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好诗耕读】第三期:在水果街上碰见一群苹果——卢卫平

[i=s] 本帖最后由 梦人 于 2012-10-30 20:47 编辑 [/i]

[b]栏目献词:[/b]这是一个自由交流心得、分享思想的园地,每期都会精心选择一首现代诗歌,同时在多个论坛展示,供大家一起欣赏品鉴、学习交流。如果您对该诗歌深有感触,那就不吝留下您的感言;如果该诗歌中某个亮句引发了您的灵感,那就即兴留诗一首(题材不限、形式自便),大家继续进行深度赏鉴。此栏目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你可以看或者不看,你可以写或者不写,你可以在下面推荐与此相似的好作品,也可以推荐其他好诗歌以备下期用,另外你还可以延展发挥,以你的形式为此栏目添光增彩,所有精彩的回评都会在主贴下即时更新,期待您的加入!

[b]主持人语:[/b]每当酷夏将去,金秋未来之时,就有许多水果迫不及待地到城市赶早集,那些中看不中吃的水果不禁让我联想起了03年卢卫平创作的这首苹果,这是一首与劳动有关的诗歌,其纯净的语境之中除了那份诗人与生俱来的关怀之外,似乎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另,本期特别精选了中国现代诗人网劳动节诗赛优秀作品一起展示,同写劳动者,化蝶诗友给出了另一个独特的角度,值得赞扬,不多说了,让我们一起来解吧!

[b]诗歌展示:[/b]在水果街上碰见一群苹果

作者:卢卫平

它们肯定不是一颗树上的
但它们都是苹果
这足够使它们团结
身子挨着身子 互相取暖 相互芬芳
它们不像榴莲 自己臭不可闻
还长出一身恶刺 防着别人
我老远就看见它们在微笑
等我走近 它们的脸都红了
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
不像水蜜桃 红得轻佻
不像草莓 红得有一股子腥气
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
它们是最善良的水果
它们当中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
接受城市的挑选
它们是苹果中的幸运者 骄傲者
有多少苹果 一生不曾进城
快过年了 我想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
带回老家 让它们去看看
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

[b]名家跟读:[/b]
  一首可以成为一个年代的文化符号的诗。
  许多年后人们书写这段历史,将不会使用血泪、贫贱、良知和公义……这些过重又苍白的字眼,而会使用“苹果”这样一个形象,来记忆一段由她们创造的历史,记下什么是干净、健康,什么是廉价的付出,珍贵但卑微的生命。这个时代中国的味道神话不是来自别处,正是千千万万卑微的劳动者所奉献的生命的剩余价值。
  老练的笔法,纯熟的记忆。


[align=left][b]自话自说:
[/b]《向下的诗歌》[size=16px]作者:卢卫平[/size][/align]
[size=16px]  我的诗歌是向下的。
  这里的下,是乡下的下,是身份卑下的下,是高楼底下的下,是下里巴人的下,是九泉之下的下。而不是下半身的下。
  在这些下里,有我泥土一样质朴的父老乡亲。有老鼠一样在城里东躲西藏的民工。有在深夜大街上修自己鞋的修鞋匠。有分不清鼻子眼睛的拾荒者。有缺胳膊少腿的乞丐。有盖着树叶露宿街头的老汉。有在另一个世界日夜牵挂我的母亲。这些下,让我的诗歌充满怜悯情怀。让我始终是一个谦卑的写作者:让我时刻牢记一个诗人的良知。
  向下,让我总是看到生活中小的东西。看到细细节。看到日常,看到“世界大熔炉中被人们忽略的部分” (希姆博尔斯卡语)。在这种时候,诗歌就会成为一面魔镜,戴在我的眼睛上.使小的东西变大,使细节变得显著.使日常变得珍贵,使被忽略的部分得到关注和拯救。
  把不重要的东西,通过诗歌,变得重要。把没有关联的事物,通过诗歌,变得密不可分,把真相大白的事情,通过诗歌,说出新的秘密。这是我一直坚持的诗歌写作方向,也是我要去努力实现的诗歌理想。
  一个溺水者,往往只要抓住一根稻草,就有希望再生。
  一个在黑夜里感到恐惧的人,往往只要看到一粒萤火,就会穿越丛林,迎来黎明。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我像很多人—样,是一个溺水者。我抓住的稻草,就是诗歌。这是一根会思想的稻草。多少个暗夜让我颤栗,萤火照着我迎接黎明。这萤火之光就是诗歌之光。这光是从我的内心发出的。
  向下就是向内。一个诗人只能用内心允满人文关怀的光芒去照亮世界的暗夜;只能用内心的强大去战胜钢铁。
  向下,像树根一样向下,像树根一样扎向大地深处。根扎得越深,树升向天空的躯干就越挺拔高耸。也许有一天,树的躯干在岁月的风雨雷电中弯下腰身,不再升向天空,甚至看不见天空,忘记了天空有多高,但树的根永远不会忘记地有多厚。
  在大街上,我总是低着头走路。我在寻找我曾经走过的足迹。这是—种妄想。准能在水泥路上留下脚印?在大街上,谁的脚印不被别人的脚印覆盖?如果我看见蚂蚁搬家,我会停下来,看看它们,然后祝福它们.在大黑之前,它们能在自己刚安顿好的新家,静静享受奔波一天后的安宁。在告别这群蚂蚁后,我就会向自己提问。有没有人在我看蚂蚁的时候,他正站在摩天大楼上往下看,正好看见我。我在他眼里,是不是一只在搬家的蚂蚁。在现代工业文明这个庞然大物面前,谁又不是一只可怜的蚂蚁。
  一问到这甲,我就提醒自己赶快回家。我斑驳的书桌上,有一张白纸在静悄悄地等我写诗。我的诗歌中会找到我的脚印。诗歌会让我不是一只蚂蚁。[/size]


