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font=宋体][color=#000000][align=center][align=center][font=宋体][b]怎一个情字了得[/b][/font][/align][/align][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align][align=center][align=center][font=宋体] ——简析阡陌《乡土诗会》获奖作品《怀念小镇》[/font][/align][/align][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人。[/font]
[font=宋体]  第一节写自己的现状,以及对小镇深刻的印象和怀念。开篇即以“离开时”这样的字眼,表明自己所居的地方远离家乡,而且很少能够回家。继而用“三色土”、“月光水”等意象勾勒家乡质朴的景色,用“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作为结尾,表明自己除了怀念故乡小镇的山水、草木之外,还爱着那里的人们。因此,第一节可以看作是“情头”。[/font]
[font=宋体]  第二节写自己对小镇记忆最深也最具特色的标志物。从第一节的“离开时”切入之后,诗人运用顺叙的方法,开始在记忆中搜索、寻找,直至找到藏在最深处的“石桥”、“母亲”,以及现在所居的城市岭南,这几个要素逐一从记忆中走了出来。值得品味的是,作者把那座石桥当成自己,因为自己正好出生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关联勾画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涵着诗人对家乡小镇深切的怀念之情,因为这份情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血脉之中,并从头部开始流向全身。所以,第二节可以看作是“情颈”。[/font]
[font=宋体]  第三节写自己对小镇的认知。作者让我们了解到小镇的古老,曾经的水患不断,乡亲们为了生存与天地斗争的故事。此外,通过家乡的物产,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南方小镇,因为南方主产“油菜”、“稻谷”,也产产量较高的杂粮“红薯”。按说守着这样的风水宝地的人是衣食无忧的,但是那里的人们却因各种原因至今还很贫穷,这也许是作者心里最大的痛吧。情字的最高境界,往往是深切的痛楚。故而,第三节可以看作是“情身”,这节,也是全诗的重心所在。[/font]
[font=宋体]  第四节写小镇交通位置等特点。“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既有可能说明小镇交通便利,地处交通要道,有南来北往的人流;也有可能交通闭塞,汇聚到这里的人们之间沟通很困难,说话就像吵架一样,所以有“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的感觉,所以有:“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之说。虽然小镇的故事的可能还有很多,道不清,说不完,但是总要有打住的时候。就此,我们可以把第四节看作“情尾”。[/font]
[font=宋体]  第五节也是全诗的最后一节,主要描写现在的心情。与首节相呼应,责怪自己没有拍下哪怕是一张照片,带在身边,即使出走的时候,“厌倦”了小镇的贫穷,“厌倦”了小镇沧桑的老面孔,也可以时常翻出来回味回味。随着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才发觉,原来自己最爱的还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是心里抹不去的一道刻痕。这道刻痕就是对家乡的情。由于最后一节纠结了作者太多的感慨,所以,我们既可以把这节看成是“情心”,也可以把这节看成是真正的“情头”。[/font]
[font=宋体]  纵观全诗,作者一改平时隐晦含蓄风格,代之以朴实无华,深切厚重。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家乡小镇藏在最深处的记忆,作者自己虽然没有一处提到“情”字,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字里行间把那个“情”字一一挖出来,并联想到常常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那份情。[/font]
[font=宋体]  [/font]2011[font=宋体]年[/font]8[font=宋体]月[/font]29[font=宋体]日[/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怀念小镇》[/font]
[font=宋体]  作者:阡陌[/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开时,忘了抓一把三色土[/font]
[font=宋体]  或者掬一手月光水[/font]
[font=宋体]  也可以在街道的拐角[/font]
[font=宋体]  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那里的人都知道,涓水上有座石桥[/font]
[font=宋体]  建于公元一九八五,那时我刚出生[/font]
[font=宋体]  母亲抱着我从上面往返走过的时候[/font]
[font=宋体]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会在岭南[/font]
[font=宋体]  写下有关它的句子[/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镇子名称的由来,源自一个传说[/font]
[font=宋体]  上古,朴素,漫漶不清[/font]
[font=宋体]  有关生存和石头。群山间的田野[/font]
[font=宋体]  盛产油菜,红薯和稻谷[/font]
[font=宋体]  守着丰盈谷仓的人呵!胃却空着[/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县城一百六十华里[/font]
[font=宋体]  车程三小时。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font]
[font=宋体]  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font]
[font=宋体]  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开时,总不愿留张影[/font]
[font=宋体]  或者回头多看一眼[/font]
