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好诗耕读】第四期:延安——俨俚

[i=s] 本帖最后由 梦人 于 2012-10-30 13:52 编辑 [/i]

[b]栏目献词:[/b]这是一个自由交流心得、分享思想的园地,每期都会精心选择一首现代诗歌,同时在多个论坛展示,供大家一起欣赏品鉴、学习交流。如果您对该诗歌深有感触,那就不吝留下您的[b]感言[/b];如果该诗歌中某个亮句引发了您的灵感,那就即兴[b]留诗[/b]一首(题材不限、形式自便),大家继续进行深度[b]赏鉴[/b]。此栏目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你可以看或者不看,你可以写或者不写,你可以在下面[b]推荐[/b]与此相似的好作品,也可以推荐其他好诗歌以备下期用,另外你还可以延展发挥,以你的形式为此栏目添光增彩,所有精彩的回评都会在主贴下即时更新,期待您的精彩![b](注:欲将此建设成为一个广泛参与的栏目,故而发在各论坛诗歌主版块,望各位管理员能保留几天,然后再根据需要转移至合适的板块,以诗歌为名,梦人先谢过各位了!)[/b]

[b]主持人语:[/b]在这个火红的季节里,延安不止是一个记忆。选择这首以延安为题的诗歌,也不止是为了应景。而是试图以一种现实的理解尺度来度量历史与现实,想在纷繁复杂的当下探索一点现实精神。在当下,我们常会提到一个词汇——担当。可是,担当不是漂浮在云层之上的虚妄之想,而这些脚踏实地的吟唱正是培植担当最肥沃的土壤!

[b]诗歌展示:[/b]

《延 安》

作者:俨俚

睁圆眼看不到什么雄奇
就那么几个一点也不高的山头
竖直耳听不到什么壮观
也就是那些熟悉的平风凡雨
手指摸一摸窑洞的墙壁
都是些不起眼的灰粉与黄尘
尝尝延河里流动的水花
也确实没有什么特别滋味
那些石头与土疙瘩甚至干巴巴的
那些野草与树木甚至稀拉拉的
可我们谁都知道
几十年前就在这么个地方
所有的石头都放射出光芒
所有的风雨都铿锵有力
那些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尘埃
抬起了头颅挺直了胸脯
那些细碎的不能再细碎的波浪
肩膀并着肩膀胳膊贯着胳膊
小米与土豆草鞋和布衣
列好队伍一起大合唱的时候
那面朝霞般色彩的旗帜
在巨大的黑暗里拱了出来
根根经脉涌动信念的血液
丝丝纬线喷射精神的光焰
让那从里到外一直呻吟的民族
至上而下都是伤痛的大地
咬紧牙爬起身撑着腰站了起来
几十年后的现在说着想着
我们的全身都炽热起来
现在竟然已经按捺不住了

[b]梦人跟读:[/b]

  但凡遗迹,如果抹去了历史的光辉就一文不值。瞻仰遗迹,为的是缅怀历史,在历史的脉络中探索人性的意义。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现实为起点,在营造出一种广泛的认同感后,将读者置于了一个莫大的疑问中。然后笔锋一转,豁然开朗
,读者无不与诗者“全身都炽热起来”。
  正是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组合改写了历史,那么至今仍然平凡的我们是否认识到了自身的那些本该也“按捺不住”的意义呢?从这点上说,此诗不仅是一首历史之诗、一首现实之诗,更是一首未来之诗,一首脱离了小我的、有所担当的诗歌。

[b]您的感悟:
[/b]
[color=slategray]李春霆:诗的视觉独特从小处着眼,有着细致的细部的刻画,正所谓一脉通百脉通。四两拨千斤,令人颌首。
主持人:对几个典型形象的生动刻画擦亮了诗歌的内涵,不禁想到了莫言的作品风格,同样的题材人家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出彩?俨俚诗友的这个作品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李景云属:好诗?呵呵,不好意思,读到后面几行,把脚气笑得复发了。不说思想了,高行健、王小波等写小说的已经批的很深了。就说这首诗歌本身吧,语言拖沓、琐碎。结构上明显铺垫的过火了。行与行的衔接通篇一个调子,没有变化。又读了一遍,结尾收的比较聪明,但有什么用呢:
主持人:当然了,曾经也有过文人无用之说,但还有人这么说,文人能在思想的觉醒上保持对社会纠偏的作用。纵贯此诗,诗人不惧将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刨开来放于浊世,让人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转入对社会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上。很高兴朋友真诚交流,这种真诚交流的本身其实与此诗的脉络也是一致的了。

润石:从视觉听觉触觉到联想,一气呵成,很值得学习的诗歌。
主持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内心的感受而服务,让人读后能产生共鸣。

张仪和:言志与抒情,歌诗所咏。这是一幅史诗般的图画 。诗歌凸显大爱与正气 !这样的诗歌读来, 令人振奋 。也更具现实的意义。
主持人:其实,说起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来都很感慨,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从现实的角度去表现,怎样让对历史在现实中焕发生机。

晨抒wang:恩,这个作品真的很棒。它棒就棒在语言,语言精美,语言准确,语言朴实。全诗30句,没有一个“人”出现,尽是些“山头”“墙壁”“黄尘”“水花”“野草”“波浪”“小米”“土豆”“布衣”“旗帜”“血液”,还有“呻吟”“伤痛”,最后“咬紧牙爬起身撑着腰”。当然,最后的"我们”肯定是一大群人,或者说代表一个民族。“炽热起来”“按捺不住”,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结尾啊!这样的主旋律作品,没有一种从心里发出的爱,是根本写不出来这样的效果的。
主持人:的确,主旋律的作品往往喜欢往大的方面写,结果总会弄得形式大于内容,其实试着向本诗这样,从小的方面,从最真实的角度着手,效果却很不错。
[/color]
——待添加——

[b]您的作品:
[/b]
——待添加——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不知道为什么,发了两遍,莫名其妙找不见了,再试试看。非常感谢大别山各位老师对此栏目的支持,望能继续关注,问好大家!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欣赏了!问好!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quote]欣赏了!问好!
[size=2][color=#999999]张宏雷 发表于 2012-10-29 21:27[/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00354&ptid=32049]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感谢张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鼓励,问好!遥握!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问好作者,远握!
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呢!
转到诗歌评论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