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大别山之十八:小和轻中见真情,兼评符纯云的《那么小,那么轻(组诗)》
小和轻中见真情,兼评符纯云的《那么小,那么轻(组诗)——祭岳父》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并不是有意的,却总是那么巧合,高山这个评论又相中了一位作协副主席的作品《那么小,那么轻(组诗)——祭岳父》,而在写评之前,我是并不知道这些情况的,选定了作品后才走进了符纯云的博客,才知道符纯云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四川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的。符纯云笔名巴山石头,博客内容相当丰富,作品发表的题照令人目不暇接,羡慕不已,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散文诗都写得很精彩,这就是巴山上的一块石头,一块可以用来补天的石头。[/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符纯云的这组诗歌《那么小,那么轻》是写给岳父的一组祭诗,全诗共七首,洋洋洒洒,娴熟从容,而每一首又是那么干净纯粹,舒展开阔,几乎蕴含了整个人生的所有内涵,用独特的视角加以诗意的表达,呈现出一种旷达和悠远的境界,令人沉浸和感怀。这组诗歌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摒弃了传统意义上写祭诗的那种套路,没有对逝者的歌功颂德,没有对亲情的细节追忆,甚至没有表达出更多的悲伤与不舍之情,但这组诗歌又是凝重的,那是对人生的凝重,而对于生死之间的这种境遇,作者用的是轻描淡写。而正是这种轻描淡写,却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大境界,这既是天人合一,也是三位一体,更是一种自然的沉淀,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有参禅悟道的通明。这种写法无疑是对传统祭诗的一种颠覆,而这种颠覆又不是表现出那种前卫或者先锋,甚至一点也不偏激,我们可以将之归于一种理性,而更多的却是一种个性的彰显,一种创意的展示,能达到彰显而不张扬,展示而不炫耀,如果没有相当浓厚的功底和相当娴熟的技法我想是很难达到的。[/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记得诗人于坚曾经说过,“一位有阅读经验有生命痛感的读者读了之后有感觉,那就是一首好诗”,也就是说好诗并不一定会让所有人感动,但一定是能够感动有心人的,符纯云的这首诗歌就是这样的,它沉稳得近乎冷峻,却字字敲在有心人的心上,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给一个特定的对象——岳父的,实际上在我们读来却是写给整个人类的每一个生命的,也包括作者自己,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的通感艺术大多是指意象上的,而作者的这首诗却能够将这种通感艺术运用到一种意境上,让我们从一滴水珠就能看到整个大海,从一个个体就能感悟整个人生,这不能不说是诗歌的一种张力和魅力的所在。这应该也就是诗人于坚说过的那样:“对于诗歌来讲,形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其中所要表达的微言大义和感觉”。这里的微言应该是相对于一个个体——岳父而言的,这里的大义当然就是我们的整个人生了,我们可以人微言轻,但我们不可以不深明大义。[/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我们常常在读到一首好诗时,都会用到“眼前一亮”来形容,这“眼前一亮”是瞬间的直觉,读诗是需要瞬间直觉的,但我在读到这首诗时的瞬间直觉却不是眼前一亮,我并不是为了故意颠覆传说(传统的说法),而是想说出我读完这组诗时的真实感觉,那只能是“心里一咯登”,也就是说这组诗并不是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而是击中了我心灵的要害。广东诗人卢卫平说过,诗的基本要素就是发现“新的秘密,然后把这个秘密说出来。不要一写到女人就是花,一写到雨就是泪水,一写到雾就是忧郁,一写到秋天就是落寞。或许第一个说出这些意象的是真正的诗人,是天才,而重复别人这些意象的不说是蠢才,也只能算是平庸的诗人罢了,或者只能算是一部写作的机器。如此看来,如果符纯云把这首祭诗也写成赚人眼泪的工具的话,即使再深情,也不会让我动心,更不用说震撼了,心里也就不会有一咯登的感觉。而这些,或许就是一首好诗与一首平庸之诗的区别吧。其实这“心里一咯登”就是有些诗评家经常说到的“瞬间震惊”的效果,因为我不是专业写诗评的,所以在这里用的是“心里一咯登”而没有用到“瞬间震惊”这样的专业术语,这句术语说的是诗歌对当代生活及其相关事物关系的揭示,揭示得越深刻,震惊的效果就会越强烈。而在这样的一组好诗面前,我们表现出来的理性无异于一种冷漠,于是我无法掩饰一种想说几句的冲动。[/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遇见》描述的其实是离别的一瞬,这里遇见的是生命之光的熄灭,所谓“人死如灯灭”正是这个道理,灯虽然灭了,但它的光和影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因此作者用了:“溜走的,不只是时光[/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留下的,不只是那些小,还有[/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轻”,这样的切入是自然的,也颇具张力,营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低下去》写的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而这何尝又不是我们的一种生存状态呢,低下去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而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结果却是可以选择的,有的人身体低下来了,心态却很高,成了一种虚幻的空中楼阁,有的人身体站得很高,心态却低下去了,那么他会很快与大地融为一体。这首诗妙就妙在用一种最终必然的归宿蕴含了人生的生存姿态,那是目标与过程的一种对话,既深刻又有哲思,表达得又很和谐,让人自然地融入。诗中有这么一段:“终于可以低下去了[/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负重的双脚,摆放得与头颅一样工整[/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心跳归于平息。光照归于幽暗”。写得非常形象,内涵也相当深刻,这里负重的双脚不正是平头百姓的象征吗,这里的头颅不正是达官显贵的的代表吗,无论是谁,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所以不如早一点低下去,到时也不至于太感失落。[/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你说,别哭》达到了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仅仅只用了一个哭字就全部展现出来了,仅仅只借用一半杯老荫茶的苦涩的香气就在无形中飘到了读者的心里:“那苦涩的香气,飘得若无其事[/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仿佛真的没有藏下[/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一个人的体温、气息,以及跟得紧紧的风暴”。