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8
- 帖子
- 3349
- 精华
- 16
- 积分
- 3922
- 威望
- 3922
- 金钱
- 3912
- 来自
- 安徽六安
- 在线时间
- 69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5-2-7
 
|
1#
发表于 2012-6-3 22:09
| 只看该作者
《我与周瑜和东坡》
《我与周瑜和东坡》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不知道苏东坡
但我知道三国
在收音机里,我痴迷赤壁和英雄人物
希望长大之后能为国效力
明月清辉,众星璀璨,稻花香浓时
蛙声,凉席,白杨,小荷,流水
粽粑扇,萤火虫,小风徐来
在自家的院子里,听父亲
讲故事,讲大乔和小乔,讲周瑜雄姿英发
上中学时,我读过苏轼但没在意苏东坡
不知道他两是一个人
不知道他与三国的关系,与周瑜的关系
不知道周瑜与六安的关系,与我的关系
上班后,我开始细读苏轼
熟背赤壁怀古,牢记明月几时有
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已成千古绝唱
江山如画,多少豪杰,东坡最数风流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原来和我是同乡
当我写到这里,周瑜和苏东坡
一起走到我的面前
他们漫步在比岁月还长的时光中
而我正和窗外的微风、花香、蝉鸣和鸟语
一起退向光阴的深处
2012年6月3日星期日
舒城传说中的周瑜
舒城是周瑜的故乡。一千八百年多年来,舒城就流传着很多有关周瑜的传说和故事。下面,撷其十则,以飨读者。
一、 白鹭育周瑜
十月妊娠,一朝分娩。周异的妻子快要临产了。
这是一个满天星斗的夜空,忽然间雷鸣电闪,风雨大作,变成漆黑一团。一道闪电化成一个火球,向着舒城干汊河周氏庄园飞去。
就在这时,周妻突然生产,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周异在洛阳当县令,这时还正在赶往家里的路上。
不想,婴儿出生后,却遇到了大难。原来,婴儿的父亲周异为官清廉,对专权越位的董卓十分不满,因而得罪了董卓。董卓伺机报复周异。听说周夫人即将临产,遂派两个喽啰欲加害与刚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在天黑周家忙于事务不备之机,偷走了襁褓中的婴儿。周家发现婴儿不见,又发现两个黑影翻墙而过,便飞速追赶。两个歹徒见无法逃脱,将襁褓中的婴儿仍下山沟。
周家人四处寻找没有结果,忙乱和悲痛之中,周异回到家里,听家丁们诉说,周异夫妻为失去爱子十分痛苦,全家人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七七四十九天后,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来到周家门前,口中念道:“栗子树,大红袍,公子逍遥;夫人愁,老爷焦,难星已了。”
周异不明其中意思,又见道人仙风鹤骨,虔诚地敬道:“请问长者,能否赐教玉意?”老道嘿嘿一笑,回答道:“天降大任,必有一难,西南十里,白鹭护婴。”说罢,悄然离去。
周异寻思着其中的寓意,一下子明白了,难道爱子没死?遂按照老道的授意,率领众家丁来到西南十里的阙店地区,寻找大红袍板栗树。他们找呀找呀,终于在山沟一棵古老的板栗树枝上发现了襁褓中的婴儿。一只大白鹭还正在啄着大红袍板栗汁向小小的婴儿嘴里送去。
