉索索[/font]
[font=宋体]心里像在开一朵团着的花[/font]
[font=宋体]原来,琐碎也可以[/font]
[font=宋体]这样美[/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后退,持续地后退[/font]
[font=宋体]像原来,可以藏着那么多原来[/font]
[font=宋体]如此美妙的原来,像一层层[/font]
[font=宋体]瀑布顺流而下[/font]
[font=宋体]让我洗掉疲惫,换一种更干净的方式[/font]
[font=宋体]继续后退[/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