[font=宋体]  多年后才发觉流浪并非归宿[/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注:青山,石鼓和歇马系阡陌家乡的三个小镇。)[/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font]
[/color][/font]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祝贺 。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祝贺获奖诸君!
[i=s] 本帖最后由 小芹 于 2011-8-29 23:00 编辑 [/i]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size=14px][font=宋体][size=10.5pt][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b]浓郁的,也是独特的[/b][/size][/font][/align]
[align=center][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品读山林退士《乡土诗会》获奖作品《看花楼四季》[/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与山林老师相识于大别山论坛。看他的作品和跟帖,无不能感受到老前辈的真诚和勤奋。这次参加《乡土诗会》,我们有幸得到广大诗友们的推崇,榜上有名。更有幸的是作为同乡,我们又被指定互评。一切尽在冥冥之中,当初,读到山林老师的这首《看花楼四季》就非常喜欢,读了诗,立刻有了想飞回故乡的迫切愿望了,今晚再读这首诗,更有身临其境之感。[/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据作者诗后备注介绍:看花楼,地名,位于霍邱县最南端。霍邱县古称蓼城。县城偏北,所以蓼南地域广。霍邱与我的故乡六安市同属大别山地区。我虽从未到此,但在山林老师对该处四季的描写,已经略知一二了。原来“看花楼不是楼”,只是一个地域的名称。诗的开篇介绍了看花楼的地貌特点,“道道冲田围着一群土山丘”。到了冬季,“一片荒草,土山似巨兽[/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如鲸如驼如野牛”,以几个动物来比喻,看花楼立刻有了既开阔又粗狂的地形特点了,栩栩如生。当漫天大雪时,小山丘“一夜化作玉雕镂”。又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雕琢之功。这第一节从看花楼的冬季入手,语言幽默、俏皮。让人有强烈的读下去欲望了。[/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天女应时到,打翻百花篓”,花团锦簇,争相斗艳的春天景象一下跳入眼帘。这一节在动词的运用上可谓精妙。如:“丢” 、“卧”、“探”,以及杜鹃与鼠李的各不相让。各种花卉的出场极具特色,精彩纷呈。看花楼的夏天,突出了对色彩的描写。“绿漫漫”、“绿油油”、“绿连天”,万绿丛中,白鹭,麻鸠,[/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花野鸡,灰色的兔子,黑蝉,紫鹃,大黄狗,构成了一幅田野趣味图。静中有动,动中有趣。看花楼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满眼丰收的景,满眼喜悦的情。[/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这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组诗,以春、夏、秋、冬四季分章描写,突出了看花楼每个季节特有的风情,其冬之冷美,春之璀璨,夏之欢快,秋之收获,四季可谓泾渭分明。作者对看花楼的热爱真挚浓烈,把普通的风景变得奇崛,且语言奔放,情趣盎然。不仅给读者以视觉冲击,所引发的共鸣也是强烈的。特别是语言的运用上,比喻的巧用,动词的妙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景范例。因作者擅长古诗写作,整组诗透着[color=black]一定的古典韵味。[/color]同时,还有一点歌谣的味道。[color=black][/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    小芹读了山林老师的诗,不仅欣赏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还感受到山林老师热爱生活的精气神。此刻,[/size][/fon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我想到了曹操挥笔写下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而曹操当时是五十三岁,我们山林老师却已年逾花甲,他的诗歌及品德似一缕绚丽的晚霞,映照大别山论坛。[/size][/font][/align]
[align=left]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b]附:山林退士的诗歌《看花楼四季》
(看花楼之冬)
[/b]蓼南地域广,有个看花楼。[/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看花楼啊,不是楼,(注一)
古传地名图上留。
放眼远远望,
道道冲田围着一群土山丘。
冬季山草黄,土山似巨兽,
如鲸如驼如野牛!
冲田沤水白,惟见埂千畴,
千埂织成一大网,
网住巨兽数百头!
待到漫天飞雪时,
一夜化作玉雕镂
[b](看花楼之春)
[/b]春来山最美,再话看花楼:
天女应时到,打翻百花篓,
红白蓝黄漫山丢!
白花地丁草中卧,
蓝花桔梗探出头,
杜鹃欲称霸,鼠李情不留,(注二)
蒲公英还比黄花瘦!
山花烂漫各争奇,
姹紫嫣红斗不休!
忙坏蜜蜂累煞蝶,
蚂蚁也把花蜜偷!
莫道万物皆争斗,
田中耕牛慢悠悠。
[b](看花楼之夏)
[/b]夏日万物兴,绿满看花楼。
遍山草鲜绿漫漫,
满田稻嫩绿油油。
山田叠翠绿连天,
万绿丛中他色有:
田里白的是鹭,
山上麻的是鸠,
冲破绿幔空中走。
花野鸡飞不高,
气得红了脸,
灰色的兔子只好满山溜。
黑蝉叶下鸣,紫鹃树上吼,
那风凉爽快的树荫下,
还静静的卧着大黄狗!
[b](看花楼之秋)[/b]
秋天收获季,丰临看花楼:
山鸡野兔肥,黄羊狍子遛,
树上栗子熟,草中蘑菇稠,
山楂红脸似害羞,
稻谷金黄满山沟。
草芳已被稻香盖,
青山也被黄田囚!
啊!看花楼,
恰似黄金大漠围绿洲!
秋后走进农家看一看:
房前屋后走鸡豚,
塘边沟头鹅鸭游,
柴垛挡视野,粮囤过梁头。
盛情的主人留你同饮桂花酒
(注一)看花楼,地名,位于霍邱县最南端。霍邱县古称蓼城。县城偏北,所以蓼南地域广
(注二)杜鹃、俗称映山红,鲜红色。鼠李:俗称秧李子,粉红色。

