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已经入编 人生因诗添光彩——我与《大别山诗刊》的断章

  人生因诗添光彩
  ——我与《大别山诗刊》的断章
  陆秀红
  
  2011年9月25日,我去乡里办事,经过邮局,顺便进去看看有无自己的信件。邮递员帮我查了一下,拿出两个大号信件。我一看,其中一封是《大别山诗刊》寄来的。我很高兴,盼望中的这份诗刊终于来了。打开观看,里面装有两本《大别山诗刊》,分别是这一年的夏之卷(总第16期)和秋之卷(总第17期),其中秋之卷“六安诗人方阵”栏目里刊登有我的《守望稻香》等四首诗歌。对于一个诗歌起步较晚的我来说,收到样刊无疑是非常兴奋的。看着亮丽的刊物和自己的诗歌,我的思绪渐渐延伸向远方。
  《大别山诗刊》,是我们家乡的诗歌刊物,可以说是“立足六安,面向全国”。我最早认识她,缘于2010年春天“正东杯”庆祝六安撤地建市十周年全国原创诗歌大赛,那也是我诗歌写作真正起步的时候。我在当时《皖西日报》的兄弟文学论坛中看到此则征稿消息,花了几天时间的酝酿,认真写下《淠河故事》等几首关于家乡情结的诗歌发了过去。然后5月初邮件回复说,参评的诗歌已收入号,并让我去大别山诗刊论坛查阅。接着我按照给出的地址去了,果真发现了自己的诗歌,三首全发了出来,编号是121号。那时我开始用电子邮件发送文稿时间不长,接触网络文学也是刚刚起步,因此看到论坛上贴出自己的诗歌很是兴奋。更让我惊喜的是松山居士版主给予我诗歌的评价,“读《淠河故事》,仿佛是一桨一桨划出来的。《放眼大别山》写了家乡朴实的人、清绿的水,以及对家乡改换面貌的渴望。《淠河情思》这首诗意最为强烈,那山、那水、那人,那一个个古老的、沧桑的、质朴的故事,勾起了读者了解大别山的愿望。”每一个字都能融入我写诗那一时刻的思绪,虽然简短却是精粹,重要的是我由此获得了激励,我想我会在诗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与此同时,我还粗略地欣赏了其他诗友的作品,从他们的简介中,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六安之外的诗歌爱好者,他们竟然也能如此清晰地理解和热烈地赞美我们的家乡。看来,诗歌拉近了人们的审美、兴趣和距离。
  就在这段时间,很少上网的我每次到网络里发稿子时,都要打开大别山诗刊论坛看看。有一天,我看到了“为玉树祈福”同题诗会的帖子。我就准备参加了,回来写了一首《托起脚下的沉重》。再次来到论坛开始投稿,哪知一看规则,这次不是往邮箱投,而是在论坛发帖参赛。就这样我在大别山诗刊论坛中注册了,然后发出了我在这个论坛上的第一个帖子,当时的具体时间是2010年5月12日上午10时许。后来的日子,我断断续续创作了一些有关乡情和民风的诗歌发在论坛的“诗歌大厅”版块上,得到了部分热心的版主和诗友中肯的评价,于是我诗歌创作的热情渐渐高涨起来。尽管写诗是寂寞的,但有个空间和大家交流,评长论短,这无疑是热闹的,也是让人长进的。后来我熟悉了规则,接连参与了“七夕诗会”“中秋诗会”“十佳诗人”“联合诗会”等主题诗赛,虽然一直不曾崭露头角,但也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领略了诗友们斑斓的诗意风采,这让我感觉很充实。
  2010年6月底,诗刊编辑部寄来一个大信件,里面是“正东杯”诗赛提名奖的通知,红通通的很喜庆。还有一本2010年夏之卷的《大别山诗刊》,虽说没有CN或ISSN那样的刊号,但里面的设置相当前沿和大气。一页页翻着阅览欣赏的时候我就想,自己的作品要是被选入就好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发表在报刊的文章不多,诗歌更是屈指可数。7月8日,我按照通知上的说明,去皖西宾馆参加了“正东杯”诗赛的颁奖仪式。尽管我荣获的只是一个小奖,但我感受到了诗歌创作的很大乐趣和信心,就算是一个参观者也是幸运的,因为诗歌的风景总是充满着韵味的美丽,更需要那些善于敏感地发现美的人。现场上,我看到曾经在网络上勤恳写作的真人,和他们虽没有太多的交流,但我从心底佩服他们对于真情文字和诗意生活的执着追求。回来后,我专门写了一篇小记《诗朋满座》,发在当时的兄弟文学论坛上。《大别山诗刊》主编碧宇看了之后,又在她的博客中转载了此文。不久我将这篇小文投到了《皖西日报•今日裕安》,也幸运地发表了。
  正是在这个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诗刊论坛发诗和交流的缘故,2010年7月底我收到了广州梁炳光(岭南笔客)大哥寄来的诗集《木棉花开》,而后9月底我又收到了台州蔡启发大哥寄来的诗集《沧浪之水》和评论集《在河之洲》。他们都是主动馈赠的,却没有丝毫的炫耀,我心存感激,深感他们给予一位诗歌新人的帮助和力量。那个时候,我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除了论坛,还有我个人新建立的新浪博客。没想到,一些名字熟悉的诗友渐渐和我成了好友或者相互加了关注,例如碧宇、凡墨(竹映清笺)、张振旭、秋色寒烟(澜水微静、纪开芹)、高山松、阡陌、西木子,当然也有蔡启发。这些诗友不仅在诗刊论坛上有着优秀的表现,他们的博客也是丰富多姿,有他们辛勤优美的文字,更有他们自豪闪光的成绩。要说这些朋友们,我和有些好像在“正东杯”的颁奖会上相遇过,甚至集体合影过,不过当时我对他们基本上都是陌生的。活动结束后看到颁奖会和采风的照片,很多诗友都留下了快乐的瞬间,我的印象慢慢和他们的名字重合起来。
