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兼论通感手法在现代诗歌艺术中的运用

[i=s] 本帖最后由 刘光荣 于 2012-11-26 19:04 编辑 [/i]

兼论通感手法在现代诗歌艺术中的运用
——评殷晓媛《那些空余的冷集腋成裘》
  (诗作者:殷晓媛2012-4-1214:58发于大别山诗刊论坛诗歌大厅链接地址:[url]http://dbssk.5d6d.net/thread-20802-1-1.html[/url])
  
  《那些空余的冷集腋成裘》
  
  在众生眼窝里撒播同位素的人,收获桂皮的气息
  及千亩空寂。遁形的铜色的蛇
  满足于趋近于烟岚的形体,而象形的色彩
  从雾中析出,兼有香脂的腻和灰烬的轻
  落满碳素的枝头。卵石间被打乱的倒影
  
  淡然起身,从桑田一隅挟着月光
  飒飒而过,人们便开始从古井和谜样的湖里
  拾回视觉:陶水罐里一缕天青,像叮当作响的黄金
  游弋,不生根,不逃逸。
  
  先说一下题目中的一个成语“集腋成裘”的意思——集:聚集。腋:狐腋下的皮毛。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积小成大。那么题目的意思大致就是“那些空余的冷一点点积累下来,成为寒冷、沉静、清幽、淡然和寂寞”。初看题目,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如何把“冷”集起来,应该说冷是一种感觉,如何把这种感觉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并且是用最高贵的“诗”这一载体?

  古人有语云“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有一种理解是具体的理、事、情,并不是通过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幽渺、想象、惝恍”的语言即模糊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我突然就意识到,作者在这一首诗里恰恰是要运用一种相反的过程,即如果说理、事、情是通过某种模糊的语言艺术得以展现,那么这里就是要用一些确切的意象来表达一种抽象而又飘忽模糊的感觉。

  再读完全首诗,让我感叹通感艺术确实是诗歌创作的有效手段,这首诗的成功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通感手法运用的成功。而懂得通感,就解决了对这首诗理解的关键。想起第一个系统论述通感手法的第一人,应是钱钟书,他著有专论《通感》。古代成功运用通感手法的例子也很多,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得“闹尚书”之美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之“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马融《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嵇康《琴赋》:“状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汤汤,郁兮峨峨。”琴声有时如高山峨峨,有时如水声汤汤。如山是听声类形,如水声是听声类声。

  想到了以上两点,读这首诗就容易多了。第一节“在众生眼窝里撒播同位素的人,收获桂皮的气息/及千亩空寂”,桂应在八月花开,其皮之息香,其味时浓时淡,乃是用通感摹“冷”之味香,之息雅;“千亩空寂”,状“冷”之神髓,也是言人的心态。“遁形的铜色的蛇/满足于趋近于烟岚的形体”,此句乃状“冷”之形、色和活动,蛇乃喜冷之物,又令人惊惧,用来拟“冷”极具神韵;“烟岚”,多变、乳白,赋予“冷”以神秘。“而象形的色彩/从雾中析出”,写“冷”会让雾结晶之自然现象,而“色彩”一词又给冷漠的“冷”一种流丽铺张的感觉。“兼有香脂的腻和灰烬的轻/落满碳素的枝头”,用“香脂的腻”“灰烬的轻”“碳素”状“冷”之可爱情态和颜色。
  “卵石间被打乱的倒影/淡然起身”,“淡然”用得妙,极力摹“冷”之神韵,与作者的心灵乃是相通的。“从桑田一隅挟着月光/飒飒而过”,“月光”,状“冷”之轻柔飘逸,实反映作者的性情爱好。“人们便开始从古井和谜样的湖里/拾回视觉”是言“冷”之来源和起处,有恍然顿觉顿悟之感。“陶水罐里一缕天青,像叮当作响的黄金”,状“冷”之形、之色、之声,“黄金”言“冷”之重。“游弋,不生根,不逃逸”,此句是承前句“冷”之“天青”,我在这里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积极的面对。