[/size][/font][/align]
[font=楷体_GB2312][size=14pt][/size][/font]
[/size][/font]

[/size]
[/size][/font]
祝贺获奖诗友。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b]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7575&ptid=8163]34#[/url] [i]小芹[/i] [/b]

在此祝贺二位诗友!
两位好快的手呀,阡陌佩服
[i=s] 本帖最后由 杨柳依依 于 2011-8-30 21:30 编辑 [/i]

祝福中
[i=s] 本帖最后由 秋色寒烟 于 2011-8-31 07:52 编辑 [/i]

[size=4][font=宋体]生命,是苍凉而厚重的
——赏析姜华“乡土诗会”获奖作品《巴山深处的记忆》

       姜华的诗歌我看过不少。他和其他诗人最显著的差别是,姜华的诗歌更侧重于在平实的语言中表达朴素的情感以及对人生辗转坎坷的关注。他的诗带有浓郁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带有一个中年人对不惑人生,参悟宇宙的思考。可以说,这是姜华诗歌的总体特征。当然,绝非说姜华只写了坎坷人生的诸多伤感,而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姜华都能用敏感的心去理解体会。他写人生的苦难,写幼年到青年乃至于中年的艰辛历程,甚至写到尘世的浮华和勾心斗角。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诗意的旋律中。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纯真和爱心。
       这里,我们就此次五家论坛联合举办的“乡土诗会”中的一组获奖作品《巴山深处的记忆》来探讨姜华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厚实和凝重以及对人生悲苦的思考。这组诗中,姜华选取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象来折射乡土情结,感情朴实无华,内敛而不张扬。
      《老屋》一首中,诗人用老屋来象征年迈的奶奶,或者也可以说奶奶是老屋的化身。一个“老”字涵盖了诗人所有感情。老屋“繁殖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同奶奶一样寂寞 生长/慢慢老去 最后被风收走”,这是老屋附近植物的生存状态,也是老屋中住着的老人的生存状态。老屋老了,屋里年轻的夫妻们像候鸟一样飞走了,他们去找寻繁华的世界,去异地奔波,追求更美好的幸福生活。留下奶奶和老屋一起守着凄风苦雨,坐在日渐衰败的门槛上讲述生命中的聚散离合,多皱的脸神态安详。我们为此感动,也为此有隐隐的心酸。
       “一批又一批 侯鸟一样飞远/现在就剩下老屋 同奶奶一样年迈” ,“老屋 一位红颜褪尽的女子/坚守在日渐萧瑟的岁月里/慢慢向人们讲述着/逝去的色彩 神态安祥”。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奶奶和老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同样是“老”,同样的寂寞和孤独。老屋因为人去屋空而寂寞,奶奶更是因为子女的远离而孤独。老屋和奶奶一起老去,房前屋后的植物和奶奶一起老去。无论没有生命的建筑也好,有生命的植物也好,它们都在岁月中静静接受风吹雨打,慢慢风化成一座光阴的碑牌,上面写满了沧桑和无奈。
       所以说,老屋和奶奶其实并不是特指,而是具有普遍意义。诗人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将他所理解的孤独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连并不美的老屋老人,也都被他美化了,当然,这是一种悲剧性的凄美,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实我们说,这一切原本平常,在今天的社会中,空巢老人多不胜数,但诗人敏感的心捕捉到这一点,可以说,《老屋》是对社会生活的折射。是诗人冷静观察社会,分析人生的结果,因而厚重而苍凉。
      《古槐》相对于《老屋》来说,稍显含蓄。我们说诗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诗歌的语言和意象必须具有普遍的接受性而又必须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创造性。老屋和奶奶这两个意象为大家所熟知和理解,那么,《古槐》这首诗中,诗人着力塑造的古槐这一意象同样具有可感可知性。槐树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这里,洁白的槐花,粗糙的枝干在诗人的眼中已不单单是花和枝干了。记得有人谈论写诗的技巧,曾经说,诗歌达到某种境界时,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但这些山或者水中却都有诗人的感情汹涌着,是人格化了的山水。对照这样的观点,我们回头再来欣赏姜华的《古槐》一诗,也能从中窥探诗人的内心情感了。
       “长了三百多年的一棵槐/仍不显老 一年一度的花期/儿孙满堂 漫天飞舞的槐花哪一朵是我的前世”你看,诗人将古槐又与人类联系在一起。古槐仿若耋耄老人,儿孙满堂。全家融融其乐的幸福溢于言表。但诗人突然笔锋一转,又这样写道:“这些状若喇叭的精灵 冷艳 温馨 多像我前世/那个叫槐花 短命的女人”。哦,古槐也是有故事的,因此“当我再一次回到村庄”并且“从古槐下拾起一朵槐花”的时候,泪腺发达起来,“一朵露出羞涩浅笑的槐花/再次把我的泪腺击穿”。古槐在诗人的眼中是感情的载体,和那个叫做槐的女子很自然的合二为一了。作者睹物思人,见景抒情,古槐见证了一段凄美的感情,在风霜雪雨中,逐渐苍老,于是“轻抚古槐日渐粗糙的肌肤/一些陈年旧事潮水一般漫上来”。这里,诗人就将最常见的意象赋予不一样的情感体会,有个人独特的发现。于是读者在对古槐有了直观的把握之后,对其身后隐藏的故事也唏嘘不已,再看古槐,已经充满人情和人性的味道了。至于古槐背后隐藏的故事具体如何,我们可以无限地放大想象,从而又显示了这首诗所具有的张力。
      “思乡”的主题给姜华的诗歌带来了主体性的加强,如果说诗人与所吟咏的对象之间是关照者与关照对象的关系的话,“思乡”的主题则不再是对对象的表现,而更是诗人自我情感的表现了。这种情感是先在的,是由于自己的实际处境所致,是自己的某些愿望和意志受到客观环境的抑制所得的结果。客观对象是在这种感情情绪中被主观所调遣所选择的。所以,无论描绘何种事物,姜华的诗歌抒情意味都很浓,主体的参与度很高,而不仅仅是自然的复制,简单的描摹。正是因为有浓郁的情感,姜华诗的语言温婉柔和,他的诗歌的意象也具有朴素而动人的轮廓。
       现在,我们仍然回归姜华诗歌的主要特征中来。我们欣赏《水泉》这首诗,再一次发现姜华于平凡事物中挖掘深刻内涵这一特点。记得曾经在赏析十五岚诗歌中说过,思乡主题的本身不能给人带来鲜明的个性和个体独创性,因为中国古典诗人已经创作出大量的类似题材的作品。但令人欣赏的是,姜华还是另辟蹊径,通过一口小小的古泉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悲惨的童年以及童年中不忍回眸的故事。
       “站在这口延续血脉的古泉前/我曾经多么无知 和眇小……当年与邻村  为争水  二顺子/ 我童年的伙伴/倒在这口泉边/再也没有起来”,诗人三言两语就将当初为了争水而发生的殴斗交代清楚,可以说这首诗是叙事,更是抒情,抒发诗人浓郁的悲哀和辛酸。昨日已经远去,可曾经的伙伴倒在了这里,一并将心底最深的痛也埋藏了起来。当记忆的闸门被一口古泉拉开时,那些汩汩流淌的诗句如汩汩流淌的感情,不绝如缕,丝丝浸湿心房。离开村子多年了,离开水泉也多年了,漂泊在外的生活是浮躁而喧嚣的,没有村庄的安宁,当然也没有村庄的愚昧。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那些尘封起来的记忆或许早已经生锈发霉,躲在某个不被注意的角落,被“一次次扼杀”。但总会有一些事物触动心扉,总会有一缕柔情萦绕心田。古泉用“淙淙”的水流声牵引着诗人回顾往昔,如今,斗转星移,人事沧桑变幻,家乡人,家乡事仿佛也已走远,除了那一点回忆令人留恋,还能多说什么呢?
      《水泉》这首诗中,诗人表现出来的是淡淡的惆怅,无限落寞的情怀。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行走,行走在日益浮躁的尘世中,年过不惑,突然发现人生那么短暂,生命那么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何以苦自己心智,劳自己体肤呢?细想,确实尴尬而无奈!再通读这首诗,其中所包含的悲剧意义也觉得更强烈了。
        纵观这三首诗,其中表现出来的统一特征便是诗人的语言形象化,抒情化。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直白的描写缓缓道出水泉的故事,古槐的故事,以及老屋的故事。那曾栖居着几代人的家,见证几代人离合的古槐,抑或是滋养几代人的水泉无不勾勒出一幅幅惨淡的素描和一帧帧清新的彩照,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乡村的形象变得更加典型而充满忧伤。其实,或许诗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为什么会怀念自己的故乡,为什么会想起这些物象?难道仅仅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和回归么?应该不是。那儿的山水谈不上雄奇壮美,老屋,古槐,水泉,无一物奇特。只是,那些物象曾经存在过,并深深烙在诗人记忆深处,所以,信手拈来,皆有真情。姜华不是撷取别致的事物来表达情怀,而选取人生经历中最打动他心弦的题材,取得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首好的诗歌必定是人的“心之元声”之体现,凡诗所到之处,皆有情相伴随;而情之所到,亦必然要发而为诗。诗歌离不开感情,感情也离不开诗歌的。所以,我认为诗歌作为一门艺术,是以表现感情为其主要特征的。姜华的诗就充分表达出一个行走在中年旅途上的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感慨。本组诗包含九首短章,现在选取其中三首略加分析,希冀能从中探寻姜华诗歌风格。那些整饬的诗行,严谨的结构,将叙事、抒情和描写不着痕迹地结合在一起,显示诗人熟练的写作技巧。而且,姜华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时期农村社会生活,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而结尾处诗人的感叹最终还是表现了一个中年行者的思考和辛酸。


