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178
- 帖子
- 25
- 精华
- 0
- 积分
- 36
- 威望
- 36
- 金钱
- 36
- 性别
- 男
- 在线时间
- 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24
- 最后登录
- 2011-5-11
|
1#
发表于 2011-1-24 01:27
| 只看该作者
静川诗歌
[i=s] 本帖最后由 静川 于 2011-1-25 22:41 编辑 [/i]
[b] 静川诗歌[/b]
[b] ◎纳米比亚神秘红人部落[/b]
一个让我目光惊飞的民族
在非洲西南,在纳米比亚红人部落
你沧桑的目光让我不敢与你对视
几个树枝支撑的信仰
裹着满目的忧郁。我欲潸然
阳光风干红土
广袤的大地除了角马、犀牛......还有一个
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辛巴人
地球上的兄弟他们缺少水源,更缺少爱
世界,本该拥有一部分原始
他们选择退守丛林
你的记忆,被遗忘在安哥拉高原的迁途中
浩瀚的草原游牧,富庶一个民族
远离现代文明的孤立
红土祢身,你是人类最原始的雕塑
一幅500年前的原始人文景观
在纳米比亚部落惊艳你的到来
奥普沃的红土拧不出水分
你对祖先与火的崇拜,就像我崇拜落日
崇拜大漠疯狂的浩瀚
红泥人雕满原始村落
她们的袒露是鲜活的艺术、是不落的太阳
辛巴人居住在原始的梦里
伟大的繁衍固守一种贫困
在树枝与粪土围起的篱笆里
他们照样筑巢安逸和幸福
辛巴族的男人
在多妻制的国家里
他们也在艰难地寻觅生存的出路
纳米比亚水贵如油,干旱的戈壁
部落的女人以红土为浴
一条毯子,一碗稀粥,她们还有什么?
还有头顶的蓝天,纯洁的空气
还有,就是属于她们的自由和快乐
辛巴族兄弟姐妹
我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
你的眼神,我不敢触及
2010年8月31日
[b] ◎戈壁狂想曲[/b]
大漠的六月是用火焰织成的思想
浩瀚与荒芜才是永远诗话的主题
这片沉静的戈壁有驼队走过
驼铃穿过断壁、坟丛,摇醒隔世的遗梦
无雨的季节,来自天庭的热浪烤焦沙漠的红土
火焰山下,酷暑焦灼的绿洲
我只是盆地里梦幻雨水的男巫
安静像红色的山积,矜持只为目所能见
目空一切的沙浪拍打着鬼城的脊背
泪水穿透沙漠的皮肤,渗入坎儿井
是我不愿在这历史的断壁上驰骋我的思想
我的视野漫无边际,
总想在幻想的另一个边缘
将神祗献供于茫茫无际的绿洲,直向高空
深邃的安静俨然远天的皓月
太阳和你一样
在万丈深渊的上空苦恋这个世界
我为一种永恒,在不停地打捞纯粹的诗歌
此时此刻,我的渴望哪怕是一滴含沙的雨露
达坂城的黄昏散落盐湖的对岸
我只是栖身于这片咸涩寥廓的过客
我守望着沉寂的安眠
在墓园的底下
我的灵魂深处一种新的安详
在土木构成的万瓦金顶之上
时间的神殿,也只是生者的一声长叹
人生真的是一叶知秋。风干的古人
她生前的飘逸在我的眼前重新复活
合掌走进墓园,这里没有恐怖
只有一泓江南风情壁画
许是留在身边的惟一乡愁
那是谁的身影在我的诗歌里飘逸
她的长裙轻盈而踯躅、脚步徘徊
我真想在她们的背后,找到生命的爱意
凝望沉寂的戈壁,我们都该庆幸
这千百年后的缘分被戈壁的月光一起升华
多好的一段情节,经过一番爱的深思
我终于放眼楼兰神明的宁静
你的身影曾在古城繁华的街市里
挑选着婚嫁的外衣
2010年6月20日
[b] ◎射雕部族里的诗人[/b]
仰视的目光在射雕部族的安代舞会上
听你拉动马头琴悠长的曲韵
摇曳风的耳朵
查干淖尔,你就是草原的情人
我在你的马背上
帮她擦掉一个诗人的眼泪
好多牛羊都在草地里咀嚼自己的日子
它们无忧无虑,像奔跑在
草地里经常摔跤的孩子
微风掠过,我嗅到了绿草的味道
这香味从毡包的门,大口大口涌入我的肺
走出世俗的桎梏,
草原的太阳像树梢上已经熟透的红苹果
真想用一句诗歌
把它捅下来尝尝
在野外,我在你的诗里盘膝而坐
喝一碗温热的奶酒
让我的心里感到暖乎
读你的诗,我也想骑到马背上得瑟一回
好让马的四蹄,在梦里驰骋
[b] ◎在花刺子模很多城堡里[/b]
再长的箭镞也串不下你斩杀的生命
很多绝望的眼神
被你的马蹄踩成一汪血水
在花刺子模很多城堡里,支撑历史的
就是一堆白骨
你的魂魄应该在沙漠里流浪
鄂尔多斯高原是你的第几站迁途?