原来,两个歹人没有将婴儿摔死,襁褓落在了山沟里的板栗树上,正好挂在白鹭的窝旁。婴儿哇哇啼哭不止,大白鹭就天天啄破板栗壳,用栗汁哺育着婴儿。
周异爱子失而复得,喜极而泣,一家人沉浸在无比庆幸之中。他们要感激白发老道,可怎么也找不到老道。后来,周家又去大白鹭的窝边投放鸟食,可大白鹭的窝也不见了。只见大白鹭在周家人的头上盘旋着啼叫着,然后冲天而去……
周异夫妇等都感到神奇,望着襁褓中闪闪着两个明亮大眼睛的婴儿,都认为此儿将来定有造化。
眼看假期已到,周异要赶回洛阳履职。夫人问他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子?周异沉思着,“此儿诞生既遭大难,将来定成大器。《聘义》曰:‘瑕不掩瑜’,瑾瑜美玉也。儿名就叫‘瑜’,字叫‘公瑾’吧!”夫人非常高兴,兴奋而不停地念道:“吾儿周瑜,是块美玉……”
二、 周瑜读书
说到周瑜读书,有一段奇妙的传说。
舒城县晓天镇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晓天河与南岳河交汇处有一座小山坡,因形状像三角形,所以名字叫“三角地”,从高处看,又酷似一只乌龟,故当地群众又叫它“龟形地”。小山坡的山顶之上,是一座三进两包厢的私塾,私塾的正中间是一座飞檐斗拱的三层阁楼,专供学生在此诵读诗文。小山坡背后有一潭清澈碧透的泉水,终年恒温,云蒸霞蔚,潺潺流淌,名曰“多智泉”。与私塾隔河相望,有一座不高但却秀美峻拔、苍翠茂密的山峰,叫“多智山”。 故此私塾名叫“多智私塾”。私塾的创始人是一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翁。相传,在此读书的学生,因登“读书楼”,喝“多智泉”,爬“多智山”,都变得非常聪颖。因此,前来求学的人应接不暇。
周瑜自幼异常聪明,父母一心望子成龙,对其倾注了全部心血进行培养,教他知书达礼、习文练武,在他6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距离家乡干汊河七八十里的大山区“多智私塾”进行启蒙教育。老翁一见年幼的周瑜天庭饱满,四角方圆,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机灵可爱,便喜爱有加。老先生先教周瑜背诵《诗经》、《论语》、《孟子》、《就急篇》等蒙学书,尔后又教他诵读和熟背《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太公兵法》等兵法书。如果一篇文章不会背,不仅要用竹板打手心,而且要在读书楼上站着连读三天书,不准歇气。
一天,老先生让周瑜熟背《孙子》,背到“火攻第十二”时卡了壳,下面的就再也不会背了。老先生气得用竹板打了他十二下手心,警告他如果第二天再不会背,就要罚到“读书楼”连背三天。
第二天一早,周瑜自觉来到读书楼上,大声背诵《孙子》“火攻第十二”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躁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上四宿者,风起之日也。……”琅琅的书声在山谷中传响回荡,久久不能散去。这时,对面的多智山上的天空中,倏然出现了一个脚踩祥云的仙人,手拿云帚,面带微笑,对周瑜慢慢告诫道:“周瑜,如尔勤奋努力,必成大器。山后多智泉是聪明泉,对面的多智山是聪明山。尔须每天饮多智泉一碗,早晚爬多智山一次,即尔将雄姿英发,风流倜傥,功名盖世!”说罢,仙人飘然而去。