附:姜华【乡土诗会】巴山深处的记忆(组诗)
老 屋

独居山洼的老屋
沿着山里的风水生长 铺开
水稻 玉米 和高梁
繁殖着一个家族的血脉
大雁南飞的季节
奶奶掉了门牙 有风
在老屋的房子里自由出入

拄着拐杖蹒跚的奶奶
象一个民间版本的神仙
挂在竹篱上的丝瓜 南瓜
同奶奶一样寂寞 生长
慢慢老去 最后被风收走

往昔的繁华 落满灰尘
城市象一块巨大的磁场
吸走了铁屑一样的乡亲
年轻的 壮年的 男人和女人
一批又一批 侯鸟一样飞远
现在就剩下老屋 同奶奶一样年迈
坐在老屋的门槛上 从春到冬
奶奶 一颗老屋嘴里松动的门牙

老屋 一位红颜褪尽的女子
坚守在日渐萧瑟的岁月里
慢慢向人们讲述着
逝去的色彩 神态安祥


   古  槐

长了三百多年的一棵槐
仍不显老 一年一度的花期
儿孙满堂 漫天飞舞的槐花
哪一朵是我的前世
这些状若喇叭的精灵
冷艳 温馨 多像我前世
那个叫槐花 短命的女人

当我再一次回到村庄
一个乳名叫桑树湾的地方
从古槐下拾起一朵槐花
一朵露出羞涩浅笑的槐花
再次把我的泪腺击穿
槐花雨纷纷落下来
我的头上 一片白雪

轻抚古槐日渐粗糙的肌肤
一些陈年旧事
潮水一般 漫上来
身左是白 身右还是白


   水  泉

在我生命中唱歌的一口水泉
母亲的乳汁 流过我的童年
站在这口延续血脉的古泉前
我曾经多么无知 和眇小
当年与邻村 为争水
二顺子 我童年的伙伴
倒在这口泉边 再也没有起来
多少年来 我从未走到他的坟前
问他一声渴

离开这口水泉已经很多年了
离开这个村子已经很多年了
喧嚣的尘世迷茫了回家的路
飘泊的艰辛把我的记忆一次次扼杀
如今 在这口泉水里
我突然看到二顺子哀怨的表情
故乡的水声 从我的头顶流过

独坐在村口水泉边
收拢家乡远去的亲情
人生的短暂 尴尬 和无奈
被一片水声淹没[/font][/size]
[i=s] 本帖最后由 柯伦 于 2011-8-31 17:13 编辑 [/i]

故园神游  诗海泛舟
     ——评指冷笙箫寒《乡恋》(组诗)
                 文/柯伦

   
      题记  由汉网论坛荆州文坛、核桃源文学报论坛、大别山诗刊论坛、潮白河文学论坛和西蜀文学网论坛等五家论坛联合举办的“乡土诗会”,指冷笙箫寒诗人的作品《乡恋》(组诗)获奖。

