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芦花飞起》(作者:凤凰)  该作系作者2011-12-18 发表在大别山诗刊论坛的

秋风吹进记忆深处,记忆里的芦花飞起
白絮如烟。如我看不清的童年白茫茫一片
芦身修长,一如狭窄的时光
一捆捆芦苇摄进黄牛胃里,发育成皮毛程亮
如泣如诉的横笛堂兄曾吹响

秋风吹进故乡深处,镰刀曾握住芦苇的锋芒
垒起又反复推倒的老屋,是这片土地反复涂抹的文字
那里有我的情节我的故事
那里有我的爷爷,爷爷栽种的家族

黄牛跪倒,将我的童年反复咀嚼吞咽
偌大的水域,秋风吹进记忆深处
芦苇如烟,应声躺倒一片

居士点评:这首诗的构思和内容都很好。有隐疼的感觉,芦苇、芦花、童年、乡土、爷爷等意象丰满而形象。
不足的是个别句子稍显粗糙了些。比如:
1、“程亮”明显是想写“锃(zeng)亮”,可能不知道“锃”的发音,或者错误地把两个字当作一个字;
2、还是这句:“发育成皮毛程亮”,如果写成:“发育成锃亮的皮毛”显然要通顺一些;
3、从作者近作《死亡之城》看,其实作者是比较喜欢A——B——A句型的,而且运用很成功。我的意思是这句:“爷爷栽种的家族”可以扩展为“有爷爷的爷爷栽种的家族”,这样会更深远一些。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自析《上周五周五》(作者:松山居士):
   
  周一  上午准备领导讲话材料;下午接待兄弟单位领导。
          晚上:887887小方。加班准备明天接待事宜。
  周二  上午接待上级领导调研;下午写通讯报道。
          晚上:887887小唐。联系报社主编。
  周三  上午联系外出学习取经事宜,去银行;下午开会。
          晚上:887887小方。加班写自查材料。
  周四  上午接待上级专项检查组并汇报自查情况;下午陪同检查组下基层检查。
          晚上:887887小唐。加班写总结。
  
  周六(红色假日)接待王处长。
  周七(红色假日)接待姜局长。
  
  (小李说,周五是主任自己撕下的,所以无周五;887887系盛世大酒店服务台电话号码。)

居士自析(我对一位提问的诗友这样回答这首诗):
读诗要读“诗眼”啊,其中:周五是空白;括弧内的“小李说……”就是。
这是一首看起来平淡寡味的诗,像叙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讽喻现实的。
这首诗的不足之处在于:还没有在周一至周七的内容上多下功夫,用“两头挤”的办法,把周五这个空白倒挤出来,写得更精彩一些,让读者通过分析推测出周五“主任”大体上在做什么,这是较为高级的写法,可惜我没找到钥匙。
本来,为了增加真实的感觉,该诗是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的,但我怕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为很多人不太读诗,也不愿意多花时间仔细品读。在品析诗作时,有的诗友以为诗中的“我”就是生活中的本人,而有时候,诗中的代称并不一定专指作者自己或某一个人,而是指某类人或人群。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生命,是苍凉而厚重的——赏析姜华“乡土诗会”《巴山深处的记忆》

       姜华的诗歌我看过不少。他和其他诗人最显著的差别是,姜华的诗歌更侧重于在平实的语言中表达朴素的情感以及对人生辗转坎坷的关注。他的诗 ...
[size=2][color=#999999]纪开芹 发表于 2011-8-30 22:42[/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8275&ptid=88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开芹
并蒂莲

作者:木行之

七月的体温渐渐升高
38.5℃,有些低烧
超过了荷花的燃点
湖面上千朵荷花自燃起来

你说好久没看荷花了
我从记忆里取出一张旧照片
十年前,你和一朵荷花搂在一起
多像一枝并蒂莲  

居士点评:拟人化的手法,在此诗中非常贴切,很优美的诗句。第一节后两句:“超过了荷花的燃点/湖面上千朵荷花自燃起来”想象力丰富,将荷花自然状态下开放的条件、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虽然作者没有正面提到,实际上第二节是写荷花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只能从记忆里寻找,与第一节形成对照。作者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勾起了记忆深处的美景。全诗都是在表面优美,内里却藏着看不见的忧愁。“你说好久没看荷花了”——这句是一座“桥”。起到承上启下的转折作用。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隐形的轨迹》(外一首)
作者:囚肉

我天天穿着牛仔裤
炎热的夏天跟我是一伙的
裙子里灌满风
符合胡同原理
方便面确实方便
饿与营养谁更重要呢
我从来不吃方便面
你看我穿着牛仔裤呢
工作服上的破洞与牛仔裤上的破洞
都叫破洞
但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2012、8、10

