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quote]想表达的意思是明确的,很美好,只是语言上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并不符合诗歌的语言形式,读上去并没有太多的让人遐想的部分,语言有些白,没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给人的感觉只是看过去就过去了,没能让人停留下来。
[size=2][color=#999999]li-村长 发表于 2012-8-10 11:44[/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7460&ptid=27365]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非常欢迎诗友提意见,即使对碧宇社长。但对这首诗,诗友说直白我有不同看法,倒不是因为这是碧宇的作品。第一、二节显然是铺垫,其中如“茶具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闪电”句中的意象(顺便说一句:现代诗中基本要素“意象”而非“意向”,诗友两次使用了“意向”可能会对初学者有误导)”茶具——闪电,就很有想象力。而第三节的构思则是很精巧的,大家可以自己品赏,我就不赘言了。尾节中提到的“霍山石斛”对于没到过霍山,或者没听说过的读者而言,的确是一个相对生冷的意象(虽然我曾在文章中看到过,但我也没仔细研究过霍山石斛到底是什么),但是,读者却可以根据上下句、上下文联想,霍山石斛一定是一种饮品,这就足够了,就如我们在品味其他诗歌作品时,如果突然出现你没见过的人名或动植物的名称时一样,我们只能以敬仰的态度去查一查,以丰富和增加自己的阅历。
就整首诗而言,她秉承了碧宇一贯的风格特色,即:推进速度较快,语言干净有力,情感抒发真挚到位,比喻等使用手法清晰但不失委婉,选择意象新颖。
总而言之,碧宇提倡绿色理念,反对过度隐晦和故作高深。如果你经常阅读碧宇的作品,你会感到她大气、流畅和沉厚的一面,而此作基本保持了如上特色。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
哈哈,好久不见了松山居士,你对诗歌的品析还是很透彻的。我非常抱歉,我说的是意象,但是错打成意向了,非常抱歉!居士也秉承了一贯的仔细的作风,钦佩!诗歌每个人的看法和角度不一样所以导致每个人的认识也不一 ...
[size=2][color=#999999]li-村长 发表于 2012-8-11 11:33[/color] [url=http://dbssk.5d6d.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67704&ptid=27365]http://dbssk.5d6d.net/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这样的交流是很有意义的。说实话,我和宏雷等版主在点评作品时还是有一些批评意见或建议的,我甚至对一些过于直白的作品动笔修改(当时的欲望),当然,只要是基本成功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还是挑选其中好的部分给予鼓励。相反对于少数对我提出的意见不屑一顾,或者激烈反对,我就懒得再去说了。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创作经验。
碧宇主编对待批评意见的胸怀,大家都看到了,我想,从我开始都要向她学习。最后,我还要再次说一句:感谢村长!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