    有时候故乡是苦难之地,设法逃离的地方,但永远是梦萦魂牵的地方,故乡有童年,有故事......
      有人说,一个作家其实一辈子都在写故乡。指冷笙箫寒诗人(下称指冷诗人)无疑是在用心灵和灵魂,神游故园,诗海泛舟,充分显示出诗情高远,意象丰沛,叙述沉稳,意境优美,简洁有力的特点,诗的气,场,境俱佳,整组诗歌灵动而又内敛,厚重而又清澈,透视而又深邃地刻画诗人心中,那神圣而又关切的乡之恋、乡之情、乡之真、乡之美,以及乡之疼痛和真挚关爱。
    诗的属性应该是唯美的,诗本就是为美而生的。美无论是凄美、壮美还是柔美,各自又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乡恋》组诗(下称组诗)之中,指冷诗人就是这样表达一种不同寻常的美学价值,即发现的价值。
    诗的唯美性,不管是用于鉴赏还是用于朗诵都应该是耐人寻味,意蕴悠长的。真正的诗人不但是一个语言方面的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个精神方面的哲学家,且具有一定的境界。在指冷诗人这组诗歌里,我就深切感受到这种诗歌之美、生命之美的力量,并被其深深感染。
    古今中外,写故乡的诗歌浩如烟海,如何着笔、如何切入,确实需要费一番功夫。
    那我们就随着指冷诗人构建的诗歌通道,在《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中,是如何“抵达”心灵家园的?
   “这些生活的蜜,已经环绕着村庄”,我们“需要贴近泥土飞翔,才能听到它们吐蕊时,温暖的声音”,家园迷彩的天空,“有很多蝴蝶  它们化装成梁祝,将太平洋扇动  将前世打翻”。在田野,在内心,“这些被泪水和丝弦 苦吟的翅膀”,是那样的扑朔迷离,而“我们翅膀下的火焰,足以  长出春天”,并且“才可轻装飞向  为幸福,一点点点燃的家园”。在这里,指冷诗人运用了一组具象、意象来阐发“抵达”乡土的恋情。化蝶的梁祝、翅膀下飞动的火焰,以及环绕村庄香喷喷的“蜜”等等,使抵达故园变得可感、可亲、可触、可闻;有味觉、有飞驰、有音像、有色彩、有史韵。物我圆润,冷静内敛,它们共同组成了一曲乡土神韵,浑然一体,融于诗人丰富而多情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能停留在《月光下的思念》,将心灵对故乡的“思念”,“亮成乡音最高的声部”,然而“琴音一次次弹伤月光”,这是一种苦吟的倾述;在月色冷凝的夜晚,还“需要将名字融进眸子  并捂热凝望”。那天上漂浮的“一朵云,一朵叫故乡的花”,是否已经开始“厌倦了行走四方”?它们“在一个水平面上  痛醒的光才能找准平衡”,直至抓住那个揪心的“爱,才能踮起脚尖”,选择到自己最佳的方位。
    指冷诗人在此诗中,生发出一种生命的疼痛感,抑或是一种灵魂的拷问。在遣词造句上,更多地、大胆地运用了一些温暖且具有冷色调风格的具象、意象甚至抽象,如“暗夜行走的思念”、 “漫步的叹词把影子收回,孤独  就此剥落”、 “将名字融进眸子  并捂热凝望”、 “痛醒的光”等等。出人意料而又凝炼快意的语言像刀,深刻于灵魂,在这样的“月光”下,有谁不为之动容!
    我们漫步在《竹篱小屋的夜晚》,感悟更多的是一种对乡土的眷恋和慈爱,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彻悟和轻灵。那些“归耕的牧笛”和“旱烟斗”,那些“竹篱小屋吞吐的火光,米粒逐渐丰满  夜晚”,始终环绕于胸中,久久不忍离去。虽然“烛火安静”和“一些絮语  彼此照亮”,但是“狗吠,虫鸣  被剪辑整齐”,尽管“一枚针  穿梭在语言之间,温暖被修复”,“一壶酒自火焰上方启程,自你宽阔的胸膛  琴音醉倒,我无法再为你添香”,最后家乡的酣畅淋漓,会“留在你的掌心  长成这个季节,最茂盛的庄稼”。在诗歌的沉积点上,指冷诗人十分懂得尽量少用习惯性的笔法,在细节的铺排中加入哲思和自己独到的彻悟。
    因为迷恋,因为感佩,我们一起扇动《村庄的翅膀》,尽心尽力寻找“一滴酒,醉倒翅膀”,又“像柳絮,一朵朵吹散”。思乡之切,思乡之痛,那就让“一滴蜜晕开前路”,将在“蝶粉”芬芳处,掀开“熏睡的幸福,涉过层层诱惑”,在心灵的天空曼舞。在这里,诗歌的节制、省俭、灵动、飞白,准确地描述了家乡的陈留事物与内心丰富活动。
    为了更高的向往,为了美好的故园,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抵达《泥土垒高的生活》。在这首诗里,我们将获得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享受和深刻感悟。如果还“需要再盛一杯月光和炊烟,才能  虹吸内心的火把”,那么你“种下的河流,怎样把储藏千年的木柴  从诗经的上游,昼夜不停的搬运而来”。在“鞭梢上的牛羊,还在   天空飞翔”,而“坐在虫声的尾音里”,就“让祈祷撞响子夜的钟声”,随后“被泥土垒高的生活,柴火闪亮”。我们相信“一半的水分是你,一半的阳光是我”,一旦生活“需要合流的梦想”,即使是“才花开半季,握紧一枚三月的姹紫嫣红”。我们一样会将沉睡的村庄唤醒!
    指冷诗人的诗是干净的,他具有诗人的良知,他总是在以思辨的目光,审视社会,关注生命,拷问灵魂,以淡雅和奇崛的诗句表达着自己的思绪,并感染着读者。
