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大别山之十七:朴实自然显真情,兼评胡长荣的近作《回家》
朴实自然显真情,兼评胡长荣的近作《回家》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胡长荣虽说进大别山诗刊论坛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在几个大型诗歌论坛做版主,还因为他是目前诗坛上比较活跃的优秀诗人之一,不仅勤奋而且高产,进入到了一个极佳的创作状态。在很多有名的诗歌论坛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在很多杂志的目录和获奖的名单上都能看到他的名字。这位比我大两岁的老兄,上世纪[/font][font=Calibri]60[/font][font=宋体]年代出生,公务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协理事,副秘书长,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特约诗歌编辑,中国炎黄出版社特约编审。曾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font][font=Calibri]700[/font][font=宋体]余篇[/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首[/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曾获若干全国诗歌大赛奖!从这位老兄的简介可以看出,他不仅成绩斐然,为人还很低调,一如他的诗风一样朴实,真诚,有着很强的亲和力。[/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胡长荣的这首《回家》是他最近发的一组作品中的一首,从这组作品我们可以管窥到作者近期的创作风格,那就是自然纯朴,真挚而不矫揉,这也是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看得出来,这首诗是作者随手擢起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看似毫不经意,信手拈来,却能用这朵浪花折射出生活的大海。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在谈到诗歌标准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所谓深入,我想应该是深入到生活的海洋,没有生活作为底蕴的作品,即使再唯美,也是空洞的,尽管能让人产生一种阅读的快感,但终不能让人感动和思考,所谓浅出,我想应该是用质朴通俗的语言加以表达,文字的内容人人都能够读懂,但文字里面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却能在读者体会咀嚼的过程中达成与作者的默契,产生共鸣的效果。而胡长荣的这首回家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这首诗歌的语言在进入诗歌的过程中没有人为创作的痕迹,完全是一种自然的抒发。目前有很多诗歌爱好者初学诗歌时,为了追求意象的新奇和意境的高远,不惜在意象上浓墨重彩,可谓下足了功夫,而最终表达出来的效果尽管看起来意象纷呈,却显得杂乱无章,显得生硬生涩,让人不知所云。还有这首诗歌始终围绕回家这根主线,所有的意象都围绕主线展开,没有其他乱象和多余的词语产生,因此显得很干净,也很纯粹,达到了诗歌纯净的效果。或许有人会认为诗歌太纯了,太干净后会显得明朗直白,毫无技巧可言,其实朴拙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自然之美,当作者的写作状态达到一定高度后,都会更加接近生活,接近自然,当然我也并不否认一些技法的运用会更有利于诗意的发挥和展示,但自然之美却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纯粹的美,享受到一份桃花源式的怡然自得。本文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画面明晰,情景交融,让读者有一种在场的感觉。通过自然场景的描述把一种乡愁演驿得很形象,也很逼真,仿佛回家的不是作者,而是我们自己,通过阅读本诗,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回家时的场景和心情,与作者的体验是多么的相似,无形之中就让读者走进了诗歌营造的氛围,融入到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与古人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这样的诗句就有了异曲同工之妙了,更能让人接受,也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既是诗歌感染力的体现,也是神奇的自然之力的牵引。本诗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把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一些自然的景物中,通过细节的描述让读者自己体验,不象有些诗歌是竭尽全力的抒发自己的情感,显得很饱满也很厚实,然后把这些情感强加给读者,让读者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有时甚至还要很费力地去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到底是啥样的,被动的接受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费力的揣摩更是让读者生厌。因此让读者自己体验,自然融入对一首诗歌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尽管作者轻易地做到了,但要达到这种境界却非一朝一夕之功呢。[/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一节的亮点在于一个动词“吐”字的灵活运用,让诗歌活了起来,然后就是野花的意象,让诗意更加纯朴,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的本真。“公共汽车把我从车箱里吐出来”这句话与我从公共汽车上走下来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通过诗意的表达就让诗句无形之中赋予了更深的内涵,所谓真理与谎言仅仅只有一步之遥,而诗歌与白话也仅仅只有一个字的距离。假如没有这个吐字,这句话就显得太平常了,也太直白了,更谈不上诗意可言了,而加进了一个吐字后,就把这句话救活了,赋予了更大的活力,我们从这个吐字上可以想象我们生存的状态是何其艰难,想象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何其狭隘,如果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自己人为地制造了一个套子,那么我们这些看似生存在套子外面的人,又何尝不是被动地装在别人设下的一个又一个套子里,或者整个社会,整个人生就是一个大套子,我们都被装在里面,而这辆公共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套子,或者说更像是一条鲸鱼,更像是我们的宿命,无论我们如何搞争,我们都无法逃脱。而只有当我们回家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一种被吐出来的感觉,我们才会放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解套,得到解脱,由此可见,家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是我们心灵的归宿,也是我们宿命的终结。