周瑜得仙人指点,遵嘱而行,除了勤奋好学、刻苦读书、每天到读书楼背诵兵法书外,严格遵照仙人的指点,天天饮多智泉水一碗,早晚爬多智山一次。转眼间,八年私塾学习结束,他成为了读书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异人,身体也由于爬多智山而变得高大威武,英俊潇洒。
学成后的周瑜16岁,回到家乡干汊河垒土筑城,先后建成了周瑜城,然后又建成了练三墩、摩旗墩,再后又在距离干汊河西北4公里的地方建成了九连墩,按照兵法上的记载,运用各种战略战术,演练各种战阵。由于周瑜对各种兵法了如指掌,特别是对孙子兵法的“火攻第十二”记忆尤深,为以后指挥赤壁大战、火烧赤壁奠定了基础。
三、 十步吹瓦
自小的周瑜,就非同一般,有着“五步吹火、十步吹瓦”的传说。
少时的周瑜,就志向远大,抱负不凡,总想治国平天下,极其喜爱读书和习武,不仅熟读史书和兵书,而且练就了一身的功夫。
有一次,乡里有个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郑彪,来到周瑜城,要和周瑜比拭武艺。周瑜不与理会,仍只在庭院里研读《孙子兵法》,边走边诵。
多次挑战无果的郑彪,在一天晚上拦住了周瑜,后面还跟着许多人看热闹。说今天晚上一定要和周瑜比个高低。不容周瑜答话,郑彪即频频出招,周瑜也不出手接招,只是手拿《孙子兵法》念念有词。郑彪以为周瑜是徒有虚名,愈发张狂,咄咄逼人,出招愈加凶狠。
这时,边上看热闹的有俩个人手里拿着火把,离周瑜大概有五大步远的距离,周瑜倒吸口凉气,一口吹灭了其中的两个人手上拿的火把,又朝人们后面的房子上一吹,房子上的瓦片长了翅膀纷纷向后飞去!周瑜再向郑彪吹了一口气,郑彪向后倒退不止,踉踉跄跄,不能立脚。众人个个目瞪口呆,清醒之后无不喝彩!郑彪自惭不已,甘拜周瑜为师,从此跟随周瑜,成为周瑜的一个得力部卒。
从此,周瑜“五步吹火,十步吹瓦”的故事在舒城便流传下来。
四、 五老送宝
周瑜雄才大略、智慧过人,除了自己勤学苦练、饱读诗书外,还得益于秃子、聋子、瘸子、瞎子、癫子五个老头的赠宝。
年少的周瑜自己小听从父母的教导,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一天,这五个奇怪的老头先后来到周瑜家,向年少的周瑜要吃要喝要服侍,毫无礼节,随心所欲。周瑜小心侍奉,处处忍耐,给他们让座、上茶、掌扇、供饭菜、敬酒……夜晚,五个老头还赖着不走,要睡周瑜的床。周瑜始终牢记母亲“尊敬老人”的教导,不仅留他们在自家歇息,而且把自己的大床让给五位老人休息,自己到别处睡去了。第二天早晨,五个奇怪的老人抬腿就走人,连声客气话也不说,只撂下了一句话给周瑜:“明天日出之时到栲栳山上去寻我们”。
栲栳山在舒城的梅河,离周瑜家大约有十公里的路程。周瑜心想,我去找你们干什么?可转念一想,这五个老人都是耄耋之年,而且都是残疾人,不妨遵照他们的吩咐前往,看看他们还需要我做点什么。
翌日五更,周瑜便跨上大白马,直奔栲栳山。爬上山顶,太阳刚出,霞光普照。只见五个老人端坐在山巅的一块平石上,凝视着一块形似太极八卦的壁石。
周瑜弯腰给五个老人行礼道:“五位长辈,晚生这儿有礼了!”
五个老人看到年幼的周瑜不失信,谨听老人教化,非常高兴,他们相视而笑。瞎子老头说道:“周瑜,今我们招你至此,是奉菩萨的旨意,送你五样东西,今后可助你文武双全,智慧超群。”
这时,秃子老头不容分说就给周瑜扔了一条头巾,正好戴在周瑜的头上,癫子老头给周瑜甩过一把羽扇,聋子老头给周瑜扔了一本书,瘸子老头给周瑜掷过一把七星宝剑,瞎子老头指着石头上的一把瑶琴,吩咐说:“我没有什么相送的。这是当年俞伯牙奏《高山流水》时的瑶琴。俞伯牙摔碎的是雄琴,这是雌琴,就送给你吧!”
