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提起来
  [b]一个季节的开始
[/b]  ——赏析碧宇的“另类”诗作《从一丛秋菊开始》
  
  碧宇提倡绿色诗歌创作理念。多年来,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绿色诗歌理论体系,在现代中国诗坛,可谓独树一帜,应者甚众。其绿色诗歌理念,不仅展现在色彩变幻上,或者表现形式上,更贯穿在思想内容上。她的每一首作品,都充满了真情实感,如果你能静下心来阅读,你就可以真正走进她的悲与欢、低与高,感受她为什么在逆境中始终坚持不懈,感受她为什么与诗歌有不解之缘。实际上,就我本人来说,放下小说写作转而从事现代诗创作和研究,与碧宇的传奇经历对我的影响密不可分。
  打开碧宇的诗歌作品,你既可以全面地去认识和感受,也可以从某个角度去发现和品赏。阅读《绿色书》诗集,我发现一首与众不同的《从一丛秋菊开始》。
  《从一丛秋菊开始》给我的初始感觉是,运用了大量的长句,没有分节,而是一气呵成,这在碧宇的作品中是不太多见的。是不是有些“另类”呢?带着这个疑问,细读之后,我发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唐诗的那种典雅美,还兼具宋词的那种纤细美,甚至渗透着散文诗的那种浪漫美。当我第一眼读到《从一丛秋菊开始》时,就爱不释手了。
  菊花的花语是:清净、高洁、真情、令人怀恋等,菊花还给人以独特、济世、多彩,甚至孤傲的感觉。自古以来,有很多诗人从不同角度描写菊花,但主题却只有一个,就是菊花不畏寒霜的秉性。诗人、画家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比较著名的诗篇如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云安九日》);白居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朱淑真:“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陈毅:“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秋菊》)等等。
  这些作品在歌颂菊花的同时,还给读者留下这样的映像:菊花独放于秋,差不多代表着一个似锦繁花季节的结束。而诗人的《从一丛秋菊开始》却独辟蹊径,要“从一丛秋菊开始”。于是,我们是不是会想到:跨越季节的空间,不畏寒冬的临近,迎难而上?
  诗人大多想象力丰富,但这种想像力多来自于生活磨砺的体验,甚至挫折的考验。经历过磨砺和挫折的人,往往最容易也最能体会到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可贵:“寻找我们理想的日子”;也更看中于生活的内质:“我们从一朵菊花的金黄里向外看,我们的心也金黄着”。当然,诗人也有苦恼的时候:“我们的目光越过栅栏,被一片菜园地锁住。”这种苦恼,是因为什么?从诗人在逆境中奋斗的历程看,她曾经经历过诸如下岗、办刊的不顺,被怀疑甚至嘲笑,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了。当诗人坚定了前进的方向以后,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菊花的一声轻咳,让我们明白眼前没有悬崖/连一道小沟也没有,我无须自危。”于是,我们又不得不佩服她:“我们从这里开始,履历了一段理想的日子。”她不仅要自己前行,还要号召所有热爱诗歌的人们走进一个时代、创造一个时代,以不辜负这个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
  读完这首诗,再仔细回味,《从一丛秋菊开始》其实并非“另类”,她是与诗人的绿色诗歌理念一脉相承的,长句的运用,只不过是增加了诗作的厚重感而已,其主题是: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么坎坷,我、我们也会执着地向前、向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季节将更灿烂、更辉煌。
  与前述菊花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从一丛秋菊开始》代表的不是一个季节的结束,而是一个季节的开始。或许,这就是“另类”的感觉吧。
  2011年12月28日
  
