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回顾我在写诗一周年时的一首陋作《七夕•重逢》,以及烟儿站长当时的点评,尤其指出的毛病:


  《爱,不仅仅只是等待》
  ——浅析松山居士七夕诗会优秀奖获奖作品《七夕•重逢》
  
  文/寒烟儿
  
  俗话说:“文如其人。”读松山居士的诗,会给你这样的感觉。与居士兄相识不久,私交也不多,但他的热情诚恳、认真严谨,常常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看一眼居士兄的照片,再读一下他的诗文,你会发现,居士兄的人风与文风竟是如此之锲合!这首七夕诗会优秀奖获奖作品《七夕·重逢》也不例外。下面我想从语言、结构、情感三个方面,谈谈我对这首诗的粗浅体会:
  
  一、语言的纯净通透。从语言上来说,居士兄这首诗保持了古典诗歌传统中遗传下来的优良元素,那就是语言上的内在简洁和绝对纯净。全诗玲珑剔透,没有一个晦涩的句子,也没有一个花俏的词语,但这并不妨碍诗意的圆润饱满。如开篇第一节,作者从织女的角度切入,写了织女欲见情郎的急切心情——“牛郎!”一个破折号,几许期盼、几许怨尤,尽在一声呼唤、一声感叹中;一“掰”一“掐”两个动作,又道出了聚少离多,欲见难见的急切而无奈的心情。语言纯净通透,诗意饱满。
  
  二、结构的完整严谨。从结构上看,此诗的内在诗意结构非常完整严谨,说明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思路十分清晰,精心布局,严谨行文。作者先写织女如何掰着指头掐算与牛郎重逢的日子,接着拓开一笔,不但自己在苦苦思恋,想象一下,大概牛郎也在想念自己吧?要不怎么会“你的日记里,每一天都在下雨”?因为相思成灾,雨水太多,河水暴涨,桥被淹,“我”只能在对岸翘盼桥升起的唯一时刻了。不能相见的353天,思念如织,思念成柱。爱,不仅仅只是等待!无论河水再大,阻力再大,也不能阻挡“我们”的重逢。全诗从盼聚开始,至矢志不移的重逢结束,诗意环环相扣,节节照应,完整而严谨。
  
  三、情感的真挚浓烈。“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居士兄此诗情感真挚浓烈,毫不含糊委婉,就像他为人的热情诚恳。如第一节写织女欲见难见的急切心情。第二节写不能相见的253个日子,唯有“枕着你的汗味/入眠”,思念是如此的刻骨铭心!第三节相思成灾,望眼欲穿,“紧盯”一词用得极妙,我们可以想象,她连眼都不愿意多眨一下,只恐错过了那“升起的时刻”。第四节用几个特定的数字,极写了织女的思念之深,用情之专。最后一节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只要真心相爱,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阻力,都无法阻挡他们重逢的决心,真切地诠释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深刻含义。
  
  纵观全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居士兄此诗在语言、结构、情感上的匠心独运,若无深刻的生活思索和情感体验,是很难写出如此打动人心的诗作的。如果此诗语言更简洁、更智慧一些的话,也许诗的余味会更足一些。当然,这已是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了。
  
  在写完学习作业后,才匆匆草就以上数语,与居士兄共勉。我明天结束理论学习,开始外出考察,又一个星期不能上网了,今晚无论如何得完成高山兄布置的作业。因时间过于匆忙,误读在所难免,望居士兄和各位诗友多多包涵,多多指点,烟儿先谢了!
  
  草于8月23日凌晨1点40分

  
  附居士兄原诗:
  
  《七夕•重逢》(文/松山居士)
  
  牛郎!我掰着指头掐算
  与你重逢的日子
  鹊桥浮出水面
  唯一的日子
  
  亲爱!353个夜晚
  我枕着你的汗味
  入眠
  我的日记每一天都在下雨
  
  河水真大呀,那座唯一的桥
  被淹没353天。我在对岸
  紧盯
  升起的时刻
  
  这一天,这一刻
  成为支撑每一个353天的柱子
  每一根上面,都挂着数千条
  思念编织的痕迹
  
  河水可以漫过鹊桥,
  却淹没不了银河唯一的假期
  七夕之夜
  没有谁能够阻挡我们
  ——重逢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既然这个栏目改为诗歌评论,就把这个纯属点评的帖子转移过来吧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