《白纸很白》

现在的离婚率这么高
多少与苹果的泛滥有关
我至今还记得我几岁时吃的第一个苹果
那味道永远不会在我嘴里消失
在纸上画又大又红的苹果是愚蠢的
写实画法真的能写实吗
谁知道鱼尾纹里会游出什么鱼
白纸凭他的白猜不出

2012、8、10  

居士点评:
联想丰富,也耐人寻味。工作服的破洞是辛苦的象征,而牛仔裤的破洞则不然,因此将其比作反义词很贴切。第二首将离婚率高归咎于苹果的泛滥,却是出乎意料的,因为苹果很寻常,似乎离婚率的高也就寻常了,比喻同样贴切,但很有想象力。
以上是优点,而且是较为突出的优点,所以,我推荐了该作。
缺点是主题的意义含量略显不足,毕竟是写现实的作品,我的看法是,可以用一句哪怕是隐含的诗句作为总领,提升一下诗意会更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我永远也写不好你的名字---献给林昭同志》

作者:文古
自由无价
生命有涯
宁为玉碎
以殉中华
----林昭墓

时光停滞,在四十多年的北国
我所能听见的,在烈日下的叹息
往往如你开垦的思想
从农民的犁头上传来

这转瞬即逝的生命,缠绵在岁月的眼睛里
帝都的长城,在童年的绘画中
已慢慢腐蚀
而你站在战马的肩上
用血书谱写中华的智慧

是啊,中华的英雄儿女
何曾在黑暗面前低头过
如今又拿起古兰经
拿起维吉尔智慧的双手
拿起尼采窥视的眼神
让祭司们说说
哪种礼仪不是土地生根的地方
哪种乌头草,那种鸱鸟
我们不能歌颂

如今在静默的夜空下,在年轮划过的额头上
重新写你的衣衫,写你
留在春天的两撮头发
在萤火虫安家的骨子里
你的坟墓,睡得是如此安详
在这奄奄一息的跪拜下
我拾起红尘中的两篇落叶
堆砌,呐喊,用鸟羽挂满黑色
可单纯的鱼肚白,却连在了荷的颈脖上

我终于明白
那隐藏在心底的老木,眼神
永远无法写出
是啊,我十年前写不好你的名字
如今也是

在黄连与我选择生存的时候
只需闻一闻,你在生命中的血丝
我便能把黎明唤醒
我过去写不好你的名字
我想,将来也是

谨以此篇悼念林昭同志

2012-8-8

居士点评:如果不是先生这首诗作,或许我永远也不知道林昭是谁,因为她的事迹已远。我查了一下,林昭是一位有思想、有才华的北大女大学生(出生日期:1932年12月16日;逝世日期: 1968年4月29日)。其墓葬在苏州,也是我查得的。诗友作品中“在烈日下的叹息”我想,正是描写了林昭当时的状态,而作品中几次说写不好林昭的名字,显然是谦卑的说法,同时也是对林昭敢于面对强权的勇气的尊敬。值得鉴赏和品味的一首。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关于林昭女士的资料留一个参阅地址吧:[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1342.htm[/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交点》(作者:如云飞过)

从不同的方向出发
用一生的风雨
去兑换 一次
相逢

把锈迹斑斑的心
打造成斩钉截铁的执着
在属于你我的葱茏里
扣住
天荒地老

居士点评:全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均浓缩于 ...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7-7 17:21[/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59869&ptid=886]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站长点评!敬茶!
用最简洁、最朴实的句子,表达出最美的意境!
纪开芹《先生,我们谈一谈》

先生,你不慎遗落下孤独
使整条河流缄默不语
静谧黄昏里,我想和你谈一谈
五月的麦香比死亡美丽
我手捧一江清波
将你的悲伤反复淘洗

请接受我的邀请
一步一步趟过这条河
从此,告别鄙陋者的谗言
我等着你腰佩长剑
劈开几千年前的黑暗
那凌凌剑端
不再畏惧风雨锈蚀
挑起诗人干干净净的骨气

荐语:把诗的韧力与张力蕴于舒缓有致的节奏中,把心中的无限期待蕴于一句一句地排列并意义递加而错落有致的诗句之中。在女性的温柔里,暗蕴着刚性的风雷之声;如颗颗珍珠滴敲玉盘,声声都响着诗的清脆。