  附:《从一丛秋菊开始》
  文/碧宇
  
  绕开田园,绕开东篱,却绕不开一丛菊
  亲爱的,这个中午,我在想,我们就从一丛秋菊开始
  寻找我们理想的日子
  我们从一朵菊花的香气里寻找一条韧黄的丝带,绵长
  延展到远方,延展过我们的一生
  这个中午,我的生命里只有你我的跋涉以及一丛菊的开放
  我们从一朵菊花的金黄里向外看,我们的心也金黄着
  我们的目光越过栅栏,被一片菜园地锁住
  那手执蚕丝的女人静坐在篱下
  这个时刻,我有些许的醋意,些许的冷血,些许的敌意
  菊花的一声轻咳,让我们明白眼前没有悬崖
  连一道小沟也没有,我无须自危
  面对菊花,我一路无语
  面对你,我多像一只涉世不深的小蜻蜓
  亲爱的,此刻你正在午睡,你是否做梦,你是否梦见一丛菊
  我们从这里开始,履历了一段理想的日子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人  一个浪漫的名字  一个醉意的化身  一个多情的种子  一个至真的朋友。
力求心安理得 自由自在
居士辛苦,把论坛管理得有声有色~
[i=s] 本帖最后由 土元 于 2012-1-5 08:01 编辑 [/i]

炊烟的呢喃

云南/常建世

写下这个题目时
炊烟在撤退

从城市到集镇
从集镇到乡村
从乡村到山寨
柴禾撤退的路上
炊烟在撤退

炊烟在撤退
呢喃撤退中
她听见
有绿尾随而来
脚步声
一阵紧似一阵

通联:672500云南省漾濞县文联



美意的呢喃

     我们在诗人提供的意象中感受,倾听一种鸟音燕语,倍享一种来自大自然的轻音乐,于是,炊烟灵动起来,炊烟升腾起来,炊烟舞之蹈之,炊烟丰富起来。炊烟,包含了乡村多少的悲欢和情缘啊!在广袤的时空里,炊烟是立体的塑雕,是生命的流动,是理想飞翔的翅膀,追求,向往,希冀,幻灭,再生,轮回,亘古不变,演绎了人生的苦辣酸甜,百味杂陈,浩瀚无涯。
      从城市到集镇
从集镇到乡村
从乡村到山寨
柴禾撤退的路上
炊烟在撤退     炊烟在历史的风景里,流动绚丽的色彩,变幻着,交割着,浓淡着,挥洒着;诗人的具象,朴实,自如,若神来之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泼墨画,淡雅,浓重间,诗韵独到。
     炊烟在撤退
呢喃撤退中
她听见
有绿尾随而来
脚步声
一阵紧似一阵
  她听见,她,是谁?她是绿的使者,是美丽的女子,她是生命的孕育者,绽放母性的柔光!是滔滔不绝的生命之魂魄。尾随而来的绿的脚步声,动感,亮丽,一阵紧似一阵,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绵厚的诗蕴。建世的诗读过一些,有底气,见功力,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诗创丰收,硕果累累!
为获得2011年度大别山诗刊论坛优秀版主和会员佳作所作的点评,留存一个地址:[url]http://dbssk.5d6d.com/thread-14613-1-1.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问候松山居士站,问候所有诗友!
新年再进来,好好学习!诚挚祝福《大别山》,巍峨无比!……

                                               亿华
问好居士友!问好大别山论坛的所有朋友们!祝大家春节快乐!万事如意!
我的理论水平太低,没有参与!无奈,只有好好学习!
[b]  浅析剑客无剑诗歌《水间的词语》[/b]
    文/小芹

