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转)《一个蔑视诗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蔑视诗的民族,是可悲的!》
  
  文/韩作荣
  
  
  新诗——“被遮蔽的写作”
  
  韩作荣用“被遮蔽的写作”概括当下的新诗,“遮蔽”是来自不读诗歌的高人雅士,他们被诗评家称之为和诗没有关系的、口吐白沫的、向年轻学者灌输发霉的文学知识、严重破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对诗的无知。另一种“遮蔽”来自媒体的炒作,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和报纸的发行量有关。然而你会发现,锅里热,却什么都没有。还有一种“遮蔽”来自于混迹于诗坛的活动家。
  韩作荣认为,这种“被遮蔽的写作”,还来自于诗本身,并非只有外在的因素。诚然中国新诗整体的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任何时代的好诗都不会太多。天才是有的,令人震撼的作品也有出现,但是需要遴选和发现,需要实践的有力推荐。
  韩作荣表示,诗歌本身的遮蔽还在于诗歌本身的小圈子化,自己的一小部分人代表了一个时代,甚至认为除了自己就没有诗歌。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或许诗人都容易走极端,有充分的自信,我也相信不同的圈子里,都有出类拔萃者,但是我仍然相信诗歌本身。我相信一棵大树能生长千年是本能。
  
  新诗——还是边缘化为好
  
  诚然,诗就是永无止境的冒险,就新诗而言,每首诗都是一种创造。就一般读者而言,领略诗所传达的是什么,对探寻者而言诗到底创造了什么。有探索得走火入魔者,虽然创新之举可敬,可先锋性是少数人的写作,人人都是先锋的时候,就没有先锋了。
  实际上,常有新诗处于边缘化的说法,其是这种一种常态,我们曾经有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拿文艺作品开道的历史,这种带来的只是伤害。依我看,还是边缘化为好。可从另一个角度看,诗亦是另一个生存方式,对人而言,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精神生活更为重要,不存在边缘化问题。
  当漫无边际的竞争,使一切都成为商品的时候,人的艺化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一个蔑视诗的民族是可悲的,真正充满了感性、智慧、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具有情感深度,人性深度,揭示人生经验的悲剧与命运的诗,是时代的折射。给人生经验一种肯定的评价,向读他作品的人展示能使其生活变得更热切的空间。
  真正的诗是遮掩不住的,总会发出其内在的光芒,我相信,时间会淘洗污秽,留下真正经得起变化以后,能够显示其魅力的作品。有些诗歌,就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我认为诗歌需要千里马,但也需要伯乐。韩作荣先生是为千里马和伯乐搭桥的人。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