五个老人送的东西可不是一般的东西,件件都是宝物呀:所送的头巾就是以后周瑜头上的“纶巾”,羽扇是以后周瑜手上拿的“鹅毛扇”,书是周瑜以后常看的《无字天书》,宝剑是以后周瑜常佩戴的越王勾践剑,琴是周瑜演奏《长河吟》的那架瑶琴。
周瑜获此五老所赠宝物,感动异常,叩首便拜。五个老人微笑着对周瑜叮嘱道:“周瑜周瑜,是块美玉!”倏然飘飘升天,驾祥云而去。原来这是五位神仙,特地下凡考验周瑜,并传授周瑜天资和神功的。
从此,周瑜夙兴夜寐,勤学苦练,具备了超常的雄才大略,奇志异谋,同时也更加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胸怀大度!
五、 琴瑟遇知音
周瑜在音乐上极有天赋,自小就精通音乐,即使酒过三巡,只要谁弹错了曲子,都逃不过他的耳朵,而且每次听出来他都必定会回头看演奏者一眼,于是乎民间编出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以后成为精于音乐的典故。
孙策一家搬到舒城后,住在干汊河周瑜家的南大宅。孙策和周瑜俩人结为兄弟。他们俩人出双入对,形影不离。
一天,二人在周瑜城上演兵习武、摆完阵法后,雅兴顿起,进行赛马。他们二人从周瑜城上飞下,越村庄,穿树林,跃濠沟,翻山岭,如闪电,似旋风,纵横驰骋,争先恐后……一会儿跑了四里多路。当他们来到龙舒河(今杭埠河)岸边乔庄,并马前行穿过一片竹林时,忽然被飘过来的一阵琴声所吸引。
周瑜和孙策都精通音乐。他俩想,在这幽篁深处,是谁弹出这么美妙的曲子?于是俩人下马,循着琴声而去。只见竹林深处,有两个貌若天仙的美女,一个在抚琴,一个在吹箫,是那么地沉浸和投入,琴音和箫声里流淌着无限的纤绻之情……
周瑜和孙策不禁拊掌赞道:“好!妙!”两个美女抬头见来了两个美少年,震惊、缅腆、羞赧……
周瑜问道:“姑娘刚才弹的是否曰《长河吟》?”
年轻的女子说:“是。当今的名曲嘛!”
孙策接着问道:“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吗?”
年长的女子回答说:“是周郎。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他是我们的老乡嘛!”
孙策望着周瑜莞尔一笑。接着,又问二位女子道:“你们见过周郎吗?”
二女子有所怅然地回答说:“没有。”
这时,周瑜说道:“这首《长河吟》可是寄托了他的鸿鹄之志啊!”
沉吟片刻,周瑜问道:“二位姑娘,我能否试弹一曲?”
“公子请便!”二女子答道。于是,周瑜抚起瑶琴,弹起了《长河吟》――
开始,琴声浑浊而凝重,急躁而激烈,如泣如诉,如怨如艾……这是周瑜在诉说自己不能报国的心中块垒,激励自己大丈夫应当横行天下!
然后,琴声舒缓而柔和,清澈而细腻,如仙人布道,似释家讲经……这是周瑜在表达对世道混乱、战事频仍、社会动荡、百业凋敝、民不聊生的惆怅。
最后,琴声悠扬而激越,高亢而铿锵,如山洪暴发,似霹雳闪电……这是周瑜在刻画自己的心志,施展自己的抱负,鼓励自己要为廓清天下而纵横驰骋,建立功业!
……两个美女已经完全沉浸在音乐里了。
最后,周瑜当空一划,琴音嘎然而止。
孙策带头鼓掌,大声叫道:“周郎弹得真妙!”
周瑜回道:“孙兄过奖!”
两个女子幡然猛醒,原来,这就是她俩的知音啊!站在她们眼前的两个气宇轩昂的就是她们心仪已久的“美周郎周瑜和小霸王孙策呀!”霎时,二女子脸上泛起两朵红云,害羞地欲转身离去。
孙策连忙问道:“请问二位小姐家住哪里?能否请教尊姓?”