    童话般的叙述,大胆的想象,奇丽的构思,飘逸的思绪。这是我阅读剑客无剑《水间的词语》时的第一印象。说实话,刚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没有去费神推敲每一个字,每一词,每一个段落以及整首诗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寻找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技巧,想从中学到一些能构成精品诗歌的重要要素。
    首先是诗歌的命题,很吸引人,正是这样的命题才让我一路读下去,读后仔细揣摩发现,作者对诗歌的命题很绝妙。正因为有了这样宏伟的命题,才使作者在内容上可以恣意联想,且收放自如。作者好像也意犹未尽,所以用《水间的词语》1,不知是不是觉得收的太遗憾,以至于幻想的翅膀还没过瘾。一般读者对水的认识通常是:水是柔软的,水是清澈的,水有时又是凶悍的,浑浊的;水能润物,水也能摧毁所有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影印所有的万象,水有月亮,水有太阳。你尽可发挥你的想象去把水间所有的词语一网打尽,只要你有足够的想象力。就如诗中所写“水是一个人的马匹”,既然是马匹,当然可以奔腾万里,漂泊也好,回归也好。“我”可以和水进行对话,“我和水,去盗月/水说,把月放入心中”。把水和月连在一起,当然就有虚幻的感觉了,一切都是妄想,水中捞月,空欢喜一场是次要的,那种失落感却是真真切切的。
    其次是诗歌所表现的意境,童话般很梦幻。如“月下的城堡”,“湿漉漉的房子”里,有炎热,有村庄,把其中的思念揉进梦幻的意境里,从而使“八月的病情”得到最大的渲染,情感也达到有效的抚慰。说是童话般,而非童话体裁,是鉴于作者并非写虚幻的故事,是借用童话这样的体裁特有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反映心境。其中有些段落还是把孩子放在了诗歌里,如:“孩子们把黄昏当成皮球,戏耍着”、“ 孩子们说,她是八月村庄的炊烟”、“孩子追逐春天,绊倒所有的绿”。全诗12节里3节提到了孩子,这是一种衬托,用孩子来衬托一种纯净的情感,而不是真正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总观全诗,我们更多读到的是疼——“我又一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我像石头一样的,匍匐在水底/月光,砍伐我。一刀刀,都入骨”;读到的是孤独——“我拒绝岸上的歌声/上不了岸”、“今夜的滋滋声,是被我一数再数的羊群”;读到的是思念——“ 你看夜是绿的;我看夜是湿的”、“我从初秋,移植淡水湖里的语言,在你的海岛上,喂养一个村庄”;读到的是期盼——“建造一间房子,喂养光线/报答花朵,报答水”。
    第三是诗歌中描摹的奇特画面,有极强的感染力。如:“把月藏入被子”,让人想到作者在无眠之夜所泛起的思念之情。“捂暖一个水淋淋的太阳”,呈现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夜空越来越低。一弯腰,它们占领水”,夜越来越深,朦胧的夜与水混为一体,让深夜里的“我”更加凄苦。“我躺在床上偷偷看你卷曲的身子/如月”,读到这里,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寂静的夜,也是孤独的夜。“坚强,一溃千里”,情感是怎样的溃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此时的男儿是这般柔弱。

     整首诗用第一人称“我”来展开想象和表达,使感情宣泄更加直接,浓烈,我仿佛看到作者在一个月高风轻的夜里,任烟雾缭绕,任感情的潮水恣意泛滥,仍手在键盘敲下多少或悲伤,或委婉,或思念词语。诗中的“我”、“你”、“水”融为一体,意象纷呈奇丽,让人目不暇接。剑客无剑的作品总是魅惑的,妩媚的,凄美的,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神秘,读了令人难忘。我期待剑客更多的好作品,是不是还有《水间的词语2》?我将好奇的等待作者又会有怎样的想象。
2012-1-28

《水间的词语》1
文/剑客无剑

1

我和水,去盗月。
水说,把月放入心中
闪亮的词语,引来诗人和围观的狐狸

我说,把月藏入被子里
用我们的体温,捂暖一个水淋淋的太阳
我要在那里建造一间房子
四季流淌水声,
孩子们把黄昏当成皮球,戏耍着。

2
水涌向我的胸膛
我张开臂膀,抱紧水。那些飞翔的骨头和贝壳
隐匿在古典的情节里。
它们相互纠缠,它们因恋,而疯言疯语。

3
水是一个人的马匹
而风,和我一样慵懒。护堤柔软无力。

炙热植入镜子
镜子里,她不说话。她站在湖面上,比麻雀飞的还高。
孩子们说,她是八月村庄的炊烟。

温度逐渐升高。我在水边越来越干渴。
唤我名字的人
说,嘴唇边走失的马匹,踩痛水翅膀。

4
我一生都活在水里,只有我懂得,
深水里的意义,与这个珍贵的人间,没有关联。
那匹马比山沉默。

你来我湖面,在月漏的中央,举起火把。
燃尽那些虚伪的快乐和粮食,还有脸上泛起流泪的幸福
我不要让它们,接受这火热之后冰冷
滴入我绿色的陶瓷。那是我心口唯一的泥土。

我拒绝岸上的歌声,
上不了岸。

5
你一遍遍挖掘我的厚度。让水分子裂变
黑色的火,充满忧郁。我又一次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被你幻象成马,臃肿的大象。

那些伐倒的森林呢?你没有空白的记忆
可以存储;那些滴水的热空气。
不要跟我说,拿最后的生命来抵押
我只想静静的,在夜晚,在对面的湖心,种植罂粟花。
我听到水的尖叫。

