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载】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

文学性缺失:当下诗词之弊            作者 ;蔡世平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19日   14 版)


    今天不少的旧体诗词已经成为一个“文学”问题。只要冷静地观察与思考,对比着中华古典诗词,就会发现差距在哪里。

    时下,大多数旧体诗词在重复古人、重复他人、重复自己,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难得一见。文学性缺失,造成旧体诗词生命力萎缩,影响了旧体诗词的大众阅读。

    生命力萎缩的表现之一,是语言陈旧老套。几千年的旧体诗词写作,形成了一套专门的语言系统。它是以文言文为基础的,经过一代又一代诗人的创造,具有巨大的传统惯性和传统覆盖力。这个语言系统流淌成一条中华诗词的河流,产生了唐诗宋词两个文化高峰,也产生了诸多的诗词大家。今天时代变了,书写的方式也变了。现在是白话文写作,又全面吸收了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包括语言和思维。如果仍然使用文言文语言系统,显然不合时宜,也会产生时代隔阂。可是今天的许多诗词写作者在认识上有个误区,以为旧体诗词就是要按照老样子来写,有的甚至极端地认为越老气越典雅。因此,今天不少旧体诗词写作,还是老式语言的流水线作业。这个语言系统被存放在一个公共仓库里,而且分门别类,码放得整整齐齐,还被编成一套诗词语言大全,风景类、送别类、节日类、季节类、边塞类、爱情类……门是敞开的,诗人按照需要,随时去拿取。诗人们经过训练,大都轻车熟路,成竹在胸,也不用多看多想,闭着眼睛就可以抓一把他所需要的“现成语”回来,嵌进诗词里。所以就出现了时下许多诗词千人一面、千口一腔的现象。按照这种方法创作出来的诗词,就如市场上的行画,看上去还真像那么一回事,但细细考究,又离文学越来越远。

    纵观旧体诗词的语言规律,首先是“语言要随时代”,这是说诗词语言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时代的声息就是诗词的声息。时代怎么发音,诗词就要怎么发音。不能让读者读你的诗词,读到的尽是前人的、古人的句子。另外,“语言是自己的”,是说语言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是你的喜怒哀乐,是你的呼吸吐纳,是你的鼻子眼睛。语言是钓鱼的诱饵,看着爽眼,闻着有香,嚼着有味才叫好。现在的诗词多的是“现成语”,这是语言的大忌。所谓“现成语”是指你使用文字前就已经存在的语言。这种语言再好也是别人的。诗词创作虽然不能完全撇开“现成语”,但也要尽可能创新词、说新语。在诗词语言上,要有“独立门户”的志气。

    生命力萎缩的表现之二,是意象重复。诗词是意象的艺术,意象重复同样可怕。古人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诗词意象,变成了一个个固定的文学表达符号。比如“相思”,就是恋人思念;“天涯”,就是两人隔得远;“桃源”,就是美好世界;“夕阳”,就是退休老人发挥余热;“人面”,就是姑娘漂亮;“秋风”,就是伤感;“漏尽”,就是时间;“梅花”,就是报春;“喜鹊叫”,就是好消息来了……今天的旧体诗词里,这样的词语比比皆是。语言和意象都成了一个早已加工好的零部件,诗人想一个主题出来,重新组装一下,一首诗就算“写”就了。

    艺术贵在创造。写诗就是写你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受。人始终在找“伴”、找理解、找支持、找帮助、找依靠。个体的写作,写出了多数人的感受,才会引起共鸣,从而达到心灵的默契和安慰。从本质上说,写诗就是写你心中的灵光一闪,写你和恋人的一见钟情,写你行走中的一次精神奇遇。无论是低吟浅唱,还是慷慨高歌;无论是私人化抒写,还是主旋律歌吟,都可以完成这样的表达。这样的写作才会获得精神享受和快乐,赢得读者的喜爱。因此,意象的新鲜、细腻就是写作者的最高追求。通过你的写作来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也丰富文学的精神世界。

    生命力萎缩的表现之三,是精神疲软。不少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看不到承载思想的物质基础。崇高是想出来的,伟大是做出来的,形势大好是说出来的,就是不让读者从诗中自然而然地感觉出来。以“桃源”意旨为例,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文学的桃花源,但更是一个精神的桃花源。陶渊明需要桃花源来平静自己也平静一颗颗痛苦的心。这才是“桃花源”的精神意旨。可是到了今天,“桃花源”意象成了表达美好生活的标签,到处都在贴。你看今日写新农村建设的诗词,“桃花源”(“桃源”)多得都让人不好意思了。仿佛只要把“桃花源”“桃源”几个字放进诗里,这诗就诗意了,就生动了,就新农村了。写诗哪能如此简单?陶渊明创造的“桃花源”其背景是魏晋那个动乱时代的现实。写的虽然是桃花源,但实际表达的是魏晋时代人心的撕裂。其实迄今为止的现实社会中还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可是今天的诗人看到一些地方路通了,桥通了,新房子建起来了,老百姓手中也有几个闲钱了,就真的以为“桃花源”了?

    所谓文学精神,就是要深刻地打通这个时代的心灵呼吸。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看问题,才能看得准,文学创作的尺度才会把握得好。

    自然世界是阳光照耀的世界。虽然也有云雾阴霾,但常见的还是阳光照耀、雨露滋润、万物生长。诗人要存有一颗温暖的心,社会更需要温暖人心的诗篇。有了这样的写作情怀,即便写阴影,也是阳光下的阴影;即便写罪恶,也是阳光下的罪恶。这样的诗才能令人感动,促人警醒。当代中国人口多,发展速度快,整个社会都“动”起来了,人心躁动不安,的确需要文学让世界理性一些,让人心沉静一些,唤起读者的温心,培育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信念。
欣读,问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