  这些诗友中,张振旭也许是和我交往最多的一个了,颁奖会那天的午餐我和他坐在同一桌,并且距离很近,碰杯中开始了我们的友情。后来我们都有了对方的手机号码,他有空会打电话真挚地告诉我一些关于创作和投稿的要领,我们也常常用手机短信的形式互发一些原创的小诗。他的经历很丰富,同时珍惜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他能把握这个优势的基础,书写出大大小小的人生。于是他的文章很有哲理,也非常耐读,能在漫不经心的平缓叙述中表露许多人刻意追求的“大道”。后来在碧宇大姐的博客中知道,振旭兄原来也是《大别山诗刊》的发起人之一。现在也许是工作条件的限制,离开了诗刊的管理团队。他对于诗歌和文学,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的文字已经走出了大别山,像盛夏的果实垒砌在三山五岳,我由衷地佩服他。
  看到诗友们那些诱人的收获,我对于诗歌的热情一次又一次地澎湃。不断地摸索中,我的诗歌创作路子也越来越宽,涉及的诗歌论坛也越来越多,并渐渐获得了一些奖项。而大别山诗刊论坛,是我参与的第一个诗歌论坛,就像一个人的娘家,我永远也不会离开她。2010年11月,我积极参与“十佳诗人”的评选,当时发了《让爱炽热》《远去的童谣》《生活,有种声音叫阿炳》《求雨》四首诗歌。尽管没有入选,但松山居士版主精细的评语让我倍感欣慰,“平静的表象下,含义深刻。这组与其他感悟世事变迁的诗作不同,你几乎看不到作者的议论和感想,但是,你每读一句,都能从中生出感想(主要是从自然及生存状态的变化,引起的思考和感想)。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作者做到了。”这段时间,我认识了擅长写散文的秋色寒烟,交流中知道她竟是师范学校里比我高几年的校友。寒烟的散文很细腻,有生活格调,也很有文化气息,每次阅读都能引发我的感想,好像我也有那样的经历和触动。12月,我发了一个《关于论坛发评议帖的建议》的帖子,主要是想大家关于诗歌的评点交流在跟帖时尽可能多写几句话。诗歌的说道不是见面寒暄客套,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不叫褒贬,至少要把作者的诗作默读上一遍,写出哪怕半行自己的心得体会,因为只有这样,论坛才能洋溢着诗意的温度。
  2011年1月,论坛地址换了,我得到消息后立即在新论坛上注册。然后继续抽出一些空闲赏读诗友的佳作,并发表自己浅薄而由衷的读后感想。3月中旬,在论坛上发现,我的五首诗歌被松山居士版主推荐进入《大别山诗刊》第16期“六安诗人方阵”栏目,居士给出的推荐理由是“作品沉厚、凝练,乡土气息浓厚,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我不胜惊喜。8月份正式目录出来时,我的作品被调整刊入第17期(出刊入选四首),这是继“正东杯”诗赛专刊后我的诗歌再一次入选《大别山诗刊》。2011年,论坛上的诗赛活动很多,多数我都参加了,从“春光美对诗会”,到“兰花诗会”,到“郢都诗会”,到“乡土诗会”,再到“中秋舞会”,每次我都写下了适合主题的诗作,不失为一种促进式的锻炼。当获悉自己的《清明祭祖(外一首)》入选《大别山诗刊》第21期“‘春光美对诗会’优秀作品”,我再一次欣喜。其他的如“盛夏果实对诗会”“诗情画意诗会”“圣元诗会”,因为杂事冗繁的原因错过了,感觉很是可惜。2012年,《大别山诗刊》五岁了。喜庆的年份,诗歌活动当然要践行,希望我和逝水微澜合作的“霍山黄芽”杯作品《黄芽恋歌》能够激情唱响。
  2011年9月初,正是“中秋舞会”诗赛活动热烈开展的时候,碧宇大姐电话联系我,原来她的印象中我是一个版主。其实很惭愧,我的家中没有网线,这样就不能保证进论坛和诗友交流的时间。如果申请了版主,而又经常冷落于论坛,这是很不称职的,于是年初招募版主的时候我放弃了申请的机会。电话中,碧宇大姐说为我参与的“中秋舞会”诗作写首和诗,我很激动。几天后,我看到了她为我写的同题诗《月影下的涟漪》,美轮美奂,朦胧的意念宛如一曲成熟的童谣。而我也没有闲着,及时地为她写下了《海子》和《无言这浓浓的谢意》。在2010年“正东杯”的时候我就了解到,《大别山诗刊》主编碧宇是个很不容易也很不简单的姐姐。她的父亲和妹妹都积极支持她所热爱的诗歌,白手起家,创办一份诗歌刊物,从名不见经传到走向全国吸引各地诗人,直至成就为一个响当当的地方诗派。同时争取各方支持将刊物一直办下去,并在不懈的努力下,2011年5月又有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这样的事迹,可以用诗歌去纪念去歌颂,而奋斗的历程却超越了诗歌的行间界限。振旭兄在《大别山诗刊》出刊第10期后写过一篇文章《没有飞不过去的大山》,说的正是碧宇大姐的艰辛和执着,“她像一只(飞越喜马拉雅山的)蓑羽鹤鸟——为了理想的越冬地,安全落下。”然后,她又展开坚强的翅膀,寻找更美的春天和绿色。诗歌的境界高深,前进的步伐悠远,她的经历充满着励志,“没有飞不过的大山,一个普通的人一样可以飞翔精彩人生。”碧宇大姐在2010年“桃花诗会”作品选《桃花争艳大别山》中说道,她是淠河出山入淮第一镇的苏埠人,这样我倒是和她很近的,能称得上毗邻的老乡了。如此,我的心中也充满了骄傲。
  写诗,一方面很孤独,无数个黑夜都在狭小的空间里涂抹自我的那个圆圈。写诗,另一方面也很热烈,好似面对一坛老酒,越品越有冲动和奔放的感觉。诗歌,让人生看到曙光,看到灿烂。我们不会忘记,在那懵懂的启蒙岁月里,大家就在“咿咿呀呀”地背诵可爱的歌谣。长大了,自己也拎起沉重的生活大笔,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描摹属于自己的光辉行间。诗歌的书写,就算不为他人所闻,就算阅读的只有自己,也是一件劳有所得的事情。诗歌最终要抵达的,是相通的心灵深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之上。写诗正是对你我生活的负责,坚持着理想,相信会有知音投来赞许的目光。有诗相伴的人生是饱满的,也是幸福的,就让每天的时光照亮心中那一字一句梳理的精彩。我不是那只蓑羽鹤,但我要做一丛黄芽,奋力抖擞浑身的清醇和底气,飞越脚下的这片大别山。大别山长青,诗歌定会一路花香。
  