[b]论坛精品:[/b]弹棉花的小女人

作者\化蝶

喧闹的小巷像长舌妇
卖弄着市侩与风骚
闲来无事的人们谈着票子/房子/车子

弹棉花的小女人席地而坐
生活在她面前就是那床旧棉被
她用心弹着
弹小女儿的学费
弹乡下漏雨的老房子
弹城管那张失去人性的脸

她没有能力将生活弹到一尘不染
弹进眼前的那一幢居民楼里
她把目光投向低处的清贫
心里数着自己的小幸福
恬静如一片云

[b]梦人简评:[/b]这首小诗因为一个“弹”字而出彩。弹到女儿的学费是多么的真实,弹到城管失去人性的脸又弹得非常有力道,所以这个“弹”字不仅仅是“谈”的谐音,在作者笔下,这一个普通的字无疑变幻成了一把锋利游刃有余的刀。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刻意放低姿态,用小女人的微幸福反衬出了整个社会的浮躁的大环境。这样独特的表达方式效果很突出,从中也体现出了作者的冷静和智慧。再想,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人生观,幸福观,里面藏着一个颠簸不破的理。

[b]您的感悟:[/b]

[color=slategray]

疏影:用通俗平实的语言描写出身边平凡的人和事,更加贴近大众的心理,引发共鸣!
主持人:这样的诗歌才能有广泛的意义,在记录了时代的同时发人深省。

姜慕水:卢卫平的这首写得细腻、温情、优美。
主持人:的确,她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了精彩,语句优美,思想深刻,值得赞赏与学习。

莞尔:弹棉花的女人,一看题目就出现了一幅底层的生活场景.再看内容,"弹棉花的小女人席地而坐/生活在她面前就是那床旧棉被/她用心弹着/弹小女儿的学费/弹乡下漏雨的老房子",把生活的辛酸息数道出,引人共鸣;"她没有能力将生活弹到一尘不染/弹进眼前的那一幢居民楼里/她把目光投向低处的清贫/心里数着自己的小幸福/恬静如一片云"这里,对诗作的提升非常动人.是的,谁说清贫就不能幸福呢?需要指出的是诗中"喧闹的小巷像长舌妇""卖弄着市侩与风骚""弹城管那张失去人性的脸"这些地方直接了,也许反讽更有力度.
主持人:莞尔说得好,这是一首不难理解的诗歌,质朴而深刻,值得深入探讨!

