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生命的拼接,或转移

[i=s] 本帖最后由 叶暮合 于 2013-4-11 09:14 编辑 [/i]

[color=Red][b]生命的拼接,或转移[/b][/color]
————读薛松爽的诗《菠菜》

文∕叶暮合

[color=Blue][b]菠菜[/b]

我在火葬场看到了菠菜。

北风里,几个嚎啕的人
要将一场雪哭下来。

菠菜那么嫩,那么绿
贴着地皮生长

看门的老头每天拿着镰刀
割上那么几颗。[/color]


薛松爽的这首诗,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是零散的、局部的。但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它又是非常完整的。诗人是个挪移,拼接的高手。对于生活中,不同生命所呈现的自然状态了熟于胸。他提取了它们鲜亮的部分,像是操刀切割,然后再诗意地拼接还原。又像是把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分段分配到不同的个体身上。

“我在火葬场看到了菠菜”,起句就让我们看到了“生”与“死”靠得那么近。有生就有死,轮回循环,维持着大自然平衡的秩序。

对于“死”或者“生”,诗人都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但就是在这字数寥寥的句子中,诗人却舍得拿出来位置,书写环境。这不仅是对状态的衬托,更是一种形象的延伸,使得生死变得生动、鲜活。“北风”和“大雪”突出了人心的悲凉,“嚎啕”表现了人的伤痛欲绝。同样,“嫩”“绿”突出了生命的娇柔与明亮,“贴着地面”则表现了生命的微小和脆弱。并且,对于菠菜这个生命,还有一个隐藏在上段的“冬天生活环境”,这也隐形地表现了“生命的艰难”。

末句,是最能引起更多联想的段落。1、看门老头在播种、收割着菠菜,那么,谁又在播种收割着人类?2、看门老头是为了延续生命而在收割,那么谁又需要“收割”人类来果腹呢?3.这个老头,他是谁?从这三个问题,我们看出自然界的生命之间是相依相存的,这就是答案。当然,这又回到了诗的开头,“生命的轮回循环”。这不仅是呼应,更是提升。

2013.4.10  17晴
来学习
简洁的诗,评说的到位!拜读学习!
向晚的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