是啊,无论你的过程有多么的风光,多么的轰轰烈烈,或者是多么的狼狈不堪,这些都只是一杯茶苦涩的香气,最终都会飘得若无其事,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的,没有谁可以例外,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值得哭的呢。[/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一页纸的相隔》把人的一生具象到一张纸的厚度,每一页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每一页的内容都是自己填充进去的,是丰富还是简单,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修为。而一页纸,无论如何都是单薄的,而风,每天都在刮,风一吹,这一页纸就翻过去了。在这里,岳父也是一张干枯的纸,岳父过世了:“一页纸就这么翻过去了。我甚至来不及[/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记下你[/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最后一次呼吸的样子”。在这样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记住,因为人生太短暂了,阴间和阳世,人与人,都只是一页纸的相隔,而这一页纸,我们又不能轻易戳破,否则就淡而无味了。[/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影子》非常含蓄地表达了一种哀思,表达的方式很独特,只是用了影子这一个意象就把作者全部的情感都寄托进去了,所谓如影随形,这样的影子定会“像一把刀子,插进短暂窒息的内心”,其实这把刀子既是插到了作者的内心,同样也插到了读者的内心,只不过插进读者内心的并不是岳父这个单一的影子,而是关于人生,关于众生的这个大影子。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让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思考。[/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相对来说,组诗中的《黑暗》表达得更为透彻,更为智性,更加深邃,意象也更加鲜活和生动,同时也没有失去空间和余味:“一堆纸帛化为灰烬,另一堆纸帛走向火焰。”而最终,唯有黑暗才能抵达旷远,唯有安静,才能做到呈现。岳父去了,化为了夏天里的一盏长明灯,定会照出更深、更安静的黑。而这些句子中的内涵,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悠长悠长的余味,让人回味无穷。[/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组诗中的《或者,归于平静》,[font=宋体]在足够的铺垫后,看似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让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或许,作为诗人,需要改变/语境的凝重。让一切回到轻描淡写”,而让一切回到轻描淡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心态,还需要有足够的高度,这是一种可悟而不可求的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或许就可以宁静致远了吧,或者,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归于平静了吧。[/font][/font]
[font=Calibri][/font]
综观全诗,最主要的特征是新颖别致,然后就是沉稳大气,将小我的情感融入到人生这个大场景中,既做到了自然和谐,又达到了纯净统一,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很好地做到了收放自如,意象用得形象生动,取得了情景交融的通感效应,在叙写的虚实结合中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智性和灵气,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读者意识形态某种朦胧的潜在的因素,通过诗意的引导和启迪,达到了和谐共振的效应,因此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当然,因为这组诗太长,所以不可能很透彻地加以解析,有些只能蜻蜓点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全诗又是一个整体,分开来读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况且读诗也是一种见智见仁之事,因此不尽如人意之处还请作者和读者谅解。
[font=宋体]附原作:《那么小,那么轻(组诗)——祭岳父》[/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文/符纯云[/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你带走大和重,留下小和轻[/font]
[font=Calibri] [/font][font=宋体]——题记[/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遇见》[/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溜走的,不只是时光[/font]
[font=宋体]留下的,不只是那些小,还有[/font]
[font=宋体]……轻[/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路走到这里,或可称为尽头[/font]
[font=宋体]枯萎的草根。湮灭的灯火。一只鸟渐渐喑哑的鸣叫[/font]
[font=宋体]它们用最后一束光[/font]
[font=宋体]照了一下[/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只一下。你的侧面[/font]
[font=宋体]峻峰凸起。你用皮骨紧贴的陌生[/font]
[font=宋体]成就我们[/font]
[font=宋体]最后一次遇见[/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低下去》[/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低下去。以平行的姿态[/font]
[font=宋体]聆听大地、流水。聆听曾经抚摸过的草根[/font]
[font=宋体]水声潺潺[/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低下去。与大地保持平衡[/font]
[font=宋体]亲人的脸庞:那么近,又那么远[/font]
[font=宋体]那么重,又那么轻[/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终于可以低下去了[/font]
