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9
- 帖子
- 8972
- 精华
- 25
- 积分
- 10123
- 威望
- 10123
- 金钱
- 10087
- 在线时间
- 24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1-11
- 最后登录
- 2015-7-1

|
[font=宋体][color=#000000][align=center][align=center][font=宋体][b]怎一个情字了得[/b][/font][/align][/align][align=center][align=center]
[/align][/align][align=center][align=center][font=宋体] ——简析阡陌《乡土诗会》获奖作品《怀念小镇》[/font][/align][/align][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以情感人。[/font]
[font=宋体] 第一节写自己的现状,以及对小镇深刻的印象和怀念。开篇即以“离开时”这样的字眼,表明自己所居的地方远离家乡,而且很少能够回家。继而用“三色土”、“月光水”等意象勾勒家乡质朴的景色,用“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作为结尾,表明自己除了怀念故乡小镇的山水、草木之外,还爱着那里的人们。因此,第一节可以看作是“情头”。[/font]
[font=宋体] 第二节写自己对小镇记忆最深也最具特色的标志物。从第一节的“离开时”切入之后,诗人运用顺叙的方法,开始在记忆中搜索、寻找,直至找到藏在最深处的“石桥”、“母亲”,以及现在所居的城市岭南,这几个要素逐一从记忆中走了出来。值得品味的是,作者把那座石桥当成自己,因为自己正好出生的那个年代。这样的关联勾画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包涵着诗人对家乡小镇深切的怀念之情,因为这份情已经渗透到诗人的血脉之中,并从头部开始流向全身。所以,第二节可以看作是“情颈”。[/font]
[font=宋体] 第三节写自己对小镇的认知。作者让我们了解到小镇的古老,曾经的水患不断,乡亲们为了生存与天地斗争的故事。此外,通过家乡的物产,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南方小镇,因为南方主产“油菜”、“稻谷”,也产产量较高的杂粮“红薯”。按说守着这样的风水宝地的人是衣食无忧的,但是那里的人们却因各种原因至今还很贫穷,这也许是作者心里最大的痛吧。情字的最高境界,往往是深切的痛楚。故而,第三节可以看作是“情身”,这节,也是全诗的重心所在。[/font]
[font=宋体] 第四节写小镇交通位置等特点。“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既有可能说明小镇交通便利,地处交通要道,有南来北往的人流;也有可能交通闭塞,汇聚到这里的人们之间沟通很困难,说话就像吵架一样,所以有“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的感觉,所以有:“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之说。虽然小镇的故事的可能还有很多,道不清,说不完,但是总要有打住的时候。就此,我们可以把第四节看作“情尾”。[/font]
[font=宋体] 第五节也是全诗的最后一节,主要描写现在的心情。与首节相呼应,责怪自己没有拍下哪怕是一张照片,带在身边,即使出走的时候,“厌倦”了小镇的贫穷,“厌倦”了小镇沧桑的老面孔,也可以时常翻出来回味回味。随着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才发觉,原来自己最爱的还是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是心里抹不去的一道刻痕。这道刻痕就是对家乡的情。由于最后一节纠结了作者太多的感慨,所以,我们既可以把这节看成是“情心”,也可以把这节看成是真正的“情头”。[/font]
[font=宋体] 纵观全诗,作者一改平时隐晦含蓄风格,代之以朴实无华,深切厚重。从几个侧面描写了家乡小镇藏在最深处的记忆,作者自己虽然没有一处提到“情”字,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字里行间把那个“情”字一一挖出来,并联想到常常萦绕在自己心头的那份情。[/font]
[font=宋体] [/font]2011[font=宋体]年[/font]8[font=宋体]月[/font]29[font=宋体]日[/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怀念小镇》[/font]
[font=宋体] 作者:阡陌[/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开时,忘了抓一把三色土[/font]
[font=宋体] 或者掬一手月光水[/font]
[font=宋体] 也可以在街道的拐角[/font]
[font=宋体] 偷吻一位陌生的女子[/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那里的人都知道,涓水上有座石桥[/font]
[font=宋体] 建于公元一九八五,那时我刚出生[/font]
[font=宋体] 母亲抱着我从上面往返走过的时候[/font]
[font=宋体] 没想到二十多年后,我会在岭南[/font]
[font=宋体] 写下有关它的句子[/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镇子名称的由来,源自一个传说[/font]
[font=宋体] 上古,朴素,漫漶不清[/font]
[font=宋体] 有关生存和石头。群山间的田野[/font]
[font=宋体] 盛产油菜,红薯和稻谷[/font]
[font=宋体] 守着丰盈谷仓的人呵!胃却空着[/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县城一百六十华里[/font]
[font=宋体] 车程三小时。不同的方言同室操戈[/font]
[font=宋体] 从那里活着出来的人都说[/font]
[font=宋体] 青山不青,石鼓不响,歇马不走[/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离开时,总不愿留张影[/font]
[font=宋体] 或者回头多看一眼[/font]
[font=宋体] 多年后才发觉流浪并非归宿[/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注:青山,石鼓和歇马系阡陌家乡的三个小镇。)[/font]
[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 [/font]
[/color][/fo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