大女子答道:“家住舒城干汊河乌羊乔老庄。二乔便是。”说着,二女子飘然而去。
自从竹林邂逅二乔,孙策和周瑜不能忘怀,由于连日练兵和四处征战,只能将此事搁下。之后,在他们攻下皖城(即今天的安徽潜山县城)后,他俩返回舒城,亲自到乔老庄提亲。
二乔自从见了孙策和周瑜之后,日夜思念,一心想嫁给他俩,家里给她们多次提亲,都被她们坚决回绝,所有来人一概不见。孙策和周瑜同样也吃了闭门羹。这时,周瑜看到案桌上的瑶琴,便抚起了《长河吟》。听到琴音,二乔偷偷窥视,原来真的是周瑜和孙策来了,满心欢喜。
于是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六、 答联娶小乔
关于周瑜娶小乔的故事,还有一则,说的是周瑜巧答小乔的上联,最后成就了一桩令人钦羡无比的英雄和美女的千古佳话。
众所周知,大乔、小乔可谓“沉鱼落雁之容,闭花羞月之貌”, 是舒城及江北地区出名的美女,也是出名的才女。特别是小乔,既喜吟诗抚琴,也擅作画对联。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乱四起,民不聊生,百姓四处流离逃生。大乔、小乔姊妹俩也是到处漂泊。她俩从舒城干汊河乔庄来到舒县县城(今舒城县古城),为生计而开了一个酒店,名曰:“竹香客栈”。由于她们的美貌,前来食宿的人特别多,生意也特别得好,可是来这里的大多是以吃饭为名,一饱大、小乔的芳姿和美貌,也有无数的男青年欲觅其为佳偶,大乔和小乔要么琴瑟以对,要么出联以应,众多自恃才华的年轻男子都羞愧而返。
周瑜家住舒城干汊河周瑜城,与大乔、小乔是同乡,两家相距仅两三公里。周瑜早闻大乔、小乔的才貌,因一直与孙策四处征战而未能与之见面。他们在攻下皖城即今天的安徽省潜山县城后,有一段战争间隙的时间,开始考虑自己的个人大事。周瑜对孙策说:“仁兄,我俩皆二十出头,该是成家的时候了。我的家乡有两个出名的姊妹花——大乔和小乔,我二人可以娶之也。”孙策很是高兴,回答说:“甚好!该是我俩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贤弟,我们速速前往。”于是,孙策骑黑马,周瑜骑白马,飞奔似地从潜山赶回舒城。
他俩穿过被密密竹林掩映的干汊河乔庄,经打听,大乔、小乔到县城开店谋生去了。周瑜便带着孙策马不停蹄地径直来到县城,找到“竹香客栈”。
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半边天。竹香客栈里已经住下了七个秀才。他们说是到县城来赶考的,其实是来向大、小乔求婚的,故意寄宿“竹香客栈”。
天已黑,人不静。这时,小乔开门出来,向院中倒出一盆凉水,吟道:“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搽六脂粉七盒,长得八九十分标”。然后,朝着七个秀才及周瑜和孙策居住的客舍莞尔一笑,转身进屋去了。
七个秀才一听,这是小乔出对联呢。于是,他们个个都兴奋不已,可搜肠刮肚怎么也答不出下联,只是在那里想啊想啊,来回踱着方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孙策推推已经入睡的周瑜说:“贤弟,你可有下联?”周瑜懒懒地对孙策说:“睡吧,仁兄,咱们跑了一天了。先看那些秀才的,明早再说。”周瑜翻个身,假装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七个秀才不见了六个,原来,他们一夜都未能对出下联,天未亮六个人都惭愧地灰溜溜地逃走了。还有一个秀才因为不死心,还在那里痴迷地苦思冥想。
