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7
- 帖子
- 4734
- 精华
- 22
- 积分
- 5253
- 威望
- 5253
- 金钱
- 5176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858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4
- 最后登录
- 2015-3-27
|
77#
发表于 2011-5-15 23:10
| 只看该作者
隔岸琴音——评析原野诗歌《今夜,谁与共鸣》
原野算得上是现代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人。
《今夜,与谁共鸣》也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看过原野很多诗篇,每每会为他诗歌的内容所感动,为他诗歌的形式所折服。
什么是比较纯粹的抒情诗?
瓦雷里认为这类诗的追求是“探索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效果,或者说得确切一点,探索词与词之间的共鸣关系所产生的效果。总之,这是对语言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的探索。”(《纯诗》)就是说,它不是现实世界的描摹,而是感觉领域的探索。不是粘连,而是超越,不是理念与说教,而是追求词与词关系间产生的情感共鸣和美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比较纯粹的抒情诗,它最终的评判是离开地面而飞腾起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原野的《今夜,谁与共鸣》首先便被定位成一首比较纯粹的抒情诗。
诗歌第一小节中“我悄悄关上门/一扇朝北开启的窗”,这里的“门”和“窗”分别指什么?意象的隐喻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独处的灵魂希冀,找寻一颗明星照亮心底的孤寂与苍凉。当然,这颗明星指什么?我们可以从后面的诗句中窥见一端。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打开另一扇窗。在失去和得到之间没有固定的平衡模式。失去了某一种原动力,或许在生命中又会注入一股新生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源源不绝引领诗人走向心中的圣地,寻得花儿的芬芳。或许我们还可以理解成友情,爱情。这本是人世间两个恒久的词眼,永不会老去。高山流水的琴音潺潺而过,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而苍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于是,诗人在虚幻的希望中坐听鸟鸣,并由此得到慰藉,原来自己从不曾孤单!“我任意每个低鸣/是月上树梢,停落的安睡”,像月落柳梢头一样的安然温柔,诗人心头泛上些许平静和轻轻的感叹,从而让诗歌的格调变得轻盈,静谧,诗句则如跳跃的烛光,温暖的底色是晚霞,是橙黄,是少女脸颊的腮红。
“跋涉山水,一条通途”,执着坚定。无论是否怅惘抑或迷茫,对于爱或者说理想的追求却从没有消退。塞壬,这个充满鬼魅的女神,用她优美的情歌诱惑多少水手跌落在生命之渊。夜莺一样的歌声一如伊甸园中那颗青涩的果子,人们明知是陷阱,却依然奔赴而去,在万劫不复中反而得到偷禁的愉快。其实,这种意象关系中的终极所指,有含蓄的爱缠绕在其中。也正是渴求而不可得,这种执着反而具有某种神秘的,距离的美感,愈发显得“无穷回味”了。
“木棉花开”,诗人暗示应该把握眼前的光阴,珍惜拥有的幸福,珍惜身边的一切。在木棉花的浅笑里,诗人的追求明晰起来。“我多么爱你!”在辗转反侧中寻寻觅觅。至此,诗人的感情已趋于明朗,情感的闸门也豁出了缺口,汩汩而下。你,如一位旷世独立的佳人在水一方,牵引着诗人跌跌撞撞一路求索,一路欢歌。在“风雨之巅高亢”,在“枫火总能说出的秋心”四季轮回中守望,像圣·埃克絮佩里笔下的小王子守望那一方纯真,任“匍匐光阴”荏苒老去,“蜿蜒隧道”坎坷不平。所有的努力只为心中的念想,也为应和缪斯女神的感召,尽情抒写那些关于爱的诗篇。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首诗其实也是一首关于文字追求的理想之歌。理想的写意重于现实的描述。诗人对爱的追求,对伊甸园的审美摹仿毋宁说是对自己的理想,自己思想感情的审美观照。他造出了一个独立的纯美的艺术境界,并以此作为坚定的信仰慰藉与激励自己的人生追求。情爱与纯真,纯真与文字,文字与诗人三者构成了循回的环绕,在这首诗歌中以交替更迭的方式跳跃的,含蓄地表达出来,达到“肠一日而九回”的艺术效果。
文字是丰富的,它可以营造出一个温馨的世界,同时文字也是孤独的,寂寞的。“一个人,一座城”的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诗人的心扉。一杯茶,一本书,一段字,一棵草,一点星星之物就足以勾勒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浪漫唯美的世界。诗人愿意呆在这种境界中,“躲进你浓郁温热里”,“躲在大雨之后的空寂”。于是,一切烦恼抛洒开去,一切庸俗的,尘世的,功利的琐碎便不复存在,只剩下诗人和缪斯女神共建的明朗的、清澈的、世外桃源般的所在。那里散发着草籽的清香,平铺着供身心流浪后惬意躺下的草坪。
