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楚飞云读诗系列

《愉快的聚会》

         -----刀歹
  
我数了数
六个人
十三根烟
散两轮
见面的时候一轮
走的时候一轮
第一轮
自己抽一支
后一轮
自己不抽
刚好
不用再买
我向聚会的地点走去
一路上
心里非常踏实
甚至非常高兴

点评:

刀歹的诗,可能更适合曾曙光“棉花和玻璃渣子的混合物口腔”来解读。初看诗的标题,觉得有些奇怪,刀歹的聚会在我酸溜溜,愤愤然的想像里,总应该是愉快的吧?他的聚会多半是和年青女性有关系——这倒不是标榜自己的清高,事实上他诗歌里的女主角,除了《广州纪事》里的小兰我多少有些印象外,其余的都只如过眼云烟罢。这次刀歹和我们玩起了小学算术,而这个算术在我看来,也实在算不得高明。初看之后就想笑,笑过之后再看一篇,心里便有了一些窘。这样的算术在自己不同的生活场景里也好像出现过,诗歌不需要算计,但生活又离不开算计;是湮灭还是沉陷,这是如刀歹诗人,或如我一般的诗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个艰难选择的过程。但愿我们所有的选择,就如同刀歹愉快的聚会一样,都有一个巧合,却圆满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算计,但也远离了痛苦。是的,我说的是痛苦。

《寓言》
     ——马尔吉拉图
  
五月的岩石上,坐着
浑身乏力的印第安人
    
我们都是浑身乏力的
印第安人,有着悬疑的历史
走向泛滥的河流

点评:

马尔吉拉图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马尔吉拉图写寓言和我读寓言时,都应该是在五月,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巧合,想必寓言和巧合,总是有着内在隐秘的联系。大略地看,寓言内在的文字信息和它所勾勒的明确的文字意象是不相融的,这是一个惊人的比照。一般而言,五月表述的是鲜花的盛开,但我们在马尔吉拉图的寓言里,看到的却是五月的岩石,问题是马尔吉拉图并不专心于此,他的岩石上还坐着浑身乏力的印第安人。很显然这是一种文化的,或文明的错位。印第安人并非另类,马尔吉拉图也深知如此,马尔吉拉图笔下的印第安人是人类文明的枝条上结出的幽暗的果实,而我们正在行走其间。毫无疑问,我们的存在和文明,都是一个巨大的悬疑,相对于时间泛滥的河流来说,这一切又显出如此的苍白和浑身泛力。本诗的意象和架构,可能超出了马尔吉拉图最初的设计,从这种角度来说,这也可以称之为天才的写作。


钢琴调音师

            ——刘频

他把医生赶走
把园丁从花蕊中赎回
他像猫头鹰一样幽幽地说:
“音乐最近出了毛病。”

他从大街拐入危险的音阶
一级级踏下去
探到音乐黑暗的谷底
看见大师的残骸 一片狼籍
他的初恋散发豆芽腐烂的气息

他惯于运用简单的工具
将娴熟的技术置于内向的灵魂
并在那些完美的美洲雪梨内部
埋葬昆虫的尸体

他强行解散一个庞大的帝国
命令生活边缘的夜游者突然集合
他把演奏家削成一颗颗琴键
嵌入意志和秩序的外部
他让钢琴从自己的喉管中吐出

“嗒”的一声 他把笨重的琴盖合上
在夜色漂起岁月残片时离开现场
他把手指上的习惯传递到
下一台钢琴

点评:

谈刘频似乎就不可避免地谈上世纪八十年的先锋写作,而这,几乎是我未知的;前段时间的一次聚会,谷未黄谈到现时代写作的先锋性,这简直是让我震撼。“我们把不是智性或白马的东西称作非马和原始”,我揣摩骆一禾的本意是,我们要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新寻找到智性的碎片和光。我想刘频的音乐调音师,还是在沿着这一条曲折的道路行走。钢琴调音师嘴里的音乐出了毛病,这是一种必然,相对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来说,圆满和无是不存在的,但我们的追逐却不能因此中止。钢琴调音师在他庞大音符帝国里的一切命令和幻想,正如我们在黑色文字帝国里的命令和幻想一样,面对绝望和不甘,我们还是要选择继续。“嗒”的一声,有时这并不是王琴盖合上的声音,它也可能是下一位钢琴调音师调音的开始,我想要说的是,我们除了执着,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
楚飞云的博客[编辑]http://blog.sina.com.cn/zsy813325210
好诗评!