  2012年2月28日一稿
  2012年3月1日二稿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写得好,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谢谢,已经收进结缘大别山
[quote]写得好,情真意切,很有感染力。
[size=2][color=#999999]高山松 发表于 2012-9-17 16:1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8652&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一些记忆,留下大别山诗歌的精彩。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quote]谢谢,已经收进结缘大别山
[size=2][color=#999999]碧宇 发表于 2012-9-17 17:17[/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8698&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认识大别山诗刊,是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好机遇,感谢这个平台,也感谢主编及版主们。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高亮显示。
[quote]高亮显示。
[size=2][color=#999999]高山松 发表于 2012-9-18 17:31[/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79371&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感谢高山松站长。依稀记得当初来新论坛注册时,是踏着寒假里的大雪到学校上网进行的。一切回忆都是美好,相信大别山诗意的春天明媚无限。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怪我才看到。因为秀红在文章中对此提到了我。这篇文章回顾了很多大别山诗刊的活动,以及个人在论坛和与诗刊的亲密关系。同为六安一名诗歌爱好者,我感到很欣慰。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详实,真情
个人觉得标题可以再斟酌一下,断章两个字用得不好。
[quote]怪我才看到。因为秀红在文章中对此提到了我。这篇文章回顾了很多大别山诗刊的活动,以及个人在论坛和与诗刊的亲密关系。同为六安一名诗歌爱好者,我感到很欣慰。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10-3 23:13[/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86001&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问好居士兄,从经历来看,您那一字一句的评点确实是看了之后细心的点评,现在看来,依旧是敬佩。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quote]详实,真情
[size=2][color=#999999]刘光荣 发表于 2012-10-7 10:52[/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87410&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感谢刘版,一起努力。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quote]个人觉得标题可以再斟酌一下,断章两个字用得不好。
[size=2][color=#999999]高山松 发表于 2012-10-7 19:2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87654&ptid=2927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多谢站长的指点,我来想一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措辞。我的本意是这样,因为自己不大上网,对论坛不大热心,发帖和评帖都很稀疏,所以用了一个“断章”的名词,也算一种歉意。我想我后来能争取更大的努力来涉及论坛,谢谢站长。
237127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http://blog.sina.com.cn/luxiuhong786
转载个人博客。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断章挺好的。其实我知道秀红的意思,断章,就是无法连贯的意思,这种不连贯只有通过阅读完这篇文章,或者了解作者的人,也可以知道他为什么不经常来论坛的原因:上网条件有限,但却没有真正间断过,在心里。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