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50
- 帖子
- 39
- 精华
- 0
- 积分
- 72
- 威望
- 72
- 金钱
- 72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6-20
- 最后登录
- 2013-7-1
|
1#
发表于 2013-1-7 01: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浅谈人世间的友谊
一、什么是友谊
如果给友谊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友谊就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需要的一种美好感情。这里面有四层含义,即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需要的感情,是人与人通过交往形成的感情。
首先,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感情这个概念很宽泛,不仅人与人之间会产生感情,人与物之间也会产生感情。俗话说,日久生情。人与周围的事物相处久了,会自然而然地生出感情来。比如,家里养一只小猫,每当你从外面回来,它总是迎接你,冲你咪…咪…叫几声,时间久了,你就会对这只小猫乃至于它的叫声产生感情。再比如,在院子里载了一棵树,每当春天到来它就会发芽,每当夏天到来它就会枝繁叶茂,每当秋天到来它的叶子就会纷纷落下,这样年复一年,你就会对这棵树,它发的芽,生出的叶子乃至于它的落叶产生感情。但是,这些人与物之间的感情都不是友谊,因为友谊是特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很多种情况,并不是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友谊。比如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就不是友谊,亲人之间由于某种原因即便反目成仇,但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无论你主观上承认不承认,客观上的亲情关系都依然存在。友谊却不同,无论两个人以前的友谊多么深厚,一旦反目成仇,则友谊便随之化为乌有。再比如男女之间的爱情,与友谊也是有区别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性存在必然联系,但友谊与性并无必然联系。
另外,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看,还可将感情分为和丑陋的和美好的感情两种情况。比如同性恋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但这种感情很明显是一种畸形的变态的感情,与自然造化和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相背离,因此是一种丑陋的感情。而友谊则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因为友谊除了能使对方产生愉悦和渴望外,还与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一致和吻合。
其次,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的感情。
古今中外的人们都赞美友谊,《诗经》里有这样的诗句:“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友谊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纯洁无私的感情。唐代诗人王勃在其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谊是千山万水阻隔不断的感情。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人生没有友谊便会陷入孤独。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布拉亥则说:“友谊,那是心灵的神秘的结合者,生活的美化者,社会的巩固者”。友谊不仅有益于个人,而且有益于社会。
如果说黄金是贵重的,那么比黄金更贵重的就是友谊。如果说财物的作用是维持人的生存,那么友谊的作用则能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如果说品尝男女之间的爱情就象品尝甘甜的蜂蜜,那么品尝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则象品尝香醇的美酒。如果说家庭里的亲情会使你感到亲切,那么社会上的友谊则会使你感到温馨。
得到了友谊,不仅远离孤独、寂寞和空虚,而且能拥有理解、帮助和支持。得到了友谊,不仅一帆风顺时不会骄傲、浮躁和狂妄,而且遭受曲折时不会灰心、低头和屈服。得到了友谊,不仅会在欢乐的时候增添欢乐,而且会在痛苦的时候减轻痛苦。
第三,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相互需要的感情。
任何一个人,无论他的能力有多大,在自然和社会面前都显得极其渺小。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在人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如果说生产关系是一种最强大的社会关系的话,那么友谊关系则是其中最美好的一种社会关系。
人们所以赞美友谊,就是因为友谊是一种最美好的社会关系,人们可以从友谊中获得极其美好的、愉悦的感觉。因此,这种需要不是一般的需求,而是一种渴望,就象于酷热天气中渴望迎来一缕轻凉的风,于干旱季节中渴望迎来一场雨,于茫茫沙漠中渴望看见一片绿洲。
生活因为友谊而美好,社会因为友谊而和谐。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解不开的疙瘩,会迷茫、彷徨、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你伸出了友谊之手,对方会因此看到光明。人的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个人遇到挫折的时候,总是渴望得到同情、鼓励和支持,这时候你伸出了友谊之手,对方会因此产生希望。人都是有尊严的,无论贫富和贵贱,都需要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如果你能屏弃阶级、阶层的世俗观念,伸出友谊之手,对方会因此增添生活的自信。
第四,友谊是人与人通过交往产生的感情。
人与人的交往是产生友谊的前提条件。两个人没有任何交往,是不可能产生友谊的。有了交往,便有了产生友谊的可能性。交往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的。交往时间的长短和交往空间的大小,对友谊的产生都是有影响的。
一般情况下,交往的时间越长,产生友谊的可能性就越大。交往的过程是人与人加深了解的过程,当了解到对方的认识、爱好、兴趣、气质、技能、品德等等时,一旦发现其中有令自己赏心悦目的地方,便会萌生结为友谊的愿望,一旦双方都萌生了这种愿望,结出友谊之花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也有一见钟情的情况,第一次见面相互之间就产生了好感,也是常有的事情。
交往空间的大小对于友谊的产生也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交往的空间越大,产生友谊的几率也就越大。交往的空间大,交往的对象就会增多,产生友谊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在古代,由于受交通、通讯工具条件的限制,人们活动的空间范围较小,因此没有所谓“国际”友谊之说,而只限于“海内”的友谊;只能在现实中寻找友谊,不可能象现在这样可以到网络上寻找友谊。
二、友谊的产生
人世间的友谊,就象百花园中的花朵一样,有许多种鲜艳的颜色,许多种美丽的姿态,许多种沁人心脾的芳香。但是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如相互理解型、目标一致型,兴趣相投型、言行默契型,差异互补型,等等。这样划分友谊的类型,有助于理解友谊是如何产生的。前面讲道,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需要和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友谊产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这些都是前提条件,或者说使友谊的产生成为必要和可能,而要促成必要性和可能性向必然性和现实性的转变,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条件,如相互间的理解,目标的一致,兴趣的相投,言行的默契,差异的互补,等等。
