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阡陌浅析海灵草诗歌《车过尘埃》

如果我说“蓝色”是这首诗歌的底色,“心伤”是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会反对?然车过尘埃,只为远行?如果真是这样,那“欢乐的蚂蚁唱歌”无异于有《阳关三叠》氤氲的送别之意。在这里,阡陌窃以为作者是在以乐景写哀,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你就让窗户一直深蓝。无语”又见蓝色,而且很深。临窗目送别离的人又在哪里?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都到黯然销魂这地步了,想必心伤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font=Times new=]接下来,我们除了可以领略到作者娴熟的蒙太奇和意识流叙述结构,还可以看到,在[font=Times new=]《车过尘埃》这首诗中,时间的跨度在诗中成为了一种空间的跨度的可能。“星期三”“有一天”“2009年10月18的下午”,这三个定义时间范畴的词句,之间显然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也许作者是可以区分三者之间发生的先后的,但读者则万万不能。相反,我们能清晰感觉到的恰恰是时间之外的“阳光照耀”“有人走失了马匹”;“窗前吟诵相见欢”“现实的平安夜”;还有“雨在下”“有人站在窗边”这些支撑起整首诗的诗性空间的物象。因此,当我们煞有介事来讨论一首诗中的时间时,得到的往往是空间的自我呈现。[/font][/font][font=Times new=]应该说,《车过尘埃》的物象和作者是有点距离的。因为这些并非是诗歌文本直接的客观呈现,而是通过作者叙述和阐释的,“遇见玻璃”,谁遇见?当然是作者,还有“我们在窗前吟诵相见欢”,“有人站在窗边”等等,这都说明读者和物象之间隔着一个叙述者。一般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距离感,才更容易营造出独特幽邃的诗歌意境。当然,凡是有意境的诗,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感,换言之也就是一种陌生感,究其根源,是因为诗歌文本的事境和语境之间形成的恰到好处的黄金距离,过近则趋实,了无诗意,过远则虚空,言之无物。[font=Times new=][font=Times new=]《车过尘埃》既非客观的陈述说明,也并非刻意拉长镜头实现远距离抒情,而是将时空下的生命张力和情感张力灌注于文本之中,使之不再虚渺而极富遐想的底蕴,阡陌以为这才是[/font][/font]事境和语境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的典范之作。[/font]

[font=Times new=][font=Times new=]此外我们不能忽视海灵草一贯的趋于完美的内在语感,像“隔壁之远/有人走失了马匹”,“树叶深藏了一只虫子/有人心藏了似水流年”,“有人站在窗边/想起一场花开”,这些既质朴又美的无处可藏的句子,可以印证一个写作者把握和组织语言的智慧。《车过尘埃》的诗歌文本总体来说是朴实而不着铅华的,但作者善于扑捉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细节,用蒙太奇和意识流的叙述结构将生活场景虚实结合,营造出了一种辽阔而参差的诗性境界,于是原本貌似普通的意象显示出了强劲的诗性张力和丰盈的喻指内涵。这不但让诗歌散发出古典的韵味质素,又有着强烈的现代意识。还是居士评论的好[i]“......[font=宋体][size=10.5pt][u]我认为美在婉约、深沉,美在内心的刻画、重塑,当然,也美在诗意浓郁,所以,既有外在美,更有内涵美。海灵草的诗歌意象营造,诗意意境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u][/size][/font]......”[/i][/font][/font]
[i] [/i]
[font=Times new=]《车过尘埃》[/font]

车过尘埃。那是一道蓝色的心伤
远行的人,留下生长缓慢的藤条
欢乐的蚂蚁唱歌。马兰花开二十一
你就让窗户一直深蓝。无语

遇见玻璃是星期三的事
那天阳光照耀。隔壁之远
有人走失了马匹

有一天,我们在窗前吟诵相见欢
煞有介事。
继续赞美叶片。花朵。
继续等待栅栏边的天真
原谅我,这是一个现实的平安夜
树叶深藏了一只虫子
有人心藏了似水流年

雨在下。夜行人遐思无邪
[font=Times new=]2009[/font]年[font=Times new=]10[/font]月[font=Times new=]18[/font]的午后
有人站在窗边
想起一场花开

[font=Times new=] [/font][font=Times new=]09[/font]、[font=Times new=]10[/font]、[font=Times new=][font=Times new=][font=Times new=][font=Times new=]18[/font][/font][/font][/font]
学习了感触很深
这首诗真的很难懂!不过阡陌点评后明白了一些。要学会“事境和语境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很难。欣赏学习!
[i=s] 本帖最后由 逝水微澜 于 2011-6-13 11:21 编辑 [/i]

勉力学习了诗与评。苯拙地理解了一些,我解为“腾空”“切断”“取样”,以虚务实之术。
——谢超版好评论,可以帮助理解这一种风格的作品。
……
初读这首诗,感觉很迷茫,看了阡陌的解读,对这篇作品才有了一些了解!阡陌辛苦啦!
在壁枕霞,临溪饮露,持数瓣心香,开作一花一世界

随风播种,落地生根,居三分弱土,结成几果几须弥
[quote]学习了感触很深
[size=2][color=#999999]飞颖 发表于 2011-6-11 13:06[/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9021&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候
[quote]这首诗真的很难懂!不过阡陌点评后明白了一些。要学会“事境和语境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很难。欣赏学习!
[size=2][color=#999999]小芹 发表于 2011-6-12 21:24[/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9510&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多批评,多交流
[quote]勉力学习了诗与评。苯拙地理解了一些,我解为“腾空”“切断”“取样”,以虚务实之术。
——谢超版好评论,可以帮助理解这一种风格的作品。
……
[size=2][color=#999999]逝水微澜 发表于 2011-6-13 11:15[/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9583&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候
[quote]初读这首诗,感觉很迷茫,看了阡陌的解读,对这篇作品才有了一些了解!阡陌辛苦啦!
[size=2][color=#999999]兰馨幽幽 发表于 2011-6-13 11:27[/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9585&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多批评,阡陌远握
我认为美在婉约、深沉,美在内心的刻画、重塑,当然,也美在诗意浓郁,所以,既有外在美,更有内涵美。海灵草的诗歌意象营造,诗意意境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抓住了海灵草诗歌最本质的特征。问好阡陌
慢慢品味。
欢迎光临指冷新浪小窝http://blog.sina.com.cn/kingshy1205
[quote]我认为美在婉约、深沉,美在内心的刻画、重塑,当然,也美在诗意浓郁,所以,既有外在美,更有内涵美。海灵草的诗歌意象营造,诗意意境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

抓住了海灵草诗歌最本质的特征。问好阡陌
[size=2][color=#999999]溪边芳草 发表于 2011-11-1 22:47[/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0736&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呵呵,这是居士的观点。
[quote]慢慢品味。
[size=2][color=#999999]指冷笙箫寒 发表于 2011-11-4 14:46[/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91290&ptid=391]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多交流
拜读。欣赏学习。
欢迎光临指冷新浪小窝http://blog.sina.com.cn/kingshy1205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