6
失去骨做的鞭子,失去湖心里的羊群
我攥紧的信仰荡不开水面。
金黄的钥匙开启不了深锁的夜门
我八月的病情在水里矫情着。

我需要复制。想念门前配钥匙的聋哑人
我的房间,到处流淌着水
我被水克隆,疼痛。不敢大声呼喊,让你听见。

7
房间的水里,长出水草。
它们被月光形容着。它们是虚词,介词,连接词。
它们按住飞扬起来的白裙子。

夜风是被你摒弃的形容词,
你说,它们和我一样具有双面性。我把点着的烟火
狠狠地弹灭在水里

今夜的滋滋声,是被我一数再数的羊群
啃噬着水草,越过山川。

8
我不停抽烟。
吐出的烟圈,像枫桦树枯萎的落叶与风相遇的情景
坚强,一溃千里。
细节,漂流水面。今夜

陪伴我的三个物象,都在沉默
都在呼喊彼此消失的人
我不敢承认,
杯中酒,轻声的咳嗽

9
叶子象鸟叼走
他们,在枝头敲击词语。我想要
建造一间房子,喂养光线。
报答花朵,报答水。

缺席的时间,我一直都在,
捞走所有海星的眼睛
夜空越来越低。一弯腰,它们占领水

我像石头一样的,匍匐在水底
月光,砍伐我。一刀刀,都入骨

10
猫躲在床底。它从来不用正眼瞅我
它只关心老鼠,爱,千年。

我望着窗前的兰花,
失神。想念一滴水的柔软和清澈。
深夜的东北,像干燥的骨头。

我们不是同类。却命运相吸
房里偶尔出现的瓷光
不知道,是你突袭我的美梦,还是我一敲再敲的词语
碎了一个,感动你。

你看夜是绿的;我看夜是湿的
我们双眼所见均不真实。我躺在床上偷偷看你卷曲的身子。
如月。

11
你一望我,时间的尾巴就疼了一下
八月未央,是他们站着说的。

落叶开始凋零。我举不动火把
我在望你的海滩上,练习一场雪,下入梦境

雪桥,也是桥。

我从初秋,移植淡水湖里的语言,在你的海岛上,喂养一个村庄
孩子追逐春天,绊倒所有的绿。

12
我写下的每一个词语,都湿漉漉的
与水有关的劫。我不再信奉桃花。
不再抽取体内所有的盐白,我只想认真而真实的活着

绿意葱郁的八月,我并不高尚
围观一场情事和车祸现场的人,无罪。
罪在我的低俗。

我开始苍老。像我写下无数的黑夜。又一次次欺骗它,把昊天的诗歌,写成一场阴谋。
死亡与疯狂。亲爱的,你与我写情诗
日子都醉在海里,被鸟衔着。

13
我读懂了你。来自他乡的鸟
叫声虚弱。缺少盐分的体内,也一定缺少水。

钥匙打不开水门,而月下的城堡发着均匀的呼吸声
你站在水的脊背上,数我房里的花瓣

黑夜,我们彼此盗梦,
你抢两岸花的绽放,我抢两岸水做的骨头
向晚的风
指冷的诗评:[url]http://dbssk.5d6d.com/thread-15655-1-1.html[/url]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赏析刘加军诗歌《乳名》
   文/小芹
   客居他乡的漂泊者,常常会有孤独之感以及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愫会越来越盛。大概有相似的经历吧,以致每每读到这类题材的诗歌我都会唏嘘不已。
   记忆中,思乡诗歌最为出名的就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再就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以月光和佳节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是最最常见的手法了.
     刘家军的诗歌《乳名》却另辟蹊径,一改“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的惯用写法,以“闻声思乡” 入手,从鸡鸣声开篇,展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一声鸡鸣 冷不丁地/喊出四十多年前的故乡”。这里的“鸡鸣”实写虚写其实都不重要,关键是作者的感情闸门就此打开。
   “一棵背井离乡的树 枝叶繁茂”,用树来比喻自己漂泊的历程,从故乡走出,在异乡扎根,并且枝繁叶茂。但“故乡是人生的驿站”,是内心难以割舍和永远也无法更改的历史。
    城市的夜是性感的,但作者耳边响起的依然是“老家九桠树上锈迹斑斑的铁钟”,铛的一声“喊出忘了回家吃饭的孩子的乳名”。一幅田野童趣画面:一群顽童在溪边,在山野,在树丛玩耍忘了回家,,傍晚时分,村口九桠树上的铁钟“铛铛”地敲响了,它似乎在提醒:回家吃饭的时候到了。“铁钟”只是象征,而真正喊出孩子乳名的应该是亲人,或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我想此刻的作者一定沉浸在乳名被唤的愉悦中,而这几十年来乳名几乎淡忘了,相伴的爱人不会去喊,子女更不会喊。