我们除了执着,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


而一无所有,正是拥有的开始
  喻体(十二)
—— 陶杰

让她学狗叫,她就学。
樱桃小口“汪汪”叫,仿佛
花园乱了,玫瑰发出兰花香。
她静下来,身体
变得更薄了。桌子上
放一把椅子,让她站上去。
她的臀部星体般升到我的头顶,线条
和凹凸感像一座倾斜的建筑。
她尖叫着,用一个
随时准备扑下来的姿势把我填满了。
我喜欢玩一些小把戏,让她们
变幻出女人的立方根。
这不是爱情,也不是性。第三种,或
第四种,没有名字。在你
打哈欠的嘴张开一半时瞬间
由“啊”过渡到“茄子”的东西。
她站稳了,我一摇
一条瀑布马上出现在我的头上。
我一边摇一边得克服
用一只杯子接住她的念头。



点评:诗歌能不能沉溺于文字,这不是我目前所能讨论的问题。我只谈我读过这首诗歌时的感觉,在读这些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顶在时光和文字的边缘飘来飘去的草帽。对于作者所称谓的喻体,我想我还是知之甚少。这就如同那座倾斜的建筑,很多人都在这里面找到了如同时光阴影般存在的快感。事实上很多人都是反对诗歌总是要拿意象来说话,只是生的乐趣有时却在于:我们埋头所做的事,往往是违背了我们最初的意愿,这多可笑。有时诗歌撕裂的不仅仅是意象,而且还是生活本身。正如同作者喜欢的那些小把戏,它不是爱情,也不是性,他只是想让她们变幻成女人的立方根,这看似荒唐,怪异,却是最终的落寞和可悲。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得不在这里指出:女人的立方根是不存在的,在现实中不存在,在诗歌中也是不存在。当你用毕生之力举杯去接的时候,你可能接来的不是理想,而是污物。至于作者所言的头顶上的那条瀑布,也就是我前不久所说的风烟尽处的一座空城,只有它,才适合一些美的事物于幽暗中寂静的生长。


再读《资本论》①札记
——陈先发

奢谈一件旧衣服,
不如去谈被榨干的身体。
他说,凡讲暴力的著作常以深嵌的呓语为封面。
第一次枕着它,
是小时候陪父亲溪头垂钓。
老党员搓着手,
把肮脏的诱饵撒向池塘。
我在独木舟上,在大片崩溃的油菜花地里
睡到心跳停止。
日冕之下,偶尔复活过来
记得书中一大堆怒气冲冲的单词


对家族,这是份难以启齿的遗产。
祖母信佛,
而父亲宁愿一把火烧掉十九个州县。
这个莽撞的拖拉机手相信,
灰烬能铸成一张崭新的脸。
他们争吵,
相互乞求,搏斗,
又在深夜的走廊上抱头大哭。
祖母用白手帕将寺庙和诸神包起来,
藏在日日远去的床底下,
她最终饿死以完成菩萨们泥塑的假托。
而父亲如今也长眠山中,
在那里,
“剥削”仍是一个词。
“均贫富”仍是一个梦想。
坟头杂木被反讽的雨水灌得年年常青


为一本旧书死去,
正是我们应有的方式。
多年以来,我有持镜头写史的怪癖。
只是我不能确知冤魂项上的绞索,
如何溶入
那淅淅沥沥的空山新雨。
因为以旗为饵的城堡早已不复存在。
理当不受惊扰的骨灰,
终不能免于我的再读。
初识时,
那三、两下醒悟的鸟鸣仍在。
像池塘在积攒泡沫只求最终一别。
而危险的尺度正趋于审美的末端

点评:

陈先发是谁?这是一个疑问。至于马恩选集,我有幸十多年前读过,或者更准确地说,我花近一个月时间仔细地读过其中的反杜林论,抛开阶级立场或意识形态不论,到目前为止,我依然以为那是我读过的一本最有意思的书——顺带说一句:我怀念我读这本书时的那段岁月。单纯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来解读这样的诗歌,无疑是肤浅的。当然,诗歌从存在之初,都是没有离开过哲学的思辨。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诗歌的尖锐性,先锋性和资本论的批判性,竟是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对于宗教我们所要取的是信仰的坚守,所要舍的是认知的固宥,而对于其它一切的思想和学识,我们也应该同样如此。没有神明的存在,既是我们的悲哀,也是我们之幸,也就是说,没人能准确地预测到我们的未知。而我以为,正是这种未知,才突现出我们生的绚丽多彩。我们把我们所有生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资本论上,既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理的。资本论只能承载它能够承载的历史使命,过于夸大和贬低,都是不足取的。我们歌颂真的,善的,美的,正是因为我们明了假的,恶的,丑的;既歌颂,又能明了,这足以明晰人性本质的可贵,至于无论是作为社会的整体,还是知者的个体,能不能战胜种种恶欲,那就不是一本书,或一首诗所能承载的了。回过头来说这首诗,这首诗能保持如此的思辨性,就是足以令人称奇,这要比伊伊哑哑的歌,或伊伊哑哑的爱要好玩多了。至于表现手法,诸如“我在独木舟上,在大片崩溃的油菜花地里睡到心跳停止”“父亲宁愿一把火烧掉十九个州县”,都是有令人凝目之处。而至于诗歌语言的肃穆,幽沉,空阔之意,已碰解到宏大叙述的边缘,这就如同谜团一样有趣。
楚飞云的博客[编辑]http://blog.sina.com.cn/zsy813325210
欢迎云飞兄开帖评诗。鼎力支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本版置顶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评得好,欢迎飞云兄。
好诗好评学习中!
向晚的风
[i=s] 本帖最后由 楚飞云 于 2012-10-30 09:38 编辑 [/i]