  凭第一印象,我第一次在诗下的留言是:“把看不见的冷,写得这样有形、有声、有色,真是美了、妙了、绝了。”

(诗人介绍: 殷晓媛:《大别山诗刊》超级版主。2010年度大别山十大实力诗人之一。《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08年获得《世界诗人》杂志最佳翻译家奖。获得2010年第四届“蔡丽双博士*世界诗歌奖”最佳翻译家奖。《诗选刊》版主。《绿风》翻译擂台主持人。《甘肃诗人》顶级总版主。《世界诗人》客座总编。绿风诗刊》第二届同题诗赛二等奖得主。《诗选刊》2011年3月同题诗大赛第二名。《诗选刊》等五家诗刊2011年兰花诗会第一名。迄今在德国文学刊物《桥》、泰国《中华日报》、加拿大《北美枫》、《渥京周末》、澳大利亚《澳洲彩虹鹦》、美国《新大陆》诗刊,以及国内《中国日报》《诗歌月刊》《绿风》《环球时报》《世界诗人》《城市诗人》《敦煌诗刊》《诗潮》《大别山诗刊》《诗春秋》《诗沙龙》《金三角》《尧乡诗词》《玉环诗词》《香稻诗报》《北京诗苑》《诗中国》《黄河诗报》《诗参考》《中国诗歌在线》《鳄城文学》《潮北河诗刊》《意林》《淮风》《诗文杂志》《新诗大观》《作家导刊》《河南诗人》《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上发表中文、日文、德文、英文作品及译作千余篇。有译著:诗集《山不讲话》、小说《桦鬼2》、俳句集《诗境芳菲》等。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个人诗集《印象之内,物象之外》被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及全国30多个省市级图书馆。)
  
  
古体诗尤其讲究通感的运用。光荣超版此篇有分量,虽然文章不长,但却给大家提供了诗歌写作的一个思路和方法。欣赏支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古体诗尤其讲究通感的运用。光荣超版此篇有分量,虽然文章不长,但却给大家提供了诗歌写作的一个思路和方法。欣赏支持!
[size=2][color=#999999]松山居士 发表于 2012-11-26 12:44[/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1762&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是的,居士所言不差,古诗中通感的例子非常多,现代诗中通篇运用通感,整体感觉这是一篇佳作
小妖学习来了!这样的精评,小妖要细细读之!问好刘老师!
永远的蝴蝶
[quote]小妖学习来了!这样的精评,小妖要细细读之!问好刘老师!
[size=2][color=#999999]蝶小妖 发表于 2012-11-28 21:2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3497&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小妖斑斑,问好小妖斑斑
你的点评朴实、精彩,不像所谓名家点评故作高深,对诗学者有益!!问候刘老师
[quote]你的点评朴实、精彩,不像所谓名家点评故作高深,对诗学者有益!!问候刘老师
[size=2][color=#999999]雪在飘 发表于 2012-12-1 13:3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4904&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垫江的诗友的欣赏
这样的文字就该多读
学习,学习,然后,我也写。
凭第一印象,我第一次在诗下的留言是:“把看不见的冷,写得这样有形、有声、有色,真是美了、妙了、绝了。”
你的评,也妙绝了。
[quote]这样的文字就该多读
[size=2][color=#999999]雨倾城 发表于 2012-12-5 10:48[/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7006&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倾城斑斑,问好
[quote]学习,学习,然后,我也写。
[size=2][color=#999999]雨倾城 发表于 2012-12-5 10:48[/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7007&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希望能读到倾城斑斑的佳作
[quote]你的评,也妙绝了。
[size=2][color=#999999]雨倾城 发表于 2012-12-5 10:56[/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7011&ptid=33451]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谢谢倾城斑斑妙评,
学习光荣版版精彩的诗评,偶要是不顺着你的评来解读这首诗恐有难度哈。辛苦老师了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