明媚的阳光直射到房间的床头。周瑜一觉醒来,推开窗户,伸着懒腰,朝着小乔倒水的院中大声吟道:“十九月八分圆,七个秀才六个归,五更四点鸡三叫,我伴二乔一头眠”。
正在给客人忙早点的二乔,听到此比较工整且又诙谐的下联,脸颊绯红,会意一笑,二人看着院中拴的白马和黑马,早知屋内食宿的二人就是心慕已久、江北著名的“美周郎”周瑜和“小霸王”孙策,于是她俩精心地给周瑜和孙策煎了三个荷包蛋,又下了张母桥的挂面,恭恭敬敬地端到周瑜和孙策的面前,娇柔地说到:“请二位将军慢用。”周瑜和孙策接过鸡蛋下面,有礼地回答:“谢过二位小姐。”
…………
从此,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七、 巧对孤联
舒城的春秋山一带自古流传着周瑜巧对孤联的故事。
春秋山下有条小河叫“夹河”,距离周瑜家的周氏庄园约三里路程。东汉末年,孙策家搬到舒城,住在周瑜的家里。孙策与周瑜结为兄弟,二人或一同研读兵书,演兵布阵;或一同纵古论今,商论治国安邦之策;或一同下棋对羿,弹琴垂钓。
一天,二人乘兴前往夹河垂钓。走到春秋山下的将军庙时,发现许多人在围观议论。原来是舒城县官的一个悬赏告示:“将军庙的大门上有一幅上联‘孤庙独桥一将军单枪匹马’,至今无人对出下联,如有对出者,赏钱三千贯。”周瑜微笑着说道:“妙哉,妙哉!孙兄,看来还是由我二人来对出这个下联吧!”孙策相视微笑,周瑜一把扯下告示。边上当差的立即捉住,问道:“扯榜者须对出下联。”周瑜对当差的说:“你随我们一起到河边,下联便有”。
来到河边,周瑜和孙策于两岸相对而坐,放下钓竿。周瑜对当差的说:“你回去叫你的老爷快送三千贯来吧!”当差急促地说:“下联呢?”周瑜说:“去禀告你家老爷,就说有两个少年在夹河两岸相对钓鱼。”
当差的没有办法,只得回去如实秉报。县官老爷也不糊涂,思忖了一番,忽然一拍大腿,叫道:“‘夹河两岸二少年双竿对钓’,真是绝对呀!妙哉,妙哉!”立马派当差的给周瑜和孙策送来了三千贯。
周瑜和孙策把这三千贯赏钱捐给了当地的老百姓,把夹河上原来的木板桥修成了石头桥,一直沿用直今。
八、 练三墩演兵
舒城干汊河镇有三个大土墩子,名字叫“练三墩”。相传,这是周瑜一周岁“抓周”的时候抓到了宝剑,用宝剑削去山头而形成的。
舒城有个风俗,即婴儿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抓周”仪式,在婴儿面前摆放出书本、笔、文具、算盘、钱币、兵器、农具、匠器等各类东西,让婴儿摸抓,抓到什么,意味着长大后就干什么或有什么。如抓到书本,预示着长大从文,抓到算盘,长大经商等等。周瑜“抓周”抓到的是宝剑,预示着周瑜今后从军。
抓到宝剑后的周瑜,欢蹦乱跳,四下挥舞,先指着一座不远处高高的土山,土山顿时被削去山头,成为一个大土墩;又用剑一挥,又削去左边一座土山的山头,再用剑一劈,又削去了右边一座土山的山头,从而形成了“品”字形犄角之势的三个大土墩子。
长大后的周瑜,就在这三个土墩上面屯兵布阵,每日操练。三个墩子上分别是穿红、黄、白衣的三支部队。一边是刀光剑影,舞枪弄棒;一边是擒拿格斗,攀爬跳跃;一边是战马驰骋,骏骐纵横……
为了指挥兵卒训练,周瑜在三个墩子之间来回跳跃,像飞人一般,在三个墩子上指挥着个三支部队进行训练。每到周瑜练兵之时,当地群众都要前来观看“周瑜跳墩练兵”。后来人们就称此三墩为“周瑜练三墩”。
九、 捉“鬼”教技