汤胜林《屈原,我们该拿什么献给你》

吃腻了两千多年粽子
吃腻了千万声叹息千万首诗
现在该拿什么献给你
屈子
而今,楚辞大量漏水
楚国死因不明
端午就是放假打牌嬉戏
赛龙舟就是在岸上
看划船者拿着红色的铲铲
在河中挖地
唯有一些诗人傻得可以
还在坚持用楚风养楚鱼
又把汨罗江水烧开
把鱼分成诗行
煮熟了,请你吃那些
曾经吃你肉身的鱼

荐语:富于诗的智慧,在平常的事物中发掘诗趣;对比鲜明,在轻松与愉悦中,给人精神的震憾,引人深思。
九月点评

一朵云从海底飘起
本帖最后由 紫藤晴儿 于 2012-9-4 14:18 编辑

站在时空的高度
揣起海的平面
海鸥喧叫云层尘埃
落定在鱼儿的泡沫里
腐朽被淹制成咸咸的蓝色

试探大海的胸怀
可否触摸到彼岸之源
翻阅诗经五书寻找答卷
古人便借予一叶轻舟
踏浪乘风,周游

在海口处启程
倒影光斑脱离不了海的晕腥
始终在一道海菜里凉拌
耳边呼吸着如一的味道
除去了沉浮,一片欢腾

柔软了以莲为蕊的心境
托起了海市蜃楼
在缥缈处寻找自己的位置
驾座一朵云彩从海底飘起

放下了一世沉重
在蒲公英的绒毛上飞行
海不再是视线所及
拥抱在稀薄的云朵  


温柔的诗句丰满了女子的豪情逸趣。对于诗者大海的胸怀,我很感动。那种凌于云朵之上的飞行,超越了大海到天空的距离,站在时空之上,赏之,欣之,不亦乐之,喜之
居士真的很辛苦!向你致敬!!
醉,在酒中
文/暮雨听轩

我不会喝酒,你的酒
让我傻傻的麻醉,一个人的时候,
要驱赶那歪斜的寂寞空杯
醉晕的,手指滑落在唇齿门口

就像一窖相思沉入泥土
我把你尘封在心叶的背面
发酵 ,透不过气的情感
怀有怨恨 ,嘴里的余糟辛辣
是你的报复还是心碎的苦涩

花落时,醉意穿透胃壁
想起你还在身旁,把你
含在嘴里想要化解离殇
可你,可你走进那花萼的心房

伤痕难以愈合,直到麻醉
想念是一种疼,迷蒙的双眼
翻看岁月画册的清愁
一滴泪千壶酒,滴滴醉心头

你在龙卷风里旋窝  斟满玻璃杯
伴着我炽热的血液,东倒西歪
不再倔强的掩饰,伤怀
醉后我才化茧成蝶,温度与湿度

紧密的封闭贮满醇香
琥珀的光泽源于这极久的埋葬
静静的凝望,却有了想吐的欲望
可是,你已经混入血液的流淌

麻醉了刀割的疼痛
爱上了这麻酥的飘然
那是鸡尾  凌乱的愁绪
微醺  嗅着感伤
习惯  隔着玻璃看你扭曲的脸
我醉在风雨里,在日子里旋转

居士点评:借酒浇愁愁更愁。伤感长情诗,借身体官感,如:眼、口、鼻、心、血等,抒发朦胧、失落的醉意。就诗句而言,写得细腻、凄美,不足之处是突出的部分不多,且不够精炼。依我看,从第二节开始,每一节都可以作为结尾,但又接上了下文,因此,显得转折或跳跃的力度稍欠。个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看一片茶叶在杯中漂浮》
文/知秋

水井与天空的月亮,形成相应的对称
高过屋顶,铺满整个屋檐

今晚,我和母亲一起坐在庭院
母亲苍老了,我也不再年轻
闲逛的日子也不再多余
与母亲之间的对话也越来越少
我也无法预算在诗里还能几次写到
村庄、庭院、溪流边的那些树
从《四月回家》到《我终将失去你》
再到今晚
很多时候,假装一切与我无关

但,每一次回家的时日里
我还是会被深沉的黑夜捆绑
看一片茶叶在杯中漂浮

偶尔,从一团杂乱的记忆中
追问怎样的方式离开土壤
寻找那个幼年时过家家
愿做我新娘的邻家小女孩

如今,她和我一样
为明天的一桌菜搭配着不同的料理
擦洗着不同朝向的窗户

居士点评:这首抒情诗写得委婉、深情。作品本身最大的亮点,是第三节的承合,以及引入的两个人物:母亲和邻家小女孩(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外的伤感愁绪。人生经历,像一杯茶翻滚沉浮。此外,诗节间的照应不露痕迹。总体上讲,虽然没有跳出此类作品的套路,但却很成熟、练达,也较富有诗意。所以,给予加亮推荐大家欣赏。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b]点评张庆雨2首[/b]