莞尔:卢卫平老师的这首诗着眼于平凡的生活小细节,于平凡处发掘不平凡的人生哲理,于细微处折射社会群体.在手法上,使用了对比和排比手法,让诗很好地扩展,也更有说服力.正如大家所说,我也很喜欢结尾的提升,让人怦然心动.不足之处,个人认为,转承还不够自然,可以适当分节,再适当地增减语言,让语速缓下来.还有,诗中"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它们是最善良的水果/它们当中最优秀的总是站在最显眼的地方/接受城市的挑选/它们是苹果中的幸运者/ 骄傲者"这里,会不会还是主观了呢?个人见解,有待切磋.
主持人:对于苹果那段排比,以及此中所表达的,肯定是主观性体现,这也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指向:正是通过那种土生土长的、与生俱来的、未经污染的“纯”表达出了一种观念,什么才是骄傲的?什么才是重要的?不言而喻。
莞尔:欢迎梦人老师交流,如果卢卫平老师也在就好了.我再读发现诗中出现很多主观的词语,类似于辩论赛的用语,应该说这么写加强了说服力,但会不会削弱诗味呢.我相信可以在交流中成长,直言了。
主持人:诗人用了拟人化的艺术处理,但所表达的就是人。诗人通过这种由人到苹果,再由苹果到人的迂回,相互的联系贴切自然,将一个深刻的话题变得生动而耐读,这不正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吗?

十五岚:“等我走近 它们的脸都红了\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不像水蜜桃 红得轻佻\不像草莓 红得有一股子腥气\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它们是最善良的水果”美好的刻画与形容。诗歌流畅,一呼而下。
主持人:这种感觉自始而终,唤醒了每位读者美好的回忆。

邱也也:好诗好品读。质朴自然有思想。
主持人:通过这两首诗歌,似乎也可以看出思想性也不是多么神秘的东西,而诗歌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却是一种功夫。继续说下去,诗歌的功夫也没有多少高深的玄机,生活自然会给予有心人最好的答案。

梧桐花下人:两首的语言都可说是平实而质朴,没有刻意的高深,但从每一句都能感觉到诗人所表达的一种高尚情操,而这样诗歌情怀正是如今不可多得的。
主持人:正如您说的,诗歌的价值取向是一个问题。语言美、意境美在于诗歌来说很重要,但作为一首好诗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诗歌能否突破所谓的技巧,把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直接提取出来?答案是肯定的,至少从这两首诗歌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王居士:这两首诗颇好,前一首拟人的手法,写出生活的氛围,“快过年了 我想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带回老家 让它们去看看,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尾句升提了思想境界! 第二首弹棉花的小女人,赋予生活的意蕴,弹出了她的朴实,希冀,“弹小女儿的学费,弹乡下漏雨的老房子,弹城管那张失去人性的脸。”生活气息彰显。读后感到亲和力,身临其境。小市民力弹的幸福,给力了我们人生观的一股暧流!
主持人:的确,“暖”是两首诗歌的共通之处,这种暖来源于生活的最底处,不禁让人深思:现在这种暖为什么就缺乏了呢?是真缺乏了还是眼睛被什么给蒙蔽了?

霜冷寒天:关注生活,关注平凡的人,事,物,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感情,以及诗意,读来非常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主持人:的确,生活是精彩的。诗歌给予了我们一种可能,一种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真相的可能,而您说的亲切感与亲和力或许正是源于此吧?所以我们要感谢以上两位诗人的发现。

孙海勇:用时代的特色,描写出诗歌的意境。
主持人:反过来说就是这样:用诗歌的意境反映出了时代的特色。生活与文学本来就是相互作用的了,生活造就了诗歌,诗歌又反映了生活。

多梦的江南:语言质朴清澈,意境丰富厚实。
主持人:诗歌的意指深入浅出,给我们创造出了美的感受,如此,我们才有深入诗歌的可能。

天高云淡:很好。有了诗歌语言,还要有健康阳光的心态,这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就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苹果到弹棉花的小女人,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大放光彩,使我们更家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爱周围的人~~~
主持人:让您说到骨子里去了,不禁想到了文学与生活的定位(即哪个在上的问题),仔细想来其实生活远比文学精彩、远比文字所能表达出来的东西深厚,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color]

[b]您的作品:[/b]

(因帖子字数限制,新加内容均附于4楼中)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谋篇独特。问好!
明香回荡透四海,
百花怒放毒草稀!
一首好诗。
[i=s] 本帖最后由 梦人 于 2012-10-30 20:40 编辑 [/i]

[quote]谋篇独特。问好!
[size=2][color=#999999]张宏雷 发表于 2012-8-5 01:04[/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5932&ptid=27137]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很高兴能与论坛的朋友们一起学习好诗歌,问好,遥握!