[size=3]《蝴蝶斑》
     作者 夜鱼

就在右眼角下,我们的蝴蝶
用相同的黑色翅膀
抖落泪滴

姐姐,多年前,蝴蝶还睡在蛹里
我们还长在盛放月亮的井边
你握一把无色无瑕的小刀
对一张被你完整剔下的青蛙皮,沾沾自喜
那暗绿的花纹,肉红的蛙肢,让我恶心
是的,我们的恐惧很多时候不一样
唯一的一次吻合,是面对一副
再也长不出胡须的下巴
那是我们父亲的,越来越小的父亲
我们翻找了一万棵野草也找不到踪迹的父亲

母亲总是忙碌,忽视了追赶我们的蝴蝶
姐姐,我的蝴蝶阴影呈现出和你不同的质地
你迄今不知道,我曾扯脱过一个男人的袖子
那只裸露的胳膊,像极了剥皮青蛙
我大口大口地呕吐,翻江倒海的夜晚
你正气顺心安地修补着另一只男装袖子
姐姐,为此我发誓不对你泄露一个字
但我预言了你的青蛙
他将挣脱你的手指,跳到野地上蜕皮

你看,在扑扇扑扇的阴影下
那上蹿下跳的青蛙,显得多么滑稽
我们懒得描述,不仅是因为
我们都有疲倦得稀薄的嘴

点评:
夜鱼的这首诗,我读过很多篇,最初缠住我的是蝴蝶斑,剥皮的青蛙和男人的袖子,这里既有着深度的意象,也有着诗意的转折和跳跃。蝴蝶黑色的翅膀隐喻流逝的年华,是恰当的,并不觉出艰险。稍有阅读障碍的是剥皮的青蛙和男人的袖子,这可能超出了人惯常的想像。剥了皮的青蛙不但夜鱼会觉得恶心,所有有过类似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觉出恶心。事实上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及以前数代人都曾有过的记忆,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它却是一道难得的美味。很显然,夜鱼并不是在讨论一道吃食,剥了皮的青蛙折射出的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要不断面对的生活的真相,很可惜,真相并不一定就是幸福,它有时甚至还是残忍,是难以忍受的痛苦,是无从逃避的孤独。已逝的父亲,是可以依赖的美的事物的消亡。夜鱼比姐姐是更早醒悟过来的,因为她发现扯去袖子的男人的臂膀,像极了剥去皮的青蛙,而姐姐却是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这样的真相,她还在心安气顺的修补另一只破损的袖子。人性的悲剧如此比照着生活的残缺,其中惊人的力量便在文字中不动声色的喷涌而出。让人叹息的是,诗歌不可能一味的构筑光明和温暖,或者说阴郁也是生活不可剔出的部分,至于我们在面对生活真相的时候,又要如何从这种阴郁里走出,我想用诗歌来客观的展现,应该就是其间的第一步。直面,是一个勇者锤炼的过程。[/size]
楚飞云的博客[编辑]http://blog.sina.com.cn/zsy813325210
无题
文/121

独孤求败,小李飞刀
一页纸
拴住
呼吸
银杏的叶子飘下来飘下来
大地一片沉寂
见过海啸的人
声音嘶哑
母亲
弧线上的
一粒

读评:
刀不磨要生锈。可现在是冬天,窗外下着雪。很多年前,小李飞刀可能也遇到过相似的困惑。小李飞刀是谁?一个手握刀子的人,却找不出自己与生活的过节。我们总是在存在和虚妄的独木桥上行走。此时,我可能并不需要一首诗,玻璃门外的天空压得很低,找不到火烧灼过的痕迹。空调的嗡嗡声就像是时间的影子。很多人以及事,都在一页纸上保存着,墨迹让人影重叠,又分散。这里有独孤求败,有小李飞刀,有我,有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还有对异性和未知生活的种种猜度和幻想。轩辕剑里的妮可,是住在瓷壶里的,我进去游荡过,无所事事。但那些不真实却与我曾经的呼吸联系得如此紧密。和诗中不同的是,我身边飘落的是法国梧桐树的叶子,很慢,很轻,像黑白影像一样飘落。法国梧桐树又称悬铃木,高高大大,枝繁叶茂,在秋天会挂满既不好看,也不能吃的果实......。事实上没有人见过海啸,就如同没有人见过小李飞刀一样。只是我们的存在大多数时候是要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这也和诗意的存在要依赖于文字的表述一样。无题有时又恰恰是生活唯一的主题。最后,我还是来说说那道弧线。三十年前某个夏日暴雨过后的下午,我见到了这世上最美丽,最奇异的弧线,母亲和我们姐弟三人一起观看,我们的惊呼在母亲看来是完全多余的。之后十年,母亲最终成为了那道弧线上的一个小点。这些年,我一直都想重新寻找到那条弧线,但是惘然。我看到的只是父亲日渐佝偻下去的背影,以及自己对未知剔除恐惧的敬畏,并暗自庆幸:这个世界原来如此圆满,我们所有人的生命,都可以是这条弧线上永远不会被湮灭的一个小点。
楚飞云的博客[编辑]http://blog.sina.com.cn/zsy813325210
读云飞新评。以及诗友新诗。欣赏问好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