不管外表如何散漫,平静,其实内心的波涛从没有停止过拨动。如果“澜水开始消退/在思念的河堤”,如果对缪斯的忠诚开始削减,那些晓风残月的时光,那些黄昏掩映下的枯柳将以怎样的姿态驻足凝望,那些对你的思念该以怎样的方式抵达有你的彼岸?奔突于两肩的风鼓起飞翔的羽,振奋者把一个季节来穿越。没有了爱的润泽,一如秋天的萧瑟零落于冬日的清寒,于是,诗人只能任由思念的潮水漫过四季,在肃杀的秋风中,听“橐橐”而来的冬之凄切,把阵雁的低鸣尘封在记忆的苍穹中。在落寞的静寂中看“雪落的颜色”让大地一片洁白素净,诗人的人生因此单纯而天真。
这正所谓以诗歌特有的语言,将空间竖起,把时间化为有形的隧道。尽管时间总是以黑白的形式重复升降在我们生命中,但事实上,诗人的这种感觉却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具体到某一细致动作中,让读者可感、可知、可见、可以触摸。
诗人在第五小节中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失落。“习惯了,笑看落霞淡去/挥去混浊不清的尘土/将你密不透风的城防轻轻打开/习惯了,仰望云卷云舒/以秋叶为笺/迎接天光云影,盘亘我的指尖”。其实,世间本没有净土。有生活就会有烦恼,如阳光下的微尘,森林深处蠕动的虫蝇,细细碎碎,唧唧私语,嘈嘈杂杂。于是,我们会把自己掩藏起来,带上厚厚的盔甲,用作袖旁观的姿态审视别人的际遇。所谓的习惯,其实不过是自我的安慰而已。最想用温暖的怀给你一丝温暖,最想用动人的诗句给你一点浪漫,但,你何曾注意过我的凝视?又何曾鼓起勇气敞开心扉?于是无奈中透出伤感,伤感中透出渴望,即便真的习惯了,但心底仍然渴望替你挥去困扰心绪的尘土,希望伸出关爱的双手,打开你的戒备之心,一起承受生活的风风雨雨。正是因为感情太浓郁,化解不开,所以,那些饱含着情愫的秋叶呵!就成了心声的寄托,一片叶子足以代表一颗思念的心,一朵白云足以承载来自胸腔最隐秘处的热情。那么,整个秋天呢?整片蓝天呢?铺张的将是漫天飞絮一样的动人诗句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末一节化用王维《相思》一诗直抒胸怀,深情吟哦。“试问谁与共鸣?”这是伯牙摔琴似的悲哀。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执着,坚守,找寻,求索,到头来不过是南柯一梦,梦醒时分,发现美好的一切莫不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也。这句问话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到底能够和谁一起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爱人?朋友?或许这些都不是,唯一能陪伴自己的只有文字。“今夜,扯星空作画帘/不悲不喜/情愿老死在央措的诗行”看似淡然一切,心胸豁达,让大地为床,星空为被,用浪漫的词句雕刻今生的点滴,现实中爱不可得,只有学央措和尚,做一个遁世情僧,把深藏的爱恋泼洒在一行行清丽的诗句中。细想,这其间又蕴含多少伤感,多少惆怅!
撇开对诗句表象的理解,细究诗人的创作意旨,还是显而易见的。爱是生命之花,美丽神奇,像月似水,一如清风美酒,柔美无比,娇艳无比,芳香醉人。诗人一直渴望拥有。但是想往和可能之间每每会有些许紧张,些许失落。诗人为了表达这种情绪,采用情节和纯粹的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但是,情节和纯粹的抒情通常都是矛盾的。一般来说,情节像走路一样,有起点,过程和终点,而情感的抒发却像是跳舞,目的只是表现情感本身的价值和美、它的姿态、色调、质感和律动。原野的这首诗在这方面就处理得很好。比如关门、开窗、跋涉山水的寻寻觅觅、午后阳光下的溜达、笑看云霞落去,云卷云舒等等仅仅点到为止,情节的描绘含蓄内敛,像人体的骨骼,完全被情感的血肉所充盈,恰当地为诗歌中所要表现的主旨服务。
《今夜,谁与共鸣》具有脱尽尘埃的灵气,清澈秀逸,犹如一曲优美的江南小调,虽望不见隔岸的琴弦,但悠悠回荡的琴音却使人不忍离去,不能忘记。
附原诗:【今夜,谁与共鸣】
1
记得有个清冷的冬日
我悄悄关上门
一扇朝北开启的窗
多余的言语
是放牧眼波深处的岚烟
今夕何夕,流水潺潺之音
我任意每个低鸣
是月上树梢,停落的安睡
2
跋涉山水,一条通途
蠖蛇鳞甲的腰身
缀满塞壬谜语的诱惑
如果王子与公主
总是相遇,剩下的衷情
青苹果乐园,亚当和夏娃
禁树下流放原罪的话题
让一枚果子无穷回味
3
木棉花开,你可看见
这羞涩的浅笑
是皓亮的发梢传达的秘密
“我多么爱你”
辗转在风雨之巅高亢——
枫火总能说出的秋心
匍匐光阴,蜿蜒隧道
穿透蓝玫瑰的耳垂
写意伊甸园四季的沧澜
4
总喜欢,一个人一座城
午后阳光下溜达
躲进你浓郁温热里
躺在大雨之后的空寂
挽住草籽清香
如果澜水开始消退
在思念的河堤
我如何加速风声
以雁南的身姿,飞渡
雪落的颜色
5
习惯了,笑看落霞淡去
挥去混浊不清的尘土
将你密不透风的城防轻轻打开
习惯了,仰望云卷云舒
以秋叶为笺
迎接天光云影,盘桓我的指尖
6
今夜,撷一颗南国的红豆
深情吟咏
试问谁与共鸣?
今夜,扯星空作画帘
不悲不喜
情愿老死在央措的诗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