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8
- 帖子
- 3349
- 精华
- 16
- 积分
- 3922
- 威望
- 3922
- 金钱
- 3912
- 来自
- 安徽六安
- 在线时间
- 69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5-2-7
 
|
3#
发表于 2011-12-19 11:23
| 只看该作者
[b]从松山居士的《七月流雨》窥视诗人心态[/b]
作者:胡德清
我是个诗歌门外汉,但我喜欢诗歌,偶尔也会动笔写写所谓的诗歌。这篇短文,既称不上诗评,也不是读后感,只是一种心灵共鸣的表现,权当一吐为快吧。
在一个流火的七月,一个心情“失落”的诗人游弋在诗歌的网里往外。记得,我在一篇杂志上看到题为《生活》的一首诗歌,整首诗歌只有一个字:“网”,当然有很多人反对这是一首诗歌,从严格的定义来说,一个字确实算不上是一首诗,然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其做申辩呢?有争辩就有其存在的道理,暂且管他孰优孰劣。
且看诗歌的第一节:“我的七月,住在火焰的对面”,初看这句时,我有点诧异,既然是七月,应该是流火七月,天气炎热,诗人既然选择了诗歌的住宅,为何不放在火焰的顶尖处呢?大家都知道,火焰的最外层、最顶端温度才是最高的,这样来形容不更为恰当吗?通读全篇才知诗人是别具匠心的:“潮湿,像一张巨大的网……网外的天空正在流火”,这里又用到了一个“网”字来表达心情,只是这个网字诗人给了它一个定义:不是金网,不是银网,而是一个潮湿的网。在一个炎热的季节,诗人用了一个词“潮湿”来表现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足见诗人内心的矛盾状态。在这样一个流火的季节,或许有许多莫名奇妙的因素会令人短暂性的失控,让自己一时无所适从吧?我猜想: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绵绵雨的天气让诗人心情一时的不快呢?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接着往下读:“一群隐身男女,在火焰中安装一道又一道门,从门里走出来的人,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胖,我缩着身子看那一道道门,以及门里门外的风景。”这群男男女女为什么要在火焰中安装火焰?难道他们是冰人不成?要以火来维持自己的体温?单看这一节,相信有不少读者会像我样,云里雾里,会有各种各样的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胖,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农民、工人抑或高官?农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身子早被土地拉成一张弓,工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想着想着,不由得会往那些高官厚禄者身上想去。“天空,飘下七月流雨,有工地工人汗水的咸涩,这时我游弋在网外,一片纯净的水域”,整篇诗歌,我想主题都在这最后一节衍射出来了。此时此刻的网,有着天壤之别,诗人由最初的被罩在潮湿的网内,到最后那网外的纯净的水域,心情是何等的纠结!
读完整首诗歌,我们再来梳理一下诗人意象的攫取。“火焰”,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意象,通红的火焰,罩住一批又一批的高大而又肥胖的人,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那些灯红酒绿的生活,诗人可谓煞费苦心。一个“网”字,道出了世俗生活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一尾游鱼在网中的窘态,呈现了多少无奈,最后又由最普通的工地上汗水的味道,来挽救诗人那悲悯的心灵。诗歌的谋篇布局,可谓点和面都做到了。诗人写自己也许刚从那个火焰安装的门里走出,不然就不会有第一节的画面了。
读罢全诗,读者也许会诧异:诗歌的第一段究竟是何用意?我想,诗歌的存在,就是一种心声的回应。
这首诗歌唯一让我感觉不对的地方,还是第一节的描绘,我只能窥得里面一角,觉得画面似乎还没有全部展开,倘若诗人故意这样布篇的话,也只能说我自己是诗歌的门外汉了。
不过,大家也可倒着来读,或许别有一番滋味。无论如何,读过以后的感觉大概都一样的:纠结。
以上述说纯属个人意见,不当之处还请诗人批评。
附原作:
《七月流雨》
文//松山居士
我的七月,住在火焰的对面
潮湿,像一张巨大的网,罩在头顶
我是网中的一尾游鱼
网外的天空正在流火
一群隐身男女,在火焰中安装一道又一道
门。从门里走出来的人
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胖
我缩着身子看那一道道门,以及门里门外的风景
天空,飘下
七月流雨,有工地上汗水的咸涩
这时,我游弋在网外
一片纯净的水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