《泥流》

我混沌地活着,犹如一股泥流
周围的黄土越积越多,血管也强烈骨折
心脏在一次次被泥沙冲击,再也看不到
半点血气。我是一个泥做的躯壳
黑色的内表囚困着水一样的魂魄

我混沌地活着,犹如一股泥流
那咚咚作响不是喘息,是我早已遗失在
昨夜梦里的哭泣。请别再看我,别再呐喊
我已是一股浑浊不堪的泥流,根本不值得
不值得,半点——留——恋——

我混沌地流着,犹如一股人潮
满街的浮躁炙烤着大脑,昏昏沉沉
找不到先前的信念和儿时苦苦追求的梦想
人世间,我唯一可以踩扁的
是自己脚下的影子——

我混沌地流着,犹如一股人潮
那昏暗的路灯扭曲了天空和大地
内心在惶恐地跳动,你不是我的朋友
更不是我的知己。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泥流
被黑夜卷进了自己空空的皮囊


《穿梭在白与蓝之间》

奉贤的天很蓝,像梦中倒挂的海
我无暇顾及的思绪,变成故乡的引物
一只白鸟,在不经意间结合眺望的视线
顿时,大脑进行着PCR,合成的满是
那长鞭与羊群轻抚的河岸

悠闲的海风,暖暖的,浸湿了我孤独的心
灵魂则化成白鸟,在蓝色的天空寻觅
一朵一朵是记忆的游云,却始终未遇
撑起童年支架的麦田和风筝
我不缺少幻想,更不乱释激情
这些,都可以去问院里的槐
他干裂的树皮可以为我作证

当白鸟直冲冲飞向白云,这不是戏耍
而是诀别,对土地和根的诀别
蓝瓦,则是这天,是它唯一的全部
当翅膀为内心而翼,视野被真爱浸润
我穿梭在白与蓝之间,看清了脚下的自己

居士点评:我先看完了第一首,感觉是“借题发挥”,也就是说,作者以第一人称,从几个角度勾画了“混沌地活着,犹如一股泥流”的形象,实际上,如果我们冷静的观察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似乎还是能够找到一些影子。
因为第一首的吸引,我耐心阅读欣赏了第二首。就这两首而言,诗人无疑是忧患的,深沉的。第二首的抒发对象就彷徨过、犹豫过、游离过,但却不失幻想和冷静。
因作品数量较多(计7首),后面的未及全部阅读。前两首构思深沉,而且能够引导读者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就成功了。

本帖地址:[url]http://dbssk.5d6d.net/thread-27708-1-1.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收藏一组菊花诗的帖子。

菊花颂(组诗)
作者:凡墨


攥紧纤细的拳头
一路保持着低调。在那些
盛放的语言和喧闹的花卉面前
你攒集足够的勇气。然后
把心提到嗓子眼,挥起霜刀
斩断,白露浸染的去路和归途


松开痉挛的手指
掐响瘦弱的骨节,定格
一个最倔强的表情,释读坚强
释读你内在的柔韧,隐忍和疼痛
当文字铸入温度,羽化成蝶
那些温暖的光焰,削出细长的倾诉


总是习惯孤独地亮着
照亮藏匿内心深处的语言和标点
情感玲珑。轻透。薄如蝉翼
阶前的月亮心事重重
轻轻扶起五颜六色的笑声
擦亮季节,也擦亮眼底的磷火


手握锋利的宝剑,披着
黄金做的铠甲,一直站在
羽箭乱飞的风口。那些清瘦的声音
包围夜的背影。风餐,露宿,马群失散
十万旌旗,也借不到三寸日光
一座城池再怎么坚固,它总有缺口


携着幽深的暗香,你将
金色的暗语举过季节,举过头顶
交出名字,也交出繁华和果实
牵着马鞍和车辇,去南山,去东篱
闯进贫瘠的秋风,用三两盏淡酒
就能浇灌出皎洁的诗句

居士点评:诗作从形、情、质、格、典等几个角度颂扬了菊花的品格,诗思开阔,且与以往作品的风格略有不同。也许是一种尝试吧,或者说与题材有关。再读,作者好似钻进了菊花的内心,以讲述者的口吻诉说她的性格。 这组发表在《皖西报》副刊上(2011年11月25日)。是本坛上佳的一组关于菊花题材的作品。
帖子地址:[url]http://dbssk.5d6d.net/viewthread.php?tid=11003&extra=&page=2[/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