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自析《秋天里的春天》

    
  这是一首结构简单的短诗。全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四句,每一句都用一个至两个意象,从不同侧面勾勒深秋的景象,为后面四句做铺垫;后四句,则有重点地描写深秋之下的樟树和松柏,意在突出和升华主题。
  先看前四句。第一句概括地描写了晚秋的凄凉景象,常人均可目及,其中“繁华”也是“繁花”的谐音;第二句增加了一个动物意象,大雁千里、万里迢迢,从秋天出发,以一去不回头之势迁徙南方,以求延续它们的生命,意在加深诗意,但这句没有什么新意,属于套用古典;第三句继续递进,在诗人所居的地方,秋天是一个雨水相对最少的季节,因为雨水少,加上人为控制等环境因素,河床暴露了掩盖在水面下的丑陋面目(为使诗境整洁,作者有意回避了脏、乱、差等字眼,取而代之以裸露、羞涩的拟人化词汇);第四句写古往今来诗人们吟秋、诵秋,秋天与其他季节一样,历来都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从不同角度描写秋天的诗句浩若繁星,作者也不例外,这句也是对前三句的加强和小结,并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如果说前三句是刺、勾、摆组合拳的话,第四句则是一记重拳。
  再说后四句。这里有必要先提一提樟树和松柏,尤其樟树。学过自然地理的朋友都知道,这两种植物,均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常青代表树种。一个常住街边、道旁、院内,是景观树种;一个多居山坡丘陵,是优质木材。与其他多数树种不一样的是,樟树的春、秋季节与通常情况正好相反,当秋风、秋霜横扫天空的时候,以樟树为代表的阔叶树却能独善其身,独撑一片翠绿的天空,而当春华繁茂的时候,樟树叶却悄悄地、缓缓地凋零地上,开始它们的秋季,不过,即使凋零,它们也是以绿色之躯跃然而下的,不像其他树木,在进入秋季之后,便或快或慢地染黄枝头,一片枯凉景象。相对于被人们广为称颂,多数情况下屹立于山丘的松柏,樟树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作者有意将樟树放在松柏的前面,也因为上述原因,以樟树为主要抒发情感对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形式上,后四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诗句也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作者用“这是他们的春天”直接点明了樟树的春天就客观存在于我们的秋天里,由于樟树的春天极其明显地屹立在我们的秋天里,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诗意上,樟树的这些特性,是不是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与恶劣环境、丑恶势力相抗争、不服输的精神?以及他们光明磊落、默默奉献、不争名夺利的品格?这些,是不是这首短诗的主旨所在呢?
  诗中,作者虽然也提到了秋的色彩斑斓“在诗人捡拾的火红、金黄……”,但立足点却是转折的另一面,即“或者忧伤的诗章中……”,这样做的目的是先营造秋天的荒凉氛围,以此反衬樟树、松柏的品格。一首短短的小诗,你能要求她有多大含量?既要突出主题,又要面面俱到,这样的文章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但却极少,也没有必要。我以为,抓住一个特点、一个要害写一篇文章、一首小诗足矣。
  当然,从技法上讲,小诗抒情平缓,起伏不大,只在结尾两句变客观为主观。小诗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结构过于简单、不深刻等等,读者可以随意评说。
  
  附:《秋天里的春天》文/松山居士
  
  秋霜,吹落一地繁华
  南迁的大雁无暇回顾
  裸露羞涩的小河
  在诗人捡拾的火红、金黄,或者忧伤的诗章中
  还有独守一片天空的樟树和松柏
  翠绿的语言告诉满脸煞气的秋
  这是他们的春天
  这不是秘密
  
  2011年10月25日

后记:感谢丰乐河子给我机会,赚了这篇自评。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呵呵,谢谢二位!丰乐河子的用意我是很明白,但是,如果不加以说明,读者或被误导,甚至说一个论坛的副站长,连自然常理都不知道,或者随意颠倒黑白,那么,不知道是我的悲哀,还是诗歌的悲哀。所以,点评诗作的时候,尽量看准了再下手(当然,万无一失很难做到,比如丰乐就没做到),不要自己先乱了阵脚,这是这篇自析的用意所在。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
呵呵,言重了,并不是每一首都是佳作,我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需要一个温暖的春天来渲染秋天。我认为这首诗写得不成功,可能言语重了些,但这是我的印象。
[size=2][color=#999999]丰乐河子 发表于 2011-10-27 15:19[/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578&ptid=11054]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你不需要,不代表大家都不需要,你的诗歌里没有哀伤和忧愁?我看未必。 何况这首小诗并非伤愁。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quote]毋庸置疑,松山先生的这首小作短小精练,内涵丰富;表现手法虽不算新颖,但也运用的相当成功;主题突出,大而实,没有当下作品语言缥缈,情感做作,主题柔弱的通痹。再加之这篇自析,更是明晰了作品的细枝未节。
岀 ...
[size=2][color=#999999]星云 发表于 2011-10-27 18:35[/color] [url=http://dbssk.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89604&ptid=11054]http://dbssk.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size][/quote]
呵呵,欢迎探讨、交流。其实,前些日子我还在检讨自己作品太差,无论是主题立意,还是手法运用,根本算不上一个诗人,只是对诗歌的热爱热情未减罢了。这篇自析文字,也算破天荒的头一次吧,为自己写评,创作者一般是不愿意的,即使批评如潮,即使赞美不断。也是丰乐说的几点让我拿起了封存已久的笔刀。他说,秋天没有必要伤感;违背常理,秋天繁花似锦;樟树并不在秋天常绿。对于他的这些观点文中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了。
对丰乐河子说这首诗很不成功,我没有异议,因为我也经常劝慰诗友,即使是高手,也不能保证他(她)的每一首诗就是佳作,何况我的作品质量本来就不咋地,如果说我尚能钻进诗友们的作品中去做一些分析,也只是欣赏能力还算马马虎虎而已,并不代表我自己就是一个成熟度很高的写诗人。
总的来说,对于任何一首诗作,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点评诗友的作品时,一般是不用尖刻的语言的,主要是从作品技巧等方面与大家探讨,这个论坛是大家的,都有发言的权利,何况丰乐是我老乡、朋友、版主啊!所以,对他当然不像对待别人那样,我也使用了一些尖刻的语言。我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喝酒,没事。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星云点评的其他几条,也是仁者见仁。关于小河这句,我虽在自析中做了这样的解释,但在成诗时,还是使用了模糊的语言,如果不看自析文字,你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这是正常的。
  诗歌这只手
  为我打开一扇窗
  可见
  柳暗花明
返回列表