    表达这样的认知是痛苦的,亦非易事。因为,一旦获得与生活经验截然不同的生命感,我们往往会被某种恐惧和自责掩盖,甚至窒息,若想清晰表达出来,就必须具有非同寻常的冷静和从容。因为,一旦没有节制,我们或者失语,或者被非理性所斩获,跌进意识的泥石流。而指冷诗人的诗歌,却是如此自然而然地避开这两种危险,达到了高度的节制和澄明。我理解的节制,绝不是那种随意提取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而是既能维系诗句之间微妙的粘连,又能删除那些依附主体的多余傍枝。
    指冷诗人的节制,体现在诗歌中,是词语和情绪的高度合拍,是词语对情绪准确而清晰的传递,熟练掌握推进情感的度,让词语本身完成诗歌的意义。所以,读指冷诗人的诗歌,你永远读不到那种夹生的感觉,而是一气呵成,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但最终你还是会回到诗人构建的诗歌通道,领悟诗人语言的娴熟,感受诗人灵魂的呼吸。我们当然看重那种陌生化的语言,但是陌生化对于写作者而言,只能是表达效果,不能成为终极意义。指冷诗人深谙此理。所以,他选择了恰如其分的节制和有效清晰的艺术手法。
    纵观指冷诗人这组诗歌,通过粗浅评析,笔者认为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
    一、诗歌是情绪化的语言,通过语言之间的巧妙结合,把一种混沌于诗人心中的状态描述出来。那种内在的感觉并不是与生俱来,这与诗人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关联。在本组诗中,这种感觉是内在的、起伏不定的、敏感的,无论是诗中所呈现的几何画面,还是立体的空间感,那种时空变换的触觉,你都会体察到间接或者直接唤起诗人独特的情绪。
    二、意象超越现实之美。诗的意象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具有哲学的高度。舒婷曾说过:“成为诗人,应该是一种机遇。”人是有灵性的动物,而人的灵性主要通过对所选取赋予意境的情感来表现。对于更高级的精神层次,所选取的意象会被赋予与众不同的超脱现实意义,这就是 “通感”。通感的手法在本组诗的运用中,使现实的意象由物化走向人化,进而呈现出更高雅层次的一种美,这种美就是超越现实之美。用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去冲击现实,来获得心灵的满足感。  
    三、价值之美。诗歌的价值在于发现。我们暂且先从诗歌最本质的地方入手,来探究诗歌的价值美。周国平研究诗歌时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情绪化的语言。”这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诗歌是诗人的内心世界表露,带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在本组诗中就得到了充分展现、传递与深化。这种发现在于人人有感受,但尚未从全新的视野去挖掘、去突破、去深究。
    四、独创性。一首好诗应该是独特的、唯一的、有创造性的,指冷诗人深知此理。 “严格意义上讲,每一首诗的完成都应如一次发明,文本得以成立也在于诗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与唯一性。”而指冷诗人这组诗就具有独特的表现:真诚,简单,干净,直接,深刻,并具有独创性,在诗歌中有自己的发现和专注,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地方。
    总之,指冷诗人这组诗是开放性的,多角度的,是触及源头的,境界是开阔的。它有多种阐释的可能性及足够的解读空间。
    可以这样讲,阅读是没有难度的,因为有清晰、明朗的表达;而真正体悟其诗歌简洁背后的内涵与深邃,却有另外的障碍。这个障碍并非词语,而在生命;并非诗句,而在灵魂。只有读者自身也有相同的生活经验、情怀和向度,诗歌阅读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其中的差距,最终还是来自情怀的宽度和灵魂的高度,以及对生命体察的深度。
    一个没有情怀的诗人是走不远的,一个没有灵魂高度的诗人是无法洞悉生命秘密的。技术无法解决灵魂的难题。所以,内在的修为,比技术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我理解的诗歌难度就是灵魂的难度,境界的难度。而指冷诗人,则早已占据了灵魂的山峰和境界的高地,在那里,低声地、执着地、深情地唱出灵魂的基本元素,精心编织境界的维度。
    这,也是我喜欢指冷诗人诗歌的全部理由。
    我没有刻意去破解指冷诗人的诗歌,而是去品味。我认为诗歌是不能破译的。许多人喜欢把人家的诗歌破译出来,做各种解释,其实那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徒劳的。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独特展示,没有谁能够真正读懂诗人的内心的。一千个人去读就有一千种理解方式,能够看到诗歌内在的东西对人的启迪就够了。至于诗人所延伸的内涵,就留给诗人自己去品味吧。
    我以为,读指冷诗人的诗,得其意旨就行。
    以上评析,仅笔者一家之言,加之水平所限,时间仓促,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冷诗人和同仁批评!