首先,相互理解会产生友谊。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携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一次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其次,目标一致会产生友谊。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受当时政府的迫害,他长期流亡在外,生活非常穷苦。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总是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渡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亲密合作者。
第三,兴趣相投会产生友谊。
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玛丽•居里,和压电效应的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都对科学试验有着浓厚而强烈的兴趣,他们都很清楚对放射性物质进行试验极有可能危及自身的健康乃至生命,但仍意无反顾地继续坚持进行这种试验,这就说明正是相投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并由友谊进一步升华为爱情,最终结为夫妻。
第四、言行默契会产生友谊。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诞生,就是朋友间默契作用的结晶。1842当达尔文有了某种思想萌芽而迟疑不决时,他的良师益友地质学家赖尔和植物学家虎克,就曾在思想方法和学术方向上给达尔文以很大的启发和引导。赖尔非常着急地劝达尔文加紧收集材料,当达尔文的成果凝结成为理论体系时,他俩又及时提出修改的意见。可以这样断言,如果没有朋友间默契的作用做推动力,也许科学史上记载的进化论的创立者不是达尔文,而是别的什么人。所以,与朋友在一种默契的氛围中相处一小时,比一整天的沉思默想更能令人思维开阔,才思敏捷。
第五,差异互补会产生友谊。
电视连续剧《五湖四海》中的主人公傅子刚和郑达志,性格差异很大,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傅子刚豁达耿直、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而郑达志则有点儿小资情调,很浪漫,重品位。但是,正是他们性格上的差异,产生了互补的功效,使他们在风风雨雨的几十年里,经历住了一次又一次感情的考验,无情的政治运动和炎凉的世俗观念不仅没有丝毫动摇他们之间的友谊,反而使他们之间的友谊愈加牢靠和坚不可催。
三、关于男女之间的友谊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撇开男女之间的关系谈人世间的友谊,显然有失偏颇。男女之间关系中是否存在友谊,历来都有争议。但归纳起来,无非三种观点,一是有;二是没有;三是有,但几率非常小。
暂且不论这些观点孰是孰非,首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加以评论:一、男女之间关系发展过程究竟可分为哪些阶段?二、友谊的评价尺度究竟是什么?三、婚内性关系是否都是美好的?四、非婚姻性关系是否都是不道德的?五、评价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究竟是什么?
首先,男女之间关系发展过程究竟可分为哪些阶段?
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或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其发展过程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友谊关系。由于男人和女人性别上的差异,男人和女人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会多出一个阶段,即性关系。仅就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而言,又可分为非婚姻性关系和婚内性关系两种情况。也就是说,除去男女之间的婚姻性关系,男女之间关系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友谊关系和性关系。
其次,友谊的评价尺度究竟是什么?
友谊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需要的一种美好感情,这一点应是无可争议的。那么,对友谊概念里面的“美好感情”应该如何评价?似应从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个角度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从生理的角度看,美好感情就是能够使人愉悦、快乐的感情。很显然,男女之间的性关系是能够使人愉悦、快乐的感情,因此单从这个角度看,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属于美好感情。从心理的角度看,美好感情是人与人相互需要的感情。毋用置疑,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能够满足男女之间的相互需要,因此单从心理的角度看,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亦属于美好感情。那么,从社会的角度看,男女之间的性关系即非婚姻性关系,很明显与婚内性关系是对立、排斥和冲突的。但是,这是不是就表明非婚姻的性关系一定是不美好的呢?
第三、婚内性关系是否都是美好的?
在古代,由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往往是由“父母之命”、“媒勺之言”决定的,男女两个人在缺乏起码了解的情况下走到了一起,不用说思想认识、道德品质、性格爱好不能相互了解,甚至两个的人长相也难相互知晓,更不用说性的接触。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婚内性关系的美好是不可能有保障的。再加上性知识的封锁,婚内性关系的美好更会大打折扣。在今天,由于婚姻自由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思想解放的程度大大提高,再加上性知识已经成为普通的生活常识,婚内性关系的美好自然会大大提升。但是,这是不是说,现在婚内性关系的美好已经达到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的程度呢?应该说,还没有达到如此完美的程度,也就是说婚内性关系的美好还没有达到百份之百的程度。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明是,婚前性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是社会所不认可的行为,这就很难确定婚内性关系是白分之百美好的。
第四,非婚姻性关系是否都是不道德的?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即大家都认为非婚姻性关系是不道德的。因为只有婚内性关系才是符合道德规范的,非婚姻性关系与婚内性关系是矛盾的,所以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非婚姻性关系发生在婚内性关系不是美好的背景下,又当如何解释?当然可以将不美好的婚内性关系和非婚姻性关系都斥之为不道德的。那么,究竟何为道德规范?
第五,评价人际关系的道德标准究竟是什么?
一般认为,无损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都是符合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行为。但是,仅限于这种理解是不完善的。因为这种理解把主体排斥在外,回避了有损于主体的情况应当如何评价的问题。他人和社会当然不应受到损害。由此推之,主体也不应受到损害。因此,应对道德这个概念作进一步的抽象和提升,道德行为应视为无损于他人、社会和主体自身的行为。只有把道德规范提升到最高境界,评价标准才不至于产生歧意。有鉴于此,维持婚内性关系的不美好,或者用不美好的婚内性关系排斥非婚姻性关系,其实是不周严的,相反的,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非婚姻性关系则应视为对不道德的婚内性关系的补充或补偿,因此简单的斥之为不道德的行为,理由是不充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