    最后作者又回到佳节中去做文章,“春节是一根盘在心头的线”,在思乡的同时,多年来跋涉的坎坎坷坷也会一同涌来:“岁月是一张张陌生的脸/能看到的却是时代伤口上无奈的伤痛”。
    整首诗三段层层推进,但最能打动我的是“鸡鸣”、“铁钟”和“乳名”三个独特的物象所引发的思乡情愫。末一段稍平淡,不过并没有影响我对这首诗的喜欢。
    2012-2-23

附:刘加军原作:《乳名》

一声鸡鸣  冷不丁地
喊出四十多年前的故乡
一棵背井离乡的树   枝叶繁茂
异乡的空气充满身体里的春天
故乡是人生的驿站

静下心来的夜倾听城市性感的虫鸣
老家九桠树上锈迹斑斑的铁钟
是否还铛地一声
喊出忘了回家吃饭的孩子的乳名

春节是一根盘在心头的线
踩着这根线听一听系在另一头的乡音
岁月是一张张陌生的脸
能看到的却是时代伤口上无奈的伤痛
向晚的风
严重支持!
近无新作,贴一个诗论文章,供大家欣赏和参考:

[转帖]谈谈现代诗歌

记得最初读现代派诗歌先驱者之一庞德的现代派代表作——短诗《地铁车站》时,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是多么强烈。尽管比喻比较独特,但并无超验性的情感体验,诗中所体现的感觉和意象也并无超乎建寻常的鲜活力。后来读到另一位现代派大师,小说《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诗作《我听到一支军队》,顿觉豁然开朗了,他写那种近乎绝望的爱情,完全撇开爱情本身,而只写内心的一支军队出征交战的情景。诗中整体的象征方法已完全摆脱了浪漫主义的陈旧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先来看一位美国诗人斯蒂文斯的诗《观察乌鸦的十三种方式》的前三节:

                  ①

                周围,二十座雪山
                唯一动弹的
                是乌鸦的一双眼睛

                  ②

                我有三种想法
                就象一棵树上面
                蹦跳着三只乌鸦

                  ③

                乌鸦在秋风中盘旋
                那不是哑剧中的一具细节吗?

  围绕着乌鸦,诗人写尽了人生和世态的炎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发现,这样的表达,的确与以前的诗迥然不同。他的另一首代表作《坛子的轶事》是这样的写的:

                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
                放在田纳西的山顶。
                凌乱的荒野
                围向山峰。
                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
                高高地立在空中

                它君临四方
                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别的事物都不一样。

  这首诗只有短短十二行,在艺术上却给了我们不少启迪。这首诗的道具只有一个坛子、山和荒野,这些极为平常的事物,在传统的诗歌观念下很难写出新意来,但斯蒂文斯就有这样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本领。轻轻就为我们在漆黑的墙上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们看到了一片蓝天。这就说明了一个老问题,就是不在于你写什么,而在于你怎样写。斯蒂文斯大胆地运用超现实主义手法,把一些现实中存在的、凌乱的、扑朔迷离的,显然也缺少意义的事物赋予一种新的秩序和意义。斯蒂文斯不是在用眼睛看这些事物,而是用心灵去感知和触摸,因此,他才能在这首诗中,具体之物坛子、山、荒野已经改变了其固有的属性,成为另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和谐。他的诗和生活截然不同,而是一种幻想和虚构,是一种新的程序。
  我们再来读一首美国诗人肯尼斯•瑞克斯洛斯的《另一个春天》:

                小小树林里
                一所小屋
                寂然无动,唯远远
                孔雀的鸣,更远的
                犬吠 和越过头顶的
                一行乌鸦的啼声
诗的开头全是具体的景象:“小小树林里/一所小屋/寂然无动,”作者的感情蛰伏在景色中。“寂然无动”包含两层意思:一曰外部世界的安宁和谐,没有世俗纷扰;二曰诗人的主体意识要求这里宁静自然。“唯远远/孔雀的呜”交待时间和地点。孔雀,一种居住在热带森林和河岸的鸟,在春天发情时,发出长鸣,声震云霄。现在这叫声是“唯远远”的。
  “更远的/犬吠和越过头顶的/一行乌鸦的啼声”,犬吠肯定来自村庄,它们知道这所小屋里有情况,但犬吠比“孔雀的鸣”更远。除了一行乌鸦一面叫着一面飞过这所小屋的头顶,沉寂、温馨笼罩着画面。
     全诗只有七行,诗人只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没有道出写诗的用意,表面上是对客观景物的生动细腻的描写,主观色彩非常淡薄,但是诗人的情思隐含其中,这种“无限心中事,尽在不言中”的写法,增加了诗的张力和韵味。
     瑞克斯洛斯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另一个春天,自然是指人类生命中的爱情,但整首诗对爱情只字不提,尽管这种爱情像春天一样灿烂和绚丽,但诗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它既是现实的一面,又体现了诗人的主体精神。
    《另一个春天》的奥秘就在于我们领悟言外之意后的惊喜,诗人精心设计了这一个布局:一个洋溢着爱和温暖的世界,如同世外桃源,隐蔽在崇山峻岭之中,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青山绿水。甚至也听到了吉祥的鸟的叫声,却找不见它的入口,诗人没有告诉我们入口在哪儿,他让我们自己去寻找。体味作品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诗人的任务是将我们领到这个神秘的入口。因此,他不把作品的意思写尽,他只是描绘了一个外在的景象,留下一个“空框”,引导读者发挥想象力去填补和丰富这个“空框”,进行艺术再创造。这就是“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结果。
     现代诗的阅读是要求读者投入很大的智力,用想象去参与再造的,你可能感到很累,但累本身也不是现代诗艺术魅力的表现之一吗?
     我提到这几首并逐一进行不厌其烦的具体分析,并无意于用它们来概括现代派诗歌的特征。当然,这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确的。即使到现在,恐怕也很少有人能轻易地用几句话去阐述或界定现代派诗歌的意义。所以我们与其把现代派作为一个流派去看,还不如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去考察。这样肯定会比机械地、狭隘地去解释和定义现代派诗歌更有价值。这是因为:一个现代派本身就包含着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流派,比如意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神秘主义、未来主义乃至自白派、隐逸派等等。很难进行统一和概括;二是任何一位诗歌大师都不是拘泥于某一流派或手法,而是博采众家之长,执著于艺术上的探索和创新,而且不同的探索和表现丝毫不影响他们在创作上所做的贡献。艾略特和威廉斯的创作追求和表现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现代意识是相同的。这样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现代派诗歌更容易清晰地把握其实质,而不被“乱花”的外表所迷。也许,用“现代诗”这个概念比“现代派诗”更准确。应该说,现代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20世纪诗歌从各个方面对诗歌的变革,是对统治几个的古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叛逆和挑战。这里面既包括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尝试。不需要欢呼,也不必指责,更不应批判。因为对艺术永远只能冷静地分析,以时间去检验其存在的价值。其代表诗人主要有叶芝、庞德、蒙塔莱、特拉克尔、特朗斯特罗姆、博尔赫斯、勃莱、埃利蒂斯等。
  从广义的现代派角度去考查,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所进行的变革所取得的成果,它使诗具有了新的生命,也就是说它已经并正在继续赢得更多读者的喜爱。人们也许会发现,一旦接触了二十世纪的现代派诗歌,就会从中找到自己的至爱,并体验到过去读十八、十九世纪古典作品所不可替代的魅力。
  那么,它在哪些地方为诗歌注入了新的艺术魅力呢?
  第一,从单向抒情与思索走向复合的立体抒情与思考。诗从单一的道路走向立交桥,其流动性大大增强了,线条往往也不那么清晰。诗的整体象征和具体意象却活泼自如。像法国诗人勒内•夏尔的《诗人》:

               在瓶子的阴影里文盲的痛苦
               车匠无法觉察的不安
               污浪中深陷的硬币
               在铁砧的小船里
               诗人孤独地生活
               沼泽地里巨大的独轮车

  很难想象十九世纪的诗人在这样的题目下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来。同样,希腊诗人塞弗里斯也这样写:“睡眠像一棵树将你覆盖在绿叶里/你像一棵树在静谧的阳光中呼吸。”这种把握诗的方法和表现在现代诗中几乎成为自然界的习惯,他们不可能去死板地作单向抒情或思考。
  处于二十世纪的现代派诗人不像古典的普希金雪莱雨果们思考问题那么单向,复杂多变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事物乐于在流动中去观察,因而诗也显得多变与不可捉摸。俄国诗人勃洛克的《透明的、不可见的阴影》一开始就这样表述:

                透明的、不可见的阴影
                正向你浮游,而你在随它浮游
                在拥抱着那蔚蓝的,我们无法感觉的
                梦幻中——你献出了你自己

  这样的感觉与体验是古典诗歌中所绝不会出现的。
  第二,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从诗歌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最古老的属于民谣,然后是史诗,用诗的形式来叙述历史,然后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基本上是直面人生或抒发情怀,但对人生和社会乃至自然的表现都有相当局限,像普希金那首非常脍炙人口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伤心,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现在却异常阴沉
                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的 都会变成亲切的回忆

有些题材根本没有触及,或者表现得浅显和浮泛。艾略特的《荒原》开了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去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先河。埃利蒂斯用极其美丽的笔调写希腊的阳光和爱琴海的波浪,但和浪漫主义不同,他创造了一个极为真实可感而又超然的地中海世界。他笔下的女人是美丽而性感的,是阳光塑造的。他对战争是那么憎恨。同在地中海的意大利隐逸诗人夸西莫多和蒙塔莱都更多地用近乎现实主义的调子去抒发那淡淡的透明的忧伤。而金斯伯格作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诗人代表,对二十世纪新旧交替的社会中各种病态进行了极为大胆而又饱含热力的表现,其诗之所以一度引起青年的狂热,是因为人们从他的诗中看到了以往作品中所完全没有写到的东西。他的著名的诗作《美国》开篇一句就是“美国,用你的原子弹日你自己吧”。其叛逆昭然若揭。这种情况20世纪崛起的诗人中所常见到的,至于表现战争、死亡、社会问题,人的苦闷、快乐与悲哀方面,诗的触角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法国诗人亨利•米肖从另一个角度去赞美“灾难”,他写《在灾难中歇息》:

              灾难,我伟大的耕耘者
              灾难,请坐一会儿
              歇息片刻,我和你
              歇息,你找到我,考验我
              向我证明这一点
              我是你的废墟

              我的大舞台,我的避风港,我的炉膛
              我的金库,我的生母
              我的视野,我的前途
              我沉溺了,你的光明,你的宽广
              沉溺了我的恐惧

  如此表现人和“灾难”之间的关系,极为大胆和新颖。诗人们闯向各个禁区,顽强也企图用诗去表现一切。这个目的应该说达到了。现代派诗歌所表现的绚丽夺目的使人眼花目晕的五花八门确实使人感到了诗的领域竟然是从未有过的宽阔和广大。
  第三,诗中的自我意识空地加强了。过去诗歌中也写自己,所谓抒情主人翁,但那时的自我往往是近乎客观的,或者是社会性的自我,并未进入自我的深层,更少去剖析“自我”。恐怕十九世纪前很少有诗人象二十世纪自白派那样勇敢地袒露自己的灵魂。这些诗中的我是赤裸的,毫无矫揉造作的本我。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赤裸裸地写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充满了生命的力量。而一位自白派女诗人希尔维亚•普拉斯更在诗中坦率地表现个人隐私,犯罪心理,甚至性冲动等等。

               我的声音在回荡,为你的到来歌唱
               崭新的雕像——你裸露在敞开的陈列馆
               我的安全蒙上了阴影,我们茫然你墙一样站立