                                      2011.8.28.初稿,30日润色,于清源斋

附后:指冷笙箫寒作品《乡恋》(组诗)
邮箱:  keyouxiang88@163.com   QQ:429345752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小憩:http://blog.sina.com.cn/u/1998731107
附:指冷笙箫寒《乡恋》(组诗)
  
  1.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
  
  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
  这些生活的蜜,已经环绕着村庄
  它们从冬天启程,从土地深处出发
  需要贴近泥土飞翔,才能听到
  它们吐蕊时,温暖的声音
  
  不要越过村庄。还是有很多蝴蝶
  它们化装成梁祝,将太平洋扇动
  将前世打翻。这些被泪水和丝弦
  苦吟的翅膀,驮负了太多苍白的诺言
  一枚雪花,足以压碎故事,压低春天
  
  别在月光下做梦,别让一缕甜言蜜语的风
  吹偏了方向。我们翅膀下的火焰,足以
  长出春天。花朵在前方,麦子在前方
  需要抖落满身的颂词,才可轻装飞向
  为幸福,一点点点燃的家园
    
  2.月光下的思念
  
  掬一捧月色,将祈愿匍匐
  上帝刚刚莅临:要有光
  在暗夜行走的思念,自此
  跨越嘉陵江,亮成乡音最高的声部
  
  无法还原一声轻唤。琴音一次次弹伤
  月光。漫步的叹词把影子收回,孤独
  就此剥落,我需要将名字融进眸子
  并捂热凝望。一朵云,一朵叫故乡的花
  天上地上,用雨,滋润岁月,滋润守望
  