[font=宋体]负重的双脚,摆放得与头颅一样工整[/font]
[font=宋体]心跳归于平息。光照归于幽暗[/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那些零碎的事物犹如谷物般散落[/font]
[font=宋体]在大地的某个角落[/font]
[font=宋体]我无法弥补的这些过错,将陪着你[/font]
[font=宋体]爱上低处的生活[/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你说,别哭》[/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泪水落在大面积缩小的版图。你的国度[/font]
[font=宋体]无动于衷。甚至于[/font]
[font=宋体]一度停顿的悲欢,在适合开花的领域[/font]
[font=宋体]突然有了缭绕的香气[/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你说——“别哭。一个人的到来[/font]
[font=宋体]与这个世界曾多么陌生;[/font]
[font=宋体]一个人的离去,[/font]
[font=宋体]却能带上那么多的怀念、爱……”[/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那一刻,我真的没有哭。我尝试着[/font]
[font=宋体]与你握手道别[/font]
[font=宋体]然后坐下,喝一口你喝了一半的老荫茶[/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那苦涩的香气,飘得若无其事[/font]
[font=宋体]仿佛真的没有藏下[/font]
[font=宋体]一个人的体温、气息,以及跟得紧紧的风暴[/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一页纸的相隔》[/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一页纸,单薄、干燥。风一吹[/font]
[font=宋体]就翻过去了[/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生命是繁重的:高[/font][font=Calibri]174[/font][font=宋体]厘米,重[/font][font=Calibri]160[/font][font=宋体]余斤[/font]
[font=宋体]风一吹,就干透水分[/font]
[font=宋体]一页[/font][font=Calibri]50[/font][font=宋体]斤重的纸张,眨眼间[/font]
[font=宋体]就翻了过去[/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翻过去,就一秒钟[/font]
[font=宋体]风将两边吹动。吹出眼中的砂子[/font]
[font=宋体]吹出破嗓的疼痛[/font]
[font=宋体]吹出嘶喊,泪[/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一页纸就这么翻过去了。我甚至来不及[/font]
[font=宋体]记下你[/font]
[font=宋体]最后一次呼吸的样子[/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影子》[/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相信,你并未远离。至少[/font]
[font=宋体]你的影子是清晰的[/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跪下时跪下。叩首时叩首。记忆时记忆[/font]
[font=宋体]对一个影子,热爱时热爱[/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这个夏天,我将每天度过这样的时辰——[/font]
[font=宋体]十分钟恍惚。十分钟忧伤[/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然后,允许一个影子[/font]
[font=宋体]像一把刀子,插进短暂窒息的内心[/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黑暗》[/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唯有黑暗,才能抵达旷远。”[/font]
[font=宋体]“唯有安静,才能做到呈现。”你这样说。[/font]
[font=宋体]尽管你未曾张嘴,却不影响[/font]
[font=宋体]黑暗不动声色地收拢生死、宿命与悲欢[/font]
[font=宋体]不影响这个夏天的一盏长明灯[/font]
[font=宋体]照出更深、更安静的黑。[/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黑暗是收拢、耗尽,也是释放、滋生。”[/font]
[font=宋体]你依然没有开口。却不影响[/font]
[font=宋体]一缕清香飘来荡去。不影响[/font]
[font=宋体]一堆纸帛化为灰烬,另一堆纸帛走向火焰。[/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或者,归于平静》[/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我不知还能说什么好。我是诗人[/font]
[font=宋体]你知道的,并引以为傲[/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当忧伤一阵阵漫过,你已听不见涛声[/font]
[font=宋体]女儿恸哭,妻子一再晕眩[/font]
[font=宋体]作为另外一个重要角色[/font]
[font=宋体]我无言以对,甚至有了与忧伤并生的慌乱[/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就在不久前,两个男人还在一起[/font]
[font=宋体]坦然论及生死轮回。现在[/font]
[font=宋体]其中一个已从容走到生死的背面,另一个[/font]
[font=宋体]还沉陷于一篇祭文的悲悯[/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或许,作为诗人,需要改变[/font]
[font=宋体]语境的凝重。让一切回到轻描淡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简介】符纯云,男,笔名巴山石头、远帆,生于1975年10月,四川达县人。文学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绿风》《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草原》《青年作家》《黄河文学》《写作》《散文百家》等海内外三百余家报刊。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年度散文诗》(漓江版)《中国散文诗精选》(长江文艺版)《最受中学生喜欢的100篇散文》等选本。曾参加《散文诗》刊“第三届全国散文诗笔会”(2003年,湖南沅江)、“第十届全国散文诗笔会”(2010年,湖北丹江口)。做过报社、电视台记者,现为《川东文学》季刊副总编,居四川达州。
通联:635000四川省达县南外茂华街196号南外工商所四楼《川东文学》编辑部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