  诗的语言率直透明,使人可感而不讨厌。一些现代派逐步走向自嘲,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他们不是以往的精神贵族,他们属于平民,因而不需要虚伪,也不怕丢丑。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完全从自我出发,按照个人的喜好评判社会和人生,打破了以前被视为禁区的清规戒律。其创作也极大地影响了朦胧诗后的代表诗人于坚、韩东、柏桦、杨黎、翟永明、伊蕾等中国一代青年诗人的创作。
  当然,一些诗人带着病态、神经质,他们从自我出发对人生的评价可能不无偏激甚至扭曲和变态,但这也不妨碍这些诗带有自己特点的存在。我们尽可不读,不予理会便是。
  第四,对传统的价值观念尤其是道德观念进行不留情面的挑战,本来,诗人往往具有叛逆性。进入20世纪后,由于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空前发展,诗人的叛逆性说法有了更丰富的土壤,他们无情地审视传统的一切思维。以往,真善美的诗是不可置疑是最高标准,而现代派的一些诗也开始重新审视,诗人们甚至有意去表现假丑恶。当然,不能说他内心就喜欢假丑恶,而是他对社会以往的评叛美丑的标准发生了怀疑和分歧,一些被看作美的事物、行为、象征现在被看作了丑恶。相反,过去认为大逆不道的东西在今天一些诗人笔下被当做美来宣扬。
  有些过去从不入诗的内容也堂皇地进入了诗行。其突出代表就是被誉为现代派诗歌伟大先驱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
  另一方面,诗在很多方面从纯艺术的殿堂进入民间普通生活,从美国威廉斯开始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韩东、于坚、伊沙和出生于78年的更年轻的盛兴等中国诗人,生活化的诗越来越受到诗人的喜爱。像威廉斯那首著名短诗《红色推车》:

               这么多事情
               要靠

               一辆红色的手推车
               雨地里熠熠
               闪光

               旁边白色的鸡群
               在走动

  闪闪的灰色雨天背景下,“红色手推车”与白色的鸡”构成一个造型的隐喻;灰色衬底,红白对照,视觉效果鲜明而清晰。日常生活通过这种单纯的白描表现得极为真实。当代西方世界这种走向生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内容所驱使的,是观念的变化引起对诗的感觉的变化。
  第五,对新奇的追求和对质朴美的皈归并存。毫无疑问,由于传统的压抑,由于争论的新闻价值,现代派诗歌往往以晦涩和新奇而出名,被批判和争论的知名度往往超过被赞美的知名度。
  但是更多的现代派诗人还是愿意把追求新鲜的表现手法与可感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像瑞典超现实主义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序曲:

               醒悟是从梦中往外跳伞
               摆脱了令人窒息的漩涡
               漫游者向早晨的绿色地带降落。

  这样的语言意象既奇特又新鲜,但他的追求是人们乐意接受的,还有相当的一些现代派诗人更执著地用平易的手法去表现复杂的现代意识。表现主义诗歌大师,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在《年龄》一诗中写得极为干净利索。结尾三行:

               一位老人用高贵的手
               伸向熟透了的苹果
               哦,爱情的一瞥!

  其想象那么富有现代性,又令人一见难忘,和传统不一样,波兰大诗人米沃什的《当月亮》,只有短短四行:

               当月亮升起来,穿花衣服的妇女漫步时
               我被他们的眼神、睫毛和世界的整个安排打动了
               依我看来,从这样一种强烈的相互吸引里
               终归会流出最后的真理。

  其深邃的哲理是通过明快的语言表露出来的。当前,很多大诗人都这样写作,他们并不着力以“怪”取胜,而是努力寻找与过去不同的思维、感觉和语言方式,并发现新的诗意,但是绝不愿悖于艺术规律。
  对一个真正的诗人艺术家而言,困难并不是单纯的“新奇”,而是深层的开掘,在人类智慧已积累如此厚重的今天,诗歌浩如烟海,每一个新的发现或新的表现都变得极为艰辛,每深入一寸都要付出超人的精力。
  必须看到,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文明得到了空前发展,诗人以其智慧和勇气,开拓出了属于现代诗的新天地,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重又焕发了青春活力。考查其根源,正是诗人呼吸了现代的空气,保持了清醒的现代意识,并把这种气息和意识贯注入诗的内涵。找到了新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才使现代派诗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知音。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要多看多思多练。支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