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纳兰容若《鱼的体内都藏着鱼骨做的梳子》和欣赏坦然的《矛盾》

《鱼的体内都藏着鱼骨做的梳子》
  
  他试着卸下重担,像骏马卸下马鞍
  马鞍又卸下骑士
  骑士卸下兵戈、铠甲和护心镜
  他卸下身外的
  又忙于卸下身内的血、肉和骨头
  仿佛真有一把刀
  刮掉鳞片、指纹、肌肤
  逐渐接近一条鱼赤裸着的真相
  
  ——纳兰容若
  
  漫谈:是的,一如纳兰所言:“怎么每一期都提到我?”这期真的又提到了纳兰。其实,月华是有愧于纳兰的,月华早就表示要漫谈纳兰的《草木时光》,直到现在月华也没有把那首诗歌漫谈下来。在此,就让月华对纳兰抱一个歉意的微笑吧。
  走进纳兰的博客,就像走进了蟠桃园,随手撷下一枚仙桃,都比凡间的个大,那是上帝赐给纳兰的礼物,纳兰又馈赠给了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纳兰,其独立的操行,像一块海绵,汲去我们身体里多余的水份;像割草机,刈去我们思想里荒芜的部分。还是就诗论诗吧,且看:
  “他试着卸下重担,像骏马卸下马鞍
  马鞍又卸下骑士
  骑士卸下兵戈、铠甲和护心镜”
  比喻,看似简单的比喻,却又暗藏着无穷玄机。骏马、马鞍、兵甲,这些和骑士结合起来,无疑会让人联想到战争。而诗人要卸下的“重担”,不正是内心的争斗么?不正是被世人们汲汲角逐的名利么?而“马鞍又卸下骑士”更是采用反用手法,通过逆写,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他卸下身外的
  又忙于卸下身内的血、肉和骨头”
  在纳兰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灵性的,纳兰是万物,万物又是纳兰,于是就有了“为万物代言”的说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纳兰与大自然已浑然为一,如此,内也是纳兰,外也是纳兰。对于芸芸众生的我们,纳兰告诉有言向告:修炼来自于两个相悖的方向:1,向内;2,向外。
  “仿佛真有一把刀
  刮掉鳞片、指纹、肌肤
  逐渐接近一条鱼赤裸着的真相”
  依然是比喻。鱼,果真鱼乎?鱼者,人也!鱼者,万物也,老子之“一”也!割舍,必然是疼痛的,然而正是经由疼痛的割舍,我们才能达到真理的彼岸,完成人生的修渡。不妨把比喻的步子跨得大些,一把刀就是一个上帝,直到把我们刈剪得条理清晰,就像一条鱼骨,鱼骨上的一把梳子。
  通篇比喻,喻体的选取如此贴切,若非一双慧眼,是很难“看”到这些的。总之,纳兰的诗,放射着理性与智慧的光芒。
  利用这种光芒,佐以雨水,可以合成内心的糖分。
  
  
  《矛盾》
  
  当时他从大汉贩卖瓷器。每个夜晚都会出现一双黑色的眼睛
  河流终将流入大海,他神秘地筹思着一场相逢
  光阴在那一刻定格,泛起微澜的波
  “不幸的是,人总会衰老的。”
  他扶着拐杖,等白昼吞没黑夜
  
  ——欣赏坦然
  
  漫谈:欣赏坦然(莫如叫她坦然吧),一位和月华从未“谋面”的诗人,于2011-08-2111:23:28,风尘仆仆地赶到月华的博客,留下了三个字,又匆匆离去。当月华尾随而至,眼前一亮,发现一块闪光的金子,正是眼前的这首诗(殊不知,诗人本身是更亮的金子)。呵,姑且就诗论诗:
  诗歌中,盛大的汉朝、古老的瓷器、黑色的眼睛、光阴里的波澜、拄着的拐杖、无垠的夜色,这一切,都使诗歌充满着神秘与玄幻之美。
  整首诗歌如一张缜密的网,我们找不到它的半点空隙,却又觉得网眼无处不在。而每一个网眼,都闪着剔透的光,照亮露水中的诗句。
  “他”所筹思的“相逢”,是否是一场隐约的爱情?还是期待已久的成功?我们不得而知。而光阴定格的“那一刻”,已沦为永远的回忆。河流终究要流入大海,年华的流失使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懂得珍惜。那时的天空,依然黑着,矛和盾相互搀扶,期待着黎明的佳期。
  一段坦然的文字,貌似纤弱,却又让我们如临大敌!坦然说:“这就是张力!”
  
这个估计是转载的了。评析人是月华。的确是佳作。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纳兰好象在这论坛吧。我看来过。可以叫他多来
楼兰女子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68998444
[quote]这个估计是转载的了。评析人是月华。的确是佳作。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10-4 20:23[/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86328&ptid=30292]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是转发。真是火眼精睛呀
[quote]纳兰好象在这论坛吧。我看来过。可以叫他多来
[size=2][color=#999999]楼兰女子 发表于 2012-10-4 20:2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86329&ptid=30292]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一直不认识他,就如现在不认识重庆的老乡楼兰一样,问好楼兰
纳兰是注册会员,但很少来。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