[b]您的感悟:

[/b][color=slategray]逼割:向下就是向内。一个诗人只能用内心允满人文关怀的光芒去照亮世界的暗夜;只能用内心的强大去战胜钢铁。  
主持人:一语道出了诗歌的本应有内涵与意义。写诗歌首先需要选择一方合适的土壤,很自然,诗人找到了这方土壤。

我心飞翔:笔触开阔,含蓄且大气,甚是耐品,受益匪浅!
主持人:从高处立意,于低处着手,是这首诗歌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北溪高羽:许多年前读这首时,被深深的触动了。现在依然。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如果说经典的作品之中蕴含了某些永恒的东西吧,那么这首诗歌应该具备一二,用时下的一个流行的词汇说,那是接地气。

杨园:“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我喜欢扔砖头,原诗这个地方,诗人大约应当再思考一下,有点露馅的感觉,因写了苹果的特征,前后也有呼应,再这样写不太好,最好让读者自已思考。“乡下少女”大约有点多,是那种低头娇羞的红。读者有心一看,综合上下文,一看便明。诗歌一讲到细节,就有些烦人。
主持人:就诗歌文本来说,您说的没错。我的理解是,作者在此诗中的意指很明显,这个乡下就是为给后面做铺垫,就是为了表现那种淳朴的感觉。是铺垫还是露馅,仁智见仁吧,所有的细节都传达着作者欲表现的信息,而理解上难免有差别。
杨园:是啊,各有见解,不妨碍对好诗的认同。[/color]

[b]您的作品:[/b]
[color=#708090][/color]
[color=#708090]《诗歌——还原生活的载体》
——读卢伟平《在水果街上碰见一群苹果》有感

作者:落花

    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说法已经不陌生了,可如果要探个究竟,好像很费纸墨,其意义又有多大呢?
    某天在群聊跟某个朋友谈论,当他问及喜欢谁的诗歌时,我毫不犹豫回答杜甫,当他再问是否喜欢李商隐时,我犹豫了。
    杜甫的诗歌相信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是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最高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反映的题材都跟老百姓息息相关,忧国忧民的他是一个时代的代言人,悲悯、担当,笔锋如剑划破长空,令人唏嘘不已。而对于李商隐的诗歌,阅读的感觉很难用语言综述。我只能说很美很享受,但要说出某一首诗歌的具体的思想意义就难了。因为他的诗歌语言太美了,所呈现的意象瑰丽无比,可远观而不可近亵,使人沉湎虚幻缥缈的意境,而难以抓住一点实体来表说,这种美雾纱掩映,待将明又继续云罩雾蒙。我想这样的诗歌他很难走近老百姓,它与粗糙的生活原貌相去甚远。
      请原谅!我这样说无意亵渎李义山前辈的文学贡献,实是为了说明咱老百姓与文学的关系,生活的就是人民的,卓越的文学成就不是普通受众对一件文学作品衡量的标尺,纯艺术性的诗歌很难在田间作坊引起有效的共鸣。这是一个说特殊又不特殊的社会现象。

       有幸阅读卢伟平先生的诗歌《在水果街上碰见一群苹果》,初读就很抓人眼球,平实无华的语言,亲切熟悉的意象,使人一接触文字表面就进入状态,并循着诗人的笔触与作者的情感拧成一股细流,慢慢的一点一滴的穿行于字里行间。

   “它们肯定不是一颗树上的/但它们都是苹果/这足够使它们团结/身子挨着身子 互相取暖 相互芬芳”。诗歌一开头就开宗明义,说明了苹果的广泛性“不是一棵树上”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共性,共识。正因为都是来自“树”这个家,所以团结,惺惺相惜是自然不过的事情。稍微停顿一下,我们能说这只是苹果吗,它们难道不像我们某些人的生活原型吗?比如农民工,这支庞大的队伍,从四面八方进军城市,但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农民!