  厌倦了行走四方。轻如蝉翼的身子
  需要将俯视角度变小。在一个水平面上
  痛醒的光才能找准平衡,爱,才能踮起脚尖
  从山阴,舞到山阳。
  
  3.竹篱小屋的夜晚
  
  月光一束束舂下。归耕的牧笛
  已轻搭屋檐。旱烟斗将春倒飞的寒
  反复点燃,胸膛和大地几经交换
  竹篱小屋吞吐的火光,米粒逐渐丰满
  夜晚在明明灭灭中散发香味
  
  风声绕道。烛火安静。一些絮语
  彼此照亮。狗吠,虫鸣被剪辑整齐
  一行行码进温柔的对望。一枚针
  穿梭在语言之间,温暖被修复
  更多的色彩从指尖出发,奔赴春天
  
  一壶酒自火焰上方启程,自你宽阔的胸膛
  启程。灌醉房前屋后的雨雪风霜
  酒水的闪电入喉,琴音醉倒,我无法
  再为你添香。就把头上的黑发
  再绾一个同心结吧,留在你的掌心
  长成这个季节,最茂盛的庄稼。
  
  4.村庄的翅膀
  
  一滴酒,醉倒翅膀。天空低迷
  前世继续沉睡。多少春风起舞
  风中的诺言,像柳絮,一朵朵吹散
  只有翅脉里的流水,涌动绿意
  涌开蕊黄
  
  漫过旷野,翅脉一天天深下去
  你刚刚开启的眼睛,将整个
  山川亮痛。一滴蜜晕开前路
  相约,将黄昏翻过山头,再回味
  
  整个河山开始流岚滴翠。蝶粉
  熏睡的幸福,涉过层层诱惑
  在朝阳处落地生根。忘川长出
  村庄,蛩音婉转。
  
  5.泥土垒高的生活
  
  需要再盛一杯月光和炊烟,才能
  虹吸内心的火把。需要用火把
  走遍掌心的阡陌,才能看清
  你种下的河流,怎样把储藏千年的木柴
  从诗经的上游,昼夜不停的搬运而来
  
  源头。你驱来的大山已经阻住喧嚣
  阻住极寒。鞭梢上的牛羊,还在
  天空飞翔。半亩方塘,几尾鱼唱响
  苍苍蒹葭。坐在虫声的尾音里,我还是
  要让爱匍匐下来,让祈祷撞响子夜的钟声
  
  被泥土垒高的生活,柴火闪亮
  一半的水分是你,一半的阳光是我
  需要合流的梦想,才花开半季,握紧一枚
  三月的姹紫嫣红,我们走吧
  村庄才刚刚醒来
邮箱:  keyouxiang88@163.com   QQ:429345752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小憩:http://blog.sina.com.cn/u/1998731107
[quote]怎一个情字了得
 ——简析阡陌《乡土诗会》获奖作品《怀念小镇》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人。
  第一节写自己的现状,以及对小镇深刻的印象和怀念。开篇即以“离开时”这样的字眼,表明自己所居的地 ...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1-8-29 11:47[/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7072&ptid=8163]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赶来学习好诗好评。居士的诗歌评论更是为阡陌的诗歌,锦上增花一样的优美,大力地学习。问好。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i=s] 本帖最后由 湖北十五岚 于 2011-8-31 00:24 编辑 [/i]

[quote]浓郁的,也是独特的
——品读山林退士《乡土诗会》获奖作品《看花楼四季》
   与山林老师相识于大别山论坛。看他的作品和跟帖,无不能感受到老前辈的真诚和勤奋。这次参加《乡土诗会》,我们有幸得到广大诗友们的推 ...
[size=2][color=#999999]小芹 发表于 2011-8-29 22:52[/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7575&ptid=8163]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好芹姐姐!占位欣赏学习好诗好评。都这么快手,我得努力赶上。问好姐姐。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i=s] 本帖最后由 湖北十五岚 于 2011-8-31 00:23 编辑 [/i]

[quote]生命,是苍凉而厚重的——赏析姜华“乡土诗会”《巴山深处的记忆》

       姜华的诗歌我看过不少。他和其他诗人最显著的差别是,姜华的诗歌更侧重于在平实的语言中表达朴素的情感以及对人生辗转坎坷的关注。他的诗 ...
[size=2][color=#999999]秋色寒烟 发表于 2011-8-30 21:33[/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8156&ptid=8163]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欣赏秋色妹妹的诗歌评论。占位欣赏学习。问好。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quote]附:指冷笙箫寒《乡恋》(组诗)
  
  1.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
  
  还是要抵达麦子,炊烟
  这些生活的蜜,已经环绕着村庄
  它们从冬天启程,从土地深处出发
  需要贴近泥土飞翔,才能听到
...
[size=2][color=#999999]柯伦 发表于 2011-8-30 22:30[/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8259&ptid=8163]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好柯伦,先占个位子,再欣赏学习。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wula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