经过几百年的自省
你的魂魄被伊金霍洛旗人带回老家
其实每一条生命都很脆弱
我不想听到战鼓与厮杀的声音
站在古人面前
我总想在你的目光里榨出诗的语言
梦的峡谷很深
我知道你在马上气盖长空
可我更希望你在马下
与朋友饮酒作诗
[b] ◎小兴安岭,你在我的诗里变绿
[/b]
1
与一条河流漂泊大山深处
野花的簇拥
让伊春的山水增添七月的珍藏
鸟在石头中探寻水的沉思
水在草叶上镌刻雨露的光泽
我看见一只松鼠
在红松的枝桠上探头探脑
风在浮动,蜘蛛编织的安静
石头上落着一根鸟的羽毛
被风吹起的遥望翩落在汤旺河的对岸
2
向北的小兴安岭,森林缜密的绿色
以及炊烟升华之后的浮云
像河岸啃草的羊群
伊春以西的沼泽长出新的楼阁
站在乌马河的北岸
我看见了很美的老家
年轻时的记忆
漫撒于流经的河岸与农场的黑土地
没有留下的光阴
我庆幸在新的曙光到来之前
我还能记起表妹反复吟唱的歌词
3
那个冬天的记忆
最是雪花飘下来的时候
我在抚摸时间的节奏,真的很快
绿色伊春,对森林的宽容是徐昭君的思索
一场预置的停伐让森林有了喜悦
城市的风景缀满碎云漂浮公园的水面
那么无限、那么令人神往
也像蔚蓝在红松林里的一方天空
以无限的忠诚
把自己的梦想献给林区的恬静的思考
家在汤旺河岸,向北的小兴安岭
山是连绵起伏显见的母爱
红松是细致的诗歌语言
鸟的陈述与动物的野逸体验无序和允诺
4
我的想象在绿色伊春之外
在全部森林诗歌的语言中间
添加历史的重量
让人类懂得珍爱自我的过程
向北,火车在天梯上爬行
从金山屯到美溪
让我的想象和沉思
在梦里编织伊春的轮廓
小兴安岭,我看见你森林的版图
在我的诗里变绿了
2010年7月28日
作者简介:静川,本名于江龙,曾用笔名:北村、冷石。六十年代生于小兴安岭。童年随
父母下放吉林某农场。十七岁开始徒步河西走廊。十二寒暑辗转大漠与戈壁之间。锄过禾、打过工、当
过编辑、记者,也下过海。八十年代习文,九十年代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诗刊》《绿风》《中国
诗歌》《诗人》《春风诗人》《诗林》《诗神》(诗选刊)《中国诗》《中国诗歌在线》《黄河诗报》
《青年之友》《奎屯文学》《营养与健美》《松花湖》《江城工人》《文学风景线》《都市月刊》《非
常经典》《都市生活》《细鳞河》《伊春日报》《绿色伊春文学》《江城日报》《江城晚报》《中国诗
人报》《我们》《文学天下》《玄鸟》诗刊等国内外期刊。著有文集《隔世的忧愁》入选文集、诗集21
部;二十余年散发国内外报刊小说、散文、诗歌、新闻等各种文体60万字。九二届鲁迅文学院作家研习
班学员;吉林省作协会员;国际网络作协首届理事;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理事;广东校园文学网顾问;《
吉林市雅风诗社》成员;《中国网络文学精品2010年选》《中国诗》编委。曾任职《都市月刊》《营养
与健美》《包装经济报》《另类7》《中国诗》《非常经典》及吉林画报社校园版《青梅.竹马》编辑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