   “它们不像榴莲 自己臭不可闻/还长出一身恶刺 防着别人”。农民这个巨大的团体,从来都与田垄为伴,躬耕劳作,就如草堂里一抹永恒的诗魂,昭示着生命的贫苦与谦卑。“我老远就看见它们在微笑/等我走近 它们的脸都红了/是乡下少女那种低头的红”走近它们是本意是召唤,是无可抗拒的一种情怀的自然流露,它连带着亲情乡情,甚至是爱情,故乡梦里纯真的爱恋。“不像水蜜桃 红得轻佻/不像草莓 红得有一股子腥气/它们是最干净最健康的水果/它们是最善良的水果”这些独特的善良的真诚的接近生命本源的代言体,与那些取悦眼眸的美丽有着天壤之别。作者不但用对比的手法烘托苹果的秉性,并且层层递进大肆铺陈对苹果那份独钟,读来气势磅礡爱憎分明。这份情怀是对苹果是对劳动大众已然无需多言,他就那样的鲜活着,美丽着,温暖着,眼前的一切既灵动又韵味无穷。

   “快过年了 我想从它们中挑几个最想家的/带回老家 让它们去看看/大雪纷飞中白发苍苍的爹娘”最能体现情感的归宿莫过于过年的时候了。奔波一载,家是结束流浪的脚步的终点站。此时不管是丑陋的美好的无奈的失落的都在寻找一个家,寻找美好温暖的归宿,那怕是短暂的,也足够为下一程的出发储备满满的希望和勇气。这样的抒写苹果乎人乎?我们还需要再纠结吗?苹果也是人,人也是苹果,在不断兑换的语境中,我们深切的体悟一种强烈的情感的涌动,一种对生命的歌颂尊重和热爱。虽不则壮怀激烈,但也够震撼,够回味无穷,够激情飞扬不是吗?

   苹果在劳动大众那里还蕴含有一层寓意就是平安幸福。而给予平安幸福的莫过于家。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家是最能包容的怀抱,有了家就有了温暖,有了家就有了情感的重心,有了家就有了一切。

    来自大众的心声,安抚在外的脚步,诗歌末的情感升华,让温暖的主题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点,就像看到炊烟,烛火,母亲,热气腾腾的年糕,还有家门口识得主人的大黑“汪汪汪”的致辞,能不让人亲切而捧在手心慰藉心灵吗?我想,谁都抗拒不了回归的乡道的召唤,谁都是最彻底的孤儿,在情感线的回旋间,谁都会泪流满面的跪地抱紧母亲的臂弯……

    回到前面提到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能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引起读者强烈共鸣的诗歌是成功的,能让老百姓朗朗上口的诗歌它必定是生活的。只有生活的才是永恒的,鲜活的,我们谁都无可否认生活创造了精彩,离开生活的基点,再美丽的语言都像无根之花,经受不起时间的风吹日晒。所以与其说美好的诗歌高于生活,毋宁说是还原生活的本质的一种载体。[/color]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quote]一首好诗。
[size=2][color=#999999]王清光 发表于 2012-8-5 08:38[/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5982&ptid=27137]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望您能多多支持,感谢!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天高云淡:很好。有了诗歌语言,还要有健康阳光的心态,这样,在平凡的生活中,就能发现很多美好的东西。从苹果到弹棉花的小女人,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大放光彩,使我们更家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爱周围的人~~~

已经更新一个回评,望各位老师多多支持!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将会持续将各处的精彩点评附于主贴之下,另外,如果您对于任何点评有话要说,直接回帖,我也一并附在主贴下供大家参考。热切欢迎各位热爱诗歌的朋友们回帖参与!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好诗深度交流。化蝶的一首读过,的确不错。
向晚的风
好诗好评,红上一起交流,问好梦人!
[quote]好诗深度交流。化蝶的一首读过,的确不错。
[size=2][color=#999999]小芹 发表于 2012-8-6 13:20[/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6463&ptid=27137]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是啊,好诗的几个条件,这首具备了不少,耐读。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quote]好诗好评,红上一起交流,问好梦人!
[size=2][color=#999999]踏雪 发表于 2012-8-6 23:42[/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6606&ptid=27137]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好踏雪老师,感谢支持。又更新了部分精彩回评,望大家继续关注,多多交流!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深度交流,很好的教材,问候
欣赏!问好!
用通俗平实的语言描写出身边平凡的人和事,更加贴近大众的心理,引发共鸣!
[quote]深度交流,很好的教材,问候
[size=2][color=#999999]李庆贺 发表于 2012-8-8 16:54[/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6985&ptid=27137]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呵呵,一起学习,问好庆贺兄,
风吹花期过,日落追梦人。我的博客:缘来如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