而那么多的野花,不正是我的父老,我的乡亲,以及无数个如我乡亲一样纯朴和善良的家乡人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他们,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正是这些容易被人忽视的野花,却是自然界不可或缺的风景,他们是脆弱的,但他们也是坚强的,他们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我们心灵归宿的忠实捍卫者。[/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诗歌第二节最大的亮点在于一个“牵”字。“还有那徐徐吹来的不大不小的春风[/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牵着我的衣角”,一个牵字也就把这个场景救活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一个吹字的话,表达的意思也与这个一样,但也就没有了诗歌的灵气。这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古人“推敲”的故事,想到“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许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刻意地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或许只是作者的灵光一现,但就是这个牵字,却堪称神来之笔,让诗人的灵气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得到了有如神助的发挥。有人说诗人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再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气,但就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气,却有着一票否决权,也就是说如果不具备这百分之一的灵气,即使有百分之百的勤奋,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大诗人,在这里,作者的一个“牵字就把我们牵进了作者营造的意境,也把诗人牵进了大诗人的行列。如果说母亲牵着我的手走,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话,那么作者牵着读者的心,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跳跃的诗心,让我们感觉到的是诗歌的本真,是诗意的自然流泻,是那样的畅快而又闲适,是那样的豁达而又惬意。读这样的诗歌,让我们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还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桃源胜景,更有江南烟雨的灵秀与脱俗。[/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但,我们虽说可以在诗歌中脱俗,我们在入乡后却不可以不随俗,所以作者在第三节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入乡随俗的淡雅之境了。我们随着作者灵性的步伐走下汽车,走进村庄,走进那些盛开的野花,自己马上便成了那些野花中的一朵,心情也如那些野花一样,再也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或许作者会对着大山大喊一声:“我回来了”,我们仿佛也听到了大山的回响,余音袅袅,不绝于耳。或许作者会对着那些野花来上一句:“请让一让,这儿原本是我的位置”,那些野花也会很自觉地让出那片空间,让作者很快成为他们中间的一朵。这并不是忘乎所以,这只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泻,或许作者这时也会来上这么一句,让所有的君子风度都见鬼去吧,把矜持的外衣赶紧脱掉,我要赤诚地投入到生我养我的家乡的怀抱。叶落终会归根,漂泊的风筝,还有一根线牵在我家乡亲人的手里。[/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 综观全诗,没有波浪起伏的情节,也没有离奇的意象,更没有产生让人有瞬间震撼的效应,但就是这样的一首看似平淡无奇的小诗,却能让我久久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我想除了作者的灵气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渲染和传递,一种接近于生活本真的表达和流泻,一种接近自然原生态的影响力和传染力,达到了作者与读者“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和谐共振。我想,这便是传说中的“拈花一笑”的境界吧,达到了作者与读者的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这不仅是一种禅境,也是诗歌写作的一种至高的境界了。[/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附原作:《回家》[/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文[/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胡长荣[/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公共汽车把我从车箱里吐出来时[/font]
[font=宋体]还有二里不通车的山路要走[/font]
[font=宋体]此时,那么多的野花[/font]
[font=宋体]在面前[/font]
[font=宋体]开得像亲人的笑脸[/font]
[font=宋体]迎接我[/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还有那徐徐吹来的不大不小的春风[/font]
[font=宋体]牵着我的衣角[/font]
[font=宋体]像小时候[/font]
[font=宋体]母亲牵着我的手走[/font]
[font=宋体]那样温暖[/font]
[font=Calibri][/font]
[font=宋体]回家[/font]
[font=宋体]对于一个多年在外漂泊的游子[/font]
[font=宋体]是再再高兴不过的事情[/font]
[font=宋体]像那么多盛开的野花一样[/font]
[font=宋体]内心总有好多抑制不住的激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胡长荣的创作简历
胡长荣,现在余江文联工作,副主任科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鹰潭市作协副主席,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出版诗集《阳光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曾在《诗刊》《星星》《佛山文艺》《打工簇》《绿风》《诗神》《诗潮》《诗歌月刊》《北京文学》《中国铁路文艺》《江门文艺》《芳草》《星火》《鸭绿江》《热风》《当代小说》(诗文版)《飞天》《黄河文学》《江西日报》《农村青年》《辽河文学》《散文诗》《农村工作通讯》《农民日报》《创作评谭》《微型文学》《江西青年报》《江西人口报》《江西党建》《江西交通安全报》《百花园》《文学港》《通俗小说报》《微型小说选刊》《阳光》《意林》《喜剧世界》《岁月》《东莞文艺》《野草》等100余种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报告文学拙作1000余篇(首),诗歌和小说(含小小说)拙作曾获《诗刊》《诗神》《诗潮》《散文诗》《星火》《解放日报》等报纸与杂志举办的全国诗歌大赛奖!并入选多种选本。[/font]
[font=宋体][/font]
胡长荣的通联:
手机:13970169597
邮编:335200
通讯地址:江西省余江县建设路观音阁巷155号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