东汉末年,每年的梅雨季节,舒城易发大水。周瑜17岁的这年夏天,大雨滂沱,山洪暴发,龙舒河(今杭埠河)水位暴涨。忽然有人来报:“不好了,一伙水鬼又来抢劫庄园和财物了。”周瑜闻知,微微一笑:“好,正愁着他们不来呢!”原来,这里一到发水的时候,这些“水鬼”就从南山泅水过来,趁火打劫,搔扰乡邻,只要人们追赶,他们凭着很好的水性,个个跳下河,钻到水里,跑得无影无踪。人们拿他们没有办法,就称他们为“水鬼”。
周瑜从寿春回来,听说这事后,一直在想着追捕这些“水鬼”的办法。当听到这伙人又来进庄园抢劫时,周瑜一声令下:“各就各位,准备捉贼!”平时跟随他的一班人马,飞也似地去了。
泅水过河的“水鬼”们,听说周瑜回来了,并在指挥大家追赶他们,个个吓得掉头就跑,纷纷跳入河中,瞬间不见了踪影。只见周瑜站在周瑜城上,大声喝道:“开始捉鬼!”早已埋伏在河边的家丁们立即拉起河里的绳子,从河里扯起了一张大网,那些“水鬼”们大多就像一条条大白鱼,个个被网住了。
周瑜逮着了这些祸害民众的“水鬼”,人们欢欣鼓舞,无不称赞周瑜的智谋,对周瑜敬佩不已。
庭堂上,周瑜亲自审训这些“水鬼”。原来,战乱不断,灾害频发,大水冲掉了这些人的房子和庄稼,生活苦不堪言,无奈才凭着好水性,动念过河打劫富裕的周家庄园。
闻知此情,周瑜既有同情之心,又有惜才之意,遂免除了他们的罪责,将他们全部收归部下,并命令他们担任水军教头,教自己的部下在龙舒河里学习水上各种功夫。于是,周瑜的部下潜泳、蛙泳、蝶泳、踩泳等样样全会,划船、撑船、摇橹、摆渡等个个精通,水上射箭、格斗、拼杀等招招过硬,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水上部队,以后,这些人在赤壁之战中个个大显身手,为赤壁之战立下了大功。
十、 惩舅舅
舒城有个地方叫“侯家畈”,原在乌沙,今天是万佛湖淹没区。这个地方原来住着六、七十户人家,候姓的居多。周瑜的舅舅姓侯,就住在这里。自从周瑜不徇私情、秉公执法,惩治了叛投曹操的舅舅,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姓侯的了。
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准备渡江吞并东吴。经过舒城之时,对东吴大都督、统领东吴水陆大军周瑜的家乡实行大屠杀。周瑜的舅舅贪生怕死,投降了曹操,充当内奸。
端午节的前一天,周瑜的部队路过舒城。舅舅闻知,即前往周瑜帅营探听虚实。周瑜热情接待,询问家乡情况。舅舅假惺惺地挤出了几滴眼泪,向周瑜哭诉道:“曹操已杀害了与周瑜有亲戚关系的很多人。只有自己逃得快,所以才幸免于难。”周瑜很悲伤。这时,舅舅告诉周瑜:“将士经过舒城,明天是端午节,我要犒劳犒劳将士们,给每个人做三个粽子。以表达我对将士们的爱戴。侄儿,我要准备多少粽子呢?”周瑜眉头一皱,对舅舅说道:“部队的人马可是军机呀,不便告知。”舅舅知趣地说:“对,对呀!这是军事秘密,我怎么能问呢?这样吧,明天部队经过的时候,我每人发三个粽子就是了。”周瑜沉默未语……
当晚,部下抓到前来与周瑜舅舅取情报的曹操奸细。奸细供认了周瑜舅舅投靠曹操充当内奸的事情。于是,周瑜毫不留情地将舅舅下到大牢,准备第二天惩办。舅舅知事已败露,自知羞惭,于当夜上吊而死。
侯姓人知道此事后,都以此事为不光彩,自愧姓侯,纷纷改侯姓为他姓,从此,乌沙一带便再没有姓侯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